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学历史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王春永  页数:225  

内容概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国度,也是一个诗的国度。    这些诗,浸润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许多都是历史的注脚和古代社会的剪影。“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的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现了士子在科举中胜出的欢欣;“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展示的是传统礼仪的侧面;“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描述的是古代的战争……三五个字,一两联句,几千年的朝代沿革、典章制度、文化科技、外交军事,点点滴滴都在其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朝代沿举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朝(约公元前十六世纪~约公元前十一世纪)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西周(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771年)  干戈终日互争强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竹帛烟销帝业虚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汉家青史缘何事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光武经营业未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天下英雄谁敌手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金陵王气黯然收    ——西晋(265年~316年)  乌衣巷口夕阳斜    ——东晋及十六国(317年~420年)  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北朝(386年~589年)  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朝(581年~618年)  莫唱当年长恨歌    ——唐朝(618年~907年)  围棋局上猪奴戏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卧榻而今又属谁    ——北宋(960年~1127年)  留着青城阅古今    ——金朝(1115年~1234年)  千载休谈南渡错    ——南宋(1127年~1279年)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    ——元朝(1271年~1368年)  可怜三百年天下    ——明朝(1368年~1644年)  天涯何处是神州    ——清朝(1644年~1911年)第二章  典章制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代宗法制度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代封爵制度  春风得意马蹄疾    ——古代科举制度  诸郎有志须精学    ——古代教育制度  司空见惯浑常事    ——古代中央官制  为报倾城随太守    ——古代地方官制  东海若知明主意    ——古代司法制度  天子览书悲,肉刑无复施    ——古代刑罚制度  一朝选在君王侧    ——古代后宫制度  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    ——古代宦官制度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代土地制度  南朝四百八十寺    ——古代宗教事务  请筑鸿胪寺,兼愁虏出关    ——古代民族事务第三章  经济民生  宁似九州分国土    ——古代的行政区划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古代的陆路交通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代的水上交通  邮筒不绝如飞翼    ——古代的驿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代的旅游  昼出耘田夜绩麻    ——古代的农业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古代的水利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古代的货币  当知雨亦愁抽税    ——古代的赋役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古代的起居方式  绣罗衣裳照暮春    ——古代的服饰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古代的烹饪饮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古代的盐业第四章  文化科技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古代的礼仪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古代的婚姻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占代的丧祭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古代的节日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古代的酒文化  洗尽古今人不倦    ——古代的茶文化  尔曹身与名俱灭    ——占代的姓名  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代的称谓和避讳  仓颉造书,不诘自明    ——汉字的历史  李杜诗篇万人传    ——古代的文学  笔锋杀尽中山兔    ——古代的书法  吴丝蜀桐张高秋    ——古代的音乐  朵朵花开淡墨痕    ——古代的绘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建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占代的天文历法  争得金篦试刮看    ——古代的医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    ——古代的造纸术  漫卷诗书喜欲狂    ——古代的印刷术第五章  外交军事  千载琵琶作胡语    ——古代的相亲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代的丝绸之路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古代的外交使节  鹿鸣三奏陈圭瓒    ——古代的外交礼仪  不知何事到长安    ——古代的外交机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古代的军制  行人但云点行频    ——古代的兵役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古代的兵法  偏坐金鞍调白羽    ——古代的冷兵器  炮火雷飞箭星落    ——占代的热兵器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代的战争

