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德]科拉•巴尼克 格奥尔格•巴尼克 页数:248 字数:150000 译者:董媛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两位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构图方式,包括每种方式的具体应用、成像效果及其对观赏者产生的影响,之后又解释了在一张照片里,所有构图方式的相互作用、主次关系和整体效果。最后用10幅精彩的照片,进行了全方位的构图实例分析。总之,本书深入到摄影构图中的所有方面,信息量非常大(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非常科学(以感知心理学为基础)且透彻。
作者简介
科拉·巴尼克
出生于1981年,2002年起从事摄影工作。她的特点在于,当她按下快门释放键时,她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经过后期处理的成品照片。科拉拍摄的照片风格整洁而安静,她喜欢和谐的色彩、柔和的过渡以及近乎完美的构图。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获得奖项。
她的摄影作品涵盖人像、美女、时尚、行为、情色以及艺术花卉等摄影领域。她能够熟练地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优化,同时还能有效地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以及黑白转换。在统一颜色在不同媒介上的显示方面,她的工作代表着最高的水平,从拍摄直到打印,照片的颜色始终能保持一致。
作为自由的平面设计师和图像处理师,科拉发表过一系列高质量的摄影出版物,比如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另外,她还与格奥尔格一起为杂志社和出版社写作,并为摄影教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在委托摄影中,她强调的拍摄重点是和谐的布局、完美的照明以及个性肖像和艺术的人体照片。她的工作室引领了整个委托摄影领域的潮流—你可以在www.artepictura-atelier.de找到有关她工作的详细情况。
格奥尔格·巴尼克
出生于1969年,1984年起从事摄影工作。他的摄影风格是:接近主题,充分利用清晰与模糊,喜欢倾斜、嘈杂和多彩的主题。在他拍摄的如人像、生活、情色、人体、旅游和特写照片中,都贯穿着他对细节的独到眼光。格奥尔格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小场景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主题。他常常会不经思考地拍摄随机的场景,但是在拍摄人像照片前他仍然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委托摄影方面,格奥尔格的拍摄重点在生活、日常场景、公司和雇员肖像领域。他与科拉一起从事了5年摄影教科书的编写和为摄影杂志写作的工作。作为公司顾问,在为公司客户解答企业在视觉上的公众形象和图片中的企业理念等问题上,这位经济学家兼社会工作者能够将自己积累的丰富的社会经验与他常年在项目和产品管理以及销售中获得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除了莱茵-美茵学院的摄影专业和吕内堡大学的自由摄影学院,格奥尔格提出并独自创建的摄影艺术研究院(Artepictura-Akademie)已经是第三家体系化的摄影教育机构。作为摄影艺术研究院的主管,他还在威斯巴登教授媒体管理课程。在www.artepictura-akademie.de你可以找到关于摄影艺术研究院的现有项目。
书籍目录
序言
前言
构图的基础
取景
图形元素
立足点和视角
光
彩色与黑白
清晰与模糊
整体效果
图像分析与评价
附录
章节摘录
模式化理解 经过这个步骤后,大脑才会真正开始理解并有意识地去了解照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种模式化的理解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将图像与大脑中已经存储的感知模式进行比较。这一比较过程是大脑自动进行的。或许我们看过某个主题一次后,就已经能够清楚地了解了其意义—例如埃菲尔铁塔或者某个特定的人。或者我们也会在图像和我们大脑所存储的模式之间进行类比,将已有的感知模式以及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传递到类似主题上。即使我们之前从没见过眼前的样本,我们也能够认出它们,比如一棵树、一张桌子或者一种动物。 如果我们在图像中看到的内容与我们已知的模式一致,那这就是模式一致。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与我们的经验相符,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归类,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再继续看下去了,这样一来感知过程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些作品的作用就是强化我们现有的认知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就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不断重复的广告(本身越来越糟糕且令人厌烦)之所以能成功也正是基于此原因。这样的照片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但是想要将每一张照片都记住是很难的。 如果某幅图像与我们已知的模式略有不同,我们就会感到惊奇或困惑,从而就会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该图像。这种由精神激发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不仅会花更长时间去研究该图像,还会更好地记住它。通常来说,额外的信息会扩展我们固有的认知模式。因为大脑会将微小的、非基本的革新理解为附加信息。 如果我们所看到的图像与我们大脑所储存的模式有显著的差异,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大脑遇到了理解困难,必须很费力地去领会图像的主题,而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常常会进行一些转换。这些强烈的刺激对我们固有的知识提出了质疑,这时我们就会尝试对固有的模式进行改变。然而这并不是一条必需的规则,因为一个人的世界观一旦形成,通常会更加倾向于保护自己的世界观。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会拒绝感知或是中断感知。 当我们看到的图像与我们已知的模式完全不符时,我们将其称为无关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造成感知中断。例如,面对完全模糊或者抽象的图像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在特殊的感知动机下,如欣赏名人作品时我们才能更多地去关注或研究这些图像。 哪些照片需要更仔细地观看,哪些照片需要进行精神上的加工,哪些照片无需继续感知,哪些照片会令我们感到无聊或烦恼……这些都是由潜意识评价和最初的模式化认识决定的。那些新鲜的或者不同的事物尤其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对那些经常见到的照片,我们很少会去认知。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以及对视觉习惯的刺激才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熟悉的事物会随着人们的逐渐习惯而消失,新的视觉风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 但模式化认知的速度很快,明显快于阅读文本的速度,因此照片总是首先被我们感知到。仅仅在1%秒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看出照片的主题。在1~2秒钟内我们就可以完整地感知一张中等复杂的照片,然而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却只能阅读5~6个单词。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时间内我们能接受的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要多。 这一过程还取决于观赏者掌握的知识、养成的习惯,以及之前看过哪些照片。对于照片中的昆虫,生物学家会明显比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发现得快。作为摄影者,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使观赏者更容易或更难辨认并理解照片的主题。 ……
编辑推荐
《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摄影师的终极构图圣经,800张图片,超详细解析摄影构图的原理,德国FOTOFORUM杂志倾力推荐! 这是一本真正的构图书,它不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些构图手法和建议,还有更多、更深的理论讲解。任何想认真地领会构图的人都需要这本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