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趣谈

出版时间:2003-4-1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千弘  页数:231  字数:17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使笑者深有感触的一件事是:在一篇介绍傅大卣先生的文章中,说傅先生除青铜器鉴定外,对杂项也精通。一次某文物商店卖给日本人一批旧印章,请傅先生把关,他挑出许多珍品。“其余的七千二百方印章,商店竟以大的六元,小的三元的价格一次出口。”这件事让我震惊了!旧印石是“宝”,旧印刻不可再造,不应视为普通商品。陈介祺的“万印楼”,苦苦矛集几代印藏家的心血,也才不过七千三百方印。印章是印文的载体,上面刻有精深的书法、篆文、历史、民俗、艺术等等。日本人买走做印材把它磨光,这是把上面的中华文化全磨掉了,是很可叹的事。笔者多年来努力搜集一些印文,力求考证一下,说明印章并不只限于印材价值,有的远远在字画、瓷器之上。囿于笔者接触范围有限,只能作为抛砖引玉,望以引起人们应有的注重,以达到弘扬中华文化,保护古代文物的目的。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印章故事   一、元明时代     煮石山农王冕与“花乳石”     文彭与“灯光冻”     文彭的“琴罢倚松玩鹤”印     谢在杭品“艾绿”为第一   二、康熙时代     陈越山与寿山石入京     康熙十六年(丁巳)耿精忠据藩大开山     杨玉旋和寿山石雕     印纽大师周尚均     寿山石雕与印纽风格   三、乾隆时代     珍贵的“印石三宝”之一:“将军洞白芙蓉”     乾隆皇帝与印章     乾隆皇帝回文章     漫谈印泥和印盒     乾隆田黄三联印的自述     袁枚的田黄印     印癖先生汪启淑     试谈“畏人嫌我真”印   四、咸丰到光绪时代     莫友芝与“听信问叟”及张祖翼“磊庵”田黄印     慈禧以一方印章篡夺天下     从珍妃金印看宫廷制印     洪秀全金印的消失    “亲慈堂”青田石印   五、民国以来     孙中山的大元帅印和宋庆龄藏印     袁世凯的大元帅印及北洋政府印信     翡翠印与刻特殊印的趣闻     郑孝胥“田白蟒纽”大方印    “百忍堂”印与盖叫天    近百年来寿山石的产品与雕刻后记    ……

章节摘录

书摘    (一)“四五百竿竹,两三千卷书”    此句曾数见于板桥题画,是板桥生活之理想与实际写照。竹与板桥一生缘分不断,其画竹、咏竹出神入化,绝世无比。种竹、赏竹是板桥一生爱好。范县、潍县,自古无人种竹,植竹者始自板桥。晚年板桥回兴化,围小园,取名“拥绿园”,内栽兰、竹,题匾“聊借一枝栖”。“四五百竿竹”正是郑氏园林写照。“两三千卷书”状板桥闲适生活,可谓“一竹二书”重于其他。板桥辞官去潍,惟毛驴三头,一坐书僮,一驮书箧,一自坐而已。在范县与堂弟郑墨信中说道:“欲买地鹦鹉桥南,希望造草屋八间;其两间书房,放书会客……院中种竹种兰。”但因辞官后两袖清风,一生不得实现。可见在他心中,竹与书的位置极其重要。    (二)“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此句似指郑氏为官时的状况。因辞官后嫁女也不过“赠尔春风几笔兰”而已,无钱造房买书。板桥一生豪放不羁,不以金银为重。《自序》中说:“初极贫,后亦稍稍富贵,富贵后亦稍稍贫。,'此处“家为买书贫”应指“后亦稍稍富贵”的为官之时。在潍县为官时,可捐修城费数百两银,但辞官后百两的造屋钱,始终也未落实。虽“大幅六两”时可能聚些银两,但板桥生性落拓,一旦有了钱大把大把地周济,故“黄金避我竟如仇”。可见此处之宅,是为官之宅,应指范县、潍县为官之时。    (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此句出于汉代蔡邕所题曹娥碑上。蔡邕是蔡文姬之父,汉代大学者。此句为一字谜,读《三国》者均知,谜底为“绝妙好肄”。三国时,曹操过兰田访文姬家,只有曹操与杨修猜知此谜。后来杨修因才高遭杀身之祸,与此事不无关系。