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云文化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内蒙古教育  作者:林超民 编  页数:741  字数:726000  

前言

  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总和的文化,因时间向度的演进而具有时代性,又因空间向度的展开而具有地域性。人们把研讨文化时代性演进的学科称之文化史学,把研讨文化空间性分布的学科称之文化地理学,这两门学科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独立发展的历史。然而,时间和空间又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两种密不可分的存在形式,时代性与地域性当然也是文化的两种相互依存的属性,我们只有全面观照这两种属性,并考察其互动关系,方能实在地把握人类创造的文化的纵深度和广阔度。在这一意义上,历史学与地理学的联姻势在必行,而本书系便是文化史学与文化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均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因而切忌作简单化的描述与概括。已故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指出:“把中国文化看成一种亘古不变且广被于全国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既有时代差异,又有其他地域差异,这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当然极为不利。”①谭先生的这一论说显然是有感而发的,因为,笼统地界定中国文化,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作法,此类作法有碍于人们从共相与殊相辩证统一的高度把握中国文化,不利于开掘中国文化无比丰厚的内蕴。

内容概要

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域论述了滇云文化。内容包括:滇云文化释名、地域范围、文化内涵、文化分期、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对滇云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缕析,揭示了滇云文化在构筑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传统特征,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是介绍云南文化的,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先讨论“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实在是五光十色,以至有学者说,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种“文化”的定义。我们不想在此就“文化”定义饶舌,因为这套丛书的总主编已就“文化”定义作了正确的论述。本书基本是按照总主编的“文化”定义来论述云南文化的。读者不必在定义上纠缠,可从本书的论述中了解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学术研究十分重视“定义”,“正名”更是中国学地得的传统。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滇云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  高原波状起伏    二  高山深谷相间    三  富饶坝子棋布    四  大江激流纵横    五  高原湖泊星罗    六  立体气候,差别显著  第二节  滇云文化的周边环境    一  云南地理区位和文化环境    二  云南与中国内地的文化地缘关系    三  云南与古代中华文明和南亚印度文明的地缘交通关系    四  云南与东南亚邻近国家的地缘文化关系  第三节  滇云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域    一  元谋入所在的金沙江流域    二  滇人活动的滇池地区    三  昆明人游牧的横断山区    四  哀牢人称雄的永昌地区    五  越人生长的滇南丛林  第四节  创造滇云文化的民族  第五节  地理环境对滇云文化的影响    一  地理环境在滇云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二  滇云文化的地域特点第二章  滇云文化根植的经济土壤  第一节  农业经济与畜牧经济相结合    一  稻米之路    二  坝子的耕田邑聚    三  夏处高山冬入深谷的畜牧    四  刀耕火种与滇云生态    五  直上云天的梯田    六  明清云南屯垦与山区开发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采集渔猎经济    一  山林田间的采集    二  水滨河畔的捕鱼    三  深山密林的狩猎    四  采集渔猎与云南各民族经济文化 第三节 西南丝路与滇云工商业    一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二  滇云对外经济贸易    三 茶叶之路    四  邑集、街子、都会    五  独特的多元货币    六  涓细的资本主义溪流 第四节 多元经济与多元文化第三章 滇云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第一节 众多的民族    一  云南民族的源流    二  汉晋时期的“西南夷”  三  南中大姓    四  爨    五  乌蛮与白蛮    六  白族的形成    七  明清时期的汉族移民    八  云南的民族识别 第二节 云南郡县两千年    一  汉晋时期的边郡制    二  北周至初唐的羁縻府州    三  唐代后期云南安抚使司(南诏)政区    四  两宋时期云南(大理)政区    五  元朝设云南行省    六  明设云南“三司”    七  清代滇云郡县制度的新发展  第三节 社会经济制度    一 古滇国社会    二  南中大姓的家族统治    三  南诏大理的社会经济    四  元代地主经济的确立    五 土司制度    六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制度第四章 滇云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起源 ……第五章  滇云哲学思想第六章  滇云宗教文化第七章  滇云教育第八章  滇云史学第九章  滇云文学第十章  滇云艺术和科技第十一章  滇云名胜第十二章  滇云风俗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滇云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滇云文化的地理背景  滇云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它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其南部,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滇云地理错综复杂,以地貌而论,既有雄伟险峻的高山峡谷,又有起伏和缓的红壤高原;既有分布广泛的岩溶地貌,又有星罗棋布的山间盆地;既有落差悬殊、奔腾汹涌的大川大河,又有水平如镜的高原湖泊。以地势而论,云南西部是青藏高原的延伸,为横断山脉纵谷区,东部、滇中为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于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滇云多山,地形复杂多样,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全省土地,山地占了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仅占6%。滇云地理形势自西北而下,高山峻岭,嵯峨纵列,迤逦而南,渐下渐展,呈阶梯式逐级下降。若从高空俯视这片广袤的大地,就像一个巨大无垠的半圆台阶由西北向东、向南、向西逐级下降。滇西北为第一梯层,最高处的怒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终年白雪皑皑,云遮雾障;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四季如春.;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千米递降6米,降至最低处的滇南红河出境处的河口,海拔仅76.4米,常年青翠葱郁,热浪滚滚。在自南到北大约900千米的直线剖面上,相对高差竟达6 663.6米,真是步步高、级级升,“一天上一丈,云南在天上”,云南的地理环境也由此千差万别。高原波状起伏  云南中部有一条翻滚着红色波浪的大河——红河,它由西北向东南奔腾,形成坡陡流急的深切大峡谷,把云南分割成两大地表形态差异明显的地区,东部主要是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则为山川相间的纵谷地区。  红河以东是云南的主体地区,以高原地貌为主,系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它包括滇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昆明、楚雄、玉溪、昭通、曲靖、文山等滇东、滇中大部分地区,为云南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滇云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