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

出版时间:1988年2月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作者:徐訏  
Tag标签:无  

作者简介

徐訏,生于1908年,浙江慈溪县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赴上海从事写作,1937年发表震惊文坛的成名作《鬼恋》。
珍珠港事件后,从上海迁居重庆,1943年在重庆发表其早期长篇小说代表作《风萧萧》,风靡一时,该年因而被人称誉为“徐訏年”,1944年赴美国,1946年返回祖国大陆1950年移居香港。1956年在香港发表其后期长篇小说代表作《江湖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萧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風蕭蕭」裡頭的「立體咖啡館」》
      
      徐訏的《風蕭蕭》是一部場景感非常強的小說,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讀者們自然會跟著小說裡頭的諸多人物-「徐」、「白蘋」、「梅灜子」、「C.L.史蒂芬夫婦」、「費利普醫生」等等一幹中外反法西斯人士的步伐,走入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的上海灘,讀潛伏、讀暗算、讀悲壯。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的上海灘,雖然已成了遠東地區一朵瀕臨摧殘的玫瑰,然而,昔日繁華的餘韻卻是還在徐訏的筆下時隱時現,「百樂門」、「麗都」、「阿卡第亞」等等一幹亱生活的去處不斷見讀。
      筆者曾經饒有興趣地跟著徐訏的筆觸去尋訪過《風蕭蕭》裡頭的許多去處,前一陣子,寫過一篇《徐訏先生筆下的上海情結》,試圖去攷證一下徐訏筆下上海灘舊日的真實所在,諸如費利普醫生位於靜安寺路上「麥特赫斯脫公寓」裡頭的診所、海倫.曼斐兒與她母親曼斐兒太太位於辣斐德路上「芭口公寓」裡頭的住處……
      當然,這一些尋訪也未必都是步行踏勘,有些個祇是依據案頭的一部舊日藏書-《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紙上談兵卻也頗為詳儘,門牌號、老字號、舊路名一應俱全,讓人直是讀出了許多知曉。
      自然,不得要領、無功而返的時日也有,比如,徐訏在《風蕭蕭》裡頭提及最多的那一個去處-「立體咖啡館」:
      
      「一直到有一天,我在愚園路一家舊書店買書,買書回來去靜安寺路看一個朋友,沒有看著,肚子有點餓,就在附近一家立體咖啡店吃點心,順便翻翻買到的書。」-徐訏:《風蕭蕭》
      
      「第二天,史蒂芬早點後就去了,我約他五點鐘在立體咖啡館相會,我就到銀行取那張他借我的支票,拿了錢,根據白蘋的當票上位址,到那家當鋪裡去取鑽戒。中飯後,又到南京路配購一隻合於那只鑽戒的盒子,我選中一隻白綢銀邊的。三點半的時候,我在立體咖啡館裡打電話給白蘋。
      『是誰呢?』白蘋的聲音。
      『是從賭窟到教堂的紳士。』
      『又是立體咖啡館。』
      『一點不差。』
      『又是寂寞在你身邊麼?』
      『不,』我說:『有四千元在我身邊。』
      『要還我那四千元嗎?』
      『並不。』
      『想花去它麼?』
      『不想。』
      『那麼是要我為你付茶賬了?』
      『你高興嗎?』
      『自然。』她說:『我馬上來。』
      電話擱上後,不到半點鐘,銀色汽車已經停在立體咖啡館門前。」-徐訏:《風蕭蕭》
      
      「『靜安寺路立體咖啡館,......就在麥特赫斯脫路口。』於是她又說:『好......好,那麼馬上就來。』她放上電話輕快地走過來,走進座位去,說:『現在讓我們等吧。』」-徐訏:《風蕭蕭》
      
