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04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亢亮 页数:281 字数:2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风水”究竟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还是迷信?祖先们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大迷团。看看这本书,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本书系统阐述了城市用地、选址、居住及总体规划与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风水学既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广义言之是文化,狭义言之又是科学。它有一定的规矩,有自己的仪器,有理论,有操作技术。
作者简介
亢亮:1933年生,辽宁省鞍山市人。195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任天津大学教授,硕士导师,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为中国易学堪舆研究院院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优选与城市的产生 河图、洛书在中国的发现及八卦阴阳学理的产生 易学与环境地理学的结合--风水学的应用 居住聚落的形成与城市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聚落与风水关系 奴隶社会的城市与风水格局 封建社会的城市与风水格局 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城市的扩建与风水格局的紊乱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及对风水环境的修复意向 第三节 宇宙全息理论和场气万有运行规律的发现及风水应用第二章 城市用地的风水场评定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选择与评析 第二节 人文环境的选择与评析 第三节 城市风水选址 第四节 城市中心的风水选址 第五节 城市居住区风水选址 第六节 城市祭祀性建筑用地风水选址第三章 城市总体规划的风水布局 第一节 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系统的风水布局 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的风水布局 第三节 城市风貌特色的风水布局 自然美的保护和强化 古建筑和人文景观看保护与利用 城市道路空间节点的重点规划 高点的建筑布局及街道风貌布局第四章 城市详细规划的风水布局 第一节 城市居住区的风水规划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风水规划 居住区绿地系统的风水规划 宅基地的风水规划 住宅建筑的风水规划 居住区工程管理的风水规划 第二节 城市公共中心及街道建筑群风水规划 城市中心的风水规划 城市街道建筑群的风水美学及风水规划设计第五章 城市规划建设的风水管理及风水改造 第一节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风水问题综述 第二节 城市规划建设的风水管理 第三节 城市规划建设的风水改造 附:风水学的"学、悟并重论"
章节摘录
书摘 ③ 周代都城建设及规划规范的出现 洛邑周代初期(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及镐京,在今西安西南丰水的东西两岸形成东西二城。是世界上最早的双子城。是周初的政治中心。后虑黄河下游原来商代的中心地区的统治不便,鞭长难及,周武王令周公在洛阳附近建设王城及成周两个新城市。成周在东,为集中禁管殷商的“顽民”之城。王城洛邑在西,相距三十里,便于监管成周一带。两座城市选址,据记载都经过相地、相宅的风水堪选。周公“卜洛相宅”即其载证。日影、磁针,辨方正位;尝水、验土,卜验基址。《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对周公曰:“自洛油延于伊油,居易勿固,……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可见位于今洛阳城西涧河东岸一带。经掘测夯土墙城址,城为2890×3320米的近似方形。折算周代尺度,与“方九里”记载相合。城市北靠亡山,以亡口山作玄武依托。在城市中央布置“王城”,“王城居中”体现王城的核心地位。格局对称,表现着风水美学。 成周 成周城位于洛邑之东。据载为囚禁殷代时的“顽氏”之城。城中有城,城内有闾里(方形小城),闾为里的门,朝开夕闭,晨钟暮鼓,专人把守。后来至东周时,分封列国战乱,为避乱,周天子曾迁都于成周,除地理位置外,主要是选取这座城市的集中营式的几何格局和闾里形式的安全可靠。成周位置,当在今洛阳白马寺附近。这种城市规划格局原理,对中国后代城市影响很大,唐代都城长安城的坊里格局,即周代城市闾里格局的沿袭。并影响到东方各国的都城规划。如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东北少数民族的龙泉上京府等,几乎是这种格局的翻版。 周代的城市规划,由于王朝存在八百年,文化和技术有了稳定的进步,而形成了规划制度,建设形成规范。《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古代以城代国,建了城即有了城邦国家。因此,营国制度,即建城规范。是说建筑师、规划师,营建城市,要方九里,各旁开二个城门,城中九条经纬大街,南北大街要九条车道(即“九轨”)宽度。宫城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宫前设朝,宫后设市场,此市、朝用地规范为“一夫”(方百步)。周人营国制度规范,还散见于其它先秦文献和周代金文史料中。如《周书》、《逸周书》、《诗》、《国语》、《左传》等文献及《小盂鼎》之鼎铭,均有载文。 《易经》以九为阳之首,君王“天子”崇阳,城池选址以阳地为善,城市规划也以老阳九为最贵。营国制度广用九数:“方九里”、“九经九纬”、“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这种体现《易经》思想的城建规范制度,影响所及,延续到明清城市。如,北京故宫中的九龙椅、九龙壁、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五间故宫内的房间数字等。 周代营国制度的另一特点,是规约了城市的等级制.“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卿经涂。”