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鸦片吸食者的忏悔录

出版时间:2002-1  出版社:第1版 (2002年1月1日)  作者:托马斯·德·昆西  译者:黄绍鑫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个鸦片吸食者的忏悔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将此书视之为一本自传,昆西将他一生的经历,为何吸食鸦片,鸦片带来的快乐及影响写的都很详尽。中间间或写下了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以及他所热爱的诗歌,词人。其渊博的才识在文笔流转间显现。但是若是作为一本惭悔录,个人感觉他并没有对于鸦片的吸入有所悔恨,甚至于为鸦片进行了辩驳。但是,这并不是说他认同鸦片。
      他同样认为鸦片误人“鸦片吸食者当然并没有丧失他的道德感与抱负,他真诚地渴望实现他认为可能的事情,同样也感到职责的要求:但也有智力上对于可能实现的事情大大超过了他的能力的恐惧,不仅是努力的能力,甚至是一种提议的能力。他处于梦魇与噩梦的重压之下,他就像一个瘫痪病人不得不中日偃卧床头而亲眼看见他心爱的人遭到损伤或凌辱———他倘能起来行动,他会不惜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她:但他像婴儿一般羸弱,连动一下的力气也没有”
      从这一段文字中可以看见昆西是真真切切为吸食鸦片而感到不幸的。而这一切在他第一部分的文字中他告诉我们这一切实非他所愿,而又却是由他的一些行为造成的。
      他总是在文字叙述到一半的时候叫喊到读者,让我为之一惊。虽然我并不很喜欢他的写作手法,就像一桌丰盛华丽的美食,但由于太过“油水丰盛”让我这个吃惯清汤淡水的粗人有些难以下咽。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是一本好书的事实。
  •     华丽的辞藻和逻辑有序的思维。这不是关于鸦片快感的,是哲学上对鸦片所带来的精神感受的思辨。即便是翻译过来的句子,好多地方都是能让人反复把玩的,虽然作者不免有一些才学上的显摆和对过去回忆的繁琐描述。但是,这部来自18世纪的自述还是能够感染人心。
      
      “一生没有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他就可以这样简单的度过一生,但是他永远也不知道人生的善良,也永远不知道人生的罪恶”
      这样的描述是朴素而神奇的。
      
      还有在回忆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少女时,他说出“以便罪恶的强盗完成对她的灵魂蹂躏前结束自己纯洁的生命”,这样的描述是精彩并且贴切的。
      
      至于对鸦片的真切赞美更是前所未闻的。透过纸张,似乎还能看见这个病人的振臂高呼。
      
      想来中国近现代受鸦片的影响不小,瘾君子的数量较之英伦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像这样类似《忏悔录》的东西,确实从未见到过。即便是“二云居士”刘文典,也未对烟土有过如此层次的描述。可能是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原罪”文化影响善于忏悔自省吧。
      
