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声音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孔宏  页数:274  

前言

  凡是走过的,必将留下痕迹。  每个人在这世界上走过一遭,总要留下点儿什么。所留下的,可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可能是一段传奇;或者是一曲高歌,或者仅仅是一个眼神,或者仅仅是一种心情……所有的这一切,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汇聚成为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人们给这洪流起了一个沉甸甸的名字——“历史”。  “历史”,并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兴衰成败,更是大地上每一个生命的心路历程。而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平凡的人曾经留下了无数平凡但却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如今,这些古老的声音还依然回荡在天地间。  为此,本书特采撷了从三皇五帝的先民时代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上下五千年之间人们曾留下的一段段难忘的话语,奉献给大家。在这其中,有气冲云霄的壮志豪情,也有低回婉转的悲歌愁肠;有豁达的洒脱,也有无奈的叹息;有睿智的机锋,也有可笑的顽愚——尽管尘封的岁月已经遥远,尽管心的相貌已经变化万千,但在尘世变幻的面孔背后,所蕴含的那份生命之爱,却历久而弥新。  本书所选用的史料范围不仅仅包括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严肃的正史,也包括了《世说新语》、《夜航船》等文学性较强的民间作品。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大家批评指教。  笔者  2008年12月28日

内容概要

  《古老的声音》采撷了从三皇五帝的先民时代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上下五千年之间人们曾留下的一段段难忘的话语,奉献给大家。在这其中,有气冲云霄的壮志豪情,也有低回婉转的悲歌愁肠;有豁达的洒脱,也有无奈的叹息;有睿智的机锋,也有可笑的顽愚——尽管尘封的岁月已经遥远,尽管心的相貌已经变化万千,但在尘世变幻的面孔背后,所蕴含的那份生命之爱,却历久而弥新。

作者简介

  孔宏,毕业于南开大学汁算机系,后于北京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任《临济棒喝》编辑部执行主编.并从事佛教典籍的编辑整理工作。著有《史鉴故事一点通》,编辑点校了《明清四大高僧文集》、《宗镜大纲》等典籍。

书籍目录

立志篇燕雀鸿鹄何以为家老当益壮大器晚成松柏难凋桑榆未晚良相良医大地之心一切重来圣贤禽兽心忧天下豁达篇楚王失弓沧海一粟心远万里不分彼此如母大地此心安处成败萧何修身篇上医医国尤物移入亡国之声先择后种诚敬人生投河而酿物以类聚舟中敌国精诚所至上善若水山问桂树知耻迁善好德好色不舍小善心之主宰勤俭篇节俭召德筚路蓝缕返璞归真清福难享新衣旧衣够用就好奢俭由势由奢入俭菜根滋味师友篇良师益友一士之谔九九圣贤人师难遭不见黄生干金买邻青出于蓝春风化雨一字为师为学篇莫轻“糟粕”读书百遍士别三日光阴如金不熟尔雅朝阳之晖开卷有益一片英华睿智篇愿者上钩飞乌已尽屋上之乌心光难掩吹尽狂沙没有借口金玉其外沃土之根莫问前程燃起烛光曲高和寡兼听则明远见篇长久大计奇货可居一叶障目皮毛相依千虑一失后之视今覆巢之卵睹于未萌冰山难久子死汝手孰从吾命渐不可长刚正篇天知地知人的标签鹰眼犹存石有赤心李母教子奸吏乱法史官在此慈悯篇网开三面刚柔相济怙主众生人难独杀同根所生孔明之叹滴酒之恩宽容篇顽愚慈父吾何所惧人非圣贤毋知其名难得糊涂挚情篇心弦绝响木石动情卫王哭灵风木含悲易水犹寒心头杖痛千古知音难舍糟糠慈母惊雷情如我辈天若有情岁月何堪望断白云永失吾爱愚痴篇如日永存负日之暄古无死者哀哀鹤鸣舌在足矣机关算尽天不可欺请君入瓮谐谑篇小时了了吴牛喘月未能免俗何必当初阿堵之物降了黄巢入土半截后记