“黄绢”者,色丝也,为“绝”字;“幼妇”者,少女也,为“妙”字;“外孙”者,女儿之子,为“好”字;“齑臼”者,肄——受五辛之器也,受辛合为“肄”,今“辞”字。    既然“畏人嫌我真”是郑板桥之印文,这方六面印的另一面印文中的“黄绢幼妇”就引出了“少妇”,即饶五娘的问题。    在道光年间出版的《郑板桥集》和任乃赓《郑板桥年谱》中,均无饶五娘的记载。自从入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郑板桥扬州杂记》手卷发表以后,才使在郑氏诗中和家书中若隐若现的饶五娘身份问题得到印证。《杂记》是板桥在潍县为官时作于济南锁院的手迹,第一段就记载了郑板桥与饶氏韵事。郑氏亲笔写下“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江西蓼洲人程羽宸……即以五百金为板桥聘资授饶氏。明年,板桥归,复以五百金为板桥纳妇之费。”单国霖先生在《郑板桥与饶五娘》一文中详细考述了这一重要发现(《文物天地》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乾隆六年,郑板桥任范县知县,饶氏亦随同前往,郑氏在《止足》诗中谓“年过五十”,“闺中少妇,好东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情”。此事也可从郑氏家书中得到印证。乾隆九年,板桥给郑墨的信中又说:“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书中所称饶嫂当是饶氏,另有一郭氏为继室,饶乃板桥的如夫人(单国霖:《郑板桥与饶五娘》)。    关于郑板桥的儿子与岳母:“饶氏成为板桥的爱妾,相随终生。后来在山东生一子。一说名为麟儿,但无确证。”(《扬州八怪传》)。儿子之名无确证,但饶妾生子之事确实无疑。板桥《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中讲到:其子六岁时入书塾读书,他写下五言绝句四首,“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两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这里两母亲即是郭氏和饶氏,按封建社会常规,正室之子无称庶母为母亲之理,又可推知这一子是饶氏所生。其中两太太又为何人呢?板桥《乳母诗》记“四岁失母”,“继母在他十四岁时亡故”。板桥遇饶氏母女时,饶母曾有言:“足养老妇人可矣。”那么有一位太太应是饶母(《郑板桥与饶五娘》)。    从郑氏的《杂记》、《家书》和诗歌中,我们得知了他在山东为官时家有少妇、幼子、岳母的真实生活,恰好和印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相对应。但是自板桥之后至今近二百年来,《板桥集》、年谱、家书中,虽有“饶嫂”,“两母亲”之说,并不清楚与“少妇”的关系。少妇即饶五娘,是近二十多年来研究《杂记》的结果。而在这方旧石古印的印文中,却能把“幼妇”、“外孙”问题准确地反映出来。    (四)“畏人嫌我真”    板桥一生耿直坦白,无所忌讳,自然颇为官场所忌。正如后人所评“嵌崎历落,于州县一席,实不相宜”。“畏人嫌我真”并不只是说郑氏耿直,不宜于当时官场。更让人畏惧和伤心的事是,为“排斥一个山东老吏,什么流言都是可能散布的”。流言杀人,板桥辞官也好罢官也好,到头来一个两袖空空的清官竟难脱“还愁口说无凭证,暗里赃私”的困境。虽然板桥去潍时,“万民空巷,百姓痛哭遮留,画像以祀”,但板桥辞官之后,这内心上“暗里赃私”的一刀伤痕,至死难以平复。    板桥罢官在乾隆十八年冬,当年除夕是在南园“旧华轩”度过的。早在乾隆十四年,郑氏在《自咏》中说:“潍县三年范五年,山东老吏我为先。一阶未进真藏拙,只字无求幸免嫌。”此诗出现了真、嫌的问题。故“畏人嫌我真”一印应产生于官潍时期。鲁东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发生灾情,板桥“十二年告实不许,反记大过一次,百姓含愁,知县解体”。至十八年辞官,这几年中,从“畏人嫌我真”到“难得糊涂”,反映出板桥的处境和内心变化。    (五、六)“少可多否”、“聊以自娱”    这方六面印,列出郑板桥在山东为官时的经济(家为买书贫)、家庭(少妇、岳母、幼子)等方面真实状况,反映出对流言(“藏私遍鲁东”)的驳斥(“少可多否”),及无可奈何(“聊以自娱”)。    板桥的“乱石铺街”、“六分半书”形成于范县署中。此时,给郑墨的信中说“字写汉魏,崔蔡钟繇……”对蔡邕等人书法切加点评。其六面印中出现“黄绢”一词,是顺理成章的。细观六面印文字,均守汉印规制,而风格各异,艺术性很强。尤其是“畏人嫌我真”印文中,“畏”与“我”字之篆书,出现“乱石铺街”的布局和体式,这在郑氏印文中是少见的,又很具个性。翡翠印如同象牙印一样,是一种高档的印质材料,翡翠质的优劣决定印的主要价值。一般来说能拥有翠印的人,还是很有地位、钱财的人。翡翠质地极硬,一般京、津、沪之外的城市,不要说买料刻印,连听都听说过。硬质印大都用方刀,即四角刀,磨好后以肩抵刀柄,如同削马掌一般,冲几刀换一个角,四角用过后,然后再磨刀。故刻玉印、翠印要价很高。名师张志渔1940年在北京印章店挂单时价格为:一般寿山、青田刻印一方二元、象牙印十元、水晶印二十元、玉印三十元。那么,翠印价格则更高。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中国的印章历史很久远,至少在商周时期就已经问世应用。三千年来主要是以铜印、铸印为主,至唐宋出现鉴赏印之后,零星自刻印才出现。元明以来一些文人自己动手篆刻石印,遂开创了篆刻的新局面。对于铜印的官、私印章,历来多有著录,本书不多涉及。本书主要以石印的研究与鉴赏为主,大致包括三个內容:    一、对印石品种的认识和鉴别:印石是一宝,必须像珠宝翠玉那样理解其品位和价值;二、对篆刻和印家的了解:石印是篆刻的载体,石印的名家作品同碑帖书画一样,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商品价值;三、举些例证:说明对印章收藏的一些看法,尽可能地增加读者对印章收藏的兴趣,提高鉴赏水平。    印章的研究和收藏,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博大精深。它包括印石的辨识、篆刻印派风格、印纽雕刻艺术、古文字学等内容,更涉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是一种高雅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极有兴趣和耐人玩味的收藏项目,还是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艺术品。    石印的收藏,首先要从印章石谈起。印石主要是叶腊石,对其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可能有些人会说,我就喜欢听有趣的事,不爱听枯燥的理论,从中学文理一分科。就把那些元素符号还给书本了。但是笔者在此还是要奉劝一句:现代的收藏家已不同于以前的古玩商,只凭经验是赶不上时代了。必须要具备综合的文物知识,既要有丰富的经验,也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保证收藏兴趣的不断提高和投资有好的回报,不交学费也能成为行家高手。    叶腊石(Pyrophyllite),也称为腊石(Agalmatolite)。石质脂润,品种和产地繁多,色彩瑰丽,柔而易攻,多用于石雕和制印。在中国称为图章石(FigurStone)。最著名的是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所产,故称之为“寿山石”。其他有“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高岭石),为中国四大印石。其产地除此之外在全国还有多处。据考世界上现有一百多处,如朝鲜、日本、泰国、南非、意大利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等均有产出,但是以中国产品最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印趣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