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9月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尚克强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代天津是一座饱受列强侵略和掠夺的城市,从1860年天津开埠到20世纪初的四十余年里,先后有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的建立,这在全国设有租界的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是一种时空文化。由于租界的存在几乎伴随了近代天津城市成长的全部,而且在时间的流淌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屐痕,因此我们若想研究或了解近代天津的历史,租界便成了一个不可能回避的问题。租界,厚厚地覆盖了天津的昨天。租界,是国家罹难之时,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而设立的,无疑是一种政治的强加和文化的强加;可是对于天津这座几百年来一直被传统农耕社会和乡村时代包围的港口城市来说,租界还为她打开了通往近代的时间隧道,架起了走向世界的无形桥梁。近代天津的一切,似乎都曾处在租界的影子里。人人都生活在历史的流变中,而历史流变中的韵律总是复杂而又诡谲。如何在一座城市的传统与近代互动中,表达出我们应有的价值理念?如何在历史概念与类型模式的交错中,理清我们的观点与思路?租界,仅仅是这座城市中的灰色变奏吗?尚克强先生的新著《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就是一部力图通过丰富的多元史料,细密的解说剖析,清楚的条理架构,为我们解释和解答上述问题的。《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租界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其中不少问题虽为大家津津乐道,却常常为研究者所忽略。比如说,怎样为租界定性?附属于租界的“准租界”地区在天津的哪些地方?租界里的行政体制和各种制度是怎样的?租界里的各国侨民以及侨民的职业与生活情况如何?作为租界居民主体的华人,华人社会的不同群体,华人社会的底层状况又如何?中西兼容、雅俗共赏的华人社会文化是什么样子?近代天津城市建设与外来文化的传播的关系是甚么?多国色彩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怎样形成的?等等,等等。历史原本是沉寂的,可是有了作者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生动脱俗观的描述,却使这部书成为了观察天津租界世间百态的窗口;在许多方面复活了那个时代的天津城市性格;让我们明白了大量的租界建筑,为什么在今天还能成为丰富文化含量的天津城市景观……拨开历史的烟霭,那些在久远年代发生的诸多历史瞬间,仿佛都变得近在咫尺。虽说历史是昨天的记忆,但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当前,我们正处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享受已经拥有的,努力创造希望拥有的,是我们的优长所在。在这样的进程里,我以为,一旦丢弃历史的记忆力,将无从探索城市发展的科学化与个性化道路;也无法以面对未来的气势,承接现实的挑战。我与克强先生相识有年,知道他是一位虚心好学、豁达乐观、精力充沛的学者。尤其对天津租界的研究,一直是他的长项。克强先生虽已年近古稀,给人的感觉,是他始终有一颗奔跑的心。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这说明,所有锲而不舍的努力,迟早都会得到报偿。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治学无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为一切聪明才智打好基础。读罢《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也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不应是水银灯下闪烁一时的泡沫,而应是使之长久存在于学科领域,长久存在于读者心中的知识宝库。人生苦短,逝者如斯。留住时间的最佳方式,也许就是像克强先生那样,把时间变成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
内容概要
本书涉及的内容大都是租界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比如说,怎样为租界定性?租界里的行政体制和各种制度是怎样的?租界里各国侨民的职业与生活情况如何?中西兼容,雅俗共赏的华人社会文化是什么样子?多国色彩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怎样形成的?等等。作者对比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生动脱俗的描述,为读者打开了观察天津租界世间百态的窗口,复活了天津城市性格,说明了租界建筑至今作为丰富文化含量的天津城市景观的缘由。拨开历史的烟霭,那些久远年代的历史瞬间,仿佛都变得近在咫尺。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九国租界的划定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美租界的划定 二、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德租界的划定和英租界的扩张 三、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和多国租界林立局面的形成 四、附属于租界的准租界地区 第二章 租界的行政体制和各种制度 一、天津租界的行政体制 二、天津租界的法律制度 三、天津租界的司法问题 四、中国当局课税权的丧失 五、世界罕见的驻军制度 第三章 多国侨民汇集天津租界 一、多国侨民大量涌进天津租界 二、以商人为主体的英、美等国侨民 三、日本侨民的急剧增加 四、白俄和白俄社会 五、建构完整社区的犹太人 第四章 日益壮大的华人社会 一、华人是各租界居民的主体 二、买办的形成及其向近代工商业者的转化 三、北洋寓公的入住 四、新型银行家、实业家群体 五、容易被忽略的社会底层 第五章 天津租界是列强侵略我国的重要基地 一、垄断和控制天津的对外贸易 二、把持天津海关 三、操纵金融市场 四、投资房地产获取暴利 五、鸦片贸易、走私贸易和贩卖华工 六、列强历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前哨基地 第六章 近代城市建设和外来文化的传播 一、近代城市建设的开展 二、“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形成 三、近代教育制度的输入 四、近代科学和文化艺术的传播 五、近代体育项目的引进 第七章 中西兼容、雅俗共赏的华人社会文化 一、摩登的天津 二、华人兴办新式学校成绩斐然 三、收藏大家的涌现和京剧艺术在天津的发展 