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安跃辉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09出版) 作者:安跃辉 页数:361
内容概要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由78位世界各地著名专家撰写的临床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专著。 全书包括六部分,共36章。第一部分:“骨质疏松基础”,介绍了骨质疏松的本质、模型和测量,骨折愈合以及内固定工作原理;第二部分:“当前临床技术”,总结了当前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内固定的常规技术;第三和第四部分:“新的临床应用和观念”,介绍了骨质疏松骨折内固定新观念,利用螺钉、钢板和髓内针及其他固定装置。行文简单易懂,大量的图片,表格和照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内容。每一章节后面有完整的参考书目,以便读者获得更详尽的信息。 这是第一本包罗广泛和精心组织的关于骨质疏松骨折的内固定的参考书,现有的书本尚没有对对这一主题进行充分论述者。《骨质疏松内固定》会站在骨质疏松骨内固定的前沿。将来的版本,希望每5到10年出一版,将拿介绍这一领域新的发展和观点。读者将能够跟随每一个新的观点,并践行于从体外、体内实验到临床应用的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安跃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骨质疏松基础第1章 骨质疏松的病理和组织形态学第2章 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生物力学第3章 骨折愈合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机制第4章 骨折内固定的机械原理第5章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第二篇 现代临床技术第6章 骨质疏松骨折的固定方法和发展趋势第7章 骨质疏松内固定的原则与技术第8章 长骨骨质疏松骨内固定第9章 脊柱骨质疏松的内固定第10章 骨质疏松症的髋臼和骨盆骨折的内固定第11章 Paget病的内固定治疗第12章 成骨不全症的内固定第13章 骨肿瘤的骨内固定第14章 骨质疏松的骨外固定第15章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骨折预防第三篇 螺丝钉,钢针及骨加强技术的新观念和临床应用第16章 Norian SRS骨水泥在增强髋部骨折内固定稳定性的应用第17章 DHS和玻璃离子黏固剂治疗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第18章 羟基磷灰石涂层外固定架提高固定稳定性第19章 用羟磷灰加固的内固定新方法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第20章 用于疏松骨固定的带锁螺钉第21章 将可注入骨水泥的螺钉用于骨质疏松骨的固定第22章 用于骨质疏松骨固定的骨水泥螺钉第四篇 钢板的新观念和临床应用第23章 应用可吸收植人物加强金属钢板对骨质疏松骨的适用范围第24章 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合并干骺端骨折第25章 LISS钢板用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固定第26章 一种用于骨折固定的轴向滑动钢板第五篇 髓内钉的新观念和临床应用第27章 Huckstep髓内钉用于机械稳定性不良的股骨固定第28章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骨水泥固定第29章 接合螺旋叶片的髓内钉系统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第30章 用于骨质疏松骨的可膨胀髓内钉第31章 用于骨质疏松骨的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改进第六篇 脊柱固定的临床应用和新观念第32章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塌陷的椎体骨折第33章 磷酸钙骨水泥及lBT椎体成形术第34章 微创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第35章 颈椎前路自引导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第36章 TPS系统治疗椎体肿瘤及病理性压缩骨折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篇 骨质疏松基础第1章 骨质疏松的病理和组织形态学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和骨质疏松导致的骨量减少是对骨科固定技术的极大挑战。这不仅是因为骨量减少,降低了固定物的锚固作用,而且还在于局部的骨形成和骨硬化不良,以此进一步骨吸收引起固定物松动和失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主持的“骨与关节的十年”行动论坛上,一份有关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统计报告显示:预计在1990至2020年间,世界超过50岁的人口数将翻一番;2010年欧洲60岁以上的人口将首次超过20岁以下的人口。现在有1000万美国人患骨质疏松症,而可能罹患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有1800万,高危人群中有80%是妇女。现在每年在骨质疏松有密切关联的骨折(其中50万为脊柱骨折)达到130万例。在美国,有1/2的50岁以上妇女可能在其余生罹患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约有1/6的白种女性可能出现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指数增长。在超过65岁的人群中,无论男女,发生髋关节骨折的几率每增长10岁就翻一倍。2/3的髋关节骨折患者无法恢复骨折前的关节功能。本章将对骨质疏松的病理和相关组织形态学的最新观点进行阐述,同时介绍现在流行的评价骨细胞活性的血清和尿的生物标记检测法。一、骨细胞和骨重建1.骨的重建包括 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相和相继发生的成骨细胞引发的成骨相。这样的过程遍及骨组织的各个部位,自发而连续不断地发生。
编辑推荐
《骨质疏松内固定》第一本包罗广泛和精心组织的关于骨质疏松骨折的内固定的参考书,现有的书本尚没有对对这一主题进行充分论述者。《骨质疏松内固定》会站在骨质疏松骨内固定的前沿。将来的版本,希望每5到10年出一版,将拿介绍这一领域新的发展和观点。读者将能够跟随每一个新的观点,并践行于从体外、体内实验到临床应用的过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