      顺便提一句,刘文典是中国近代史少见的真“狂士”。他是合肥人,安徽的烟草业本来就很发达,直到现在也是(金皖和黄山真是抽不惯),民国24年,安徽烤烟产量1.7万千磅, 成为全国3大烤烟区之一。这样的数据是不好看的,根治民族烟病对于这个国家是迫切的。但是烟草财政收入的巨大,才是真正挡在禁烟路上的顽石。
  •      这本书很奇怪,我从头看到尾,一直都在想,更猛的料在后面,结果更猛的料一直没出来就完了。看完了我却没有被坑爹的感觉,觉得看了这本书还是值的。吊诡吧?
       其实猛料是有的,全书至少有十句以上的猛料,埋没在整本书里了。读者要自己找。但是自己没有强烈心灵经历的人,很可能把除了这十句以外的烘托铺垫全部看了,单单这十句没看,或者看不懂。
       全书侧重的是整体,看完了才发现整本书浑然一体,没有多余的话。但是由于作者的精神已经受鸦片戕害太久,已经失去了把读者的精神带到高巅峰的能力。所以大部分抱着追求刺激的读者会感到如饮白水。与生猛的题目相差甚远。
  •      很多人将沉溺看做是一种堕落的表象,消极的,逃避式的。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却又是一种极富诗意的事情,想尽了可能发生的不安与窘迫,却还是义无反顾地沦陷,倾注自己的情与爱,这,是一种多么神圣的姿态。
       人类是一种极度需要幻觉的生物,需要一种奇妙的感觉去支撑着,浸润在虚拟的幸福之中,在空虚中逃避空虚。
       那么,对于那些艺术家,文学家,对这种感受的索求更是无法描述,自然,会愿意舍弃一些美好得让我们贪慕的东西去换取肉体上的切肤感受,毕竟,肉体的的感受一直都是最为纯粹的,本能的,混沌的。
       偶然翻看了德•昆西的《瘾君子自白》,对于他,只是很早以前听某个泛泛的朋友提过,却莫名其妙地记住了,当邂逅的时候,竟产生了种如逢故人状的欣喜,好似看到了往昔。
       德•昆西那超过了1/3的篇幅的冗长的开场白,竭力声明自己由于病痛才克制地吸食鸦片酊,试图将自己和柯勒律治式的吸毒划清界限,然而我却更愿意这样去理解,姑且只当是孩子气般地在找一份的托辞,而这显然,不会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再包括后续的大段大段的聒噪的哲学逻辑,或许会让部分读者昏昏欲睡。然而,他还是执拗地不愿删节,或许因为,那里藏着真正踏入他的世界的锁钥。
       只是我一直很疑惑,德•昆西怎么可以用这么冷峻的笔调去写应是暴戾的情绪。
       不过,他的坦诚,倒是令我吃惊。
       他坦言,“瘾君子在其最幸福的状态下,也不会以一个快活人的面貌出现。”这宛然是一种哑口无言般的百感交集。
      而对于鸦片给予人的幸福之感,
      
       酒带来的是一种急性快乐,鸦片带来的是一种慢性快乐;前者好比火焰,后者好比稳定而
       均匀的亮光。酒扰乱人的智力,而鸦片这相反,为人带来顶好的宁静秩序,不扰乱法律与
      和谐。
      
       如此看来,鸦片带来的是一种静默的享受。那么只能说是自己一直将鸦片与摇头丸这类的化学制剂毒品相混淆,这也就很好解释,那些照片中萎靡不振的瘾君子并非是药效后的窘境,而恰恰是到达顶峰时的欢愉。
      
       德•昆西的语句让我看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严谨,生涩的文字中包含着一种难以稀释的自豪与骄傲,不似矫情造次的自我标榜,也非用自恋可以简单概括,更像是一种植入血脉的,作为观念,无法动摇的存在。甚至是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也充斥着严肃庄重的意味。
       他有着英国伊顿公学的贵族气息,然而瑰丽的修辞,熟稔的文字技巧,毫不掩饰的德国哲学的玄奥。
       他是这样解释鸦片带来的沉溺之感:
      
       幸福现在可以拿一便士来购买,放在背心口袋;可以携带的狂喜可以装在一品脱容量的
      瓶子里;平静的心境也可以成加仑成加仑地邮车运送。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那么些人沉溺于一些十分尴尬的东西,比如抽烟,比如网络,比如文身,比如安眠药,比如SM。
       一次一次的幻觉需要一次一次更沉溺的幻觉去维持,那些所谓的静默,或是节制,抑不过幻觉。
       曾经的一个女朋友,习惯在每一次失恋的时候就在耳骨上面打一个耳洞。然而很多黑暗的夜晚,会受到她发来的短信,她抱怨那些耳洞在发炎、在溃脓,流出那些棕黄色的带血的粘稠液体。她的体质不适合异物侵入,医生每每都会告诫。
       我说你何苦作践自己。
       事后她如是道,其实自己还是迷恋残留体内的那一种刺痛感,如同上瘾一般,就好像紧紧抓着最后一根稻草,僵硬,难受,对于爱,不愿放弃的终是自己。
       于是二十年间,她一遍一遍的享受爱情,又一次一次的为爱而伤,这些记忆都刻录在了耳骨上那些洞孔之中,或愈合,或残留,至少,有过证明。
      
