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北行剑客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北行剑客 页数:231
前言
我这人没什么爱好,闲暇时间除了看看书,再就是坐在电脑前码字,在博客里记录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思绪。有一段时间,写了几篇关于职场的文章,算是对自己过来职场路的一个检讨。相熟的朋友都说不错,看了很受益,鼓励我多写一些。我有些受宠若惊,看到别人递过来的杆子,想也没想,就顺着往上爬,努力地把封存在自己脑海中已经十几年的职场人和职场事,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记录下来。新浪网的编辑也很抬爱,时常把这些文章推荐到新浪首页或者博客首页,使我有了和大家分享阅历的更大平台。前来捧场的读者群逐渐大了起来,我和网友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写职场文章的兴致也就愈发浓郁了。 说实话,我写这些职场文章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出一本书。但当文章写了三四十篇的时候,开始有出版社的朋友“勾搭”我,建议我把这些文章整理成一本书;一些热心的网友甚至替我想好了书名。一来二去的,我有些动心了。于是乎,就自己拿自己当作家了,抽时间把已经成稿的文章,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出来。再根据文章的分类,有意识地去补充其中的内容。日积月累,这本书就慢慢地成形了。 应该讲,时下的市面上,关于职场的书真不少,我也看过一些。但我写的职场文章,和其他人的不是一个路数。最大的不同,是我不想以一个职场教练的身份,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因为,我没有这个资格。自己还整不明白呢,拿什么去教导别人?我所能做和所想做的,只是用我十几年来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职场,让读者通过别人的经历去体悟职场的酸甜苦辣,使读者能从他人的教训中吸收进步的营养。 读了这本书,或许你从中找不到通往成功的捷径,但至少,可以让你更加真实而全面地了解职场,把握一些职场机关,掌握一些职场技巧,识别一些职场险恶,从而在自己的前程中少走弯路,加快抵达成功的脚步。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职场,不是有意去揣摩和寻找一些所谓的‘‘潜规则”,而是能够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职场的角角落落,学会甄别,学会扬弃,更好地坚守心中的大道,而不是随波逐流,浪荡一生。 在书的开头,我想写的和想告诉大家的,就是这些。职场中的是非、非是,还是让书中更多的过来人和你讲述吧。 是为序。
内容概要
《我在中国当干部:挖光职场地雷》不是一本卖弄个人职业生涯的职场教材,没有华丽的文藻,不故弄玄虚,不危言耸听。笔者凭借其亲身经历的大事小事,全面、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的职场景象,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启发一些思考。看过之后,应该更明白一些。
作者简介
北行剑客,浙江龙游县人。1992年大学毕业后,只身到河北谋生。干过工程设计,管过项目建设,当过财务出纳,做过多年秘书。1999年任某企业办公室主任,进入了传说中的干部圈子。但此“干部”非彼“干部”,不管人,不管事,只管三千常用字。以码字为生,也以码字为乐。由于工作原因,生活和工作中接触过不少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职场的喜怒哀乐。2007年8月开始写博客,三年之内点击过千万。其中关于职场的文章尤其受网友欢迎。在网友的鼓励下,开始尝试系统地撰写职场文章,并出版此处女作。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这儿是职场 扔掉“好人”“坏人”的概念 看看这些称呼和夸奖 “不行”不要比 同事和朋友不是一回事 同事间不宜公事私办 迂就不来的关系 没安好心的“好心人” 说说职场的潜伏者 在职场靠什么吃饭 这些人得罪不起 领导秘书不容易 领导是绕不过的 与领导相处在细微之间 领导前不要让自己膨胀 领导的“真功夫” 信任和尊重“不懂业务的领导” 认识领导的“官架子” 领导口中的暗语 见识领导的过头话 领导骂人有讲究 “处关系”就是“送礼”吗 正经看待与上司的关系 第二章注意自己的脚步 割进篮子的才是菜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 “老板”不是随便叫的 别把领导当哥们儿 领导的玩笑不能随便开 切忌顺竿爬,抢了领导风头 不要恃才卖难题 “势”只能在上司那边 冷静面对同事的挤对 自己争取的机会更有价值 学习,才刚刚开始 向“不如自己的人”多学习 “人才”与“人精” “十六字心经” 怎样才算是“展示自己” 笔杆子当不得 把握在会议上发言的机关 在“指示”外放开自己 在能力前,“人情”也重要 领导秘书为何升得快 朝中有人好做官吗 如何让所有领导都满意 