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天津教育 作者:亨利·大卫·梭罗 页数:227 字数:200000 译者:林志豪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作者简介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 Thoreau,1817-1862年),美国作家及自然主义者。其作品主张对不公正的政府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莫汉达斯·K·甘地吸收了梭罗的许多思想,并以梭罗的散文《不服从论》(1849年)命名他所领导的印度自治运动。美国民权领袖小马丁·路德·金也将自己领导的消极抵抗运动建立在该文章的信条基础上。 章梭罗认为反对公开的不公正应包括对不公正法律的违反,他对自己的信仰身体力行。有一次,梭罗帮助一位逃亡的黑人逃避追捕。另一次,他宁愿坐牢也不愿缴纳马萨诸塞州的人头税,为的是不支持墨西哥战争及延长奴隶制。 章梭罗的作品《瓦尔登湖》或者《丛林生活》(1854年)是美国文学经典。该作品讲述了他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一间小木屋里生活的两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清新、生动地描绘了他所观察到的季节变迁以及其它自然事件和景观。他还记录了自己微薄的支出,比如他为建造小木屋的材料所支付的28。125美元,以及每周除自己种植的蔬菜外用于购买食品的27美分。他将自己在瓦尔登湖简单、宁静的生活与普通人疯狂追逐名利的生活进行了比较。 章梭罗并不坚持别人也过他所选择的简单生活。在个人方面,他信仰个人主义。他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没有跟上同伴的节奏,可能是因为他听到一个不同的鼓手。就让他跟随听到的音乐跳动,而不用管他是否合拍还是跑调。” 章生平 章梭罗出生于康科德。他的父亲是一家小铅笔厂的主人,生活贫困。但是小梭罗在当老师的姐姐资助下,进入了哈佛大学。1837年毕业之后,梭罗和他的兄弟约翰创办了一所学校,这可能是美国第一所采用实地考察方式进行自然研究的学校。1841年约翰的健康恶化,兄弟俩关闭了这所学校,并进行了一次旅行,亨利在他的第一本书《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的一周》(1849年)记录了这次旅行。 章1837年梭罗遇见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之后,成为爱默生所领导的超验主义团体中的一员。他为超验主义杂志《日晷》创作了诗歌及散文,并帮助编辑该杂志。梭罗曾住在爱默生的家里,1843年还住在爱默生的兄弟威廉家里,并成为威廉家小孩的家庭教师。1845年梭罗用自己的双手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小木屋;他在那一直住到1847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到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的旅行。离开小木屋之后,梭罗在爱默生的家中完成了《瓦尔登湖》的初稿。 章梭罗以做测量员及打散工来养家糊口。他部分时间在自家的铅笔工厂工作,帮助改进了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利润。他大部分闲暇时间都是在康科德附近的森林漫步,以及到缅因州、纽约州、明尼苏达州及加拿大旅行。从明尼苏达州的一次旅行回来后不久,梭罗因患肺结核去世。 章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他从1837年就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和其它原本作为授课用的文章,成为他死后出版的几部著作的来源。梭罗于1960年入选美国伟人名人堂。 章梭罗的作品包括:《远足》(Excursions)(1863年)、《缅因州的森林》(The Maine Woods)(1864年)、《科德角》(Cape Cod)(1865年)、《马萨诸塞州的早春》(Early Spring in Massachusetts)(1881年)、《夏天》(1884年)、《冬天》(1888年)、《秋天》(1892年)、《作品集》(14卷,1906年)。