       偶尔想想,沉溺并非是一件多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某些时候,是一种坚持,一种回忆,一种带着伤痛却还是坚持走下去的决心,一种向死而生的热情,在他们的心中还饱含满满的爱恋与依托,或许颓唐,确是另一种仰望的姿态。
       而无论何时,这种情感,都是一种微妙的存在。
      
  •     小的时候,听到“毒品”“鸦片”什么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都是不好的东西,那时候看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多是谁谁谁吸毒得了艾滋病啦,谁谁谁吸毒后倾家荡产啦,谁谁谁吸毒后悔莫及啦之类之类的。对于吸毒的原因笼统的归为猎奇心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吸毒而且一吸就上瘾却很少提及。作为一个惜命的人,我就一直纳闷怎么有这么多人甘愿如此虐待自己去吸毒。
      
      直到看过《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我才开始理解这些瘾君子要的到底是什么。电影里面的具体情节和要表达的主旨什么的都记不清了,但是对于它表现吸毒后产生的幻觉倒是记忆犹新。艳丽的蔓藤、荒唐可笑的蜥蜴人肉宴,从浴缸里出走的兔子、烧焦的粉红大床上的魔鬼化身……虽然之前也有所耳闻吸毒之后的人飘飘欲仙之类之类的,但鉴于没有直接的描述所以无法真切的想象或是体验那种感受,直面FLLVD里这些具体化的视觉冲击后我才开始真正理解这些瘾君子们追求的原来是一种在正常感官世界里无法体验到的精神超脱,就像德•昆西在书中提到的“在最高程度上,兴奋和刺激身体”。
      
      这使我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理,尤其是希望能够体验那种“道德上的感情处于一种无忧无虑的平静状态,笼罩一切的是那庄严的神智的崇高的光辉”的慢性的快乐。即使是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我也并未采取任何进一步措施以达成这种愿望,一是在平衡过这种相对慢性的快乐和它所带来无尽的痛苦之后,我觉得像我这样一个自制力差的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两个字:后悔,二是由于我的生活实在是离这个东西太遥远了,换句话说就是我想试我也不知道去哪弄。所以我这等没勇气的人也就只能在那些“让你产生吸毒体验”的网站上小小的感受一下视觉扭曲带来的新鲜感。
      
      不过,在一次冲动的和koma同学临时决定跑去看演出,现场遇到的姑娘跟我不知怎的聊着聊着就讲起了大麻烟,让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要找的话还真的挺容易弄到的。据同看演出的一个小gay男介绍他的经验,吸过大麻烟后会让你思路变得异常清晰,甚至是文思如泉涌、字字珠玑。(看来德•昆西没有骗人,毒品是会为人们带来顶好的宁静秩序,同时增加某一特殊方式的活动)关键的是,还不会让人上瘾。听后虽然不至于心花怒放,但也着实兴奋了一小下,心想,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要尝试一下。令我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机会还真的来了。就在几个星期后,我们一起去参加Ryan的轰趴,期间他问我们要不要抽大麻烟,(对于这方面的英语无能啊,完全不理解他在问我什么,在各种肢体语言及最后他人的解释下终于弄懂了),当时心里一阵悸动,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个东西离我真这么近!但可是,可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怂了,虽然现在无比的后悔,但在当时的状况下,我第一反应居然是这一屋的外国人,如果被警察神马的发现了,他们肯定都没事,我们几个就得悲催了(我也不知道当时为啥是这么想的,……), 而且,这么多人在这,万一出了啥事儿就不好办了(我是个多么有忧患意识的人啊!)在这矛盾的心理下,大麻烟就这样与我擦肩而去……
      
