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7-1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方泽 页数:388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在我国,人们一提到玉,便会产生一种崇敬的心情,一种景仰的心情,一种神秘的心情,一种亲切的心情。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玉璜到现代使用的玉佩饰、玉摆件、玉实用品,我国用玉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君子比德于玉”又几乎成为大多数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不论时代怎样交替,人世怎样变迁,玉材质之通灵,玉工艺之精湛,玉设计之绝妙,玉意境之深远,玉礼器之凝重,玉佩饰之纯正,玉摆件之高雅,始终是人们审美追求的对象,并成为各个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器是由玉石这种特殊材料加工而成的工艺美术品,它的工艺美具有空间性、直观性和想象性,通过其细膩滋润而坚韧的质地,艳丽的色彩,巧夺天工的工艺,反映出有色,有形,有透视感的美和引人发思的深邃文化内涵。玉不琢,不成器,玉雕工作者一般根据玉料质地、色彩、块度、形状、加工性能、市场需求等特点,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独具匠心地设计、雕琢出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形、色、意兼备的工艺品。玉器产品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现代玉器一般分为摆件和饰件两大类,其中摆件类又包括器具、人物、花卉、鸟类、兽类、玉山子等。中国玉器往往遵循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即以形写神,神韵生动的艺术规律,讲究造型逼真,雕刻精细,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尤以运用吉祥图案这一方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的美好愿望。中国玉器发展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用料、加工工艺、玉器品种、用途、造型、纹饰、艺术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同时,中国玉器的鉴定、评价、欣赏等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原则。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生活的改善,思想观念的转变,给玉雕行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玉器行业的恢复与发展,使玉器消费市场得到极大发展,产供销极为强劲,市场需求由外销转向外销与內销共同发展,玉器也被揭下神秘的面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历史的进步。玉器不能高高在上,要进入社会各层面,尤其是平民百姓的消费范围,这样才会有生命力。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玉、赏玉、玩玉、藏玉的风气得以恢复发展,更多的爱好者进入这一行列,这无疑有益于人们陶冶性情,提高修养。
内容概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爱玉、赏玉、玩玉、藏玉的风气得以恢复发展,更多的爱好者进入这一行列,这无疑有益于人们的陶冶性情,提高修养。被誉为神奇“东方艺术”的中国玉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玉文化,既传播了科学的玉器知识,也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寓知识性、科学性、欣赏性于一体。本书既可以作为国内珠宝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各界玉器爱好者的参考书目。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神奇的东方玉文化 第一节 玉字概说 第二节 博大精深的中国玉文化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玉石 第一节 玉石概述 第二节 玉石物化性质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玉石家族第三章 玉不琢 不成器 第一节 玉器加工的工艺特点 第二节 玉器加工制作的常用设备、工具及材料 第三节 玉器加工的工艺流程第四章 中国玉器品种大观 第一节 玉器的玉料分类 第二节 玉器的时间分类 第三节 玉器的空间分类 第四节 玉器的用途分类 第五节 玉器的工艺分类 第六节 玉器的造型分类第五章 玉器纹饰与玉器吉祥图案 第一节 常见的玉器纹饰 第二节 中国玉器吉祥图案第六章 漫步在中国玉器历史长河 第一节 神秘的新石器时代玉器 第二节 礼制化的商代玉器 第三节 人格化的两周玉器 第四节 迷信化与艺术化的汉代玉器 第五节 多元化的唐代玉器 第六节 世俗化的宋代玉器 第七节 民族化的辽、金、元时期玉器 第八节 生活化与精品化的明清玉器 第九节 商品化与艺术化的近现代中国玉器后记 ……
章节摘录
