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美文选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石英  页数:293  

前言

  我之所以将此书命名为《石英美文选》,是因为入选的散文大都注重了散文艺术的美质。这意思并非说别的散文就不美,而是说散文目前处于多元时期,不仅是不同的写散文的作家取向不同,即使是同一作家本身在具体运作中也往往因具体情感不同,触发的物象有异而在表现方式和采取的笔调上是有所侧重的。那么,我所谓的美文,其具体内涵是比较注重意蕴,比较注重情致,比较注重语言的色调和节奏关。总括而言,在散文艺术方面比较讲究些。将这样一类的作品大体集拢起来,以期给读者一个集中的印象。然而,绝不敢妄言散文“必须如此写”。何况,如上所述,我个人的散文也不都是这一类的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偏重于喜爱这类散文,一是因为性格气质,审美趣味使然;二是基于文学本身的特质考虑。众所周知,作为通常说的文学四大门类,如今除戏剧公众性的缩减人已少谈外,小说、诗歌其外部特征均有其不能误认的形态,惟有散文较少规范性而多了些随意性,也许正因如此,前些年曾有置疑者妄断散文作为文学的一大门类将会消亡,其理由就是它并不具备如小说、诗歌那样比较鲜明的形态与特征。这种妄断当然是偏激和简单化了些,事实证明过了这么多年,作为文学的一大门类的散文不但没有消亡,而且就其作者与作品之多而言反而空前活跃。然而,如果更冷静些考虑,那种意见也不是没有一点值得重视的价值。譬如,假如认为散文就是最随意的,那就意味着愿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正只要写出来了就是散文,也未必是一种全面而周到的认识。又譬如,假如认为散文既然没有规定,那么就“以大为胜”或“以长为强”,这也未必符合散文应有的艺术法则;或者既然认为散文最自由,那么任何的吃喝拉撒睡,任何的流水账,任何的少文学无艺术的东西,反正自己说了算:这就是散文。那只能导致散文思想的滑坡和艺术的流失。若是那样,纵然形式上没有消亡,甚至还呈现出热闹的假象,那么,作为散文的真正思想和艺术价值也就实堪忧虑了。  当然,最好这种杞人忧天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不过,防患于未然无论何时也并非多余。真正热爱散文并对有品位的文学富有责任感的朋友应该付出具体的努力。作为热爱散文的一分子,也许多少是基于这种考虑,虽不能改变散文已有的外部形态,至少在内质上应使其多一点艺术质量,多一些意蕴,耐得些品味,使之与小说、诗歌相较,独立的特征更鲜明些。当然,这种理性的考虑只有在作家强烈的爱好和审美追求下才会产生实效,不完全是刻意而使然。  再者,本集所选之作品,绝大多数为近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新作,其中有的可能读者“看见过”,那是因为有些篇章被选刊或诸种选本选取过。当然还有少量篇章是前些年的作品,那是因为太符合我前述之“关文”的标准,略选些篇也有一种代表性的意义。但总的来说我还是钟爱新作,不仅“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就是自己“嚼过的馍”再翻来覆去地“嚼”也还是少了些快意。所以,在文学创作上,我还是倾向于“向前者”,力争时时求新,在求新中力图增“质”。  最后,我必须要说的是,也可谓是肺腑之言:无论是欢乐与苦恼,天津不可否认的是我的第二故乡,而特别要强调的是,百花文艺出版社是我的老家。自“四人帮”刚刚倒台,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尾,我一直服务于“百花”,这里至今还有我的故旧,其中现任社长、总编辑薛炎文和本书责编董令生同志,都是当年我的年轻的同事,他们在当前总的来说图书市场绝非全面火爆的情势下,仍然没有忘记我这个百花社的老成员,为之编印了这个集子。在它即将付梓之际,我向他们,还有为本书付出宝贵心力,我所认识与不认识的校对、出版、发行、美术诸环节的同志由衷地道一声谢。请允许给我一点篇幅,留下这一小段我非说不可的并非多余的话。  丁亥大暑于京

内容概要

  美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美也是一种感觉,一种客体与主体的谐调融合,美文是一种激发,一种陶冶,一种愉悦,一种享受,当人们透过表面的美感进入哲理层面,又可获得一种警示,一种提升。

作者简介

  石英,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石英著作有:传记文学《吉鸿昌》;长篇小说《文明地狱》;《同在蓝天下》等散文集《石英散文集》;《石英美文集》;《当代散文名家文库:石英传》等。诗集《石英精选诗选》等。以及文艺理论专著《散文写作的成功之路》等,共计六十部,一千余万字。

书籍目录

前言心语回声春之声世纪之交乡情三味深山净土心中的树林列车——流动的生命念蜀记与一位老诗人的相处时光未归的候鸟惊蛰回眸雪山沉落的硝烟板门店今古气韵精神的家乡看三国不掉泪许昌汉魏遗风在再释开封感慨“天尽头”又远又近的孙中山感怀于秋白就义处威势·烈火·废墟出塞道上寂寞:大泽乡的土台洪阳洞走出了严嵩“瓶庐”主人翁同稣在虎门,林则徐雕像前半山才子气感觉中的垓下谒虞姬墓又逢“甲申”盛衰沉浮皆自然这边风景冬日见胡杨沙原天地间感受大沙漠漠风雕镂的“古城”沙漠之龙大草原:我的温床白杨深处香妃墓从青海湖到柴达木月下钱江潮黄河口:好沉的一杯土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宝鸟环行聚焦域外

章节摘录

  世纪之交  1900年  当时,在西方列强最新生产的炮弹上,标记的年号是“l900”,商在一个负荷沉重,内外交困的“中央大国”,是光绪二十六年,据说这是授之于“天命”。  但也仅此而已,被囚禁于瀛台的皇帝,充其量只是慈禧太后长指甲上的饰物。当故宫在八国联军旗影下黯然残破,“珍妃井”水只能发出一个哀弱无力的回声。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西逃长安。譬如义和团民们就高喊刀枪不入,以他们紫铜色的肉胸直对克虏伯大炮和日本武士的狞笑;又譬如,当围子监祭酒王懿荣经过抵抗后全家殉难,在遭受屈辱的京城总算又掘下一口悲壮的井。  “珍妃井”,是在故宫禁苑内;而王懿荣殉难井,是在紫禁城外的锡拉胡同;也许还有许多无名的井,填满了外国强盗塞进的不屈市民和在裱褙胡同内横遭凌辱的妇女们的尸身。京城,1900年哀痛与遗恨的井呵!  有惊无险的还是那太后“老佛爷”,逃难归来后尽情品尝特做的栗子面窝头,咀嚼“和约”换来的暂时安宁。尽管万寿山上还能留住二三喜鹊,昆明湖的画舫中犹可抖出几声强笑,但这时封建皇朝的命运其实已钉进“梓宫”,夕阳恍似飞蛾,正扑灭东陵的残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英美文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