章节摘录

  燕雀鸿鹄  [秦]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背景介绍】  陈胜,秦朝末年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人,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之一。  早年,陈胜曾受雇佣为人种田。一次在垄上休息时,陈胜对同伴说:“如果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呀!”同伴说:“咱们给人种地,怎会富贵?”陈胜叹息道:“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登基,开始了他比秦始皇更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今北京密云)。陈胜也被征召,为队伍中的“屯长”(小头目)。当队伍行至大泽乡时,遇到了大雨,难以前进。如果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大家都要被杀头。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陈胜与吴广揭竿而起,发动了著名的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陈胜在称王之后就过起了奢华的生活。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贫穷的过去,他竟然杀死了许多当初曾经和他一起耕田的家乡老友,以至于自己最后众叛亲离。称王6个月后,陈胜被自己的部下杀害,起义以失败告终。  【随感】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天空下,心量有多大,天空就有多开阔。  陈胜自诩为“鸿鹄”,但他的天空也不过如此。而有的人,他(她)的天空包容着大地上每一份的爱与痛,包容着每一阵欢笑、每一滴泪水和每一段歌声。他(她)将路过每一个人的路,悲伤着每一个人的悲伤,幸福着每一个人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鸿鹄。  只要有翅膀,就能够飞翔。天空已为你打开,向着远方勇敢地飞吧!  何以为家  [西汉]霍去病:“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背景介绍】  霍去病(前140~前117),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是平阳公主(汉武帝姐姐)家中的奴婢卫少儿与衙役霍仲儒的非婚生子。  霍去病从小生长在奴婢群中。后来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重,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的贴身保镖),其舅父卫青被封为大将军,也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西汉初年,匈奴多次入侵北方边境。元朔六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霍去病率领800精锐骑兵长驱直入,出奇制胜,歼灭匈奴2000余人,被封为冠军侯。  在随后的战役中,霍去病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华,歼灭匈奴十万余人,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汉武帝非常赏识霍去病,要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留下了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元狩六年,霍去病猝然去世,年仅24岁。汉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未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状如祁连山,以纪念其不朽的功勋。  【随感】  胜人者力,胜己者强。对于个人来讲,更需要战胜的不是外在的强敌,而是要战胜自己,这需要更大的勇气、毅力和坚韧。古人将自己的弱点、恶习和烦恼比喻为盘踞在枕边的毒蛇,所以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理很简单:毒蛇不除,岂能安眠?!  老当益壮  [东汉]马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  【背景介绍】  马援(前14~49),字文渊,东汉著名的大将。  马援从小就与众不同,“少有大志,诸兄奇之”。他曾当过扶风郡(今陕西兴平东南)的督邮,但是一次郡太守命他押送犯人去受刑,马援看到犯人太可怜,就私下将他们放了,他自己也只好逃亡到了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  后来天下大赦,马援就安心地经营起了畜牧业。由于管理得法,很快马援就有了牛羊几千头,还积蓄了几万斛粮食。但是他并不看重这些财物,经常将财物分给大家,自己的生活却很朴素。他说:“积累钱财是为了帮助别人,否则只是一个守财奴而已。”他平时还经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越是穷困,越要坚强;越是年纪大,越要不服老。(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先是被王莽的军队征召,后又投奔了汉光武帝刘秀,开始他漫长的军旅生涯。马援为汉朝的江山立下了一个又一个功勋,还留下了“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豪言壮语。  建武二十四年(48),南方发生叛乱,年已62岁的马援向光武帝请缨出征平叛。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没有答应。马援说:“臣尚能被甲上马!”马援飞身上马。于是,只见一位须发飘飘的老将骑着骏马,身披铠甲手握兵刃,英姿飒爽地来到了光武帝面前。看到此情此景,光武帝也深受感动,禁不住赞叹道:“矍铄哉,是翁也!”  建武二十五年(49),马援在战场上病逝,实现了“马革裹尸,不死床箦”的志愿。  【随感】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老年负责。如果细心地观察身边不同的老人,看看他们的过去,再看看他们的现在,那我们该何去何从就很明显了。然后,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念头做起,继续去书写天地间的那一段传奇。

编辑推荐

  历史并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兴衰成败,更是大地上每一个生命的心路历程。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平凡人留下了无数平凡但却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如今,这些古老的声音还依然回荡在天地间。   《古老的声音》由孔宏编著。该书特采撷了从三皇五帝的先民时代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上下五千年之间人们曾留下的一段段难忘的话语。其选用的史料范围不仅仅包括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严肃的正史,也包括了《世说新语》、《夜航船》等文学性较强的民间作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老的声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