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简史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傅菲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次回家发现,小侄子珠珠能够说一些简单而清晰的话了;喊妈妈时,那眸子里更有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童真。  珠珠一岁多了,与我们在场主义几乎同岁。散文是从说话开始的,于是我想到成长中的珠珠;或者说,从珠珠逐渐清晰的话语,想到了在场主义。对智慧的人,一岁也许就是一个坎。过了一岁,不仅开始产生自己独立的话语,而且那话语逐渐清晰而明亮。我相信,从童真开始,逐渐走向清晰、丰富、成熟和睿智,是一种生命的规律。  在场主义是2008年的3月8日诞生的。一群对汉语散文先锋实验葆有热情的人,公开站在民间的立场,以亮剑的姿势和自己独具的姿态,站出来替散文说话。如果还要往前追溯,追溯到“十月怀胎”。就不得不提到2005年5月的“中国新散文批判”。全国二十多位活跃的新锐散文作家、评论家汇集眉山,以善意的建设性姿态,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新散文热,提出质疑与批判。那次批判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清晰地触摸到,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白话散文兴起以来,散文意识的再一次觉醒,并由此带来了散文的空前繁荣与躁动不安。

内容概要

  《生活简史》精神性:在场写作的精神性是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对真实人性的肃露,对生命终极价值的贴切关怀。介入性:在场写作强调作家的使命和责任、强调散文的身份和地位,提倡散文要扎入最深处的痛,要体贴底层,揭示真相,承担苦难。  当下性:在场写作文关注的是今天亟待解决的。身边最感疼痛的,我们的人类的地球的问題,当下性要求作家要沉潜下来。意志坚定:安静卜米。有独立判断,迎击上去,有斗志和韧劲。  发现性发现是一种姿态,是新的起点和高度,发现是一种方法,用发砚的眼光观照事物,用发现的刻刀解剖事物,用发现的心灵体察事物,传达出那不为我们所熟知的隐秘和本真;发现是一种结果、是对遮蔽世界的唤醒和照亮。自由性:在场写作是在对写作策略全面洞悉基础上的无策略。是遵守写作纪律基础上的大自由,是对写作无限可能性孜孜不倦追求中的澄澈和顿悟。

作者简介

  傅菲,本名傅斐,男,1970年生于江西省上饶县。1989年毕业于上饶师范。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以傅旭华的笔名写诗。2002年开始写散文,在《人民文学》、《散文》、《天涯》等三十余家刊物发表作品,多次被《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转载,并收入《2002精品·散文》 (敦煌出版社)、(2004年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人文随笔2006春之卷》(花城出版社)等十余种选本。   曾获江西省第五届“谷雨”文学奖等十余种奖项。

书籍目录

总序周闻道001不要说,生活……001一个疾病的夏天010烈焰的遗迹020你的身体是时间的容器027亲爱的城市036星空肖像042有一种生活让我悲伤049米语057尖叫的水流065后山:颜色与记忆的试验场075青涩之城——献给海岬上的女妖081耳畔萦绕的雨声087在别处偃卧097泥:另一种形式的生活史104废墟上的远方112碗啊碗119无人看见的城市生活128像白焰一样舞蹈136幻剑录139让我们在拥抱中回忆144重伤的影迹153棉花,棉花161危险的日常生活168胎记和釉色17537度185务虚者的饶北河192塔顶上的湖泊198落在低音区里的尘埃205弧形的郊外211火车,与远方有关的爬行动物220后记:散文是一种交谈方式227

