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编
Tag标签:无
前言
上一世纪的百年中,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确如鲁迅所说,中国文坛上“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个中原因,不难揣摩。我国有悠久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其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五四”新文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其后,欧美文学一步一步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小说、戏剧的思想内涵、感情色彩虽仍然是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同欧美的则毫无差异。诗歌学西方,读起来是越读越乏味。而散文则相反,虽在情调方面,在韵味方面,也受到西方的影响,然中国的白话散文凭借着几千年的丰厚积淀。含英咀华,吸萃扬芬,吞吐百家,熔铸古今,所以“五四”以来的诸多文体中,散文堪称一枝独秀。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隽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曼妙、丰子恺的厚重平实、杨朔的镂金错彩,其余大家,也是各有千秋。这百年中的散文,特别是其中之美文,不可不读。所谓美文,即指那些不仅诉诸读者之理智,且足以打动读者之心灵的篇章。关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幻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且感情真挚。美的散文往往写的是身边的琐事,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的名篇。我所说的身边琐事,范围极广,人生旅途中的所历所感,无不包容于其中。在我们这个林林总总的花花世界上,遍地潜伏着蓬勃的生命,随处活动着熙攘的人群,撷取其中一颦一笑,写出那些美好的、悲哀的、能拨动人们心弦的事物,这样的文章能净化我们的感情,陶冶我们的性灵,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平凡之中见真理,琐细之中见精神。这套分类选编的“百年美文”中,许多作者是我所熟知的,许多文章曾陪伴我多年,可以称作老友;当然,也有不少作者的面孔是陌生的,不少作品是初次读到的,但这些文章都足堪咀嚼,颇耐品味,虽是新交,亦感亲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套丛书中的作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确为美文,我相信它们足以行远传后。
内容概要
这套分类选编的“百年美文”中,许多作者是我所熟知的,许多文章曾陪伴我多年,可以称作老友;当然,也有不少作者的面孔是陌生的,不少作品是初次读到的,但这些文章都足堪咀嚼,颇耐品味,虽是新交,亦亲切。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套丛书中的作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确为美文,我相信它们足以行远传后。
书籍目录
上魏学峰 卷首语/001黄宾虹 论中国艺术之将来/001蔡元培 美术的进化/006陈师曾 文人画之价值/010于右任 标准草书(自序)/016鲁迅 漫谈“漫画”/020鲁迅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022杨钧 论画中家数/024郭沫若 竹阴读画/026许地山 中国美术家的责任/032许地山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038梅兰芳 看戏观摩转益多师/04l梅兰芳 学画/047郑逸梅 砚与石/056郑逸梅 漫谈肖像画/063林语堂 中国书法/068林语堂 论曲线/075徐悲鸿 中国艺术的没落与复兴/077徐悲鸿 造化为师/083徐悲鸿 对泥人张感言/085徐悲鸿 《张大千画集》序/089张恨水 刘天华先生雅奏记/091宗白华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094宗白华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098陈源 听琴/116朱光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20苏雪林 山窗读画记/126郑振铎 访笺杂记/133朱自清 歌声/140丰子恺 自然/142丰子恺 艺术三昧/146丰子恺 学画回忆/148张大千 我的知音李秋君/155曹聚仁 弘一法师/160曾聚仁 三百年来两艺人/163梁思成 记五台山佛光寺(引言)/165滕固 体验与艺术/170沈从文 谈写字/173钱歌川 记齐白石/178梁实秋 图章/182梁实秋 读画/186傅抱石 在毛主席的故乡/189 傅抱石 俗到家时自入神/195朱湘 画虎/199朱湘 胡同/201常书鸿 坚守敦煌/204中林徽因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209焦菊隐 论新歌剧/220焦菊隐 艺术的精神/228焦菊隐 “笑”/230邵洵美 木版画/232傅雷 家书二则/236傅雷 《瑶公特》与《最后之晚餐》/243徐梵澄 跋旧作版画/251徐梵澄 技与艺/256张中行 启功/262张中行 张守义/274季羡林 在敦煌/280关山月 绘事话童年/295马思聪 忆冼星海/301马思聪 童年追想曲/304启功 玩物而不丧志/310启功 溥心畲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314启功 我心目中的郑板桥/333黄苗子 英也夺我心/338黄苗子 生命之歌(节选)/341朱家溍 什刹海梦忆录/344朱家潘 漫谈叠石/348王世襄 五十年前书画缘/356王世襄 小中见大,盆景与山水画相通/359郭俊伦 袁江《东园胜概图》卷/362陈从周 僧寺无尘意自清/367陈从周 续说园/370吴冠中 雁归来/377吴冠中 画里阴晴/386吴冠中 贾岛诗中画/388叶冈 马得天趣/390汪曾祺 自得其乐/395吴小如 三看程砚秋《红拂传》/401熊秉明 潘天寿的艺术/404熊秉明 佛像和我们/407黄永玉 米修士,你在哪里呀/414黄永玉 云深不知处/420黄永玉 鬼手何海霞/430冯其庸 临风怀谢公/434邓云乡 老北京的四合院/438下韩羽 骑驴坐轿各有所好/449韩羽 方成戏笔/451陈重远 张莲舫和古琴/453李泽厚 略论书法/455张腾蛟 古艺品咏/458……
章节摘录
总上以观,则我国草书历史之悠长,画家创作之艰难,与历来推而不行之原因,可以知矣。但以社会需用之迫切,与民族文化所寄托,家有至宝,若不返而求之,非特不能保守,亦且无形退化,非特不能应天下之变,恐将发生极端之动摇,有与所载而俱坠之虞!然则光大以永其传,因所利而利之,正有待也!余不自揆,时以改进此事为念,初因学力不足,不敢问世,继以南北奔驰,无暇兼顾,遂迟迟至今!乃草书社成立,赖诸同事之助,先成草圣干文,并著释例,详加说明,名日标准草书,兹略述其经过与意义,以质诸识者。隋唐以来,学书者率从干文习起,因之草书名家多有干文传世,故草书社选标准之字,不能不求之于历来草圣,更不能不先之于草圣干文,一因名作聚会,人献其长,选者利益,增多比较;二因习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触类易通。斯旨定后,乃立原则:日易识,日易写,日准确,日美丽。依此四则,以为取舍。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隐为显,物无论其为纸帛、为专石、为竹木简,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之希望也。吾国习称,文之善者日文豪,草之善者日草圣,谓之重视草书也可,谓之高视草书也亦可。故善之者,或许其通神,或赞其人道,或形容其风雨驰骤之状,或咨嗟其喜怒情性之寄。而于字理之组织,则多所忽略!非之者,又谓草书之人,技艺之细,四科不以此求备,博士不以此讲试,而于易简之妙用,则不复致思。此草书之所以晦,亦即草书之所以难也。今者,代表符号之建立,经历来圣哲之演进,偶加排比,遂成大观,所谓草书妙理,世人求之毕生而不能者,至今乃于平易中得之,真快事也。
编辑推荐
《百年美文:谈艺卷(套装上中下册)》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