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行头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百花文艺  作者:刘琦  页数:169  
Tag标签:无  

前言

谈京剧行头(代序)孙其峰京剧是综合艺术,其中演员在台上所穿戴的行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我的家乡山东,过去一到农闲时,就有戏班去演戏。有的农民说:不要约某个戏班去演,它的“箱”不行。他们说的“箱”,是指“戏箱”,也就是指行头。可见行头新不新,好不好,人们是很在意的。京剧的行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一些盔头、冠帽上的装饰啊,绒球啊,珠串啊,原来较为简单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装饰也有改进,显得更丰满、更完美了。制作京剧行头的着眼点不是写实,它有点像绘画中的重彩写意,允许以虚为实,但要让人看着觉得色彩斑斓,顺眼好看。譬如长靠武生戏要扎“靠”,在“靠”上面有不少零碎儿,诸如靠旗、飘带、靠绸等等,有的还有网子穗儿。演员穿上既威武,又适合表演。然而它不是写实。如果真要穿这身行头去打仗,敌人不用拿刀拿枪,只要拿个长钩杆子就行,一钩就能把这员大将从马上拽下来。怎么呢?他身上能让人钩住的零碎儿太多了。再如《苏三起解》这出戏中的苏三,要穿“罪衣”,戴“行枷”。在实际生活中,所戴的枷当然是用木头和铁皮制成的,所穿囚服也只能是布的,而且由于不同囚犯的反复穿用也多是又脏又破,很难看的。但在京剧舞台上,苏三戴的却是电镀的鱼形枷,所穿罪衣也是用红色绸缎制作的,悦目而不刺目。诸如此类的处理,我想主要是体现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对于京剧服装这一课题,我本未从理论的角度去思考过,因为我对这一课题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行。我只是喜爱京剧,当然也喜爱京剧的服装艺术。喜爱而已,却没有专门研究过。当然有时偶然谈到京剧的服装问题时,我也信口“议论”一番,这是因为京剧与我的本业:画国画都是写意的,我从写意的角度上,也是从美学的角度上,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道”字,或者说是“艺通于道”。画国画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人批评我们的画不科学,例如说不应把不同时开的花集于一幅,不应把多生于水边而不生于松林的丹顶鹤与松柏画在一起等等,把国画的这类传统画法视为“有乖物‘理’”,是所谓“不科学”。其实某些论者所批评的这些有关情况,我们也知道,那么为什么知而不改呢?这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写意化的艺术之美,而不是自然状态的科学上的真。我曾在我的一幅画的题画散语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科学重真,艺术重美,治艺者倘若不能兼得,则舍真而存美。猪八戒、孙悟空皆不真而美者,故能久传而不绝,盖观者但爱其美而不责其真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国画如此,京剧也如此。京剧服装的写意性,比起我们画画来,或许更有过之无不及。试想在京剧舞台上,对于汉、唐、宋、元等历朝历代在衣着上的时代特征,几乎全然不顾,只用一个舞台惯用的服装模式来概括整个古代社会的服饰,这不是更大的“不科学”吗?然而,正是这个所谓“不科学”的事物,却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一直流传下去,一直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这是很值得深思的。在中国古代,文人作诗画画,只是文人圈子里传看一番而已,好与不好,都不必顾虑群众的观感与批评。如果是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一幅壁画,那就要考虑得多一些了,因为这幅画将来要面对的是到庙里来的群众,如果画得不好,不合群众的口味,就会受到指责。京剧更是这样,它所要面对的是遍布城乡的广大观众,因而必须与观众的要求相适应。京剧的行头,之所以是现在这样形态,浓墨重彩,写意娱目,则正是历代京剧艺人与广大城乡观众共同创造的结果。当然,京剧行头在实践中要有所发展,也要看观众的审美眼光,要符合观众的要求。总之,京剧行头中的学问不少,是很值得介绍和研究的。2006年9月

内容概要

  京剧行头在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时,既不奉行唯美主义,也不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而是兼顾生活的真与形式的美,并以美为主导,可以说遵循的是一条尚美的原则。因此,任何以“写实”或“唯美”的眼光来审视京剧行头而得出的看法和做法都是值得商榷和未必妥当的,而“尚美”的原则却是必须尊重并加以弘扬的。

