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池振南 页数:152
前言
我的童年是在动乱中度过的。我和别的孩子一样盼过年,因为只有新年才能有新衣服穿,还能向长辈拜年取“利是”。略懂事时才发觉,年年的压岁钱都不一样! 那时我们家住在汕头市人称“小公园”边的镇邦街上。有一天晚上,忽见长辈都十分紧张,父亲和其他人忙里忙外,秘密分发代表纠察队的红袖章,入夜后更纷纷说一些孩童听不懂的话一“胡琏兵撤退了”、“朱毛军队很快就进城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告诉我:“汕头解放了!”什么叫解放?我当时一头雾水!中午过后又听说:“朱毛军队(即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军队)进城了。”许多人在街上等候迎接大军进城。我也和其他人—样搬了一张小矮凳,坐在街上等候解放大军进城。这一天正是1949年10月24日,我刚满七岁,在“小公园”见证了汕头解放这历史性的一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发觉日常用的钱币不一样了。记得以往母亲给我交学费,都是提着“花篮”(潮汕地区妇女常用的一种用竹编织的盛具),内装一筒筒的“铜镭”(铜元)去学校的,后来都换了带人民币去了。同时也发觉往年长辈给的“利是”变了废纸。母亲还把一捆捆中央银行券当壁纸贴在墙上…… 慢慢我懂了:举凡改朝换代,必先换去上一朝代的钱钞,每一朝代都有独特的钱钞作为象征: 1960年,我有机会在海关从事进出境旅客检查工作,接触的多是港澳台同胞和外国旅客,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各式各样的钞票。不同国家的钞票各有特色,五花八门,引起了我对钱钞收藏的兴趣。后来,我有机会出国,不但有机会见识各国不同的钱钞,回国时还可以特意收藏一套作纪念。这些钞票越积越多,我渐渐迷上了钱币收藏。 经过不懈的努力,迄今搜集得二万多件货币。本书选出自鸦片战争至今这百多年问,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清王朝、中华民国、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所发行,并较有系统的各种货币近一百五十多件。新中国成立前外患内乱不断,老百姓就没有真正享受过几天的太平日子,钱钞也伴随着统治者走马灯式的轮替而多次更换。混乱的历史背景,产生了许多特别的货币。 出版这本书,除了希望给中国近代史留下点“佐证”,就想让子孙后代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许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如叶漫天先生。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太太曾丽秋女士,没有她在精神和经济上的长期鼎力支持,我想,我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池振南 2010年5月
内容概要
近代的中国,先后经历鸦片战争、多次革命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百年动荡,中国近代货币种类之多,非其他国家可以相比。读段段钞票背后的历史故事,如为革命筹饷发钞的义举、成立抗战银行的策略等,再细看那些钞票,你会发现上面的图文、历史名人的签字,以至于印刷材料、面额等,无不反映了钞票发行的时代背景与政治面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钱钞“吉尼斯”
“钞票”一词的由来
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商业银行
最具有可读性的钞票
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
最早期的现金礼券
首次印在钞票上的五族妇女图
中国历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
第二章 洋人在华发钞时期
外国机制银元泛滥
英国“东方银行”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
法资银行操控中国半壁江山
日本人在台湾发钞
英以“开平煤矿”名义发钞
中国和意大利合办银行
第三章 辛亥革命及北洋政府时期的钞票
无抵押的“中华民国金币券”
以黄帝纪元为年号的“军用小票”
上海军政府发行的“军用钞票”
粤省军政府发行“银票”
广西军政府发行的“桂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陕西军政府开创先例发军票
从“大清银行”到“中国银行”
以实业救国为本的“淮海实业银行”
以个人名义发行的军票
首次印上国国文字的纸币
孙中山筹设“中央银行”
孙中山印币犒赏平定叛乱有功之士
第四章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钞票
印有标语的“金融流通券”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
首次混合直版和横版的钞票
中国农民银行的“剿共”任务
罕有的银行间“借钞”事件
中国共产党最早成立的国家银行
券上阅读苏维埃经济政策
以粗布印制的钞票
钞上的炎帝被误认为马克思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钞票
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发“银行券”
毫无保证的“军用手票”
被称为“汉奸票”的“中联币”
汪伪政权印“中储券”
汪精卫支持日本侵华的罪证
日本垂死挣扎而发的军票
抗日根据地的“边币”与“边券”
光华商店发行的“代价券”
支持抗日的“生产建设公债券“
由紧缩通胀而生的“节约建国储蓄券”
将“晋”字盖去的“西北农民银行币”
曾经被修改面额的江淮银行钞票
换银换粮的“优抚券”
钞票上的抗日标语
印有复兴关的钞票
