词汇应用通则

出版时间:1999-01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作者:万艺玲  

内容概要

词汇应用通则,ISBN:9787531319023,作者:万艺玲,郑振峰,赵学清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万艺玲,女,1970年10
目生,湖南长沙人。1988年至
1995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
习,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
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博士。主要
论著有《三部辞书的动词释义
粗析》、《对外汉语教学词义教
学中的两个问题》等。
郑振峰,男,19‘65年6
目生,河北衡水人。1994年获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
位,现为该校汉字研究所博
士。主要论著有《趣味汉字字
典》(台作)、《文言文的标点与
今译》等。
赵学清,男,1966年9
目生,山东莘县人。1991年荣
获武汉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
博士。主要论著有《从虚词研
究的历史看<汉语大字典>的
创新》、《论鲁西人辨析入声
字》等

书籍目录

目 录
致读者
――《汉语应用通则丛书》序
第一章 词与词汇
第一节 什么是词和词汇
一 词
二 词汇
三 学习词汇的重要性
第二节 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
一 汉语词汇发展概况
二 汉语词汇积累的三个历史阶段
三 词汇发展变化的趋势
第三节 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 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倾向
二 汉语缺少词形变化
三 外来词多采用意译
四 汉语中有许多虚词是从实词虚化而来
第二章 汉语的词形特点
第一节 语素、字、词及其关系
一 语素和词
二 字和词
第二节 汉语中的单音词
第三节 汉语中的复音词
一 复音词中的单纯词
二 复音词中的合成词
第四节 复音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
第三章 汉语的词义
第一节 词义的性质
一 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二 词义的概括性和实指性
三 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四 词义的社会约定性
第二节 词义的内部构成因素
一 词的理性意义
二 词的色彩意义
第三节 词义的分析单位
一 义位和义项
二 义素和义素分析
第四节 汉语词的多义性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二 词义的引申
三 词的书写形式对词义的影响
第五节 汉语词义的历史演变
一 词义发展演变的原因
二 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三 如何把握和积累词义
第四章 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同义词
一 现代汉语的同义词
二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
第二节 反义词
一 反义词的性质和类别
二 反义词的对应关系
三 学习反义词的意义
第三节 同音词
一 同音词的确定及其形成原因
二 同音词的类型
三 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节 同形词
第五节 同源词
一 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
二 推源和系源
三 学习同源词的意义
第五章 熟语的分类与运用
第一节 成语
一 成语及其特点
二 成语的源流演变
三 成语的结构
四 成语的意义
五 成语的学习及其规范运用
第二节 谚语
一 谚语的名称和性质
二 谚语的产生与发展
三 谚语的内容和分类
四 谚语的语言特点
五 谚语的功能与运用
第三节 歇后语
一 歇后语的名称和性质
二 歇后语的结构和类型
三 歇后语的功能
四 歇后语的规范化
第四节 惯用语
一 惯用语的名称和性质
二 惯用语的结构
三 惯用语的意义
四 惯用语的修辞作用
第六章 词汇的规范化
第一节 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第二节 词汇规范化的几个方面
一 方言词的规范
二 古语词的规范
三 外来词的规范
四 新造词的规范
第七章 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一节 汉语词汇与中国文化的一般关系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 汉语词汇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汉语词汇系统与民族文化
一 词汇反映着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二 词的中外借用和文化交流
三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及其文化心理
四 传统称谓词语与中国文化
五 汉族人的姓名与华夏文化
六 地名与中国文化
第三节 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一 研究词汇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二 词源意义与古代文化
三 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四 数词的文化含义
第八章 词的贮存和解释
第一节 词的贮存
一 古代词语及词义的贮存
二 现代词语的贮存
第二节 词的解释
一 词义和词义表述
二 古代解释词语的方法
三 现代解释词语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 词典的编排和运用
一 词典的分类
二 词典的编排和查阅
附录一 术语索引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 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词汇应用通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