四、以曲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繁荣 第八章 多国色彩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 一、我国北方最大的金融、外资中心——现解放北路 二、洋味十足的自由商业区——“小白楼” 三、马可•波罗广场的建设与意式建筑群的形成 四、新型的城市商业、娱乐业中心——劝业场地区 五、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 第九章 天津租界的收回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奥、俄租界的收回 二、经过谈判收回的比利时租界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天津日、意、英、法租界的收回引用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从1860到1903年的43年中,天津外国租界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列强每一次掀起强占租界的狂潮,无不是借助于侵华战争的余威,逼迫清政府节节退让,以致使天津出现了九国租界,成为全国租界最多的城市。除了划定租界,列强还用各种方法划定“预备租界”,并且越界抢占土地、占领界外“飞地”、越界筑路等,进而扩张租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美租界的划定天津地处河海要冲,因驻兵而置卫,因漕运而兴商,到清代中叶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自西方列强自海上东进,天津更成为首都北京的门户。早在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前,就拟定了先打到天津以要挟北京的战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英、法更看准了天津的重要地位,1858、1859、1860年三次集重兵于大沽口,都是以占领天津,进而攻打北京为目的。1860年10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这个条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同年11月,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F.w.Bruce)就急忙派遣参赞巴夏礼(H.s.Parkes)等人到天津择定英租界的界址。此时,英法联军尚有7000余人驻扎在海河两岸,现天津中心城区完全在英法联军控制之下。11月24日,巴夏礼“在津城东南相距五六里之紫竹林起至下园上,勘丈空地”,“预备明年来津盖造房屋之用”。①对于此事,当时在天津办理交涉的崇厚竟没有看出其中的玄机,认为既然条约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现在英国人的行动,当无大碍。他甚至认为,现在外国军队占据着许多城区的衙署、民房,倘若他们自己另外租地建房,“即可令其将民房让出,民无滋扰,庶得两无妨碍”。①12月4日,卜鲁斯向恭亲王递交了照会,其中提出:“本大臣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为造天津领事官署并各英商来津起盖住屋、栈房等所用。”②同时提出,对于界内民田、民居以每亩30两银为租地正价,外加银10两为赔补迁移费,对于原有房屋及基址另议明赔项。并请转咨直隶总督,饬地方官办理。总理衙门在奏报咸丰皇帝时还说明,据天津地方官调查,在这块地界内只有零星土房,并无坟墓窒碍之处,建议与英国人“妥为商办”以期地方相安。他们认为,英国人“系照条约办理,自未便拂其所请”。③事实上,在有关的条约中,根本没有“永租”的规定,更没有日后划定租界的条文。所以,天津英租界的开辟,只凭一纸照会,并没有任何条款协议和手续。不久,英国首任驻津领事孟甘(J.Mongon)又将所划定的土地重新丈量一遍,最后确定了英租界的四至是:自紫竹林起至大井庄长31.5丈;自紫竹林沿河起至海大道宽115丈;又自大井庄河沿起至海大道宽71丈,面积共计489.025亩。④对照现在的市区街道,即东至海河,西至大沽路,北至营口道与法租界交界,南至彰德道与美租界交界。他们在四至地边各钉一根石柱,上书“大英看定地基”六个汉字。当时,这一带只有一些零星的工房,多是菜地和坑洼地。租界划定后,英方即由参与划分的皇家工兵上尉戈登(c.G.Cordon)做了初步规划。戈登初步规划了主要道路的走向,把不同街区、地段标号,以备“出租”。当英国人为划分租界而奔走时,法国还没有派驻领事,不过,法国人也一直在关注着租界的划分。戈登在测量规划的时候,一名法国工兵军官也在参与。据天津知府石赞清禀报总理衙门,英国所划定的地界“自用地七成,分给法国地三成”。随后,法国驻华公使哥士耆(M.A.。KleczKowsKi)来到天津,亲自对法租界进行勘定,并取得了清政府的认可。1861年6月2日,哥士耆与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签订了《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当时划定的法租界四至是:南界为今营口道与英租界接壤,西至今大沽路以东,东、北面傍海河,占地面积439亩。1860-1861年划定的英、法租界正处于天津城外的一座寺庙——紫竹林一带,因此这里被称为“紫竹林租界”。天津租界后来几经扩张,但是这里始终是天津租界的核心地带,大多数外国银行、洋行全集中在这一地区,不仅英、法的领事馆、工部局、公议局设在这一带,连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日本(早期)领事馆也设在这里。
后记
1995年,我和刘海岩共同完成了《天津租界社会研究》一书的写作之后,总感到意犹未尽,还有话要说。原因就在于那只是我们对于天津租界研究的一个起点。在这个课题里,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建设的长足进展,人们对租界与天津城市的关系这一话题颇感兴趣,这的确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书只能是力图对这一课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地方史学界前辈杨大辛先生、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先生、《天津日报》文艺部主任宋安娜女士、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办公室研究室主任金彭玉先生、天津历史博物馆周利成先生、我的同事庞玉洁博士的大力支持。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海岩更是无私地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书中的有些看法,也是在我们的切蹉中共同形成的。罗澍伟先生更是拨冗为我赐序。我的老同学戴虎贤为我提供了珍藏多年的老照片。对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编辑推荐
《九国租界与近代天津》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