站队跟人不能不讲立场 第三章我看到什么 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不明不白做了替罪羔羊 “利益同盟”不会太靠谱 不要搅同事泼来的脏水 认识“二传手”这一角色 不明人际关系不要想当然 排座次的“小事” “发言”和“讲话”的区别 只能说不能做的事 酒桌上的许诺听听就好 别让空头支票迷了眼 “不团结”也有讲究 “讲实话”的陷阱 领导间的火,也会烧到自己 和上司交往有没有底线 尽责与自取其辱的距离 不要以为自己最聪明 坚守自己的阳光道 应酬的烦恼怎么解 酒场:特别的职场 第四章让自己更明白 上司不按套路出牌 当上司有意刁难时 放开眼前的“公道” 有些黑锅可以背 请示工作有讲究 纠错也要看场合 “补台”不能越界 流言止于智者 “请示”的饭不能总吃 识破上司的小鞋计 以德报怨会合适吗 “小圈子的忠诚” 一朝天子一朝臣 领导眼中的人际矛盾 王八蛋与汤的问题 在矛盾漩涡中游泳 领导间矛盾的价值 用“假辫子”护身 说不清楚的“过犹不及” 要宝宝,还是要事业 看好自己的身体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同样为了解渴,不一样的人会用不一样的水杯。烈日下在马路挥扫帚的环卫工人,他们的水杯就往往是一个用过多次、且沾满尘土的可乐瓶;酷暑中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的水杯,可能会是一个平日吃饭用的大碗:深山里打柴的樵夫,他们的水杯往往就是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条件好一点的,有的人用真空杯,有的人用保健杯,有的人甚至用价值不菲的金银杯……水杯千差万别,喝水的滋味也大不一样。那到底是谁在喝到水的那一刻感到最惬意、最开心?不用问,当然是最渴的人最惬意,最想喝的人最开心。 对于世人来说,清心恬淡的生活,和睦欢乐的家庭,健康阳光的身心,都是我们渴望喝到的人生福水。为了喝到汩汩甘泉,有的人用职场作杯子,有的人用商场作杯子,有的人用笔杆作杯子,有的人用田埂作杯子……无论用什么样的杯子,目的都是能够在最渴的时候,更安全、更便利地舀起更多的水,让自己痛快地喝下。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喝水问题”,却往往会犯下本末倒置的错误。我们在追求人生时,会因为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反而淡忘了生活的本真。就如我们自己喝水或看别人喝水时,会格外地关注“到底用什么样的杯子”,而忘记了用杯子只是为了能够喝到水。特别对于身在职场的人来说,我们关注“职位”这个杯子,往往重于关注这个杯子里的水。 面前世上众多的杯子,特别是在那些富丽堂皇的杯光炫耀下,我们开始迷茫了。在最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旁若无人地端起大瓷碗,开怀畅饮,去享受那一刻最简单、最实在的快乐和美妙,而是更多地在乎自己喝水的容器,在乎自己喝水的姿势,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水杯的评价。为了找到一个更优美、更自信、更引人注目的喝水方式,我们不得不忍受着干渴的煎熬去四处寻找杯子。 有的人频繁跳槽,是因为他们总是发现那个杯子更比这个杯子好。有的人烦恼不断,是因为发现了别人的水杯比自己的要漂亮。有的人愤世嫉俗,是因为他们抱怨,为什么没有人送给他一个更时髦、更尊贵的杯子。还有的人,不惜伸出罪恶的双手偷抢骗贪,是因为他们总是相信,华丽的杯子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质感。我们甚至会在最渴的时候,因为羞于用便宜的、别人看了会笑话的杯子喝水,而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了莫大的创伤。更可怕的是,我们有时会发昏到用生命的甘露去换取一个杯子。就这样,本来应该充分享受生命福水的人生,却在我们“选择何种杯子喝水”的彷徨苦恼中,恍恍惚惚地度过了。 因为有了太多的奢望和选择,我们时常会抱怨,生活如何如何失意,工作如何如何不顺,社会如何如何不公。抱怨越多,我们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安就越会如荒草般疯长。郁闷和不安越多,抱怨随之越多。如此恶性循环,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我们因为喝不到水而苦恼吗?根本不是。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喝到水,而且能喝到甘甜的泉水。只是有时候,我们因为找不到一个体面的杯子,甘愿受渴,而不屑去喝;有时候,我们虽然也找到了喝水的杯子,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又总是感觉自己的杯子还不是最好的,而心生烦恼,总是感觉别人的杯子比自己的要好,从而徒生痛苦。
后记