      《風蕭蕭》裡頭的這一家「立體咖啡館」,在小說裡頭顯得非常重要,在這裡,「徐」、「白蘋」、「梅灜子」、「C.L.史蒂芬夫婦」、「費利普醫生」他(她)們從認識到約會到密謀。
      讀過《風蕭蕭》就知道了,徐訏筆下「立體咖啡館」的所在非常明確:靜安寺路、麥特赫斯脫路一帶,周圍有銀行、有首飾店。然而,在《上海市行號路圖錄》裡頭,筆者好幾囬仔細地踏勘了靜安寺路、麥特赫斯脫路左近的這一個繁華地段,卻是遍尋無覓處。靜安寺路的這一帯,咖啡館的確非常多,面南的,有靜安寺路870號的「DD‘S」、靜安寺路878號的「皇家咖啡館」;面北的,有靜安寺路883號的「沙利文」、靜安寺路1001號的「凱司令」。然而,偏偏就是讀不見徐訏筆下的這一家「立體咖啡館」。於是試圖在《風蕭蕭》裡頭進一步尋找文本資料的我,也就祇能作罷了,本來麼,在虛構裡頭找實在,應該就是張愛玲所說的那一種-屬於「發癡滴搭」。再加之徐訏的筆下,本來就是虛虛實實、撲朔迷離的。比如寫到了「史蒂芬夫婦」的住處,徐訏就在昔日上海灘的辣斐德路上,弄出了一個門牌41308號來,那一囬讀見了這麼一個天文數字的門牌號頭,我倒是依據常識沒有上當,所以,對於這一個「立體咖啡館」真實的存在與否,我也不想上當了。
      俗話說得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適才翻讀剛剛到手的新書-《近代上海俄國僑民生活》,卻是讀見了裡頭寫到的一家咖啡館:
      
      「小小咖啡館(Little Café,The)-靜安寺路741號,經理為阿諾維茨基(Anovitskii)。」-汪之成:《近代上海俄國僑民生活》
      
      好了,徐訏《風蕭蕭》裡頭的這一個疑竇終於有了答案,「小小咖啡館(Little Café,The)」應該就是那一家「立體咖啡館」,「Little」便是「立體」,非常符合那一個時節上海灘租界裡頭的國民對於洋字號的解讀,要麼音譯音讀,要麼意譯意讀,甚至於還有些個不倫不類洋涇浜的讀法。同一間咖啡館,有人喜歡寫作「DDS」,有人喜歡寫作「第第斯」,這一個特點,的確屬於是昔日上海灘租界裡頭的習慣與時尚。
      徐訏的《風蕭蕭》寫在1943年,《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一書出版在1947年,所以,再尋覓到舊日靜安寺路741號的時候,「小小咖啡館(Little Café,The)」已經變成一家「萬象照相館」了,一家昔日上海灘很有名氣的肖像攝影家朱天民開設的老字號。
      舊日裡頭,這一家「小小咖啡館(Little Café,The)」-也就是《風蕭蕭》裡頭的「立體咖啡館」的週遭,「四明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諸多銀行環抱,皮貨店、時裝店、首飾店一應俱全,甚至於還有一個徐訏與白蘋一起去看過電影的「大華電影院」,不過那一囬,「徐」說「我記得那天的片子並不好」:
      
      「白蘋似乎站了起來,悄悄地拿起皮包,走出門去,我沒有問她,也沒有理她,我的思維在空虛裡,我的視線在空虛裡。
      不知隔了多少時候,白蘋回來了。
      ……
      我伴她出門,伴她穿過馬路,伴她進大華電影院;票門裡買票的人很多,我剛要站進去的時候,她說:『我早就買了。』
      『原來她剛才出來是來買票的。』我想,就跟她上樓。」-徐訏:《風蕭蕭》
      
      那一個「大華電影院」就是緊緊挨著前「美國海軍俱樂部」,在「小小咖啡館(Little Café,The)」-「立體咖啡館」的馬路對面,難怪作為「美國駐遠東海軍的工作人員」的那一個「C.L.史蒂芬」,對於那裡是異乎尋常的熟門熟路、如魚得水。「小小咖啡館(Little Café,The)」-「立體咖啡館」的讀見,非常符合徐訏小說裡頭的週遭場景描述。
      延伸閱讀,的確是一件十分有趣兒的事情,讀故事與人物,讀見了世俗、讀見了人文、讀見了歷史、讀見了社會,也讀見了舊日歲月的些許痕跡,您說可不是麼?
      
