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京剧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孙淑英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孙淑英  页数:157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位资深的报社编辑、记者,年届花甲,退休后身患多种疾病,在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却顽强拼搏了几个月,备尝艰辛,捧出一部介绍京剧的书稿,为了什么?这是我接到(“悦”读京剧)的作者孙淑英女士打来的电话以后,心头顿时升起的叩问。当然首先是为了京剧,为了对京剧的一份挚爱之情。我不能不又一次为京剧的魅力——或者说魔力而感动,感动于这种力量可以让人如此痴迷和奋不顾身!同时又想到,挚爱者的这份挚爱,反过来又会感动京剧和京剧人,还有那些对京剧并不熟悉但却愿意了解和走近京剧的人。和淑英女士应属老朋友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在天津日报文艺部工作,负责小说和文艺评论,就经手发过我的稿子,我也不时在报上看到她的文章。但二十多年来彼此并未谋面,甚至没有过直接的联系。不过我对她撰写关于京剧的书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她在报社有这方面的积累,接触和采访过许多京剧演员,经常关注舞台演出,写过许多名家专访和深有见地的剧评,这是一笔丰厚而宝贵的财富。然而在见面交谈,特别是拜读了书稿以后,我发现自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她不仅是因工作需要而涉及京剧的,更非职业写家,而是一位对京剧怀有多年深厚的感情,爱之极深的知音,这样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稿的基调和特点。

内容概要

  京剧,艺术讲究的是一种意境。舞台之上,两三步即千山万水,五六人即千军万马。其中意蕴,需要用心体会……演员、看客、剧中人,台上台下常幻生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喜怒哀乐交汇其中,戏假而情真。

作者简介

孙淑英,资深编辑、记者,戏曲评论家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发表戏曲评论文章逾千万字。

书籍目录

概说京剧京剧风靡中国同治慈禧皆为京戏迷王爷当票友,堂会成时尚薛平贵改行“卖青萝卜”宗师与流派谭派艺术代代相传武生泰斗杨小楼余派艺术源远流长言菊朋与他的艺术之家从底包走上艺术巅峰的高庆奎京剧艺术的革新家周信芳马派艺术独树一帜“关外唐”红遍全国余韵绕梁杨宝森洞箫之美奚啸伯带着光环和屈辱离去的叶盛兰梅兰芳与端庄大方的梅派艺术尚小云与刚柔相济的尚派艺术程砚秋与低回美妙的程派艺术荀慧生与美媚柔俏的荀派艺术张君秋与委婉华丽的张派艺术十全大净金少山“活孟德”郝寿臣侯派艺术享誉天下雄踞净行之首的裘派艺术丑角大师萧长华国粹经典赏析《华子良》赏析《野猪林》赏析《秦香莲》赏析《杨门女将》赏析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京剧风靡中国同治慈禧皆为京戏迷据清宫档案记载,清代自同治年间开始,宫廷内便经常演戏。同治皇帝不仅喜欢听戏,而且爱唱戏。他命太监们学习京戏,学会了以后给他配戏。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宫廷戏班,人们把这个戏班称为“私坊”,把这些唱戏的太监称为“内学”。到底同治皇帝唱戏的水平怎么样呢?并没有史料留传下来,概因当时无人敢对皇帝品头论足,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慈禧太后也非常喜爱京戏。因为只看宫廷私坊戏班的戏不过瘾,就命人从外边艺人中精选名角儿到皇宫来承差唱戏。自此,皇宫每逢年节和喜寿庆典都要召集名艺人进宫演戏。艺人出入皇宫时要随身系带一块腰牌,作为通行证用。据北京京剧院老生名家陈志清的哥哥陈志明介绍,他家中原来一直保存着一块光绪二十五年皇上发给他祖父陈德霖(京剧早期名伶,被誉为“青衣泰斗”)的腰牌。腰牌在十年动乱中不知去向,于1982年又从旧劈柴堆里失而复得。全家人十分高兴,庆幸这百年前的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后记

“梅兰芳”这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也是整个戏曲界的一面旗帜。他创立的梅派表演艺术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以梅兰芳表演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被列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称为“中国演剧学派”。梅兰芳先生的一牛充满了传奇色彩,他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京剧之家。梅兰芳童年时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并没有看出有过人的天分。两只眼睛还有些近视,眼皮总是下垂,显得很无神,一见生人还说不出话来。因此他姑母说他是“言不出众,貌不惊人”。七岁时,梅兰芳在离家不远的私塾就读,因为不太用心。学习成绩也不好。八岁的时候,家里请来一个叫朱小霞的先生教他学戏。朱先生教梅兰芳唱

编辑推荐

《悦读京剧》当然首先是为了京剧,为了对京剧的一份挚爱之情。我不能不又一次为京剧的魅力——或者说魔力而感动,感动于这种力量可以让人如此痴迷和奋不顾身!同时又想到,挚爱者的这份挚爱,反过来又会感动京剧和京剧人,还有那些对京剧并不熟悉但却愿意了解和走近京剧的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悦读京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