章节摘录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西周(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771年)  诗经·豳风·破斧(节选)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一场残酷而激烈的战争刚刚结束,战士们经过破斧缺斨的苦战,庆幸自己能得生还,用低沉的声调唱出了破斧歌:战争中既使我的斧破损,又使我的斨缺残。周公率军东征,管、蔡等四国君主无不心惊胆战。可怜我们这些军人,能够生还也是大幸啊。  这首诗中的战争,指的是周公领导的“东征之战”。通过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一个刚刚蛇吞象登上历史舞台的西垂小国,成长为疆域东至大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这个王朝就是周朝。  周朝的渊源,要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初。当时,生活在泾水、渭水流域的周族通过征伐吞并附近的小部落,扩充了实力,为了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环境,把都邑从周原迁到沣水西岸,建成丰京(今陕西长安县境内)。文王死后,其子周武王姬发领军伐商,消灭了日薄西山的殷商。武王以“周”作为国名,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周”。  西周初,东方的大片领土并不在其控制之下,为了稳定新生的政权,武王一方面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到各地建立起诸侯国;另一方面也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商都以控制殷人,同时封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然而他始料不及的是,这一安排反而埋下了动乱的种子。  武王死后,继位的成王年幼,由周公暂摄国政。这引起了管叔和蔡叔的不满,他们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图谋取王位,并且与武庚联盟,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小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  周公果断征调大军,讨伐黄河下游区域。三年后,叛乱被平定,武庚和管叔人头落地,蔡叔被流放到远方,其他小国被驱赶到了江南和淮河流域。  早在灭商之初,武王就感到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有些鞭长莫及,于是有意在伊洛河地区建立新都,但这一想法尚未实现他就突然病逝。成王在东征结束后,派召公去洛阳附近考察,并在洛阳附近建雒邑(成周),作为西周政治、军事、文化的另一个中心。  一系列的战争使周朝拥有比商朝时更广阔的控制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毫,东边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在名义上都属于周王所有,也就是《诗经·小雅》中所谓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位传到第十世,厉王胡即位,他横征暴敛,又限制国人的言论自由,日趋尖锐的国内矛盾最终变成了国人暴动,厉王仓惶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国人公推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政。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被称为“共和元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后来,继位的周宣王汲取厉王的前车之鉴,转而实行缓和的治国方针,并且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使国势稍振,号称“中兴”。  然而昙花一现的“中兴”已经无法挽回周朝的命运,公元前781年继位的周幽王亦是一个昏君。他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横征暴敛,用暴力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又宠爱褒姒,为她而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和太子宜臼。结果,宜臼逃奔外公申侯,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死在了犬戎刀下。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寿终正寝。  周幽王死后,申侯和鲁侯以及许文公拥立原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同时,虢公翰也拥立王子余臣为樵王,周王室出现了分庭抗礼的两个朝廷。不过周平王得到郑、晋、秦、卫等主要诸侯国的拥护,被认作是周王室的正统。公元前760年,樵王被周平王攻灭,“一国二君”的局面结束。  周平王即位后,饱经战火的镐京内部残破不堪,外有戎人虎视眈眈。平王于是把都城从镐京东迁到雒邑,此后的周王朝因而被称为“东周”。  点评 亡国岂能责红颜  “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无道的标志性事件,但是从史家的观点来看,西周灭亡不能全怪襄姒和幽王。早在幽王的祖父厉王时,周天子的地位就已经摇摇欲坠,诸侯抗命不朝或者相互攻伐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厉王本人都被国人驱逐。周宣王虽然一度整顿内政,但对外连年征伐却使得国力更为疲弱。幽王登基时,接手的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王朝,其无道最多是加速了灭亡的进程罢了。除此之外,外戚联手、夷狄作乱是压垮这只虚有其表的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幽王废嫡立庶,自行破坏封建制度。最终自食其果,成为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被杀的第一人;而申侯起兵,则开创了外戚作乱的政治传统,因此“赫赫宗周”实际上是被异族、外戚以及幽王自己联手消灭的。

编辑推荐

  古诗,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品,它字句简洁、短小精悍、韵味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三五个字,一两联句,几千年的朝代沿革、典章制度、文化科技、外交军事,点点滴滴都在其中。  用文学的灵魂消除历史的沉重,从熟悉的诗句迈进历史的时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古诗学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在中国战争历史上,常见的是北方对南方的攻掠,鲜见南方对北方的伐,南方在军事上总是处于劣势,差不多总是被动挨打,少有的几次北进也大多得不偿失。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地理和气候影响下,高纬度地区的人比较剽悍,攻击力明显高于相对细腻、懦弱的低纬度地区的人。
  •   这本书也是历史老师推荐给我的,这本书看了蛮不错,可以一边了解历史一边复习古诗。。。互相联系很有效果~~o(∩_∩)o 哈哈
  •   这本书真心不错,还想多买几本
  •   好书。不需多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