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希苓,予群 著 页数:94
前言
今天,我们召开纪念郭钧同志逝世30周年座谈会,意义非常重大。郭钧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出版家,也是我们的老社长。 郭老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假如我们追忆他战斗和工作的岁月,不难发现在他的身后,在他的画卷上,有一条印满了坚实足迹的道路。我们从他深深的足迹,看到他坚持革命信念,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历尽艰辛。沿着郭老的足迹,会看到他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他提出办社要高水准,人员要高素质,工作要高效率,出书要高起点。大力弘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去号召全体员工艰苦创业,为广大工农兵服务。鼓励全体编辑要以鲁迅、韬奋为榜样,在追求先进文化的道路上奋然前行,为我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沿着郭老的足迹,会看到他甘为人梯、求才心切的人才战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能够惜才、护才、用才,他从不把人才与自己作比较,而把人才与事业作比较。事业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事业,他也靠人才去发展党的出版事业。至今,他培养的人才已成为艺术界、出版界的栋梁。沿着郭老的足迹,会看到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他常用“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作为接人待物的准则;有容德乃大,无欲志则刚。他积极倡导“杜绝奢侈,厉行节俭”的办社风气。他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坚持“利在一身而不谋,利在国家而谋之”的做人原则。假如我们继续沿着郭老的足迹走下去,就会发现已经通向了郭老平凡而伟大的世界。在那里,有他的战友和同事,有他的最美的画卷,有他的人生收获。郭老的足迹是用生命走出来的,一个普通的、鲜活的老人岿然屹立于我们眼前,唤起我们永恒的怀念。 当前,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恰逢此时。我们纪念郭老逝世30周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目的就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以百倍信心去战胜寒冬经济给出版业带来的困难,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津美人在郭老的精神鼓舞下,历届老领导、老同志都为出版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祝愿老领导、老同志健康长寿。这次座谈会得到局领导高度重视,张副局长亲临会场指导,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目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处在爬坡较劲的关键历史阶段,特别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我们,以便在未来的市场搏击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告慰郭老的在天之灵!
内容概要
今天,我们召开纪念郭钧同志逝世30周年座谈会,意义非常重大。郭钧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出版家,也是我们的老社长。郭老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假如我们追忆他战斗和工作的岁月,不难发现在他的身后,在他的画卷上,有一条印满了坚实足迹的道路。我们从他深深的足迹,看到他坚持革命信念,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历尽艰辛。沿着郭老的足迹,会看到他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他提出办社要高水准,人员要高素质,工作要高效率,出书要高起点。 大力弘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去号召全体员工艰苦创业,为广大工农兵服务。鼓励全体编辑要以鲁迅、韬奋为榜样,在追求先进文化的道路上奋然前行,为我社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沿着郭老的足迹,会看到他甘为人梯、求才心切的人才战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能够惜才、护才、用才,他从不把人才与自己作比较,而把人才与事业作比较。事业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事业,他也靠人才去发展党的出版事业。至今,他培养的人才已成为艺术界、出版界的栋梁。沿着郭老的足迹,会看到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他常用“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作为接人待物的准则;有容德乃大,无欲志则刚。他积极倡导“杜绝奢侈,厉行节俭”的办社风气。他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坚持“利在一身而不谋,利在国家而谋之”的做人原则。假如我们继续沿着郭老的足迹走下去,就会发现已经通向了郭老平凡而伟大的世界。在那里,有他的战友和同事,有他的最美的画卷,有他的人生收获。郭老的足迹是用生命走出来的,一个普通的、鲜活的老人岿然屹立于我们眼前,唤起我们永恒的怀念。 当前,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恰逢此时。我们纪念郭老逝世30周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目的就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以百倍信心去战胜寒冬经济给出版业带来的困难,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 津美人在郭老的精神鼓舞下,历届老领导、老同志都为出版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祝愿老领导、老同志健康长寿。这次座谈会得到局领导高度重视,张副局长亲临会场指导,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目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处在爬坡较劲的关键历史阶段,特别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我们,以便在未来的市场搏击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以告慰郭老的在天之灵!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郭钧小传第二部分 郭钧的老照片第三部分 郭钧版画作品第四部分 郭钧的文章第五部分 友人忆郭钧第六部分 亲人忆郭钧
章节摘录
我国的民间年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也是群众喜爱的一束艺术花朵,产区散布很广泛,但在旧时代里受到统治阶级轻视,解放前大都停顿了。建国以来,由于党及政府的重视,民间年画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的美术工作者参与了民间年画的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年画的主要产地,如杨柳青、潍县、桃花坞等地都创作了一部分新内容的作品,整理了一部分传统的作品。无疑这些作品在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整理与创新的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整理工作上,由于这些传统作品产生于旧时代,其内容与今天社会主义时代革命要求有着距离,有的与群众的需要已很不适应,不能起到以社会主义精神去教育人民的作用。这个情况,就值得有关部门与我们美术工作者注意,应当看作这是占领阵地的问题。 民间年画由于植根于农民之中,多少年来逐渐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它符合于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与欣赏习惯。即使今天印刷术如此发达,我国的年画大量的是用胶印生产,但新的民间年画还是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年画艺术是要求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服务的,因此来自旧时代的,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民间年画,必须从内容到艺术形式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使民间年画更好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里仅将我们在杨柳青年画的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择其一二,与同志们商榷。 首先是对民间年画革新的认识问题,民间年画必须推陈出新,这是大家都赞成的。但如何推陈出新则有不同的理解。如对整理工作,有的同志以为将一些失传的画面,已经残缺的民间年画,重新复制为一张完整的新画就叫出“新”;有的甚至仅根据其原画的轮廓,运用传统国画的手法去勾描和着色,从表面上改变一下原作,也以为这就是“新”,没有考虑到这仅能算作一张新复制的“旧”内容的“老”画。 创作新内容年画的同志,有的对出新的理解,也只是从形式出发的。创作时仅仅在形式上去找变化,甚至以奇为“新”,变形变得失去真实;夸张得失去生活的根据;有的虽然反映的内容是现代生活,但由于存在恋旧的思想感情,把他们“喜爱”的旧形式硬搬在创作中,无怪画出的作品群众认为像“古人”、“纸扎人”和“菩萨”。如果我们以这些与群众思想感情有距离的作品,去占领民间年画阵地那是不可能的事。必须创作出反映今天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为内容的新年画,去代替旧年画,也就是只能“以新代旧”,不能“以旧当新”。推陈出新是民间年画发展的方向,它是要推封建落后之陈,出社会主义之新,出革命之新,因此就不能简单地把民间年画的革新看成是出形式之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