书籍目录
简相生活 补充诗篇我生活在何处,我为何而生翻阅书卷声音独居林中访客青青豆田乡村湖泊贝克农庄更高的法则 与兽为邻乔迁之喜从前的住户和冬天的访客冬之兽冬之湖春结束语
章节摘录
简相生活 毕竟,总是第一人称在讲话,而我们却常常遗忘这一点。如果我对任何人都像对自己一样了如指掌,就不会谈自己这么多了。不幸的是,我阅历不深,只能局限于这个主题。 而且,我也请每一位作家,不要只写听来的别人的生活,迟早写一些自己的生活吧,朴实的,真诚的,像从遥远的地方给亲人写的信;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活得很真诚,他一定生活在遥远的地方。 也许,我这些东西更适合贫寒的学生。至于其他读者,他们会择其所需。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削足适履,毕竟只有适合的东西才是好的。 苦役之乐 我愿意谈及的这些事,与中国和三维治岛居民并无多大关联,而与你们这些读者——据说是居住在新英格兰的人却关联很大;这些事涉及你们的处境,特别是你们在这世界、这城镇的外在境况和环境。那是怎样的生活?有必要过得这么糟糕吗?就没有改善的可能吗? 我去过康科德的很多地方,不论是在商店、办公室还是野外,居民们都在用上千种惊人的方式进行着苦修,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我看到镇上的年轻人,要继承农场、房舍、谷仓、牲畜还有农具,这是他们的不幸。得到这些东西要比摆脱它们容易多了。与其这样,还不如生在野地里,由狼喂养。那样他们还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辛勤耕耘的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是谁让他们成为土地的奴仆?一坏泥土足矣,为何却要他们贪食六十英亩?为什么他们刚刚出世,就要开始为自己挖掘坟墓?他们必须过人的日子,在前面推动一切,尽力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曾见过多少可怜的不朽的灵魂啊!他们几乎被这些重负压垮,窒息得要死。他们艰难地爬行在人生之路上,推着一个七十五英尺长、四十英尺宽的大谷仓——奥吉亚斯王的从未打扫过的牛棚以及上百英亩土地,耕地、草地、牧场和防护林! 那些没有继承财产的人,自然不必为这些负担所累,却也不免要为制服、养活那几尺血肉之躯而拼命劳作。 可人们是在错误底下劳作啊。人类的精华很快就要被耕入泥土,化做粪肥了。正如古老的书中所说,一种似是而非,通称“必然”的宿命支配着人们:他们聚集财富,而蛀虫和霉锈将把它们腐蚀,盗贼将闯入把它们偷走。 即使在相对自由的国家,大多数人,由于无知和过错,过分耽于人为的忧虑和生活中纷繁冗杂的粗活,无法采集生命中精美的果实。他们的手指也由于劳累过度,变得粗糙而颤抖,无法采撷了。 确实,操劳的人终日难得一时闲暇,让自己渐臻完美;他无法与他人维持最果断的关系;他的劳作总在市场上贬值。 除了做机器,他没有时间去做别的。显而易见,你们许多人的生活简直卑如蝼蚁,因为切身的体验磨锐了我的视力;你们想做点生意来偿还债务却总是捉襟见肘——个非常古老的泥沼,拉丁语称之为SeS alienum,又一种黄铜,因为他们有些货币是用黄铜铸成的,还要在别人的黄铜中生、在黄铜中死、并在黄铜中被埋葬;总是答应明天偿还,可明日复明日,直到今天死去,却还没还。 有时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几乎想说:我们竟然如此轻率,实行了罪恶昭彰的,从国外舶来的所谓的奴隶制度,有那么多刁钻野蛮的奴隶主,奴役了南北方。 有一个南方的监工头很辛苦;有一个北方的监工头更凄惨;而最让人不堪忍受的是你做了自己的监工头。人的神圣简直无从谈起! 看看马路上的车夫,起早贪黑地赶往市场,难道有什么神圣的思想在他体内涌动?给马儿们饲草饮水是他的最高职责!与运输业的盈利比起来,他的命运又算什么?不就是为有钱的大老爷赶马驾车吗? 他谈得上什么神圣,什么不朽?看他如何畏葸不前,如何惶惶终日,既说不上不朽,更无神圣可言,不过是自己思想的奴隶和囚徒,不过是自己辛劳换来的一个名声。