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何红玉,苏韶芬,小敏 著  页数:170  字数:204000  

内容概要

  “广西文场”是一种清唱剧类型的曲艺形式。简称“文场”,又称“文玩子”,与清唱桂剧的“武场”相对命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官话地区,尤以桂林、柳州、宜山、平乐、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承金元戏曲余绪,与明清俗曲一脉相承,被视为中国近古曲词的活化石,历来享有“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的美誉。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菲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普及型读物,从“广西文场”的历史沿革、曲词音乐、表演艺术、经典作品、保护与传承五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为大众读者介绍这一艺术形式,引领读者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书中收有大、小调唱腔曲牌谱例16个及各时期的代表剧目13出、专著9部,均为“广西文场”的经典之作。在数百年的岁月中,“广西文场”的舞台上群星璀璨,各时期的代表性传承人物都名动四方,作者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将这个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群体的艺术风采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条承前启后的文场脉络跃然纸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场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文场的曲词音乐
第三章 文场的表演艺术
第四章 文场的经典作品
第五章 文场的保护与传承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59年6月,桂林市开办了第一个教学、演出文场戏的专业团体——文场戏曲训练班,1960年8月并入桂林市戏曲学校为文场班。1962年元月,在文场班基础上成立了桂林市曲艺队(现易名桂林市曲艺团),兼演文场戏。1980—1981年间,演出的《王老虎抢亲》和《西厢记》场次最多,影响较大。 文场戏擅演小旦、小生戏。行当虽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净丑戏较少。基于原坐唱形式,故无靠把和武打戏。其手、眼、身、步等基本功及唱、做、念、舞等表演程式,化妆、服饰、锣鼓经、舞台陈设等,均参照或沿袭于桂剧,只是用桂林官话演唱的文场戏,传统剧目多以饰演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故事为主,唱腔在以文场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部分桂剧弹腔南路,使其“戏味”醇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场盲艺人王仁和在20世纪60年代对文场音乐革新作出了很多贡献,尤其是创造了大调中[南词]唱腔的“诉板”,这种以板式变化为中心的新腔,充分运用了不同板式在情绪的表现上具有不同功能的特点,适应了文场戏在表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表达、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等方面的需要,从而改变了传统唱腔联曲体的结构形态,丰富了文场戏的艺术表现能力。

编辑推荐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广西文场》作者通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将这个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群体的艺术风采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条承前启后的文场脉络跃然纸上。中国近古曲名词的活化石,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