把城市建设规范为三个等级:王城标准级,诸侯城标准级,卿大夫采邑城的标准级。各级城市大小、路宽、门高、屋高都依次递减。级差为二。如,王城用九,诸侯用七,卿大夫采邑用五。按尊卑定等级,不得僭越。甚至在建筑油漆色彩,屋瓦色彩上均有等级规定。 宫城居城市之核心地位,城市干道网对称,方格式布局,城市方整,建筑及大小城市层次等级分明,是营国制度在伦理和礼法上的体现。这种秩序化格局及其美学,也是风水格局和风水美学的体现。王城——诸侯城——卿大夫采邑城及其所带领的周围的田野,形成城邦国家的整体体系,又是体现一个整体的“同模”和“全息”的观念。即《易经》风水学的观念。也是天地人合一的观念。此外,营国制所规定的“旁三门”,“九分其国”的城建理论,是来自当时的井田制。周制一农夫授田一百亩,占地方百步,即周金文中之“田”(甲骨文之“鱷”字)。其观念,也是上对天上的九星(北斗七大恒星加上辅、弼二星),下合地上的九宫(形成一个中宫率领周边八个卦象),是“天圆地方”观念时代中,八卦、九宫被视为天地之理的体现。其中,最尊者择中而居。择“地中”、“土中”。“中央”即“中中之中”,“中的极尽”。“天子中而处”(《管子.度地篇》),“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吕氏春秋》)。 鲁都(曲阜)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封周公旦于少吴之虚曲阜”。曲阜鲁城选址在泰山之南,沂河之北,洙河又在西、北两侧弯转绕过。因城中有丘阜,逶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由于周公旦之德望和地位,在分封建鲁城时,享有许多特权,可享有天子礼乐。因此,鲁很有重视周礼的传统。成为后来孔子重视礼乐的文化思想基础。鲁城南垣长3250米,北垣3560米,东垣2531米,西垣2430米。按周尺计,城垣周长28.4里,约合“方七里”。按营国制定规定,“侯伯”之城方五里,此城已达“公”之城规模。实乃周公之地位和功德使然。 鲁城中央有人工夯筑高台,上为周公庙,实为宫殿区,以此为南北中轴线,轴线为宫城一一南门一一舞雩台。舞雩台是鲁侯郊祀的场所。在宫前正南地段内设外朝,朝之两侧设宗庙及社稷。市居宫之北。南部无居住区及作坊工业,南部只设庙、社及宮署区。鲁城内有墓葬区,皆布置在城的西部。 鲁城规划布局思想反映出,尊卑贵贱,礼乐分明,王侯居尊位,在中央的高台上设宫殿,南部用地次之,设官署。其余方位较卑,布置居住区、市、手工作坊等。体现了礼治规划秩序。鲁城有十条主干道,南北与东西各五条。方格式布局。道路宽度以意义和交通功能而分布。南北中央主干道,宽十五米。其次是穿过城北居住区和市场的干道,宽十二米。其余道路交通流量小,地位次要,仅宽六米。 鲁城选址,远处背山(泰山),近处面水(沂河、洙河),建筑格局平衡对称,城中高阜,宫殿居中,前朝后市,墓葬在西,道路平直。宽度有序,按礼制规划,则伦理布局。则天,则地,则人,系周末奴隶制社会城市规划的范例。至今仍传有孔庙孔林一带环境特异,鼠不穿地,鸦不入林。风水场效应令人惊绝。 3)封建社会的城市与风水格局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风水学是中国独创的一门艰深学科。它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园林学、伦理学、预测学、美学于一体,历经五千年的时间检验,经过广阔地域的空间实践,具有世界上最充分的统计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它的研究理念,是天人合一观,天地人“三才”一统的观点。其研究,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研究方法——“人在事物外”,而主张“人与天地参”。主体、客体的逆顺,决定其弃取。它不是一门简单的环境优选学。因此,风水学也是天地之学。古称堪舆学,“堪天道,舆地道”。广及苍宇,微达人体。非博学广才,无以取菁。惟厚积薄发,方能弃芜。风水学是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经过五千年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的文化结晶。 风水学既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广义言之是文化,狭义言之又是科学。它有一定的规矩,有自己的仪器,有理论,有操作技术。历代列为方术和方技,也称风水术。因此,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存在风水规范,广阔的聚落和各式的民居,也都存在风水的约定俗成。其中,鲁班尺、门公尺、罗盘等风水仪器,都起着作用。中国历代的《县志》编修,首开的都必有《堪舆篇》的章节。风水学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风水学研究,历代各地观点和技法不尽一致。概分为两大派系:形势派系、理气派系。这是学术观点和操作方法的分歧,是任何学科长期流传所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跨越如此广阔的地域和历经这么久远的年代,必然的时空使然。应当共同尊重,公平探讨。仅就理气派系而言,也有枝内分桠之象:在“向法”上,是以门为向(大陆),以窗为向(香港),以路为向(台湾)?在北戴河的全国易学堪舆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三地学者争论耳赤,不得结论。作为大会主持人,我主张,求同存异,公平探讨,以效应事实为依据,以理论根据为导向,容开时间,再作专题研讨。 风水学研究,路歧枝多,梳理匪易,简化维艰。如何与现代科学接轨,融会近代科技发现,加以充实完善,以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现代建设做出贡献,为人民幸福有所裨益,则是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宏旨。 余致力于风水学应用研究四十年,始觉入门。面对如此博大精深之学,深入之,也颇感步入五里云雾,难触凤毛麟角。虽广阅古籍,几达“韦编三绝”,虽踏遍神州山川大地,遍访民间异人,仍感难以厚积。被迫研究相关学科,天文学、地理学、造园学、易经和历史,而仍感深度难及。经过人体科学研究和气功顿悟,方得出感知:风水之学,非学所及,必须悟,余提出“学悟并重论”,三分学,七分悟。被研讨大会人员所认同。“学悟并重”,先在学,重在悟。学是人体的外开发知识基础,悟是人体的内开发灵性光辉。悟出的天理是宇宙的全息性,太极的多层性。只有放下一切有色眼镜,才能得到灼见真知。 本书乃余带几名学有专长的弟子和中国易学堪舆研究院的几名专家、教授所共同编写的建筑风水系列教材的讲义之一。学术观点难免有门派之见。疏谬之处,敬望读者赐正。系列教材包括:城市规划风水学、建筑设计风水学、建筑装修风水学、罗盘原理与实用技巧、阴阳宅风水学、风水择吉术与化煞法、中国风水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