比起我们对自己的私人评定,公众的看法不过是一个软弱的暴君。如何看待自己,这决定了,或者说暗示了一个人的命运。 众人熙攘,寂寞而绝望地活着。所谓听天由命,正是对绝望的肯定。从绝望的城市走入绝望的乡村,你不得不用鼠辈的勇毅自嘲。典型却不由自主的绝望,甚至隐藏在人类那所谓的游戏与娱乐之后。其间实则并无游戏,因为游戏是紧随工作的。然而,不做绝望之事是智慧的一个特点。 经验之论 人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命的要义是什么?生存的手段又是什么?当我们用教义问答式的语言思考这些时,看起来似乎如此:人类之所以有意去选择这种普通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与别的方式相比,他们更中意这种。 他们也诚恳地认为再无其他选择了。而清醒健康的人都会记得太阳每天都会光亮地升起。抛弃我们的偏见吧,任何时候都还来得及。无论多么古老的思想与行为,如果未经验证,都不可轻信。今天人人都附和或默认的真理或许明天就会变成谬误,曾让人们相信,能在他们的田地洒下甘霖的一团祥云,只不过是一场云烟。 年长者未必比年轻人出色,甚至还不及他们,没有资格对其予以指导,因为他们获益的远远不及失去的。我们大可怀疑,那最明智的人,活了一世,又能学得多少绝对有价值的东西呢? 事实上,老人并不能给年轻人什么金玉良言,他们自己的经验偏狭局促,他们的一生曾充满惨痛的失败,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失败都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也许他们依然保留着某种信仰,掩饰着他们的经历,只是他们已不再年轻。 我住在这星球上已逾三十年,还未从长辈那里听到过一句所谓有价值的、堪称热忱的忠告。他们没告诉过我什么,也许是根本无法告诉我任何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生活,一个在很大程度上我没有体验过的实验,他们体验过了,可于我无益。如果得到了任何我认为有益的经验,我敢确定那是我的师长未曾提起的。 一个农夫告诉我:“人不能只吃蔬菜,蔬菜不能为你的骨骼发育提供养料。”所以每天他都要虔诚地抽出一部分时间,为他的骨骼系统提供养分。他跟在耕牛的后边,边走边说。让这用蔬菜塑造了骨骼的耕牛拖动着他和耕犁不顾一切地冲破一切障碍。某些东西,在特定场合,的确是生活的必需资料,例如孤立无援,病魔缠身时;而在另一些场合却成了奢侈品;再换一种场合,又变为一种全然不为人知的东西。 人生的所有境遇,巅峰也好,低谷也罢,在某些人看来,这似乎都已被他们的祖先游遍,该关注的也都被关注了。 但人的才能从未有一个确定的衡量标准,我们也不能根据先例来判断他的能力,因为以前的尝试验证太少了。不管你曾经历过怎样的失败,“我的孩子,别伤感,谁能指派你去做未曾做过的事情呢?” 我们可采取上千种简洁的方法对生命进行测定,例如:同是一个太阳,它催熟了豆荚,同时也照射着与我们相同的一个星系。要能记住这点,我就能避免若干错误。 可我为它们锄地时并没想到这些。星星是何等奇妙的三角之顶点啊!浩渺变幻的宇宙,有多少遥远而不同的生命,在同一时刻思索着同一问题! 自然与人生,一如我们的几个体制,变化多端,谁能预知他人的前程?还有什么比我们瞬间洞悉彼此的眼神更伟大的奇迹吗? 我们应在一小时内体验世界的整个历程,哎,历程中的所有世界。历史、诗歌、神话!——我不知道读哪个人的经历,会比这更令人惊叹,使人增长见闻。 被我邻居称做好的,一大部分在我灵魂深处却认为是坏的,如果我有什么可悔恨的话,那极有可能是我的良好言行。我是中了什么邪,这么循规蹈矩?老人啊,你尽可能地去说那些最具智慧的言语吧——你已经活了七十岁,不能不算一种光荣了——而我却听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要我背弃你的一切。新的一代抛弃了前一代的业绩,如同抛弃一条被搁浅的船。 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泰然地相信比自己相信的更多的东西。当把心思真诚地放在别的地方,我们就不会对自己计较那么多了。大自然能适应我们的长处,同样也能包容我们的短处。 一些人烦恼忧虑不断,几乎成了不治之症。我们生性喜欢夸大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然而还有多少工作我们未曾完成!