章节摘录

  不要说,生活……  年前,红尘对我说,来转转吧,坐二十分钟的中巴就到了。而之前,他的无数次邀请,我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辞。其实我想看看永平铜矿的愿望,埋伏多年,它冰冷地瘫在我心里。是的,我必须去了。从上饶到永平,只有二十多公里。我坐在车上,散漫地看着向后消失的丘陵,蚯蚓一样爬动的河流,恍惚的人烟。我迷惑于自己,为什么在十年前,犹如一匹奔驰的马,在这条线上呼啸。那时,我们走旧公路,曲线在青溪、鹅湖蜿蜒,没入山峦。  我没看出铜矿有什么变化,与我记忆中的没什么差别。冬天的风有点像封冻的河水,,凝滞,默然,但蕴含着磅礴的力量。主干道灰白,素净,两边的楼房缩在山腰上,表情僵硬,粉黄的外墙涂料有的剥落,有的露出水渍后的黑斑,远远看过去,像一群老人。山冈上茅草枯萎的色彩,与矿区裸露的泥土融为一体,哀黄连连。是的,冬天是一把剪刀,会对某些事物修枝剪接。我们的内心景象也因此被涂改——有的在腐朽,有的已经死去,有的永远不再发芽,迎风的一枝被雪覆盖。然而我并不伤感,我知道,所谓成长,就是一边开花一边凋谢。  永平是闽赣线上的咽喉之地,与鹅湖书院相邻,假如把鹅湖山比喻成樟树,那么它们就是两根反向延伸的根须。永平,一个温暖的地名,祝福着每一个默念它的人。车站像一艘破败的驳船,停靠在铅河边。“丫”字形的岔口,把旅人分到不同的路上。左边去武夷山,右边去铜矿。岔口四处乱停着潜田,小货车,平板车,摩托车,昌河面包车。一个从车站出来的人,会被一群备色衣着的人包围,有的问:“包车去葛仙山吗?那里的菩萨很灵的。”有的问:“要吃铅山汤粉吗,用骨头汤熬的。”而不远处的地上,一伙人趴着身围了一堆。“我押十块。”“我押两块。”“过路的,过来看看啊,我手中有三块牌,两块红的,一块黑的,押中黑的赔两倍啊。”一个妇女坐在石块上哭:“你们走路撞死,吃饭噎死,连老娘喝喜酒的钱也骗。这是什么世道啊!”一个竹篮滚到车胎下,破烂得无辜。  红尘住在距永平五华里的主干道,具体的门牌我忘了。1998年夏,赣州的三子、龙天、圻子来探望红尘,我陪同前往,去了他家。这所被他称作“磨山房”的蜗居,在一楼,有些阴暗,潮湿。他的书房堆满了报纸杂志,纸张发黄,墙上挂着他练习的书画。那天中午,我负责烧菜,他们挤在一一张小桌上喝得脸红耳赤,啤酒瓶在地上跳来跳去,聊当时诗坛最红的诗人,聊江西诗歌的出路,他们一副随时为诗歌壮烈牺牲的样子。我站在桌边插话,菜烧煳了还不知道。  我记得进红尘家的小院边上,有四棵枇杷树,围着竹片的篱笆,牵牛花匍匐在篱笆上,暗紫的花从翠绿的叶丛吐出幽灵一样的舌苔。丫间挂着黄黄的枇把,狗在树底下乱吠。  我和红尘通电话,他的声音要停顿几秒才传进我的耳朵,低沉,缓慢,粗粝,给我极其遥远的感觉。声音穿过了山峦,隧道,咆哮的铅河,无法触摸的记忆残片,它带有地气的潮湿,一个思想者深夜的黑。  然而,主干道单身楼2栋3楼2室,在1991年至1994年期间,是我每个月都要去朝圣的。有时一个月去四次。我不是说我对某个人有所崇拜,而是诗歌让我成为忠实的奴仆——一个在现实中卑微的人,很容易对圣洁的精神产生神圣感。这是红尘婚前居住的“空中楼阁”,他在这里缔造了他的精神帝国。  把一个人具体到一个房间,无疑是残忍的——有某种肢解或者囚禁的意味。302室也不例外。窗户被红漆涂得发紫,有淤血的暗喻,玻璃上贴着旧报纸。窗台上摆着旧皮鞋和系带的运动鞋。从窗户的缝隙里,可以看见两张架子床,左边的堆满了书籍和杂志,右边的被子凌乱,后窗下有一张书桌,堆着几本辞典,尼龙绳上晾晒着矿服、短裤、洗脸巾、内衣,有的还在滴水,有的还鲜亮着风干的泥浆。