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美]戴维・米切尔^帕特里夏・利文斯顿 著,王荣亭 译 页数:243 字数:166000 译者:王荣亭
Tag标签:无
前言
承蒙肯伯顿华德福学校同仁彼得和狄丝基•莱曼的好意,才使北美华德福学校联盟出版社有幸注意到《心灵的色彩:华德福学校的绘画课》一书,对此二人,我们谨表以感激之情。我们寻觅一本全面的有关绘画课程的书已有时日,我们相信这本书对于使用英语的华德福教师和父母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水彩画对于儿童的教育和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需要被加以理解和研究。两位经验丰富的华德福教师——艾提•莉赤哈特和狄克•布鲁因对此进行了艰难地尝试,他们提供了颇为合理、实用的建议,为教师们准备了清晰而有效的训练,并给出了一些精彩的范例,准备工作令人钦佩不已。荷兰是一个孕育了很多绘画大师的国家,由荷兰同仁对本书的创作提供指导可以说十分合适。除了特别注明的之外,书中所有水彩画和素描都是华德福学生的作品。我们希望该书能对您有所帮助。戴维•米切尔北美华德福学校联盟出版社
内容概要
关于《手巧才能心灵:华德福学校的手工和实用艺术课》:
生物学家发现在我们出生时,大脑已具有数以十亿计的活跃的神经通道。如果在孩子早期和中期成长中正确地训练它们,那么进入青春期,
这些通道就能与他们的思考能力相连接。而做手工能保证神经通道一直保持活跃。
如果我们忽视培养孩子们的用手能力和锻炼他们的手上肌肉,他们就会失去全面领会事物的机会,妨碍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养成。
《手巧才能心灵:华德福学校的手工和实用艺术课》通过系统介绍华德福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手工课程,展示如何有意识地发展和训练手的功能,加强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和培养对生活的爱,由此增强心灵的力量。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利文斯顿
曾在纽约市的鲁道夫?斯坦纳学校教授手工课27年之久。她在该校的许多部门工作过,对培训教师和联系家长的工作特别热心。
她曾是教务理事会的成员。并主持该理事会达10年之久,还曾担任东部地区委员会委员。14年前离开了纽约的学校后,她对在整个北美建立该类学校、培训教师以及帮助新学校的发展,不遗余力地提供了咨询和指导。
戴维·米切尔
担任华德福学校教师达29年之久。目前他为北美华德福学校协会(AWSNA)编辑,并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多市的夏宁山脉华德福高级学校兼职教授生命科学和实用艺术课。他以前曾在新罕布什尔州威尔顿市的松山华德福学校担任过跟班教师和手工艺课教师,还在该市安蒂奥克学院(Antioch
College)担任过教育学副教授。
在整个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喜爱用自己的双手工作,并教授过木工、石刻、锻工、铜材镂刻等实用艺术。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华德福幼儿园及1~8年级
第一章 华德福学校手工课的重要性
手工课可以帮助孩子们与周围的万事万物建立起真正的联系,了解自然界,学到实际的知识,产生对大自然的尊敬。
第二章 手工课老师
手工课教师对于儿童的发展和课程设置要有非常透彻的了解,色彩感、形状感和空间感也很强,课堂上要能够镇定自如,对儿童有真正的兴趣,有幽默感。而这需要持续的自我教育。华德福学校本身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第三章 幼儿园的手工课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通过创造性的手工活动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等他们长大成人,这种力量会变成活跃的创造性思维。
第四章 一年级的手工课
他们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开始用一种不同的眼光打量四周的一切。他们的思维开始萌芽,意志力需要得到培养。这时他们的手指变得更加灵活和听话,渴望着做出东西,自己珍藏或送给别人。
第五章 二年级的手工课
在二年级的手工课上,最开始我们依然是用一根连续不断的线来做东西。这一次孩子们要学习使用钩针。这需要一种全新的而且是更深的专注。和棒针编织一样,这也是一种有节奏的、重复性的手的活动,能够强化意志,锻炼清晰的思维。
第六章 三年级的手工课
三年级的孩子看事情黑白分明,他们的个性变得更加鲜明,社交关系也不再那么简单。三年级的手工课可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这一年的手工课向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表达自我的机会。