或者,我们倘若病倒了又该如何? 我们是怎样地提心吊胆!如果可以,我们决不依靠信念生活;白天战战兢兢,夜晚不情愿地祈祷,然后再把自己交给无常的运数。 我们被迫生活得如此认真而彻底,敬畏自己的生命,拒绝任何可能的改变。我们说,这是唯一的方式;而事实上,经过圆心能画出多少直径,就有多少生活方式。 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值得深思的奇迹,而每一刹那发生的事都可以是奇迹。孔夫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一个人把他想像的事实凝练成自己理解的事实后,我敢说,众人终将会把他们的生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生活必需品 让我们考虑一下,我曾提到的那些烦恼与忧虑大部分是些什么东西呢,有多少一定要我们去烦心——或至少说——去关心的。 尽管在表面的文明中生活,如果能过上原始而荒蛮的生活,也未尝不是好事,哪怕只是为了了解生活的必需品大体有哪些以及怎样获取它们;甚至翻看一下店主古老的账簿,看看人们在店里最常买的是什么,他们储存些什么,就是看看那些最零碎的杂货是什么。 所谓生活必需品,在我看来,是指任何凭借人力所能获取的东西:从一开始,或经长久使用后,而变得对人类生活异常重要的东西,野蛮人也好,穷人也好,哲人也好,几乎没有人尝试着去摆脱它。对许多生物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那就是——食物。 大草原上的野牛,如果不去找寻森林或高山的遮蔽,只需几寸可IU的青草和一方可饮用的清水即可。野兽的需求,不过是食物和居所。 而在这种气候中,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则可以明确地分为几项:食物、居所、衣服和燃料。因为只有确保了这几项,我们才能自由地应对人生的真正问题,去展望成功的前景。 人类不只创造了房子,还有衣服,并学会了烹煮食物。也许是无意中发现了火的温暖,人类便开始利用它,最初只是作为奢侈品,后来演化成现在取暖的必需品。 我们发现猫和狗也获得了同样的第二天性。适当的居所和衣物能让我们保持体温;但如果穿得太多,住得太暖,燃料烧得太旺,外部温度就会大大超过自身体温,那岂不是在烘烤自己吗? 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在谈到火地岛的居民时说,他们一行人穿得严严实实,围坐在火堆旁,还不感觉热,而那远远观望的赤身裸体的野人却“被烘烤得大汗淋漓”,真是令他惊叹不已。 我们也曾听说,新荷兰人泰然自若的赤身裸行时,欧洲人却躲在衣服里瑟瑟发抖。野蛮人的粗硬与文明人的睿智难道就不能结合起来吗? 按李比希的说法,人体好比是炉子,而食物是燃料,使肺脏不断地内燃。天冷会吃得多,而天热会吃得较少。动物的热能源自缓慢内燃,如果燃烧得太快,就会导致疾病或死亡;要是燃料不足或通风不畅,火焰就会熄灭。 生命的热力当然不能与火同日而语,我们的类比也就到此终结吧。因此,就上述而言,“动物的生命”与“动物的热能”似乎是同义表达:食物可被看做是燃料,保持着我们体内的燃烧——燃料为人体提供食物,或从外部为人体增加体温——而居所和衣物则是要保持这些产生或吸收来的热能。 那么,我们身体最大的需求就是保暖,保持体内这生死攸关的热能。我们千辛万苦追求的,不只是食品、衣服和住所,还有床铺——我们的晚装。我们抢劫鸟巢,拔掉鸟的胸羽,来铺设我们的巢中之巢,犹如鼹鼠在洞穴尽头用草和叶铺设的地铺! 穷人常常抱怨世界太冷,不管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是社会上的疾病,我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的苦痛一并归结为寒冷。夏天,在某些地方,人们可能过的是天堂般的日子。 除了烹煮食物,人们不再需要任何燃料;太阳是他的火,许许多多的果实在阳光的照射下熟得通透。食物大体上说是丰富多样的,也很容易获取。衣服和住所完全、或半数是无关紧要的。而目前在这个国家,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只有少数几种工具就足以生活了:一把刀,一把斧头,一把铲子和一辆手推车,仅此而已。