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大地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约翰内斯•玛提森、 张世佶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约翰内斯·玛提森  页数:207  译者:张世佶  
Tag标签:无  

前言

中文版序言一:在道途上前行李泽武中国文化讲求的是天道和人情,西方文化强调的是自我与世界。天道里有老庄,人情里有儒家,有人认为中国文化里面情感本体很重,即“感觉心灵”(sentient soul)发达。而佛教自东汉传入,打破并整合了中国传统已有的理想,使我们面向自心,面向天界。西方文化的基础——希腊、希伯来文化的本质是个体性的,即自我与世界。如何在现世生活中既要自我与天道齐备,又要看到人情与世界,追求天道而不失尘世生活,追求尘世自我自心与宇宙联结,始终是个难题。人智学(Anthroposophy)基础上的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希望打通上述领域,承认自我、人情与天道同在而又予以区分,希望一个人既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和未来的。合乎性情,顺乎天然,讲求运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如何在现世中顺应天道再求终极之道,按西方传统来看,进行美的求道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而对西方人来说,天道自然在我心中,人心照应天道自然,也是富有挑战的。我们称华德福教育是“头、心、手”的教育,就是把闪闪发光的个体与人情、天道相应的教育理想具体化,给出路径和方法,即思考、感受、行动。正如华德福教育创立者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所说:“我们最高的努力必须是培养有创造力和责任感,有能力应对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挑战,并有清晰的人生方向和目标的全面的人。”我们不仅要如《易经》上所云“圆通神”——追求天道, 还要“方以智”——体察个体、知识后寻找路径。华德福教育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非宗教教育,1919年9月开始于德国斯图加特。根据2000年德国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的统计,目前全球有1000所华德福学校,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300家矫正教育和社会治疗机构。2004年秋,留学英美学习华德福教育的黄晓星、张俐和我在成都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到现在已有十多所幼儿园、两所学校、多个初期机构遍布全国。华德福正在从外在走向我们文化的内在深处,这是她的生命力所在。作为华德福教育的中国实践者,我认为,这个生命力即是东西方的交融,可以从中找到新的视点和方法。约翰内斯(Johannes)老师是世界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德国斯图加特华德福学校的学生,他的父亲也是老师,二战前在斯图加特和斯坦纳一起工作过。约翰内斯老师骨子里有着典型华德福学生的品质:对人类和自然的关注,对世界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行动的渴望。他接触不同的文化(欧洲的、非洲的、亚洲的、美洲的、澳洲的),视野开阔,富于激情,更可贵的是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赞叹。他到成都来帮助成都华德福学校进行环境建设和教师培训,手里拿着一部中德对照的《老子》,不离口的是“TAO”(道)。他愿意用自己的实践努力探求中西文化之真髓。他到成都来,或我们相聚在瑞士多拿赫歌德大殿,我看到或与他谈到的是对环境——作为宇宙外在存在的忧虑,是忧虑基础上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以及对运用“道”的向往——艺术的,生活的,自然的。当他把一个个破败荒芜之地变成富于艺术活力和实用功能的场所,我觉得他正在努力把天道与人情、自我与世界、心与物联结起来。“道”有不同的层面,体现在不同的器物和事件上。我们也可以说“道”就是精神,精神也体现在不同的器物和事件上。“道”和精神是一回事。“We are brothers!”约翰内斯老师常对我说,也是对“道”说。愿我们在“道”(精神)之途上一路前行!是为序。

内容概要

  《康复大地:和自然的艺术对话》介绍了作者与青年人在世界各地开展的生态康复项目。他们修复残破的景观,挽救即将消亡的古老文化,以实际行动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问题,恢复自然和人类的生命能量。  只有在人类和艺术的帮助下,自然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只有在自然的庇护和启发下,人类才能实现精神的超越。  《康复大地:和自然的艺术对话》内涵深刻,涉及艺术、教育、环保、文化等多个领域,可以为众多读者带来启迪。