鼓舞人心的抗战钞票
犒赏抗日将士的“利民兑换券”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钞票
换掉2亿美元的“金圆券”
“银”比“金”贵的时期
一千万元兑一元
“蒋币”100元能买什么
最短命的银行和最后的“银元券”
共和国成立前发行的人民币
反伪人币币行动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钞票
共和国第一套完整的货币
稳定外汇的“外汇兑换券”
知识分子印上钞票
第一张建国纪念纸币
中国首张塑料纪念币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同年也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诞生一百周年纪念。 早在1847年,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丽如银行就捷足先登进驻了黄浦滩。此后,西方列强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各种借口使外国银行不断涌进上海外滩,各式各样的外币、银元在中国市面流通,不断蚕食中国的经济。中日甲午战争后,“换回利权”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通商银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1896年(光绪二十三年)10月,时任清廷铁路督办大臣的盛宣怀向清政府提出“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本着“通商兴中、挽回利权”的办行宗旨,创办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与外资在华开设的银行相比,中国通商银行整整落后了五十年,但它开创了中国人自办商业银行的先例。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广东路正式开业,额定资本白银五百万两,在当时已算得上是实力雄厚的银行了。该行成立之时,清政府授予发行钞票的特权。 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货币有银两票和银元票两种:银两票分五钱、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共六种;银元票分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种。 天津自开埠以后,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渐渐成为北方商贸集散之地。该地漕运兴起,南北土特产吞吐集散,票号和钱庄云集,白银、宝钞、铜元、银票可同时流通,币制、币种繁多,官办、私营银号相互通兑,形成了天津独特的工商繁华境况,故该地索有“北方金融中心”之称。 1900年八国联军人侵天津,除了烧杀掠夺,还在天津广设银行,严重打击当时由民族资产所经营的票号和钱庄。许多票号和钱庄由于经不起金融市场“互兑不便”和“物价浮动”的混乱状况,纷纷倒闭、歇业。 清廷早就有心开设自己能控制的银行,以解决其在天津的军队给养。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袁世凯瞄准时机,以解决当时令百姓、商贾头痛的“币种繁多、币制不一”紊乱局面为由,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之机,呈请户部(财政部)立案注册,成立了中国第二家官办银行——“北洋天津银号”。因其属官办银行,故也俗称“天津官银号”。 北洋天津银号成立后,发行了两种钞券:一种是以银两为单位的“银两票”,面值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一百两五种;另一款是以银元为单位的“银元票”,面值有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六种。 北洋天津银号所发钞券最大的特点是在其银两票和银元票的背面印有节选自《管子》的故事,采用满汉文对照印刷。故事有关齐王向管子请教货币流通的谋略,这在当时国家处于外患内乱、货币发行不受管制的情况下,具有一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为了“整齐币制”,特别选派官员组成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以取经验,准备在中国筹设中央银行及发钞等事宜。1904年,户部(当时的财政部)向清廷奏呈创办中央银行之计划,奏日: “现当整齐币制之际,极赖设立中央银行为推行枢纽。臣等再三筹商,拟由户部设立,筹集股本,参阅各国银行章程,斟酌损益,迅即办起银行,以为财币流转总汇之所。” 不久,户部又拟订了《国家银行章程》,恭呈清皇帝御览。清廷见奏,当即批准了这个银行章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9月27日,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在北京西郊民巷设立,总资本额一千万两白银,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大清户部银行总行的管理官员有:正副监督各一人、理事四人、监事三人;各分行则设总办、经理、协理、司账等职。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2月,经度支部(即官制改革前的户部)批准将大清户部银行改称为“大清银行”,它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度支部还特准其拥有发行钞票以及经营国库等权限。大清银行成立后还以重金专门聘请美国雕刻技师来华指导钞票的印制。正当第一套钞票即将发行之际,辛亥武昌起义爆发。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