      ------------------------------------------------------------------------------------------------------------------
      ***《上海市行號路圖錄》(上下冊)-上海福利營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上冊栞印於1947年,下冊栞印於1949年-監制人:張震西,發行人:葛福田,測繪:鮑士英,編輯:(上冊)顧懷賓、鮑士英,(下冊)顧懷賓、沈禹鐘、陶樂勤、鮑士英,印刷者:百宋鑄字印刷局、新新製版印刷公司。新版名為《老上海百業指南-道路機構廠商住宅分佈圖》-承载、吴健熙 編撰-姚毅 裝幀設計-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全四冊),2008年修訂版8開本(全一冊))
      
      ***上海城市社會生活史叢書:《近代上海俄國僑民生活》上海城市社會生活史叢書-汪之成 著-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
      
      ***《徐訏先生筆下的上海情結》-子亱閒讀:http://book.douban.com/review/2593827/
      ------------------------------------------------------------------------------------------------------------------
      
      -ZY.S. 2010-May-15,昨夜閑讀「南石軒」
      
  •     《閑讀札記-從徐訏先生「風蕭蕭」的版本談起》
      
      徐訏先生的《風蕭蕭》,我書架上已經有了,昨日走進書店,見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新版的《風蕭蕭》,還是忍不住再買了一本,2008年,恰好是徐訏先生百年誕辰(徐訏先生,浙江慈溪人,1908年—1980年10月5 日)。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的這一套“中國現代長篇小說藏本”裡收錄了《風蕭蕭》,就時間來說,想來純屬巧合,但是,也算是對徐訏先生的百年致祭吧,毋庸諱言,在中國的出版業裡,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彌作輕重,往往是表示對於作者與作品,一種高於文學價值的認可。
      一九四九年以後,毫無疑問,徐訏先生的小說《風蕭蕭》被冷落了,這一部小說,昔日曾在燕京、清華,在復旦、同濟,在聖約翰、晏摩氏-無論何種文化氛圍比較側重的校園裡,都風靡一時,幾乎人手一冊,而後,一部如此暢銷的書,居然不見再版了,就說明有問題了。究其緣由,很簡單,其一,這一部小說對于陸沉“孤島”-上海的抗日力量描寫片面了,除了那一個第一人稱研究哲學的主人公-“我”以外,其餘的,就是美軍的諜報人員以及重慶的潛伏人員了。其二,徐訏先生不久以後,也去了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於是,《風蕭蕭》這一部書,大概也祇有在福州路、常熟路一帶的舊書舗裡,還偶爾可以見得,要不然,就是在讀者中借來借去傳閱了。我讀到就更晚了,在那一個蕩滌文化的年代,同學祇給了我一個晚上的時間,因為,她也是借來的,而且,有意思的是,其實我們讀到的都祇是《風蕭蕭》的上冊,泛黃的紙頁,竪排的文字,讓人看得何其小心翼翼,當然,逺逺不止是為了那書本紙張的脆弱。也許,是先入為主的緣由吧,至今,我還是覺得《風蕭蕭》,那前半部,比後半部寫得更好些。
      文化開禁很久以後,徐訏先生的《風蕭蕭》,才見上海书店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與廣州花城出版社陸續印行了幾版,倘如,不僅僅是從讀的意義來講,這次,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印行,《風蕭蕭》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這次依據的版本,從封面裡照片的腳注來看,是懷正文化社1948年2月的版本,然而,根據前上海懷正文化社的創辦人-刘以鬯先生的回憶(《憶徐訏》香港《明报月刊》第15卷 第11期 1980年11月),徐訏先生的《風蕭蕭》,1946年就由上海懷正文化社出了第一版,從1946年到1948年,兩年過去了,可想而知,單單就上海懷正文化社而言,這一部小說就印行了好幾次。其實,最早出版此書的,是成都的東方書店,首版發行的時間,好像是在1944年。
      關于《風蕭蕭》這一部小說,徐訏先生自己在1946年9月13日為上海懷正文化社初版《風蕭蕭》所寫的後記裡說:
      
      “這本書出版匆匆,校對上難免有疏忽之處。主要原因是排印這本書,所根據的是上海和平日報的剪報,上海和平日報是根據南京和平日報的剪報而來的,南京和平日報是根據重慶掃蕩報的剪報而來的。我逺在國外,轉戰時,我沒有知道也無法校對,所以校對時很費力氣,而印刷所又不將你所校的好好改正,同時書店方面急於要出書,所以不允許我多校一二次。因此我要向讀者致謙,并希望再版時可以校凈一切錯誤。”
      
