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 页数:422 译者:周新
Tag标签:无
前言
在我心国心理科学领域中,艺术心理学这一分支学科的研究还没有很好地展开。近三十年来,在这一方面非但没有一本有学术价值的专著,连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也还罕见。然而,在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和学术讨论中,对艺术心理学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却是非常迫切的。因此,苏联学者维戈茨基的《艺术心理学》译本的出版对于我们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须知,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要求我们从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批判性地吸收以前和当代作者的研究成果,即“用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我们的头脑”,在我们的知识领域中最缺乏的东西,就更应当是这样。
内容概要
本书出自杰出学者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1896—1934)的手笔。维戈茨基创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苏联心理学学派,这一学派的基础,乃是关于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本性的学说。 维戈茨基是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但又是作为一个同旧的主观经验心理学决裂的心理学家来研究艺术作品的。因此,他在书中反对了艺术理论中的传统心理说。他选择的方法是客观的、分析的方法。他的意图是,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特点来说明艺术作品所引起的反应,即内心活动的结构。维戈茨基认为,只有走这条道路,才有可能洞察伟大艺术作品不朽意义的奥秘,发现使希腊史诗或莎士比亚的悲剧,用马克思的话说,继续“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的那种东西。 对艺术作品结构的分析是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在我们的心目中,结构分析通常是同脱离作品内容的纯形式、纯抽象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维戈茨基那里,结构分析并不脱离内容,而是渗透在内容之中。须知,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材料,不是故事;它的真正内容是它的起作用的内容,目口决定着由它引起的审美体验的特性的那个内容。这样理解下的内容不是简单地纯从外部搬进艺术作品的,而是由艺术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创造这一内容的过程结晶于、固定于作品的缝构之中,一如生理功能固定于器官的解剖结构之中。 维戈茨基的《艺术心理学》绝不是一部毫无热情的书,而是一部创造性的书,它要求用创造性的态度去读它。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 译者:周新
书籍目录
译本前言俄文版前言作者前言关于问题的方法论批判审美反应的分析艺术心理学附录一 轻轻的呼吸附录二 哈姆莱特注释译后记
章节摘录
他举雨果、柏辽兹和德拉克罗瓦为例,指出时代的心理浪漫主义如何在三个不同的领域——绘画、诗歌和音乐中产生了意识形态浪漫主义的三种不同形式。我们在普列汉诺夫所提出的表述基础同上层建筑关系的公式中区分出五个顺序的因素:(1)生产力状况;(2)经济关系;(3)社会政治制度;(4)社会人的心理;(5)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不同意识形态。因此,社会人的心理被视为该时代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一切意识形态的共同底土。这也就是承认,艺术最直接地受社会人的心理制约和决定。因此,在从前互相敌对的地方,我们看到了美学中心理学学派和反心理学学派之间开始出现的和解、协调,看到了这两派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上正在划清各自研究的领域。这一社会学体系——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当然绝无意于把人的心理作用作为最终原因去解释事物,但它也同样不愿排斥和忽视人的心理及其研究的重要性,因为人的心理是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借以建立这种或那种意识形态的中介机制。在考察比较复杂的艺术形式时,这一理论坚持心理研究的必要性,因为经济关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艺术已经不能直接从经济关系中得到解释。
后记
列。谢·维戈茨基(1896-1934)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撰有大量的学术著作,在创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艺术心理学》是维戈茨基二十年代的重要论著,由于种种原因,生前没有出版,直到一九六五年才正式问世,一九六八年又再次出版。《艺术心理学》一书湮没达四十年之久,但发表之后,立即受到读者的欢迎,足见此书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艺术心理学在我国还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但它已经受到重视,这是值得庆幸的。现将维戈茨基这部著作介绍给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如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或参考作用,便深感欣慰了。本书能以现在的形式问世,多亏一些同志的帮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璧如同志在百忙之中为译本写了前言,并对译稿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中央美术学院佟景韩同志也在百忙中对译稿做了认真的校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张耳同志对译文做过校正和修饰。
编辑推荐
《艺术心理学》: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