作者简介

约翰内斯•玛提森(Johannes Matthiessen)博士,出生于1946年,成长于德国的黑森林地区。大学攻读建筑学,从事了20年的艺术教育工作,曾对战俘和工业企业中的学徒工进行艺术培训。之后,作为创意设计师为大众汽车、瑞士航空以及国内外的画展和雕塑展工作,并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和海德堡大学担任教职。多年来,作为进行自由创作的景观设计师在世界范围内携手年轻人共同实施项目。他试图通过这些项目,修复被破坏的景观,并挽救相关的文化财富(例如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文化)。因为工作上的贡献,他曾在波兰、美国和希腊获奖。他认为自己独特的工作重点在于设计主题公园和有疗效的能量场。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一:在道途上前行 李泽武7中文版序言二:一个人的印迹 郝冰9致谢 11序 13我们的地球关于爱——不同文化中有关地球的智慧 15关于人们的肆无忌惮——地球当前的生态状况 18艺术与拯救地球写给我的儿子克里斯多夫和本尼迪克的信 21写给所有中小学生的信 24我的人生路——对于将艺术、拯救地球与经验教学相结合的不懈追求从黑森林到斯图加特想让人类和地球重获生机的缘由 27约瑟夫•勃伊斯地球是我们可以携手共创的艺术作品 29我的奶奶—— 一位女艺术家成为艺术教育家的动因 31费赫•罗格(Frère Roger)——泰泽联合会创建人为社会上受歧视人群争取利益的动因 31在孟加拉的蜜月之旅将艺术和民众的疾苦结合起来的动因 32教育家生涯的开始海德堡的学校公园——我的第一个景观治疗项目 34出与入突发奇想,彻底献身“透射项目” 48艺术•作品•地球——在世界各地与青少年一同进行的“景观修复项目”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绿化山地荒漠 53奥地利•林区从单一化到多样化 60美国•南达科他州为印第安人造树林公园 69在地球上仰望另一片天空新的幻景出现了 83美国•芝加哥凿开沥青路 91波兰•卡托维兹街边花园 101希腊•塔索斯 拯救美达利亚海湾 111塔索斯的新地标——“利迈纳里亚之冠” 118美国•旧金山一个中心广场的诞生 127冰岛•雷克雅未克与通灵者会面 130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类似呼吸器官的城市迷宫 138澳大利亚•乌鲁鲁和爱丽丝泉 寻找原住民文化 140奥地利•诺伊玛科特 一个精神公园的构想 161奥地利•巴德小基希海姆 具有治愈作用的景观 171奥地利•海伦娜山谷 独一无二的研修课体验公园 173美国•新奥尔良 探索“卡特里娜”飓风之旅 179中国•成都校园里的水域治疗和竹园 189项目背后的方法和定义 使地球风貌重获新生的七个有效步骤 193我的景观概念 201后记:一次完整的项目体验一个女学生的信 202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我要对地球上不同国家、不计其数的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如此坦诚地接受我的工作,并为此付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和专业的支持,尤其是通过他们与当地的重要交往关系,所有这些项目才得以成为社会性的艺术作品。我还要衷心感谢那些——目前已达数百名青年——用双手、心灵和身体全力支持这些项目的人。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的项目完全无法实现。此外,我还要对康哈德•利浦辛(Konrad Liebchen)表示由衷的谢意。没有他细致、专业的编辑工作,这本书也无法问世。在此,我还要向我的朋友,也是建设精神公园时的战友哥特•卡纳(Günther Karner)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在写书的过程中,他给予了我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启迪。同时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女友布希吉特(Brigitte),我的许多项目都离不开她言语间与心灵上的大力支持。我要把这本书献给我的两个儿子克里斯多夫(Christoph)和本尼迪克(Benedikt),他们不仅对我长时间的远离表示了极大的理解,而且还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了其中众多项目。                          约翰内斯•玛提森(Johannes Matthiessen)

编辑推荐

★ 《康复大地:和自然的艺术对话》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工作全貌。★ 在艺术、教育、环境保护、文化等多领域优游穿梭。★ 配有上百幅印刷精美的珍贵图片。

