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何其芳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何其芳代表了旧社会这样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向往理想的人生,但不明确方向和出路,在经历了长期孤独的苦心思索和寻求之后,于彷徨和苦闷之中,认识共产党,参加革命队伍,才告别了旧世界,开始了有意义的生活。终何其芳一生,率真谦逊,严谨认真,默默地从事自己所爱好和党所分配的工作,并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学遗产,有诗歌、散文、小说、政论、文艺评论等。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收选何其芳在1949年之前的散文代表作。以《画梦录》为作者第一阶段的代表性散文集,本书选择了该散文集中著名的《黄昏》、《独语》、《梦后》等名篇,以精致妩媚、梦幻一般的诗境,体现出一名孤独者的内心想象,以及被压抑的热情;同时,还从作者的《还乡杂记》中,遴选了代表性的散文《树荫下的默想》、《货郎》等,体现出作者在乡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中的内心之变。以作者奔赴延安为第二阶段,主要从其《星火集》等散文集中选取了《我歌唱延安》等作品。本书基本体现了何其芳散文至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历程。本书采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书籍目录
序言雨前黄昏独语梦后炉边夜话伐木哀歌货郎楼迟暮的花梦中道路街县城风光乡下私塾师老人树荫下的默想某县见闻我歌唱延安老百姓和军队韩同志和监狱记冼星海同志饥饿回忆延安论工作论救救孩子论快乐“自由太多”屋丛话扇上的烟云《刻意集》序《还乡杂记》代序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
章节摘录
雨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
编辑推荐
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发表过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出版过诗歌合集《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同时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写有少量诗作。出版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以及6卷本《何其芳文集》等著作。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文字秾丽,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什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本书所选散文均系从以上所提的散文集中精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