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海明威 等 页数:240 字数:168000 译者:张爱玲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对于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最赞成荷兰人的填海。捕鲸、猎狮,各种危险性的运动,我对于这一切也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海明威自一九二几年起,以他独创一格的作风影响到近三十年来世界文坛的风气。《老人与海》里面的老渔人自己认为他以前的成就都不算,他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证明他的能力,我觉得这两句话非常沉痛,仿佛是海明威在说他自己。尤其因为他在写《老人与海》之前,正因《过河入林》一书受到批评家的抨击。《老人与海》在一九五二年发表,得到普利泽奖金,舆论一致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品。现在海明威又得到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世界写作者最高的荣誉。虽然诺贝尔奖金通常都是以一个作家的毕生事业为衡定的标准,但是这次在海明威著作中特别提出《老人与海》这本书,加以赞美。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一种风度,一种气概。海明威最常用的主题是毅力。他给毅力下的定义是:“在紧张状态下的从容。”书中有许多句子貌似平淡,而是充满了生命的辛酸,我不知道青年的朋友们是否能够体会到。这也是因为我太喜欢它了,所以有这些顾虑,同时也担忧我的译笔不能达出原著的淡远的幽默与悲哀,与文字的迷人的韵节。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大家都看看这本书,看了可以对我们这时代增加一点信心,因为我们也产生了这样伟大的作品,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代表作比较,都毫无愧色。张爱玲一九五四年十一月
内容概要
本书为张爱玲全集的译文集,包括张爱玲三篇译作:《老人与海》(欧涅斯?海明威著),《鹿苑长春》(玛乔丽?劳林斯著),《睡谷故事》(华盛顿?欧文著)。
张爱玲是第一位将《老人与海》译成中文的译者,早在海明威获诺贝尔奖前两年。她说,“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译文呈现出张爱玲小说里难得一见的强劲的男性力道,更把原著如大海般的生命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鹿苑长春》是1939年美国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讲述一位少年与小鹿之间的动人情谊,全书弥漫着幽默、温馨与感伤,对于少年的情绪转折写得尤其深刻,也因此奠定了作者在近代文学的不朽地位!张爱玲觉得这个故事有一种与东方心情特别接近的淡淡哀愁,而以充满诗意的“张腔”笔调译来,更恰如其份地散放出令人怅惘的气息!
《睡谷故事》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其中,好莱坞著名导演、悬念大师蒂姆?伯顿的1999年改编版本,毫无争议地跻身经典恐怖片之列。
翻译界的权威人士认为张爱玲的翻译技巧与语言运用都十分有个人特色,而“译者张爱玲”的身分无疑也影响了日后她中英文并进的创作型态。所以无论是想要更深入了解张爱玲,还是研究“张式”的翻译艺术,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海明威 译者:张爱玲 编者:止庵
书籍目录
老人与海 海明威著
鹿苑长春 玛乔丽?劳林斯著
睡谷故事 华盛顿?欧文著
章节摘录
版权页:老人与海他是一个老头子,一个人划着一只小船在墨西哥湾大海流打鱼,而他已经有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在最初的四十天里有一个男孩和他在一起。但是四十天没捕到一条鱼,那男孩的父母就告诉他说这老头子确实一定是晦气星—那是一种最最走霉运的人─于是孩子听了父母的吩咐,到另一只船上去打鱼,那只船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看见那老人每天驾着空船回来,心里觉得很难过,他总去帮他拿那一卷卷的钩丝,或是鱼钩和鱼叉,还有那卷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打着补钉;卷起来的时候,看上去像永久的失败的旗帜。老人瘦而憔悴,颈后有深的皱纹。面颊上生着棕色的肿起的一块块,那是热带的海上反映的阳光晒出来的一种无害的瘤。顺着脸的两边,全长满了那肿起的一块块。他的手因为拉绳子,拖曳沉重的鱼,有纹路很深的创痕。但是没有一个伤痕是新的,都是古老的,像一个没有鱼的沙漠里被风沙侵蚀的地层一样。他的一切全是老的,除了他的眼睛,眼睛和海一个颜色,很愉快,没有战败过。