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薛宝琨 编 页数:630 字数:13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相声大词典》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相声艺术的工具书,是以辞书的形式对相声艺术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挖掘和抢救,涉及相声艺术方方面面的一部相声艺术的百科全书。共收录词条5500个,全书130万字。
作者简介
主编薛宝琨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著名曲艺理论家。著有《中国的曲艺》、《侯宝林评传》、《中国人的软幽默》、《相声溯源》(合著)、《曲艺概论》(合著)等著作。
书籍目录
序(姜昆)
序(薛宝琨)
凡例
词条部类目录
源流发展
创作表演
演出方式
艺谚艺诀
行规艺俗
拜师学艺
作品
人物
团体组织
文献资料
活动奖项
汉语拼音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头沉 又称“单边”。相对子母哏而言。对El相声表现形式之一。是指在对口相声表演当中,两个演员其中的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另一个以对话形式辅助,即捧哏。逗哏演员在说表内容上所占比例很大,而捧哏演员话语极少。对口相声由单口相声发展而来,因为单口相声带有故事性,所以对口相声自诞生伊始,由逗哏演员讲述故事,捧哏演员只是以极少的语言给予补充、衬托。随着演出实践增多,捧哏演员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补充,而是在逗哏演员讲述故事时,多站在观众的角度上,代表观众对逗哏演员所讲述的故事进行评点、提问或质疑。早期的一头沉相声,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定型,逗哏的是机敏聪慧的智者,捧哏的则是愚迂蠢笨的陪衬。这种角色关系显然受到了唐参军戏中参军和苍鹘之间一智一愚、咸淡见义的极大影响。一头沉相声除了逗哏的语言分量甚大之外,包袱也多出自逗哏之口,在表演中似乎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但艺谚有“三分逗,七分捧”、“逗哏是划船的,捧哏是掌舵的”之说,因此捧哏的作用不容低估。看似顺口答词的“嗯”、“是”、“啊”、“哦”、“有这事”、“去你的吧”等,或简单提问,或简单补充,或虚拟人物进入角色,却对逗哏的叙述起着制约、提示、推进和引领的作用,且能够加强对包袱的铺垫和与观众的互动。如《白事会》、《文章会》等多个段子即是如此。“一头沉”的提法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善于表演单口相声的卢德俊也偶尔携徒弟一起表演对口相声。由于徒弟表演水平有限,难以起到捧哏应有的作用,造成卢德俊表演的对口相声逗哏成分很重,形成了表演一头沉的局面,故而有了一头沉的说法。此外无论是相声艺人的口头创作还是专业相声作家的文字创作,在构思阶段都会根据内容或创作成一头沉或创作成子母哏作品,即内容决定形式。因此一头沉又是相声作品的一个种类。传统相声中此类作品甚多,新相声中也不乏经典作品,如《夜行记》、《昨天》、《找舅舅》、《鼻子的故事》等。 单边见 “一头沉”。 子母哏 相对一头沉而言。对口相声表现形式之一。是指在对口相声表演中,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在说表内容上所占比例几乎对等的表现形式。子母哏的表演特点为:一、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因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矛盾,继而捧逗双方相互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而展开争辩。如《论捧逗》,双方因对捧哏的作用看法不同,故而争论不休。二、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对某种事物有着相同的看法,但因藐视对方,便以彼此攻讦的手段各逞其能。如《对春联》等。子母哏相声的包袱多产生于捧逗双方的争辩和各逞其能。“子母哏”的说法是在这种表现形式出现后不久出现的。所以用“子母”二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子母关系,二是子母扣。无论哪种解释都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同一头沉一样,子母哏也是相声作品的一个种类。传统相声中此类作品甚多,新相声中也不乏经典作品,如《谁说女子不如男》、《高人一头的人》等。
编辑推荐
《相声大词典》由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著名曲艺理论家、南开大学教授薛宝琨先生担任主编,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曲艺理论家高玉琮先生等二十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知名演员共同撰写完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