      可以想見,當時,徐訏先生的《風蕭蕭》,在讀者中是受到了何等樣的熱誠歡迎。
      《風蕭蕭》,是徐訏先生於1943年以前,在重慶中央大學執教時開始寫的,而後,1943年3月,由重慶的《掃蕩報》副刊連載。抗戰勝利是在1945年8月15日,倘如,我們能夠從時間、地點、政治氛圍局限的角度上,去評解這一位當時年僅36嵗的知識份子,去評解他的這一部小說-《風蕭蕭》,興許,積極意義會逺多於消極與挑剔,有時候,狹隘的,真不僅僅是一個時代。
      徐訏先生的《風蕭蕭》,是一部愰若電影場景一樣漸漸展開的小說。通常,關于一部作品的具體內容,我照例是不多說的,大家自己讀去吧,三四十萬字的書,夠你了解徐訏先生的了,興許,還遠遠不祇是他的文字。
      
  •     小说越看越好看,开头的时候只以为言情罢了,但作者在其间引起的哲理性思考逐渐占据了小说的重心,言情成为背景,潜在的主题探讨着人生及与生活相关的众多哲理.
  •   Little译作立体-有意思.照此意延展,上海简直是个由立体构建起来的地方,立体的马路,立体的弄堂,立体的亭子间,立体的饭店,立体的女子和立体的囡囡,立体的市民,螺蛳壳里做道场.用一点点立体的钞票在大世界寻寻开心,轧轧苗头,也许某一天,立体的变成了麦克麦克,这种事情,在大上海里也算不上稀奇,时有发生!即便每发生,立体的日子过过,也蛮惬意!
  •   靜安寺路就是南京西路,741號那一帶舊貌換新顏了~~ :)
  •   也是正好生活在这个城市,对徐訏笔下描述的场景便更有了一种亲近感、现场感
    像辣斐德路、斜土路上的老建筑,常常见到,却都未曾留意
    我想这个城市是需要徐先生的这种小说来增加他的文化与历史气息的吧
  •   今日正巧遇到昔日张园主人的后人,与我指出 立体咖啡馆 的确切位置。当年 立体咖啡馆 的bar & restaurant的霓虹灯就在去年吴江路泰兴路煤气管道施工爆炸的位置。立体咖啡馆也就是在现在的 jia inn 里,临南京西路的那面就是现在的adidas专卖店。
  •   那一幢公寓以前呌作中央公寓,大部分好像是一家呌作康生公司的業址,底下有咖啡館,不過應該不是徐訏寫的“立體咖啡館”,因為馬路對面離大華(新華)電影院遠了點。
  •   哦,不過讀著小說裏頭的那一段情景對話,妳的說法應該是有依據的:
     「『靜安寺路立體咖啡館,......就在麥特赫斯脫路口。』於是她又說:『好......好,那麼馬上就來。』她放上電話輕快地走過來,走進座位去,說:『現在讓我們等吧。』」
    謝謝~~ :)
  •   那位老先生去年年底回了新泽西。临走前和我说:年纪大了,不知下次能否见到。我曾问过他关于阅读,他说他生性不爱读书,但读过 风萧萧 ,还清楚记得几位女主角的名字和一些情节。呵呵,愿他健康,下次再见,还能问及更多那年代的趣闻旧事。
  •   嗯,很有意思 :)
  •   刚刚看完《风萧萧》
    似乎还沉浸在风起云涌的那个大上海哈
    我也觉得后半部分稍稍没有前面好看
    前半部分十足吊人胃口后半部分感觉没有接住似的
    不过仍然是部好小说~
  •   我04年买了套安徽文艺出版社的
    但是里面没有风萧萧
    残念
    楼主说的这个版本目前还没有看到,明天去书店转转
  •   徐訏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师,单风萧萧这小说,单看一遍就远远不够,单就一句“眼淚爬癢了我的面颊”,写得多传神!他是心理学家,因而对心理的刻划,又那么逼真,是了,如果你是位老上海,他又把你带回那good old days,Chez Rovere,红房子餐室----------
  •   重新回到这个贴子,我曾经在日记里八卦过徐妻女的现状。。。欷歔不已
    http://www.douban.com/note/39978650/
  •   往事回首欷歔甚。
  •   啊,徐讦原来是慈溪人,怪不得九十年代初,少那么小的我记住了这个人。呵呵
  •   感觉自己似乎真的进入了那种危险,但是却又是义无反顾,最后只剩下无尽的失落感,很佩服三个不同女人的睿智和牺牲。自己看完后觉得意犹未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