推开门,一不小心,会踢翻塑料桶,地上的搪瓷碗牙缸肥皂盒板刷,挤在一起,像一伙落难的兄弟。  有几次去,我叫上了亿华。亿华在铜矿里做石匠。他是写诗的,个头高大,练武出身,仪表堂堂。他是我见过的记忆力最好的诗人,他随口能背出他熟知的诗人作品。他说他没有条件订阅书刊,只有尽可能地背了。“总有一天,我要背着石刀去找舒婷。”他的语气很决绝,“没有诗歌我们都不要活。”他还会做木匠活、补车胎、缝篷布。1991年冬,比往年显得更寒冷,雨水一直没停过。有一次,我到矿里,已经是掌灯时分。亿华和一个工友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托着铝盒,正在吃饭。小锅搭在砖头上,灶里在烧水,木屑燃烧的烟在棚里翻滚。15瓦的灯泡被风吹得摇来晃去。我说,去红尘那里吃饭吧。亿华从地铺的枕下,拿出一沓诗稿,说,今晚就以诗下酒。  那晚,红尘喝醉了。我是第一次见他醉酒。酒是四块钱一瓶的高粱酒,菜是食堂买的油豆腐、花生米、辣椒炒肉。亿华一走,红尘开始哗哗哗地吐。吐完了,他沙哑地哭。这是我唯一次见他哭。没有眼泪,哭声泥浆一样浑浊、有力,有强烈的淹没感。后来他靠在床架上,吞吞吐吐地叙说他的生活,声音陧慢暗下去,喉结在蠕动,头一歪,睡着了。而我靠着床,对窗发呆。灯光照着窗外的雪花,扑朔迷离。到了半夜,红尘穿条裤衩,披件军用大衣,坐在桌前写诗。  不像现在,喝几杯,红尘眼白就出来。在圈内,红尘算个酒的囚徒。那时他酒量也大。只要他和萧穷、紫薇在一起,至少有一个要喝倒。1993年,一次在萧穷那儿喝酒,酒席还没结束,红尘说:“我出去一会儿。”等了半个多小时,他还没影儿。萧穷说:“我去看看,不要走丢了。”我和萧穷的女朋友又等了半个多小时,他们还没回来。第二天,问他们干什么去了。他们说,打吊针了。他喝酒的时候,手会微微地打抖,举着杯,说一会儿话。敬酒的人急死了,问:“怎么还不下去?!”红尘说,不就是一杯酒吗。他头往后一仰,再满的酒也吞了。他再用力地摇摇头,说,好东西,好东西。酒洒在桌上,他也扑下脸去舔。他不是一个嗜酒的人,恍恍惚惚的。他习惯于沉默寡言。他微笑着看别人说话,不时地点头。别人说错了,他也点头,点得那么赞许。其实他什么也没听,他在想另一个问题。  经常和我们一起在302室喝酒的,还有一个女孩。她的脸有些圆,白皙,眼睛有淡淡的雾气,做梦的样子,长长的披肩发使她多了摇曳。她在学校教书。后来我听说她和一个有妇之夫私奔了,在一家公司上班。我找过她。她坐在一个宽大但灰暗的办公室里,头发有些蓬乱,但胖了许多。她向我介绍一个胡子拉碴,但头发光洁的人,说:这是老板,也是男朋友。我一直在后悔,我不应该去看她。2002年4月,她打过一个电话给我,说她在长江三角洲,已经八年啦,还没成家。我不知她生活怎样,她早已成为人海中漂泊的一叶白帆。

编辑推荐

  《生活简史》作者傅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第三届特聘作家。写诗多年,散文作品常见于《人民文学》、《散文》、《天涯》等刊。《生活简史》是其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结集。他对身边的人和事情都有十分独特的感受,并把感受到的一切用诗意的笔法委婉细腻曲折地描写下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活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