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正名词典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北京科技术出版社  作者:谢宗万 编  页数:1379  字数:301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长期以来,中药材品种复杂,往往因一物多名、异物同名,导致品种混淆,用药错乱,张冠李戴,鱼目混珠,在社会上不但造成不少医疗事故,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在经济上对药材营销单位与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例,屡见不鲜。现在中药材如贯众、白头翁、厚朴、紫花地丁、透骨草等,其异物同名品均各有数十种之多,各地所用品种不一,至今仍缺乏一致性,又怎能保证用药的正确?这都对药材的生产、营销、临床、教学和科研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中医药要走出国门,其生产与研究必须与时俱进,走现代化之路,方能跟上和协调科学文化的步伐,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迅速走向世界和自立于世界卫生科技之林。因此,中药材正品的确立和药材正名的规范化就成为中药现代化、中医药走向世界和国际化必须解决的首要前提,本词典正是为此而作,且按照如下预期目标编撰。1.明确目的 主要目的是解决当前中药业由一物多名和异物同名而产生的品种混乱现象,对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具有重要意义,进而达到统一全国中药材名称的目标。2.规范方法在“一物一名”的构思原则下,对每味中药材厘定正名,具体规范药材正名的条例有20余条(详见本书凡例)。3.择优有据本词典中中药材的正名极大多数是从众多古今文献药名和地方药名中审慎比较、选拔而来,原则是依据可靠,择优而从。4.务实求是 权威性的本草、中医药文献和植(动)物志等虽是中药材正名考证的主要根据,但并不是惟一的依据,因为每部书的编撰都有其时代背景和该书作者本人的观点,结合当前中医药实际情况来看,就难免有欠妥、不合适乃至有失误之处,为此,本词典在考虑择优时,有一条编撰原则,那就是“不惟书”、“不惟人”,而是“务实求是”。5.科学实用 根据本词典规范条例而厘定的中药材正名,是在正本清源、辨明正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优秀中医药传统的继承性;有把植(动、矿)物学分类学命名与中药材特色相结合而定名的严谨科学性;以及现时中医药行业和民间习用药名的广泛实用性。在各药分类编排上,本词典首先按植、动、矿归类,植物性中药又按入药部位分章论述,每类中更尽量把同科属的药材或亲缘关系相近的药材排列在一起,便于前后比较辨识,有时为了查阅方便起见,从实用出发或将一些常见的异物同名品,即使科属不同也聚合于一处(如黄药子、红药子与白药子,何首乌与白首乌),但只是少数。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以“一物一名”的原则规范全国中药材正名的大型专业词典,全书十一章,共收载植、动、矿物性中药材5872味。第一至第九章为植物药,每章按入药部位分章论述,在同一章中主要将同科属的中药材排列在一起,便于前后比较辨识;有的为便于查阅,从实用出发,也将少数异物同名中药材聚合一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分别为动物药和矿物药。每味中药基本包括中药材正名、汉语拼音名、药材拉丁名、英文药名、原植(动、矿)物中名、原植(动、矿)物拉丁学名、入药部位、药名考注等项目。全书具有目的明确、方法规范、择优有据、务实求是、科学实用、间有创见、种类繁多、检索方便等特点和优点。可供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生产、营销、国际贸易和药政管理等方面人员参考使用。本书不但便于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而且还有利于国内外医药交流,对正本清源、统一药名,从而解决中药材因一物多名、异物同名而产生的品种错乱现象,进而保证用药品种正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谢宗万,男,1924年生,江苏江都市人,汉族。1950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专业。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药学)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行业(医学)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华本草》编委会副总编兼品种专业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本草全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年鉴》编委及8种杂志编委,全国首批著名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他把传统的本草与现代药用植物分类学和生药学三者融为一体,编撰而成的《中药材品种论述》,具有独特的学术风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集中论述中药材复杂(混乱)品种的专著,1978年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部级奖)。20世纪70年代,由他主编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是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中草药巨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级奖)。他是我国中药品种理论的创始人,发表的
  《中药品种理论研究》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4年在美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颁发的“功勋金奖”。
  他潜心研究,正本清源,把数十年来对全国中药品种进行调查研究所获经验、心得加以总结,高度科学概括,使之上升为中药品种系统理论(X论),并写成专著2册出版,填补了原有中药理论在品种领域内的空白,为创新和发展中药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学术上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这一科研成果已被全国高校五版教材《中药鉴定学》、第二军医大学《生药学》和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中西医结合医学》(第四卷)和香港新闻出版署出版的《中国获奖名医论文宝典》等收载,又被全国中医药杂志有关论文部分多次引用,并应邀到日、韩等国讲学,对加强临床安全用药、促进生药学科国际合作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此外,他还主编《Medicinal Plants in China》(WHO出版)、《全国中草药名鉴》(1000万字,获部级奖)、《本草纲目药物彩色图鉴》、《天宝本草新编》等。
  他独著、主编或合著专著25部56卷,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获世界科学奖2项,国家级奖3项,部级奖10余项,培养研究生5名,带徒1名。1989年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奖状,1991年起享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谢宗万研究员在药学事业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我国中药品种理论的创始人,填补了原有中药理论在品种领域内的空白。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授予他2001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中药奖。

书籍目录

凡例中药材正名总目第一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第二章 藤茎枝类药材第三章 皮类药材第四章 叶类药材第五章 花类药材第六章 果实种子类药材第七章 全草类药材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药材第九章 树脂及杂类药材第十章 动物类药材第十一章 矿物类药材 1.中药材焉名笔画索引 2.中药材汉语拼音索引 3.拉丁药名索引 4.中药材英文名索引 5.中药材原植(动、矿)物拉丁学名索引

章节摘录

【入药部位】全株(寄生于桑树上者)【药名考注】桑寄生名见《雷公炮炙论》,《神农本草经》名桑上寄生,《尔雅》名寓木、宛童,《滇南本草》为寄生草,《本草纲目》名茑木,广东、广西名广寄生。本品寄主有多种,惟有寄生于桑树上者,才是真正的桑寄生,即《中国药典》之桑寄生,若寄生于其他树种上,则此寄生由代谢作用产生的活性成分与药性疗效就随寄主的不同而有异,则其药名亦有变,如本品的寄主为桃树,则此寄生只能称之为桃树寄生,而不得称之为桑寄生。当然不得作桑寄生应用。更有甚者,如寄主为马桑等有毒植物,则此寄生还具有相应的毒性,若误作桑寄生使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故准确应用桑寄生,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两条件之一:一是亲自从桑树上采集;(《本草图经》有“非自采不敢用”语)。二是购置药材必须带有可供鉴定寄主原植物的母体部分,如不能确认该寄主为桑树,则此寄生,只能称之为杂寄生,或杂木寄生,为此,本书以必须寄生于桑树上者,方得以桑寄生为药材名与植物名。此与寄主密切攸关的寄生类药材的命名原则,亦广泛适于其他寄生类药材。本品在两广地区主要作寄生茶,其次才是作桑寄生用。本书以其寄生于桑树上者,视为桑寄生的正品,其药材名称之为桑寄生,其植物名亦同。

编辑推荐

《中药材正名词典(汉拉英对照)》为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材正名词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值得细细研读
  •   网购首选哦
  •   挺喜欢的、主要读完就存起来,有空的时候再读两遍,读书就是这样,每次读都有发现和感悟,一本书如果读到没有新东西了,就说明书读完了。但大多数的书放一阵子再读都会有新东西发现的。
  •   一本好工具书,值得收藏
  •   封面好旧,里面还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