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全二册)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潘照东 著  页数:全二册  字数:77000  

前言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文化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提升.其作为重要社会资源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文化的视角、手段和途径来审视、处理和协调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问题和各种复杂关系,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文化的审美、娱乐、教育和对社会群体的凝聚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普遍共识。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他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当前,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和长期任务。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把握并不断深化。    一、关于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特质    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问题,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积极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在草原文化研究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中心内容。综合目前的研究,对于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第一,要弄清什么是草原文化,即草原文化的界说问题。我们认为,所谓的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历史过程,草原文化在早期经历细石器文化之后,前后演绎为以西辽河流域为代表的早期农耕文化和聚落文化,以朱开沟文化为肇始的游牧文化以及中古时期逐步兴起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交错发展的现象,到近现代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又为草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使草原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地域与民族相统一、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复合型文化形态。    第二,草原文化的类型问题。从文化学上分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草原文化视为一种以崇尚自然为根本特质的生态型文化。这种文化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方式,从观念领域到实践过程都同天地自然生态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做一种重要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一以贯之,使之能够在知、行统一上得到升华,甚至以敬畏和珍惜的心情对待自然,保护自然。这也是草原文化不同于伦理类型的中原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第三,草原文化的基本特征问题。这是目前草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有许多观点正在热烈讨论之中。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三大主源(上) 第一节  旧时器时代早期的中华先民及其文化遗存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中华先民及其文化遗存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华先民及其文化遗存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三大主源(下) 第一节  黄河文化区 第二节  长江文化区 第三节  草原文化区 第四节  中华文明雏形初现第三章 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文化发展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 第三节  草原地区的文化发展 第四节  多源汇聚形成中华文明第四章 奴隶社会早期中华文化大系的发展 第一节  夏王朝的建立与华夏族群的壮大 第二节  夏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北方草原的文化发展第五章 奴隶制社会中期中华文化大系的发展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与华夏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商朝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商代的经济发展 第四节  商代的文化 第五节  长江文化的发展 第六节  草原文化的发展第六章 奴隶制社会晚期中华文化大系的发展 第一节  周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节  西周至战国的政治发展 第三节  经济发展 第四节  文化发展 第五节  长江文化发展 第六节  草原文化发展第七章 封建社会早期中华文化大系的发展 第一节  封建王朝的建立与文化的冲突和交流 第二节  封建政治制发展 第三节  王朝更替与政治更新 第四节  经济发展 第五节  文化发展 第六节  科学技术发展 第七节  长江文化的发展特点 第八节  草原民族的发展 第九节  草原文化的发展与特点第八章 封建社会中期中华文化大系的发展第九章 封建社会晚期中华文化大系的发展第十章 中华文化大系的地域特色第十一章 政治文化第十二章 军事文化 第十三章 经济文化 第十四章 丝绸之路第十五章 社会生活第十六章 科技教育第十七章 文学艺术 图片来源后记总后记

章节摘录

第十一章 政治文化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治文明包括国体——国家体制,体现国家的本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政治体制,体现政治制度即国家机构(政权)的组织形式与结构形式;法律体系——由国体决定,由政体制定并实施的法律、法令、法规及政策体系;施政——政体的运行及其应用法律体系对社会的管理与成效;政治思想文化——政治理念、政治纲领及其阐述。政治文明的具体范畴,包括领导体制(国家的最高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行政管理体制(中央行政体制、地方行政体制)、军事体制、立法与司法体制、监察体制、人事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户籍管理体制、民族与宗教事务管理体制、外交事务管理体制十个方面。中国作为有5000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政治文明的遗产十分丰富。从国家诞生起,中华政治文明即初步形成,并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不断发展,延续不辍,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理论之系统、影响之深远,足以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独步千秋。中华政治文明,是由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由于中华地域广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迥异,经济发展形态不同,社会文明各具特色,因而在政治文明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后记

《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草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就要付梓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几年来,在本书的研究、写作中,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主持“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吴团英研究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永贞副研究员,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支持使本项研究克服障碍,得以进行。他们最早审阅了书稿,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本书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感谢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们,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益求精,保证了本书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感谢内蒙古中蒙医院的肖成大夫和有关医护人员,他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使我缓解了病痛,能够在病榻上完成了本书最后的校订工作,保证了本书能够按时出版。因此,我把本书作为献给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的一份诚挚的谢礼!在本书的研究、写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华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及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决定了中华文化具有延续一更新的特点,不仅能够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延续不辍,而且能够在波浪式的发展进程中虽然经历过数次低谷、衰退期,而皆能够通过自身的文化更新,迎来新的上升期、繁荣期,创造新的辉煌。21世纪应当是中华文化再度崛起、再创辉煌的世纪。我们只有深刻、科学地认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走过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我愿与志同道合者共勉力。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草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套装上下册)》是草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文化大系比较研究(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