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白话精解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王竹星,申海莉,王翔艳 主编  页数:310  

前言

  人生活在社会,实质上仍寄生于自然界。人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与自然界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这种影响直接反映在人类机体因其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链条式的反应上。属于生理范围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古书上说:天以五气饲养人,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地以五味饲养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成入肾,甘入脾。人处于自然界,五脏外应五时,机体只有与自然界和谐统一。才能维持其生命。若自然界气候反常,或是人体本身情志刺激太过,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使人的五脏之气的协调受到侵扰。疾病便会接踵而来。  一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在四季气候的规律性影响下,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在病理上,也同样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当气候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调节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机体本身不够健全,不能与外在的变化相适应时,则会产生疾病。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热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伤寒。  人体不仅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与经络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资生,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发生传变,即一脏有病或先病,可传变他脏或使其后病。《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的平衡关键在于五脏的平衡。人体所有的病症,其根源离不开心、肝、脾、肺、肾五大循环系统的范畴。

内容概要

本书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人的五脏间的关系,以及对其所产生的病理、病机、疗法加以阐释说明。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地域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即人类能够很好地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则不会产生疾患,若无法适应其变化,就会产生疾患。还从人体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规律入手,阐释其相互滋长、相互搏击的辩证关系,给读者以启示、沉思。

书籍目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痓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杂疗方第二十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章节摘录

  治病当分虚实,仍以肝病为例来说明。治肝虚:“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即酸入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所以补用酸;焦苦人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所以助用焦苦;甘味药能够和中补脾,所以“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而肝实病症,以上方法就不宜用,而是泻肝顾脾。其中,“酸人肝……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一段文字,历来是注家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文中“伤”字的理解各持己见。《说文解字段注》云:“山海经谓木束为伤”,是说“伤”字不单作伤害、损伤解释,还有管束、制约等意义。程林云:“伤字当作制字看,制之,则五脏和平,而诸病不作矣。”(《直解》)按程林此说,颇有见地,《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意指五行(五脏)相互牵制,才能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状态,才能生化不息。如果五脏之间失去了相互制约的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病变,可见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故仲景据此立论,重视调整脏腑失衡病变,使之归于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并以肝虚为例,提出昧具酸甘焦苦,功兼调补助益的具体治法,以恢复脏腑相互制约的生理平衡,显而易见,这是根据五行相制理论来调理好失调的治法的范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编辑推荐

  金匮要略医理不略,神奇医法古今稀奇,医花经典白话诠释,中医名家精彩点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金匮要略白话精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有现代文翻译,看得明白
  •   替别人买的,说是不错
  •   看了几遍,还是想看!
  •   金匮要略白话精解,可以读懂。
  •   理解能力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