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民叔 页数:8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刘民叔(1897-1960年),中医名家。名复,四川成都人。少时就读于成都府中学堂、四川存古堂,课余从祖父、外祖习医。并从学于国学大师廖季平,对古(中)医学钻研颇深。刘氏行医40余年,精于内科,兼通妇、儿科。早年常投麻、桂、白虎、承气原方以治时症;晚年探索以中药治疗臌胀、肿瘤等疑难重症。治杂病以虚实为纲,治实重在攻邪,常施巴豆、甘遂、芫花、水蛭等峻烈之品;补虚重在养阳,每用大剂附桂、硫磺等。著有《鲁楼医案》《伊尹汤液经》《时疫解惑论》《肿胀编》《华阳医说》《伤寒论霍乱训解》《素问痿论释难》。撰有《神农古本草经》等。
书籍目录
刘民叔先生学术思想
谈谈中医怎样运用中药
肿胀九例十三方
刘民叔先生肿胀九例十三方方解
中医中药治癌简介
论新医与旧医
记诤友张克成君之名言
自觉觉人语
诊余读书记
篌后轩读书记
辨《素问·五藏别论》之奇恒之府
三焦考
《釐正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卷一
释蛊毒鬼疰
尺热辨
与吴羲民君谈谈尺字
《脉法古义》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一)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二)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三)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四)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五)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六)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七)
读《脉学肤言》后与俞鉴泉君之商榷(八)
诊余纪案
嘛疹述概
答顾馥棠君《征求医方》
论伤寒发热,不可用清凉退热之理
《金匮宿食条解》
辨《伤寒》脚挛急
湿温小揭
中风论略
古方释义举例
瘼狗病概要
论附子炮用生用
后记
章节摘录
十二经脉之运行也,昼夜各五十度。昼行于阳,其行顺也;夜行于阴,其行逆也。顺行者,由手太阴走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终而复始。若逆行,则从足厥阴逆数到手太阴是也。由此观之,顺行则先阳明,次太阳,终少阳,以至厥阴。逆行则先厥阴,次少阴,终太阴,以至阳明。然则逆行者,厥阴居首为一阴;顺行者,阳明开始为三阳。固知日明日厥,互为终始者也。 经言气之离藏也,卒然如弓弩之发,如水之下岸。是以经脉之运行也,初行为盛,行末则衰。考经义,胃气上注于肺,故阳明、太阴最初行太阳,少阴为次行,少阳厥阴为末行。故经义.以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在太阳,三盛在阳明。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在少阴,三盛在太阴。所谓一盛者,微盛也。故一盛乃一阳一阴为病;二盛者,次盛也,故二盛乃二阳二阴为病:三盛者,极盛也,故三盛乃三阳三阴为病。然则必以三阳为阳明,二阳为太阳者,盖有悟于三盛二盛之诊耳。夫人迎寸口之诊法,《千金》以降,识者绝少,又何怪经义之常昧乎! 经言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脯痛;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细绎其病。二阳三阳当作二盛三盛解,故二阳自是太阳,三阳自是阳明。而古今注家皆望文生义,何也? 经言三阳在头,三阴在手。古今注家知在头者,为阳明人迎:在手者,为太阴寸口。除此之外皆注三阳为太阳,二阳为阳明。何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