对于好学的人来说,再有一盏灯,一些文具和几本书就够了,这些也只属于次要用品,花不了几个钱。 可某些不明智之人,偏要跑到地球的另一端,跑到那野蛮的、不健康的地区做生意,一待就是二三十年,为的只是能在新英格兰温暖舒适地生活,再死去。这些奢华的富人们不仅温暖了,舒适了,还热得反常了,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他们在烘烤看自己,只是某种时髦的方式。 大部分奢侈品和所谓的安逸生活,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妨碍了人类的进步。 说到奢侈与安逸,智者往往比穷人过得还要简单朴素。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哲学家都属这类人,外在物质生活贫困不堪,而实际精神世界却丰足无比。我们对他们知之不多,但了解这些,也就非同寻常了。 近代的改革者和民族的恩人,也同样如此。只有站在我们所谓的安贫乐苦的有利境地,才能毫无偏颇地、明智地观察人类的生活。 无论是农业、商业、文学,还是艺术领域,奢侈生活的果实都是奢侈的。时下,只有哲学教授,却没有哲学家。不过哲学教授仍是值得钦佩的,毕竟他们的生活曾令人钦佩。 成为一位哲学家,除了要有敏锐的思想,建立一个学派外,还要热爱智慧,按照智慧的指示,过一种简朴、独立、宽宏而真挚的生活。 要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不仅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大学问家和思想家的成功通常是朝臣式的,而非帝王或英雄式的。 他们尽量使自己的生活符合社会规则,与他们的父辈没什么两样,绝不是高尚人类的先驱。可是人类为什么总在退化?是什么让家族灭亡?是什么样的奢侈本性促使民族衰亡呢? 我们能确定自己生活中就没有这些因素吗?哲学家总生活在时代的前沿,即使他的外在生活也是如此。他不像同时代人那样吃饭、穿衣、住房、取暖。如果保持生命热能的方式不比别人高明,他怎能成为哲人呢? 人们用以上我提到的几种方式得到温暖后,接下来他会想要什么呢?当然不会是更多类似的温暖,诸如更多更丰盛的食品,更大更辉煌的屋舍,更精美更华艳的衣服以及更充足更持久更热烈的火焰等。 启航瓦尔登 在得到了这些生活必需品后,他们就会转向别的需求,而不会固守这过多的累赘。那就是他要摆脱平庸生活的假期开始了,他要体验生活了。 泥土似乎是适合种子生长的,因为它向下扎入胚根后,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向上进发。 人类为什么要紧紧地扎根在土地上,不就是为了能与植物一样向天空伸展吗?高贵植物的价值由它们在天空和阳光中最终结成的果实来衡量,它们远离地面,卑微的蔬菜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就算是两年而生的蔬菜,也只是被培植到根部长好后,剪去顶端,让大部分人在花开时节都认不出它们。
媒体关注与评论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乔治·艾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梭罗是一位天才人物,对农民们来说,他是一位最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他们的森林、草地和树木,但是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编辑推荐
河水的流逝,瓦尔登湖上的冬去春来,松脂的芳香,鸟省的啼鸣,带给我们无限的神往…… 经典阅读,精美插图,有声阅读。 当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有所思考…… 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二百多个版本,译成多国文字,全新手绘风景插图,图文并茂,附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配乐朗读光盘。 简单生活方式的伟大宣言,一部关于人与自然的心灵经典,构成美国性格最重要的书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