扔掉“好人"“坏人"的概念 表妹刚参加工作,来电话闲聊,顺便问了我一个问题:“职场很复杂啊!我是新手,怎样才能擦亮眼睛,去识别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呢?如果好人坏人没有分清,岂不会很危险?” 我说:“你怎么就肯定职场中一定有好人、有坏人呢?如果职场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你不就不用费这种心思了?” 表妹不相信:“社会中都有好人坏人,职场中怎么会没有?你混迹职场这么多年,不知道是怎么混的?” 关于如何识别好人坏人,子贡问日:“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日:“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有一天,子贡问孔子:“假如有这么一个人,周围的百姓都说他好,都喜欢他,那么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不可以绝对认可。”子贡又说:“假如大家都说他坏,又怎么样呢?”孔子说:“也不可以如此随便附和。只有百姓中的好人都喜欢他,百姓中的坏人都讨厌他,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好人。” 其实,孔子的话也有逻辑问题。他认为,必须“好人”喜欢而坏人厌恶的人才称得上好人。那么喜欢好人的“好人”,又如何判定呢?不过,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先不说它。今天讨论的重点,是职场中究竟有没有好人坏人的问题。 我们时常听周边的人说“某某人很好”“某某人很差劲”。这要是在生活中,评价一个人的人品,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坏人”,多少还有些靠谱。但在职场中,如果你听别人说某人好或者某人坏,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为什么?是因为职场比生活圈子的利益矛盾更为集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多变。甲和乙关系很铁,好得穿一条裤子,那么甲在乙的眼里,绝对是个好人,十足的好人。而如果甲和丙关系不行,互相勾心斗角,那么甲在丙的眼里,绝对又是个混蛋,恨不能杀的混蛋。指不定哪天,甲和丙成了朋友而和乙结了怨,甲在丙和乙的心目中又会是另外的什么形象了。 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和期许。比如,你在路上碰到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下属,一个是自己不认识的人。如果这两个人都和你形同陌路,擦肩而过,连个招呼也不打,你心里是什么感觉?自己不认识的人不和自己打招呼,你根本不会在意,而自己的下属不和自己打招呼,就有可能惹你很上火了。 同样都是不打招呼,感觉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是因为对这两个人的期许不一样。在你的心里,很可能时不时地在等着下司的招呼,而他没打,就会被你看成“不尊重”之类,甚至会牵涉上他的为人等等。你对不认识你的人没有期许,他没打招呼你不认为他有什么问题;而你对下属有了期许,他又没达到你的期许,你就认为他有“问题”。 还比如,如果某领导或某同事帮助过你,对你有恩,那么不论他对别人怎么样,你往往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好人;而如果某领导或某同事打击过你,和你有怨,那么不论他在其他事上做得如何,你往往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坏人。好人和坏人在某一个人的心中是有标准的,但对于大众来说,又是谈不来标准的。 所以说,职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也无好人也无坏人。你在别人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别人在你的心中是好人或是坏人,很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关系还是没关系,好人还是坏人,都是动荡不定的。 故此,我对表妹说:“在工作中,人的好坏是很难区分的。不是你没有分辨能力,而是根本没法区分。所以,在职场中谋事,千万不可轻易地把身边的人分类成‘好人’‘坏人’,而刻意地去亲‘好人’疏‘坏人’,那样既不利于工作,也会导致自己吃其它的亏。”看看这些称呼和夸奖 步入职场,第一件要面对的事,恐怕就是如何准确地称呼领导和同事了。照理说,人与人之间,直呼其名最准确也最省事。无奈我国有避名讳的光荣传统,在职场更是盛行。只要职务比自己大的,不论年纪是大是小,都尽可能称其职务,而不是呼其名字,否则就会是大不敬。 一般来讲,对能弄清楚对方职务的人,叫起来还是比较省事的。什么“张处长”“李科长”的,好叫人家也爱听。但碰到没有职务或不清楚职务的,就比较费事了。但见了面又不能不张嘴啊!没办法,不少人只好按在家时的习惯,凡是比自己大的一律叫“哥”“姐”“叔”“姨”什么的。但在职场整天哥哥姐姐地叫,也不是那么回事,有时单位领导也不愿意。P2-4
编辑推荐
《我在中国当干部:挖光职场地雷》作者以自己十几年的职场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文章。可以让人更加真实而全面地了解职场,把握一些职场机关,掌握一些职场技巧,识别一些职场险恶,从而在自己的前程中少走弯路,加快抵达成功的速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