书摘 绿松石,质地有软有硬,硬的色浓质细,软的色淡质次,料形大都为拳头大小的圆疙瘩,大块料也多半是由许多小块料结合组成的,这种料,历史上多用以设计嵌珠和花片等小件产品;近代玉雕艺人们见其料色鲜艳,反光性弱,大都用以设计人物和花卉产品。 青金石,色如靛蓝,比较稀有,其质多为千层板,性糠,一般不可用以设计器皿,也不宜设计花卉,可以设计兽类和人物产品。 玛瑙,性脆多绺,设计前必须先去其绺,因其颜色丰富且变化较大,大都可设计出俏色作品,遇到无绺的大块料,也可设计花薰等器皿。 珊瑚,硬度不高,但色泽鲜艳,有玉的质感,形体多似花卉,枝权繁多纤细,因而近代多设计成花鸟和仕女产品,显得特别瑰丽夺目。 总之,玉器通过因材施艺,才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但近代也有不少艺人做了突破这种规律的尝试,获得了按需用料的好效果。例如,玛瑙性脆,遇到一定压力容易碎裂,因此在历史上从未见有玛瑙链子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的艺人根据历史上玛瑙薄胎碗的成功先例,勇于创新,设计出一些工艺难度很大的带链子的玛瑙制品,并积累了不少经验。更有人从需要出发,设计玛瑙镂空产品,在制作上也获得成功。著名的玛瑙虾盘、蟹盘,在当时之所以名噪一时,震动玉坛,不仅在于它们俏色巧妙,同时也在于它们为按需用料做出了榜样,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还有一种按需用料的做法,玉雕艺人可以不受原料的限制,相应地考虑按需生产。也就是说,艺人们可以先有构思和设想,然后再去选用适合的玉料。这种做法也有不少成功事例,如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草原新牧民这件作品,就是设计者先有一个酝酿已久的构思,后来按照腹稿选用一块带黑色的岫玉琢成的。 这种按需用料的创新做法,是值得鼓励的,但那些把一些大块的整料好料,截成一块块同样大小、体形相同的小料,用以生产一批批大路货的做法,就很值得研究了。一般说来,生产大路货的产品,完全可以使用次料甚至带脏绺的料,不应当大材小用,造成浪费。 5.量形施艺与破形使材 按照玉料的自然形体进行构思设计,这也是玉器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玉料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有开采时爆破形成的不规则形态的山料,有长年在山谷、河床中经冲磨形成的卵石状籽料玉,还有如珊瑚类呈树的干、枝形态等。量形施艺,即以玉料形体作为创作设计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只在现成的料体上构思,不逾越这个条件另搞什么拼接、组合一类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自然会使创作思路有一定的局限。但正因为有局限性,琢玉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一整套特殊的技艺。有人说,假如给琢玉艺人一张白纸,让他们设计一件玉器产品的造型,有的艺人很可能面对白纸发愁,不知从何下笔,但把一块奇形怪状的玉料摆在他们面前,他们的思路马上就会活跃起来。玉料的各种自然形体,正好为艺人提供了丰富的联想条件,历史上许多珍贵的玉器佳作,实际上都是这样量形施艺而成的。 量形施艺要求依据料形做到以下两点:(1)设计时要依据玉料形体的条件,尽量利用原料体积的高点,特别是对于贵重的玉料(如绿松石、珊瑚、翡翠、青金石、白玉等优质玉料)更应如此。有的作品尽管需要除掉一些料,但应注意做到在重量上减少而体积上并不感觉小。如果在造型构图上处理得好,还会产生比原料要大一些的效果。(2)根据料形酝酿取材,一块料是适合做浑厚古雅的花薰,还是适合做挺拔清秀的花瓶;是适合做体态肥胖、惹人好笑的大肚弥勒佛,还是适合做体态优美、衣纹飘洒的嫦娥奔月;是适合做体态丰满的大象,还是适合做机警敏捷的梅花鹿等,均要反复进行推敲。如果设计者既充分利用了玉料的形体,又有巧妙的构思,其作品必定是成功的。反之,作品的设计脱离玉料的形体,任凭主观想象设计一个造型,那么题材、内容再好,构图再生动,也是徒劳的。因为,玉料既不能像泥塑那样可以任意塑造,也不能像木雕那样可以粘接。所以玉雕的造型设计必须遵循量形施艺这一基本原则。 但是,量形施艺一定要避免搞成“品如料貌”。所谓品如料貌,就是指做完的作品形状与原材料形状一样,还保留着玉料的原始面貌。如某些经琢磨后的成品上仍保留着玉料原有的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痕迹;珊瑚料上做人物、花卉后还保留着珊瑚枝权的圆柱体状等。就是说作品完成后,其形态不要近似于玉料原有的那种不能给人以美感的形态,应当有所变化,给人以美感。所以,量形施艺要尽可能在原料体积的外轮廓及其高点范围内进行创作设计,不要轻易伤料除料,尤其对白玉、翡翠、绿松石、青金石等贵重原料,在设计时要考虑保持其原有的分量,尽可能少减其分量;但是,这个要求不等于可以保留不能给人以美感的原料本来的形态,对这样的玉料自然形体必须采取“破形”的手法,破其本来的面貌,以求得更好的造型效果。 我们所指的量形施艺,应是在充分利用原材料形体的前提下进行构思设计,然后再根据设计的造型,采用“破形留神”的手法,达到所设想的艺术效果。 6.单色尽美与多色找俏 玉料种类繁多,每种玉料的颜色各不相同。各种玉料大部分都有其基本的色调,如白玉为白色、墨玉为黑色、黄玉为黄色等。还有一些玉料在自身的主色调里包含有其他的颜色,如翡翠料中有绿色、粉色、红色、白色和黑色等。因此,对于各种不同玉料的颜色如何运用也非常重要,这也是玉雕创作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 (1)单色尽美 单色玉料是指整个一块玉料呈单一颜色。单色玉料设计首先要按玉料色调的特点以及由色调所产生的情感来选择适合表现的题材与内容。因为任何色调都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玉料的色调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借助于玉料天然的色调,起到烘托、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例如用洁净清雅的白玉琢制观音要比做哼哈二将更为适合,也可表现白仙鹤、白孔雀之类的题材,这样比较符合欣赏者的心理习惯,反之,用来表现山鹰就不会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如果用浅绿色的岫岩玉琢制“洛神”,虽然表现不出朝霞捧日的效果,但作品本身的浅绿色调符合洛神——这一“水神”的形象基调,能引起人们对水的联想,并表达出水上洛神的意境。又如用淡雅的玉料(白玉、青玉、岫玉等)琢制“黛玉葬花”,能表达并渲染黛玉多愁善感的思想情绪;反之,若采用红珊瑚来设计,色调喜庆,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其次,在设计一件作品时,应注意将玉料的旺色安排在作品的正面和突出部位,以显示玉色之艳丽。 (2)多色找俏 有一些玉料中含有多种色彩是自然形成的,既无一定形状,又无一定规律。在这些玉料上进行设计难度较大,除按照单色玉料的设计要求外,还需要一定的独特的手法——俏色的设计。其又分为广义玉料说和狭义玉料说。