第七章 四年级的手工课
四年级的孩子会经历一次新的意识觉醒,在思考及对世界的体验方面,他们向前迈出了一步。这一年的手工课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用十字绣去绣对称的图案。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加精确,可以唤醒他们的内在,在他们努力发展自我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个性的力量。
第八章 五年级的手工课
就手工课而言,五年级是美妙的一年。孩子们回过头来学习编织,这时他们的身体发育进入了新的阶段,平衡能力更强了。大多数孩子喜欢编织,也很享受用四根针编织所带来的新的挑战。
第九章 六年级的手工课
到了六年级,孩子们开始进入到前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感增强了,与周围世界也形成了一种更加独立的关系。为了保持他们的注意力,手工课里需要有一些新的、有趣的东西。
第十章 七年级的手工课
孩子们的七年级相当于文艺复兴的艺术繁荣期和宗教改革的叛逆期。孩子们发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具备着不可思议的审美能力,此外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提出异议的能力也在苏醒。这一年,我们要求他们很好地掌握手工缝纫的本领,为自己做一件衣服来穿。
第十一章 八年级的手工课
八年级的学生总在期待着新的、有趣的东西。实际上,他们接下来要借助电动缝纫机来做一件衣服,然后把以前学过的各种手艺一一运用在这件衣服上。这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挑战。这把学生们带入了工业革命时期,
第十二章 在华德福初级学校各年级中怎样教授实用艺术课
当今的教育应该激发出学生的全部能力,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并看到结果。他们尤其需要培养一些实用的技能,以便建立自信,具备自力更生和独立的能力。
第十三章 四年级的木工课
四年级的孩子们第一次进入木工房的时候,我总是试图建立一种特别的、温馨而又令人兴奋的气氛。整个空间的布置也要达到人们一走进来就想立即动手工作的效果。
第十四章 五年级的木工课
在五年级的第一节木工课上,我带孩子们到森林里去远足。我们观察树木,了解树木,然后锯倒并抬回一棵选中的树,在木工房完成使用天然木料制作凹面的主题。
第十五章 六年级的木工课
在六年级以科学为主题的主课中,孩子们开始探索“因果关系”。现在正是让孩子们设计和制作能够活动的玩具的绝妙时机。
第十六章 七年级的实用艺术课
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我们最好采用新的方法。适当的媒介是木头、石头和金属。青春期的体验是一种死亡的体验——儿童死去,少年诞生。为了克服死亡的力量,最有效的手段是让孩子们去塑型和雕塑,通过存在于他们精神之内的塑型能力来改变材料,赋予它们生命。
第十七章 八年级的木工课
八年级需要做一些精确的工作。我们制作一个带铰链和楔形榫头的箱子,它需要准确的测量和锯切,对于男孩和女孩都是一项挑战。。重要的是孩子们对于盒子的用途一定要心中有数,这样他们才能把思考融入到独特的设计中。
第十八章 手工的疗愈作用
想象一下做手工的体验:知道自己要制作的东西是有用的,对于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怀着想要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的迫切愿望,想象着作品完成之后的样子,顺序分明、经过精心计划的动作,这一切构成了全部必备条件,使我们的手和眼能够热情地创造出令我们身心愉悦的物品。与此同时,我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第十九章 敬畏人的双手
手指活动着,制作东西时与手中的物质交互着,肌肉的造型能力增强了,手指变得灵巧了,形状感在人们的内心苏醒,内心的美感延伸到石头、植物、动物和人的世界。人的思维,感情和意志在手、头、心相互协调的过程中表达出来。
第二篇 华德福高中9~12年级
第二十章 实用艺术和青少年
如果所有课程都围绕着人展开,高中课程就能保持一种理想主义。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关键是要让他们从事一些运用意志力的活动。如果我们用实用艺术课中的一些具体任务去引导他们的意志,他们就会变一个人。他们会更好地融入生活,更加牢固地站在大地之上。
第二十一章 课程设置
青少年的发展因个体而异,到了高年级,某些学生可以集中学习一种手艺,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专家。
第二十二章 从自然到抽象思维:实际工作的作用
鲁道夫?斯坦纳希望把直接的生活体验带给学校里的孩子。学生们应当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上围绕他们的一切。本文所讲述的某些内容尚未被人们认识到,但我们会在所有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在这些家长和老师的深刻洞见的启发下,继续从事赋予我们的任务。