书籍目录

谈京剧行头(代序) 孙其峰导言官服篇蟒——帝王与高官权贵的专用服装红蟒随笔之一:红蟒之舞黄蟒随笔之二:从《打龙袍》谈起白蟒黑蟒绿蟒随笔之三:赤面·绿袍·关羽紫蟒随笔之四:《闹朝扑犬》的赵盾穿紫袍的故事香色蟒官衣——中下级文职官员的官服红官衣随笔之五:红官衣的妙用紫官衣随笔之六:紫官衣与红官衣黑官衣……

章节摘录

红蟒红色是仅次于黄色的尊贵之色。权臣如《群英会》等剧的曹操、《打严嵩》的严嵩、《法门寺》的刘瑾;高官如《四进士》的八府巡按毛朋、《玉堂春》的八府巡按王金龙、《凤还巢》的监军周公公;亲贵如《伍子胥》的“御弟”姬光、《铡美案》的驸马陈世美、《四郎探母》的驸马杨延辉;虽是一方之君或一山之主,但并非君临天下的皇帝如《珠帘寨》的李克用、《龙凤呈祥》、《定军山》的刘备、《三打祝家庄》等剧的宋江,因其身份和权位的贵重,都穿红色蟒。《大登殿》的薛平贵在西凉国帮助下,夺得唐室天下,自立为帝,本来是有资格穿黄蟒的,但实际上却穿红蟒。薛平贵本非真实历史人物,其出征西凉、入赘西凉、并借助西凉打回本国的行为也并不光彩,故虽然当了皇帝也只让他穿红蟒,其中实含有某种贬义;这可以说是红蟒运用上的一个特例。随笔之一:红蟒之舞也许有的青年朋友会问:某先生,你写错了吧,我只知道有红绸舞,哪有什么红蟒舞啊!我的回答是,有的,在京剧舞台上就有一段异常生动的红蟒舞。请您不要着急,且听笔者道来。我说的红蟒之舞就是指的京剧《战宛城》中曹操“马踏青苗”那段戏。这是名净侯喜瑞的拿手戏,名净裘盛戎在年轻时也常演这个戏,也演得好。《战宛城》一剧写曹操带领大军征宛城,在向清水进发途中,曹操传令不许马踏田地禾苗,骚扰百姓,违令者斩。而偏偏是曹操本人的战马,由于斑鸠突飞而受惊乱跑乱踏起来,曹操虽紧急控马也无济于事,于是“一霎时踏坏了一方麦田”。曹操自违自令,十分懊恼,他拔剑欲自刎,被众将拦住,只得砍下马头,并割下自己的一绺头发,即所谓“割发代首”,以示惩罚。此戏的后半出,则表演曹操贪图女色,掳占宛城降将张绣的婶娘邹氏,以致激怒张绣,不仅邹氏被刺死,曹操也终于败逃而去。这出戏鲜明地表现出封建社会的某些著名政治家的两面性,他们一方面庄重严明,显得很高大,另一方面又荒淫无耻,像个小丑。戏的前半出曹操头戴相纱,身穿红蟒,右手执马鞭,左手抱宝剑和“令”字旗,真是踌躇满志,好不气派。曹操在前呼后拥之中缓辔而行。不料风云突变。曹操的战马因受惊而狂奔。这时扮演曹操的演员就要用种种“趟马”身段来展现这种突发的情景。他要用大趋步、小趋步、败步、搓步等种种雄健而美妙的台步来表现惊马的左冲右突,用繁难的“卧鱼”身段表现马腿在奔跑中陷进泥淖,用连续而快速的转身打马动作表现马在麦田中惊慌地旋转。请看看著名戏剧家翁偶虹对侯喜瑞的这个红蟒之舞的描述吧:侯喜瑞应着节奏,盘马三转身,接着是三个“呱儿嗒仓”,三转身,三转鞭子,三打马,脚下如同安了轴儿,转得那么轻快自然,每一转鞭,都是把腿高高抬起,鞭子打在靴子尖上,其腰腿之灵活,功夫之磁实,由此可窥一斑。