      终于,在事实的面前,我证实了我自己确实只是个无行动力的空想的怂人。一个从小在相当保守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姑娘,光是有这种想法就要被长辈认为是离经叛道了,如果我抽了这一只大麻烟,估计就要被当做堕落的无知少女的典型了。所以我至今也不敢迈出这一步,因为我既没有需要靠药物来缓解的痛苦,也不是追求欢愉享受的富二代,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俗话说的好,好奇心害死猫,如果将来我有机会跑到泰国,别人递给我一个魔幻小蘑菇,我可能会佯装不知情的吃下;或是飞去荷兰,果断的抽一只大麻烟,然后正常的回到家中,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也许的也许,期间我又犯怂了,但以人生完整体验为信条的我,还可以在躺在病床垂危的那一刻,当亲朋好友和主治医师问起我的最后遗愿时答道:给我来1000滴鸦片酊!
      
  •     原谅我用十五分钟写下这本好书的评论。
      日后再改。
      其实是最近总是很飞。
      没抽就有了飞的感觉。
      作者写他的幻觉。写到我感同身受,汗毛竖立。
      我最近也一样。
      晚上在床闭上眼睛,感觉脑子里的东西从呼吸里一点点流出。他们的脸在我眼前飘忽不定闪现。由远及近。
      越来越大。直至占据整个世界。
      是倾覆的夜。不知道是不是死亡的感觉。
      混乱 一吨TNT在我脑袋里跳舞。觉得死亡的高潮马上就到来。
      但是高潮过后总是空虚的存在。
      觉得鸦片这个名字美。美过大麻,美过罂粟。
      林迟最近在用酊。
      但是我觉得那还不如去喝酒。
      最近想试下LSD。
      因为实在体会不到脚着地的感觉。
      日 我写了什么。。
      对不起昆西。。
  •     其实不能算书评。
      
      9月。去参观Wordsworth在Grasmere的故居。听幽默爽朗的大婶讲他家的故事。昆西曾经在一个周末来到Wordsworh家。主人以为他不过是来会友消遣,哪想到他就此住下……
      