第二十三章 重新设想手工和实用艺术课
我们必须把更多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和环境问题摆在华德福学生面前,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给学生们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感情和意志,把华德福教育的各个方面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意志会朝着社会和伦理道德的更深层次提升。
第二十四章 结论
任何人都无法在当代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自立,除非一种具有解放作用的教育赋予他这样做的实际能力。实用课程、艺术课程和那些动手的活动不能再仅仅被视为辅助性课程或课程中活跃气氛的因素。相反,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教育中,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的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世界。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第二节课上,他们学习如何使用钩针,如何拿线。第一个项目几乎总是茶杯垫——又漂亮,又实用,可以带回去送给妈妈。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为了钩出一条直直的边,开始的时候要不停地修改,他们经常需要拆掉然后重钩,不过从一年级开始他们已经习惯这样了。送礼物不光意味着一份好意,当孩子们想到他们手里做的东西将要送给某个人,他们做起来会更有热情。期待着让别人快乐可以培养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开始的时候我只带几种颜色到课堂上,这样孩子们可以期盼着看到新的颜色。他们学习用浅色的线来来回回地钩出一个矩形,做茶杯垫的中间部位,然后围着这个中心往外钩,越往外颜色越深。我把二年级的钩针编织称为“早期的几何”。我们学习编织不同的形状,比如五角形的垫子、圆底的钱包、圆筒形的笛子套、圆球等等。这些形状一定要非常精确。虽然所有形状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但一开始我宁愿让孩子们去感受和观察形状。我教他们如何用三针钩出一个角,然后让他们仔细看看自己的五角形垫,判断一下角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每两个角之间的距离是不是相等?他们把五角形垫称为“星星垫”,非常努力地想要做出一个漂亮的星星。我们还会看钱包的圆底是不是足够圆,圆球是不是真正的球形。这可以帮助他们用心去感受形状。他们做得那么棒,实在令人惊喜。
编辑推荐
《手巧才能心灵:华德福学校的手工和实用艺术课》编辑推荐:两位作者各自都有27年以上的课堂教学经验。他们用两年时间通力合作,写出了这《手巧才能心灵:华德福学校的手工和实用艺术课》。他们分享关于手工和实用艺术的见解,交流在教学经历中积淀的智慧和创意,他们对鲁道夫•斯坦纳博士的敬意随着每一次新的领悟而变得更加深厚。他们所擅长的手工领域各有不同,但出于对儿童发展阶段的了解,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非常类似。他们彼此交流,碰撞出火花,在相互学习中受益。正是这种生动的对话使《手巧才能心灵:华德福学校的手工和实用艺术课》有了问世的可能,因此他们希望所有读到《手巧才能心灵:华德福学校的手工和实用艺术课》的人都能有所收获。通过双手,孩子们将大地上的材料变成作品。这不但促进他们内在的成长,还使他们拥有富足感。
名人推荐
编者的话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如何去爱,似乎成了当前年轻父母们很大的一个困惑。这一代孩子的童年与我们当年已经大大不同了:在城市,有院落的平房纷纷拆迁,大家搬进被统一规划的小区,不知道左邻右舍的姓名,不敢让孩子给陌生人开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在家里没有同龄的玩伴,一举一动都在成人无微不至的关注之下;在农村,年轻的父母纷纷进城务工,隔代抚养使得孩子们平日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离异成了常事,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们在年幼的时候就不得不去经验内心分裂的痛苦;电视机、电脑和手机成了我们育儿的好帮手,孩子可以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里愈来愈“重口味”的动画片,乐此不疲地玩着变形金刚、“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而早已不知道捉蜻蜓、抓石子的乐趣……我们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但如何对他(她)好?