(抄略)最后在一个大[撕边]“呱儿,崩登仓”里,曹操搓步斜行,疾如风之偃草,在“崩登仓”中表现出用尽全身之力把马勒住。这个亮相,在富于雕塑关感之中洋溢出内在的激情,只见他两只水袖,不动而颤,表现出控马不及。踏坏禾苗的内疚心情。(《翁偶虹戏曲文集》第366页)这段“马踏青苗”历来为京剧观众所津津乐道,这不是偶然的。曹操身着大红蟒的扮相,何其沉稳端庄;而他不由自主地奔跑、旋转、颠簸,又何其仓皇狼狈。因而这种矛盾的景象是非常罕见、奇特和富于戏剧性的。而且,也正因为有这个宽袍大袖的蟒袍与快速多变的形体动作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增添了这段戏的可看性。正如侯喜瑞这位曹操扮演者自己所说的,在演这段戏的舞蹈动作时“上边要注意令旗和宝剑穗子不要和相貂裹上,下边应注意在迈步时要踢着蟒袍走,不然就容易让蟒袍底襟绊脚,一踩上袍,准会趴下。”而且,他还说在做搓步、转身等动作时,要用脚尖。(见《京剧谈往录》第408页)正因为这个身穿大红蟒的扮相为表演动作增加了难度,也就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功夫技巧,于是也就使观众更觉看得过瘾。这正如一只小猫的欢蹦乱跳,人们会觉得司空见惯,不以为然;而一只老虎的纵横跳跃、左右翻滚,就会显得格外壮观,值得观赏。又如舞台上经常见到的那些短衣襟、小打扮的人物纵马奔驰的场面,固然也具有其一定的美感,而《战宛城》中的曹操则不然,他是一派堂堂造型而突然落人惊险难堪之境,因而这段红蟒舞就不仅仅是具备一般的舞蹈美,而是在强烈而激越的锣鼓伴奏下,能给人一种既愉悦耳目而又惊心动魄的审美享受。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忆起以前看过的京剧中的这段红蟒之舞时,我就总是联想起书法中的颜体。唐颜真卿的楷书写得大气磅礴,端庄严谨;而当他以行草字体写《祭侄文稿》时,则化规整为雄肆,变方正为激越,显得格外灵动美妙,不愧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以雄劲的颜体,作流畅连绵的行书,不是正如经常以正襟危坐的姿态出现的身着蟒袍的净角而忽作充溢动感的驭马之舞吗?可谓别具一格,别有一美。就在曹操与他受惊的战马在较劲的时候,好像是原有的那种庄重之美与突现的奔流之美也在互相纠缠,互相激发,互相较劲,从而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以大红为主色调的流动的画面。据说侯喜瑞先生自豪地说过:“我的《宛城》,不可不看。”是的,《战宛城》不愧是一出佳剧,其中的红蟒之舞则不愧是戏中精华。其独有之美的构成,在着装方面如果不用红蟒这件行头行吗?我想,恐怕不行。