其一是“广义”玉料说,认为凡是可作工艺美术品的珍贵石料均可称为玉石;其二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为西方学者所传播,后又被许多中国人所接受的,所谓中国玉只有两种,即“软玉”和“硬玉”,此谓狭义概念;而更有甚者,认为中国玉只有一种,就是指新缰玉或和田玉。 玉器的产生,是人类在原始美感的引导下,由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的产生也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艰难历程。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美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山西峙峪遗址就出土过一件水晶制作的小刀和一件由一石穿孔而成的石器装饰饰品,显示出制作者高超的技术;及至距今一万八千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精巧的装饰品已成为当时先民们的日常用器,遗址中出土的穿孔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等,数量众多,其中制作特别精巧的是七颗小石珠,原料为白色石灰岩,大小相等,不甚规则,最大直径七毫米,单面穿孔,可能是头饰,另有一对由双面对钻成孔的小石坠,系用天然的椭圆形黄绿色岩浆岩小砾石制成,两面扁平,在其中一面有人工磨过的痕迹,比起峙峪出土的小石刀,制作技术尤其是穿孔技术有长足的进步。在距今一万二千年左右的辽宁海城仙人洞出土有用绿色岫玉蛇纹石制作的石器,显示出当时对石质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长期实践使中国先民们积累了大量区分石、玉质的基本经验,了解了磋磨、钻孔等加工石器的新方法,最后才孕育出璀璨夺目的中国玉器。 从历史记载来看,生产制作仿古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旧玉琢磨,主要是利用流传下来的或早先出土的玉器再次进行加工以仿古代某种玉器,这种流传下来的或早先出土的玉器一般来讲是所雕琢的某些饰纹或者玉器本身已经残缺,后按古代玉器的造型改制或刻上花纹,用旧玉制作的仿古玉,有的局部是真的;另一种是用新玉来仿制,即是利用与古玉相似的玉材,按照古代玉器的造型进行加工,然后仿残致沁,在此制作过程中,致残制沁是关键技术。由于了解仿古玉器做伪的手段有助于我们鉴别玉器,因此下面介绍一下沁色做伪和伤残做伪的主要方法。……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在我国,人们一提到玉,便会产生一种崇敬的心情,一种景仰的心情,一种神秘的心情,一种亲切的心情。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琮、玉璜到现代使用的玉佩饰、玉摆件、玉实用品,我国用玉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君子比德于玉”又几乎成为大多数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不论时代怎样交替,人世怎样变迁,玉材质之通灵,玉工艺之精湛,玉设计之绝妙,玉意境之深远,玉礼器之凝重,玉佩饰之纯正,玉摆件之高雅,始终是人们审美追求的对象,并成为各个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器是由玉石这种特殊材料加工而成的工艺美术品,它的工艺美具有空间性、直观性和想象性,通过其细膩滋润而坚韧的质地,艳丽的色彩,巧夺天工的工艺,反映出有色,有形,有透视感的美和引人发思的深邃文化内涵。玉不琢,不成器,玉雕工作者一般根据玉料质地、色彩、块度、形状、加工性能、市场需求等特点,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独具匠心地设计、雕琢出有深刻文化內涵的形、色、意兼备的工艺品。玉器产品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现代玉器一般分为摆件和饰件两大类,其中摆件类又包括器具、人物、花卉、鸟类、兽类、玉山子等。中国玉器往往遵循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即以形写神,神韵生动的艺术规律,讲究造型逼真,雕刻精细,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尤以运用吉祥图案这一方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的美好愿望。中国玉器发展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用料、加工工艺、玉器品种、用途、造型、纹饰、艺术风格等方面各具特色,同时,中国玉器的鉴定、评价、欣赏等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原则。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生活的改善,思想观念的转变,给玉雕行业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玉器行业的恢复与发展,使玉器消费市场得到极大发展,产供销极为强劲,市场需求由外销转向外销与內销共同发展,玉器也被揭下神秘的面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历史的进步。玉器不能高高在上,要进入社会各层面,尤其是平民百姓的消费范围,这样才会有生命力。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玉、赏玉、玩玉、藏玉的风气得以恢复发展,更多的爱好者进入这一行列,这无疑有益于人们陶冶性情,提高修养。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玉文化,既传播了科学的玉器知识,也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寓知识性、科学性、欣赏性于一体。本书既可以作为国内珠宝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各界玉器爱好者的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