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晓克 页数:546 字数:517000
前言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文化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提升,其作为重要社会资源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文化的视角、手段和途径来审视、处理和协调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问题和各种复杂关系,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文化的审美、娱乐、教育和对社会群体的凝聚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普遍共识。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他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当前,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和长期任务。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草原文化的民族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断融汇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延伸、升华,实现了文化功能的提升,展现了草原文化作为现代文明重要载体的时代风貌。以草原上千百年来盛行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来说,已经被赋予了时代内涵,它所要展示和表达的已经不单是草原人们的娱乐竞技,而是增强了文化与生产、商贸、旅游等经济生活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实现了草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更加凸显了民族、地域特有的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草原文化中的节庆、旅游、祭祀、娱乐、餐饮、医药、服饰、工艺、歌舞、文学艺术等都在实现与现代文明之间双向互需的有机结合。草原文化以特有的方式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实现发掘、更新、重构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现代文明也在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实现领域和形式。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的地域构成 第二节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三节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第二章 北方草原史前文化概述 第一节 具有震撼力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第二节 区域特色鲜明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第三节 北方草原青铜时代文化第三章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各族的兴衰演替 第一节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的北方草原各族 第二节 4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北方草原各族 第三节 10世纪初至19世纪的北方草原各族第四章 北方草原政治文化的不断创新 第一节 建立在北方草原地区的北方各民族政权 第二节 连接大漠南北与中原北部的北方民族政权 第三节 实现中国古代大统一的北方民族政权第五章 控制局部地区的北方民族政权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政权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政权之特点 第三节 五代时期诸政权概述 第四节 五代时期诸政权之特点第六章 北方草原民族的生产方式 第一节 畜牧~游牧业及狩猎业 第二节 农业经济的兴衰、分布与特点 第三节 手工业方式及其诸形态 第四节 商业贸易与交通运输 第五节 北方草原城市的兴建及其特色第七章 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 第一节 服饰文化及其地区特点 第二节 饮食文化及其变迁第八章 北方草原民族的军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族兵制及其演变 第三节 侍卫亲军 第四节 府兵制与镇戍军 第五节 军事组织及其特点 第六节 兵种及装备 第七节 战略 战术第九章 北方草原民族的语言文学、文学艺术、教育第十章 北方草原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十一章 北方草原民族的文献第十二章 北方草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融后记 总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第三节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根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特点,我们大体确定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个区域也是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地区。体现代表性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地区特点与民族特点,但要真正认识这个地区为什么可以作为有代表性的地区,还要具体注意这个地区一些带有标志性的历史要素。这就是各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文字、城市建设成就及政治文明的程度和影响等。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的具体形态经常表现为不同民族长期形成的各不相同的文化特点。但由于很多在草原地区生活的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大体上的雷同以及变化总是相当缓慢,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往往有很多雷同的地方,再加上各族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习俗文化等方面的互相影响和交融,就使他们的文化特点也具有相当的共同性并融合于文化传统之中。这种情况为我们认识草原文化的共性特点提供了足够的依据。但要具体确定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在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中的代表性,还需要以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来予以证明。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曾经有数十个民族繁衍、生息于其中。这些民族多数都是以游牧方式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民族,也有一些居住在山区或平原上的民族以渔猎、农耕为业。在这些民族里,有些民族早已远迁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却永远地留给了后人。更有不少民族将创造的本民族文化和吸收的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使本族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代表性最为鲜明的民族,也带动他们所在的北方草原成为特色浓郁的中国古代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区域。随着考古发现的日益扩大和历史研究的不断深人,这一点已经愈来愈充分地得到了证实。
后记
历经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主体成果《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即将付梓问世。《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共11本著作,对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草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影响、草原文化的现代发展等基本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多方位的、深入的研究论述,是草原文化研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是我们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份献礼。草原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专家学者们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语言、宗教、民俗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把草原文化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过去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之所以要着重开展草原文化研究,是因为随着考古发现、历史研究的深入,随着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对草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有新的认识和领悟,做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述。我们对草原文化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从2004年4月开始的。此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几次明确提出我们内蒙古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草原文化研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确立和阐释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中应有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编辑推荐
《草原文化史论》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