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可冀 页数:863
内容概要
《心血管病与活血化瘀:中国中医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中西医结合50年论文选集》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盘点五十余年来关于心血管病与活血化瘀理论思维及临床和基础医学实践的论文选集。回溯过去走过的路,展望富有挑战的明天,以便加大步伐,继续走有自己优势和特色的道路,进一步为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尽力,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可冀,1930年10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195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心血管病及老年病学专业。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老年医学研究所内科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及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ChineseJoumalofIntegratiVeMedicine》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顾问。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及“证效动力学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清宫医案研究获古籍整理金奖。2007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首届国际贡献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血瘀证研究第一节 血瘀证理论的探讨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关于痰一瘀一痰瘀兼挟证的若干问题“瘀”、“毒”从化——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因病机瘀毒病机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相关的理论思考“瘀毒致变”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假说的提出与临床意义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faroman ion Factors in AcuteCoronary Syndrome from Patlaogenic Toxin第二节 血瘀证实质的研究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血瘀证与炎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血瘀证患者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从基因组学研究证候实质的若干思考第三节 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血瘀证诊断标准和传统活血化瘀药范围的研究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瘀血腹诊的临床研究第四节冠心病血瘀证的病证结合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冠心病血瘀证逐步回归分析血小板活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血瘀证的关系汉族人血小板GPIb HP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血瘀证及其兼证与冠脉造影所示病变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相关性比较研究冠心痛血瘀证患者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的观察Relationship between P1atelet Activation Relate(1 Factors and PolymoIphism 0f RelateclGen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 Disease of Blood-stasis SynclromePllagocytosis of Platelet in Coronary HearD isease Patients with BlOOCl-Stasis Syndrome第二章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第一节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精制冠心片双盲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2例疗效分析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血府逐瘀浓缩丸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的影响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的影响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血府逐瘀口服液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人类血小板抗原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研究赤芍801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赤芍801对冠心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栓素B2、花生四烯酸代谢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愈梗通瘀汤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观察Oservation on the Analgesic Effect 0f Kuan-Xiong Aerosol(宽胸气雾剂)on Anginal AttacksEftect 0f Xuefu Zmyu Pill(血府逐瘀丸)on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Expression in Patientswith IJnsta ble A.ngina Pectoris第二节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愈心梗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影响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影响的系统评价北京地区1977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低血压状态及休克的临床分析第三节 活血化瘀方药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血府逐瘀浓缩丸对84例冠心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芎芍胶囊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中西医临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中医药干预冠心病:PCI后再狭窄的临床实践中药整合调控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从自然辩证法的平衡观……第三章 活血化瘀方药的药理研究第四章 活血化瘀方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五章 其他心血管相关研究第六章 文献研究与教参中医经验继承第七章 新思路与新方法第八章 研究进展、述评与思考
章节摘录
第一章血瘀证研究 第一节血瘀证理论的探讨 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 根据中医传统思维及临床所见,血瘀证之兼见气虚、气滞、血虚、痰阻和偏寒、偏热等情况,可有不同的中医分型。数十年来,全国各地学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研究。结合现代医学宏观及微观检查所见以及活血化瘀方药的反证,血瘀证常与病程短长,病因,病状急、慢性和损伤或手术等不同因素有关,因此可以将血瘀证分为急性血瘀证、慢性血瘀证和前血瘀证(亦有人称潜在血瘀证。指I临床症状尚未出现血瘀证的表现,但在血液流变学检查中发现有异常)。从生物流变学角度分析,又有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种种异常表现,而这些异常表现,又常常可以明显地看出大体上有两种主要趋势。 所有血瘀证的患者,从宏观血液流变学上看,可能表现有血液黏度的高低之分,血浆黏度的高低之分,红细胞沉降率的快慢之分,血管壁应力和微血管的张弛之分等等。从微观血液流变学上看,可有红细胞聚集性的大小之分,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大小之分,红细胞与血小板的表面电荷的水平不同之分,白细胞流变性包括白细胞性状、黏附性、变形性等的不同之分,更有血小板黏附性及聚集性的大小之分等等。除了这些细胞流变学所见之外,尚可观察到血浆蛋白水平的不同含量,凝血因子的不同水平,细胞膜功能的不同,血液中不同介质的影响差异,免疫因子状态的不同水平等因素。以上这种截然不同的改变,或部分病种在不同病程时期的交织所见,从临床治疗学上考虑,我们提出可将血瘀证从现代医学概念的结合上分成血瘀证I型和Ⅱ型,其要点如下。 血瘀证I型(血瘀证高流变性型):大多数血瘀证临床可归属于这一类型,可存在一种或多种血液高黏、高凝、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栓素水平,或高血管反应性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倾向。如全血和(或)血浆黏度增高,红、白细胞黏附、聚集性增高,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液纤维蛋白水平增高,红细胞/白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栓素水平增高,微循环功能处于痉挛或瘀滞等状态。这一类型可包括最典型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急慢I生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原反应和高山病,脑梗死,心肌梗死,周围血管疾病、休克,高脂血症,烧伤,创伤,脱水,增龄性改变、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视网膜静脉阻塞,妊娠,妇女经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部分感染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