后记

在前几年我写作《京剧形式特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时,便已意识到京剧行头可以说是构成京剧艺术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当前向读者宣扬京剧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之,我加强了对这方面资料的积累与研究。去年(2006年)8、9月间,百花文艺出版社薛炎文社长本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宗旨,提出“京剧行头”这个选题,并约我来写。出版社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写作任务。为了尽早写出书稿,在今年过春节期间我也没有休息一天,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脑子里和“褶子”、“官衣”、“红靠”、“绿蟒”打交道。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京剧行头》这本书的写作。今年春季的一天,我去看望八十七岁高龄的孙其峰老先生,我渴望孙老能力《京剧行头》这本书作序。然而正赶上孙老身体不适,我遂不忍心让老先生再为写序的事操心受累,所以当时我并未向孙老提出作序的请求,而只是向孙老请教了一些对京剧行头的见解。孙老虽身体不适,却思维敏捷,尤其是谈论他所喜爱的京剧艺术更是有问必答,见解精到,兴趣浓郁。后来我就根据孙老这次的谈话记录整理出一篇数百字的短文,在征得出版社同意后,便将此文寄给孙老,并提出是否可作为书的代序。做事认真的孙老这次又不辞辛劳地亲笔补写了数百字,并让我将这段文字分插到原来所整理的谈话稿中去。于是,我终于为孙老整理出了这篇约一千五百字的《谈京剧行头(代序)》,并经孙老阅后成了定稿。通过此事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孙其峰老先生对中华民族艺术的挚爱之情和对艺术事业一丝不苟的作风。在本书出版之际,我当然要衷心感谢孙老对本书的宝贵支持。本书得以刊载部分行头的图片则要感谢天津市艺术学校的热情支持。特别要衷心感谢天津市艺术学校郭秀琴书记等有关领导和艺校的戏箱专家李文浮老师以及负责戏装管理工作的刘长水、韩启明、罗同、王忠喜等各位先生所提供的积极协助。以前我曾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两本关于京剧的书,这次出版《京剧行头》一书是我与“百花”的又一次合作。“百花”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度重视,及其在编辑工作中的积极、认真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衷心感谢薛炎文社长对于出版此书所提出的创意和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高为先生,以及有关编辑人员魏力、刘建勋、孙亮等各位先生为本书文字的修正与图片的配置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工作。在京剧研究领域,人们对于表演、唱腔、脸谱、流派、剧目等研究得较多,有关出版物也较多,而对于行头的研究则相对要少,甚至某些有关行头的名词术语仍多歧义,对京剧行头在美学上的探讨也尚嫌不足。本书对京剧人物所穿戴的衣装、盔帽、靴鞋做了扼要的介绍,并在附写的随笔中对于行头的审美特色和审美功能有所阐发。笔者在写作中,要求自己在知识方面要写得准确,在学术见解方面要尽可能写得深入一些,不过限于水平恐怕仍然会有疏漏出现。恳请各界读者和专家对本书给予批评指正,不吝赐教。如果说中国京剧是在神州大地上开出的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智慧之花,那么京剧的行头便是这花上的五彩斑斓的颜色。希望京剧行头按照艺术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发扬光大,还希望人们对京剧行头关注与珍视的程度与时而进。刘琦2007年9月

编辑推荐

《京剧行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剧行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早年看了谢君豪演的《南海十三郎》之后,我就立志要当一名编剧。2004年初我在汕头大学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创作了十五幕舞台剧《霸王别姬》,最终没有上演,于是我也退学了(关于我在汕大的经历可参看我该年写作的中篇纪实文学《一杯水的命运》)。同年,我通过了汕头戏曲学校的面试,并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去报名。与此同时,我创作了《振兴潮剧 责无旁贷》一文发表在《汕头市广播电视周报》上,获奖金100元整;惜乎该文发表后无人喝彩,直至数年后文中的构想才由一群韩师的学生实现了。尽管如此,我对戏剧的热爱依旧痴心不改。于是其后几年,我又陆续购置了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及王国维编纂的《宋元戏曲考》等大量与戏剧相关的书籍。这其中,我舍本逐末地喜欢京剧脸谱与行头……前几日因电影未开场,我便到附近的新华书店闲逛。无意发现了这本彩图的《京剧行头》,正好弥补了我先前所买《中国京剧服装图谱》之不足。买了此书之后,我常在睡前阅读。由于我最近勤于上网,疏于读书,再加上我还同时在看其他几本不同类别的书,所以就看得特别的慢,直到今晚才终于掩卷。行文至此,我发觉我已经离题万里。闲言少叙,不如摘录书中一些精彩片断以飨读者——《闹朝扑犬》中屠岸贾的念白:西戎国进贡一犬,呼曰神獒。将神獒锁在净房中,三五日不与饮食。于...后花园中扎下一个草人,紫袍玉带,与赵盾一般打扮。草人腹中悬一付羊心肺。著神獒饱餐一顿。如此试验百日,某因入见灵公,言西戎国进来的神獒性最灵异,某牵上那神獒去,其时赵盾紫袍玉带。神獒见了,扑着他便咬……富贵衣是极度贫困、衣食无着的人物所穿的服装。陈大官、薛平贵都穿富贵衣。凡穿富贵衣的人物到后来大都否极泰来,过上富贵的生活,如陈大官中了状元,薛平贵当了皇帝。 阅读更多 ›
  •   虽然不太全,但已经非常满意了。
  •   有彩图又有文字说明,浅显易懂,正是我想要的。
  •   挺好,对京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不算特别详尽但也不错了,属于入门科普水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