“山蒂埃戈,”那孩子对他说,他们把小船拉到岸上,正从那里爬上去。“我又可以跟你一同去了。我们赚了点钱。”老人教了这孩子怎样打鱼,孩子爱他。“不,”老人说。“你现在这条船运气好。你跟着他们吧。”“但是你记得有一次你八十七天没打到鱼,然后我们接连三个星期,天天捉到大鱼。”“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疑心我运气坏所以离开了我。”“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一个小孩,我得要听他的话。”“我知道,”老人说。“这是很正常的。”“他没有多少信心。”“他没有,”老人说。“可是我们有。是不是?”“是的,”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酒店吃杯啤酒,行不行,然后我们把东西拿回去。”“有什么不行呢?”老人说。“大家都是渔夫。”他们在露台上坐着,许多渔夫都取笑那老人,他并不生气。另有些年纪大些的渔人向他看看,觉得很难过。但是他们并不露出来,他们很客气地谈论着那潮流与他们垂钓的深度,还有这一向天气一直这样好,还有他们的见闻。今天收获好的渔人都已经回来了,把他们的马林鱼宰杀了,把鱼平放在两块木板上,一头一个人抬着,蹒跚的走到鱼房里,在那里等着冰车把鱼运到哈瓦那的市场去。捉到鲨鱼的人把它们送到那小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厂去,用滑车把它们吊起来,把肝拿掉,鳍割掉,皮剥掉,肉切成一条条预备腌。东面有风来的时候,有一股气味从海港那一边的鲨鱼厂里吹过来。但是今天只有微微的一点气味,因为转了北风,然后风息了,露台上很愉快,晒着太阳。
后记
有一种书,是我们少年时代爱读的作品,隔了许多年以后再拿起来看,仍旧很有兴味,而且有些地方从前没有注意到的,后来看到了会引起许多新的感触。看这样的书,几乎可以说是我们自己成熟与否的一个考验。这样的书不多,像这本《鹿苑长春》就是一个例子。《小鹿》是一九三九年获普立兹奖的小说。曾经摄成彩色影片,也非常成功。作者玛乔丽·劳林斯(Marjorie Rawlings)于一八九六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她所写的长篇小说总是以美国南部佛洛利达州偏僻的乡村为背景,地方色彩很浓厚,书中人物都是当地的贫民,她以一种诗意的伤感的笔调来表现他们,然而在悲哀中常常搀杂着幽默感,当代的批评家一致承认她的作品最精彩的时候确是不可及的,有风趣与温情,而又有男性的力,强烈的泥土气息。谈到近人的作品,说“不朽”总仿佛还太早,然而《小鹿》在近代文学上的地位已经奠定了。《小鹿》里面出现的动物比人多——鹿、响尾蛇、八字脚的老熊、牛、马、猪——像一个动物园,但是里面的人物,尤其是那男孩子乔弟,是使人永远不能忘记的。那孩子失去了他最心爱的东西,使他受到很深的刺激,然而他从此就坚强起来,长大成人了。我们仔细回味,就可以觉得这不止于是一个孩子的故事,任何人遇到挫折的时候,都能够从这里得到新的勇气。这故事具有真正的悲剧的因素——无法避免,也不可挽回的。书中对于儿童心理有非常深入的描写,可以帮助做父母的人了解自己的子女。写父爱也发掘到人性的深处。它是健康的,向上的,但也许它最动人的地方是与东方的心情特别接近的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的两段更是充满了一种难堪的怅惘,我译到这里的时候,甚至于译完之后重抄一遍,抄到这里的时候,也都是像第一次读到一样地觉得非常感动,眼睛湿润起来。我相信许多读者一定也有同感。张爱玲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张爱玲是中译《老人与海》第一人。据当时担任香港“美新处”主任的理查德·麦卡锡晚年回忆,《老人与海》中译本出版之后“立即被称许为经典”。 ——陈子善
编辑推荐
《张爱玲全集:老人与海》编辑推荐:张爱玲译《老人与海》大陆首次出版。张爱玲是中译《老人与海》第一人。据当时担任香港“美新处”主任的理查德?麦卡锡晚年回忆,《老人与海》中译本出版之后“立即被称许为经典”。张爱玲最挚爱的外国文学作品。我对于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最赞成荷兰人的填海。捕鲸、猎狮,各种危险性的运动,我对于这一切也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
名人推荐
张爱玲是中译《老人与海》第一人。据当时担任香港“美新处”主任的理查德•麦卡锡晚年回忆,《老人与海》中译本出版之后“立即被称许为经典”。——陈子善张爱玲最挚爱的外国文学作品我对于海毫无好感。在航海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世界上的水实在太多。我最赞成荷兰人的填海。捕鲸、猎狮,各种危险性的运动,我对于这一切也完全不感兴趣。所以我自己也觉得诧异,我会这样喜欢《老人与海》。这是我所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张爱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