我们是否真的懂得孩子们的需求?为人父母,这是需要下点功夫去了解的。孔子讲,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的人是生而知之的,对大多数人而言,还是要学而知之。要想做一个好父亲、做一个好母亲,应当去深入学习,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当前有一股新教育的潮流,越来越多以华德福理念(Waldorf)为指导的幼儿园乃至学校正在中国各个城市出现。这些幼儿园和学校的创办者、教师和家长中,很多是反思自身教育历程之后,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健康成长环境的父母们。什么是华德福教育?简单说来,它是起源于德国的一套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华德福教育针对人在0~7 岁、7~14 岁以及14~21 岁这三个阶段的不同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孩子意志、情感和思维的全面发展,并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以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方式帮助孩子与这个世界建立深刻的联系。华德福教育虽然是西方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但有趣的是,它内在的精神与中国自古以来道法自然、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优秀传统不谋而合。在东西方文化充分融合的当今时代,我们需要从以华德福教育为代表的西方优秀的教育理念中吸取经验,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为我们的孩子开辟一条新路。鲁迅先生说得好,没有拿来的,就没有新文艺,同样的,没有拿来的,就没有新教育,就不能成就一代新人。这套丛书名为“善生”,第一层意思就是希望大家好,爱惜生命,热爱生活;第二层意思就是在人生的旅程中,学无止境,止于至善。丛书分两大系列:一是“善生悦读”系列,陆续推出许多内容上乘、制作精美的中外作品,作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课外读物,相信这批书将给孩子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二是“善生悦教”系列,选择了一批适合父母、教师们阅读的优秀作品。目前已经面世的有吴蓓的《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和李泽武的《重新学习做老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教育者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感动;美国人杰克• 帕特拉什的《稻草人的头,铁皮人的心,狮子的勇气》,介绍了如何通过意志、情感和思维的全面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德国人赫尔穆特•埃勒的《与孩子共处的八年:一位华德福资深教师的探索》,介绍了华德福教学与众不同的方式:主课教师会陪伴孩子八年,将他们从一年级一直领入青春期的门槛;澳大利亚的“故事医生”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则以丰富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针对孩子的各种挑战性行为创作出具有疗愈作用的故事;美国资深幼儿教师芭芭拉•帕特森与编辑帕梅拉•布莱德合写的小书《我从彩虹那边来:如何养育0至7岁的孩子》从一个母亲、祖母和幼儿教师的角度,把与孩子共处的“窍门”与你娓娓道来;从小就爱给人讲故事的比亚翠斯•洛奇的《故事和你说晚安》带来许多经典故事和怎样给孩子讲故事的建议,陪伴你与孩子度过美好的睡前时光;丹麦人亨宁•安德森的《爱上数学:在游戏中与数学相遇》介绍了生动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节奏与韵律中体味数学之美。教学经验丰富的狄克•布鲁因和艾提•莉赤哈特来自荷兰,共同创作了《心灵的色彩:华德福学校的绘画课》,讲述他们是如何带领孩子们学习并感受到水彩画的独特作用,通过绘画开发了孩子的灵性认知,滋养了孩子的心灵。 最后,引用这么一句话送给天下的父母亲:“我们必须有勇气准备让他们(孩子)来欣赏这个世界,来理解这个世界,并且按照自身的特点积极地参与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编者2012年3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