名人推荐

2002年春天,当我站在达布林扎布老人身边,看到他的牧场变成了一望无际臭气熏天的污水池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心中的痛苦。曾经以为技术可以解决问题,无数科研院所、科技公司仍然在努力且成果斐然,但是好像和眼前的此情此景都无关。环保部积极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试图以各种经济政策为手段促进“两高一资”的产业转为循环型经济,但在地方上“排污费”成为部门收入,而纵容甚至鼓励企业的排污行为屡见不鲜。不同群体利益的谋求与冲突所导致的环境问题需要在一个政治的框架下才能有望解决,2009年岁末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仍然让我们觉得渺茫。在那一池污水面前,在技术、经济、政治的复杂框架下,无论草原上的达布林扎布,还是我,一位城市里的环保主义者,个人都仿佛无处立足。约翰内斯•玛提森的故事却向我们昭示了另一种信心,个体在无法改变政治和经济的状况下,仍然持有一份力量,能够为大地的康复而行动。他相信不同文化的古老智慧中所蕴藏的珍爱是人与地球之间真正的联结,因此无论是在美国印第安地区,还是在澳大利亚原住民中间,他都努力追寻着在地文化的根,倾听自然神灵的声音。他直面现实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并致力改善。在卡特里娜飓风之后,他加入志愿团体,在新奥尔良及周边地区开展重建工作。他的力量源于他对环境的独特理解,在他眼中各种自然要素不仅是物质的,具有物理化学属性,更是具备情感和精神意义的。所以他在看到土地荒漠化的同时会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荒漠,因此带着学生在西班牙的荒漠上种树,并通过在大自然中携手工作使学生体验志同道合,从而不仅把树种在地上,更是把树种在人心中。在混交林中,他看到不管是在大自然,还是在人类社会,同一形式、同一类别或者任何形式的单一化都会导致病态,最终由于贫瘠而导致物种死去。他带领青年一起,从古老的智慧中学习,以艺术的方式疗愈地球,滋养青年人的心灵。在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约翰内斯也是华德福学校老师的一个代表,以个体的自觉与担当回应宏大复杂的环境问题,其精神力量既来自于在成长道路上因缘际会的启蒙者,也可清晰看到鲁道夫•斯坦纳所创立的人智学的深刻影响;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与治疗,更是华德福教育体系的重要特色。他对教育的憧憬是如此令人心动:“能让年轻人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学校将成为创新的摇篮。只要成年人能够将工作场所、生活场所都看做开放式的学校,那么我们一定能为循规蹈矩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鼓起勇气,大胆地实践我们的创新想法。每一次看似微小的开端都能减轻早已四处泛滥的沮丧感。”约翰内斯的故事让我有理由相信,除了技术、经济和政治等强力以外,如果人的心灵中有光和爱,就会有行动的勇气和力量,地球的面貌会不同,孩子未来生活的世界会不同。就像草原之于达布林扎布老人,游牧文化的历史与草原的生机在现实中应该有一条隐秘的精神通道;城市沥青路底下的泥土,不仅能生长粮食,更能滋养城市人困顿的心灵。所以,环保从心灵开始,教育从精神开始,是值得我们从现在开始去实践的一条道路。致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康复大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李泽武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很有感染力。副标题是“教育即治疗,艺术即生活——与青年人在世界各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书中有大量的图片,我对其中的各个生态艺术公园、精神公园的图片尤为感兴趣(仔细观察封面画的是什么?),艺术的美中蕴含着神秘的精神能量……看了之后更加爱我们的祖先、爱我们的地球、爱养育我们的大地……
  •   可能纸张的原因吧,有点小贵,嗯,作者的很多身体力行的做法还是很喜欢的,很有爱的景观设计师~
  •   纸张挺好,图片也很漂亮,主要是内容充实,是我喜欢的类型。
  •   书题材好,内容好。书纸质能不能再好点?毕竟,这是可以珍藏的书。作者JOHANNES是真正的艺术生活大师!
  •   这是一群异国疯子的疯狂行为的图文记录,因为有这一群疯子,异国才会有美轮美奂的自然风景,城市绿地景观。也因为有疯子存在,历史才会进步。信仰自然的人完全不会觉得这本书无聊,而是一种愉快的旅程。
  •   在当今社会实现理想简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是痛苦的,但是更加快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