      有空去把这个故事看下去。还有没搞清楚的Wordsworh和Twinnings茶叶的故事。
  •     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鸦片在中国的坏名声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自此以后,中国人就开始对鸦片恐惧,担忧,鸦片成了一个罪恶的东西,谁和鸦片沾上边立刻遭受到白眼。
      曾经我以为这只发生在中国,后来德昆西告诉我,在英国也有类似对鸦片的误解。他为了纠正别人对鸦片的主观臆断,不惜冒着名誉损失的危险,把自己吸鸦片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首先他告诉大家,抽鸦片的时候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恐怖,反而是很美好的事情。抽了鸦片便“感到居于至高无上地位的确实自己性情的最神圣部分,也就是说,道德上的情感处于一种无忧无虑的平静态度,笼罩一切的是那严格的甚至的崇高的光辉”。在我们想来应该很痛苦的事在瘾君子眼里根本不存在。
      当然,吸鸦片是要付出代价的。德昆西就说了四个吸鸦片的危害症状:
      1、出现幻觉
      2、伴随着出现焦虑和忧伤
      3、时空感变化,空间感觉扩大,时间被拉长
      4、童年的情节突然再现
      这些症状都严重得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事实上德昆西每天什么都干不了,想读下书都不行,即使写文章都没有逻辑,想到哪写到哪。在我们看来汪洋恣肆的文笔其实是他根本没精力组织的原因。这点很黑色幽默。
      回过来说,我们关于毒品的知识相对于德昆西的自白是多么无力。只知道一个冷冰冰的“必须禁毒”的结果,却不知道吸毒的真实感受。
      当然鸦片是不能抽的,这个是底线。我所想讨论的只是我们要了解鸦片罪恶的同时也要知道它的“爽”。对瘾君子多一份理解和同情,而非责怪和谩骂。这恐怕也是德昆西内心深处想表达的渴望。
  •     作者据说不世出的才子,和兰姆等量齐观,可是翻阅了之前的简历,也许序作者没写清楚,并没有什么惊世杰作,此自白就是最出名的散文集。可是细细看下来也没什么介绍中的坦率直白,甚至文字的优美大概也在翻译中被磨损,只是作推心置腹状地反复为自己辩解,其吞吞吐吐程度让兰姆都变成了天真可爱的家伙。
      既然是忏悔是自白,读者总希望看到卢梭那种竹筒倒豆子通篇都是猛料八卦的东西,而不是这样隐晦傲慢外加炫耀。不知道这是法国和英国的差别,还是劳动人民和食利阶级的不同。才子写书就像美人照镜子,照好了是顾盼生姿,一不小心就成了自怜自恋。
  •   看到一半还以为有真人兽呢……
  •   要不 你弄点来 我现场给你秀一个~
  •   你现在好文艺!
  •   哪有!!!我是俗人 大俗人一枚好吧~~~
  •   我也要!!!!
  •   快来阿姆找我!!!
  •   哼 无知少女/少年的自白吧 一看就是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过度萌发的阶段 以离经叛道为荣 吃的饭还没老人家吃的盐多(别说是人家口味重) 太自以为是了
  •   还有 自己想吃就吃去 别在这种公共场合发表煽动言论 没人知道你电脑屏幕前面坐的是个不懂事的2B愤青 你写这种矫情的文章顺便会引来其他无知少年少女的认同(看那3个有用和下面的留言我真是替对方的智商捉急) 要做会后悔的事就自己做 别在这里大张旗鼓地把你幼稚的心理活动写出来给别人观看还自以为很屌 等你真的试过再来说吧 你知道有毒瘾是什么感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就是这个
  •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坦白程度到此也算不错了。再者,昆西在《致读者》中大致也指出了,自己这份“自白”与法国人或德国人的那种自白是不一样的。
  •   德昆西的勇气在那个年代大约也可算得令人钦佩的了。至于翻译,网上查了一下资料,也是个重量级人物。这个译本从前在别处出过,几乎没什么改动。
  •   要读英文。怎么会没有惊世之作,一篇莎评就永远被人记住了,更何况他的作品卷帙浩繁。兰姆在中国的名气和影响比他大,论才智和创造力不及德·昆西,也够不上伟大作家,但是伟大作家的头衔给德·昆西则名符其实。各有所好,极之赞誉的评价不是没有:“除德·昆西之外,没有任何人使我享受到如此之多的幸福时光。....他的著述多达十四卷,作者像调节乐器一般字斟句酌,无一例外.....德·昆西的作品把智慧的享受和美的享受融为一体。(博尔赫斯《托马斯·德·昆西<康德晚年及其它散文>》)”
  •   世界上活的最爽的人~ 呵呵
  •   也许不尽然,他只是写下了他的享受,以及而后的痛苦
  •   sounds intresting
  •   通译是《一个鸦片吸食者的自白》
    我还没见过这个译本
  •   yes,the English version is called CONFESSION OF AN ENGLISH OPIUM EATER
    这个版本里,刘重德老师的翻译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
  •   很想读原典,不知译笔怎样?
  •   没看过!!!!!很喜欢这里!!!这里有许多新的介绍!!!!
    要是在这里面能看在书的内容就好了!
  •   电子版的,有没有?
  •   2007-04-15 21:26:03: 陶文侃 换博客了
      很想读原典,不知译笔怎样?
    ===================
    可以流畅阅读,偶尔打个停顿。
  •   凤凰出了《论谋杀》
    有原文
  •   哎哎....最近正在研究这书...论文不容易写啊...没有可以联系的论点...楼主帮帮我找一个论点...
  •   没有体验过鸦片的人,永远读不懂这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