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寒鸦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奥]马克斯·布罗德  页数:295  译者:张荣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卡夫卡的好友、奥地利著名作家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生平经历的长篇传记。                                                                     本书以详尽的篇幅,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卡夫卡平凡而又伟大、孤独而又奋斗的一生,其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的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的终结。与此同时,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演绎、诠释和评判。由于作者的亲历者、第一者的身份,使得这些介绍无疑成了上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

作者简介

马克斯·布罗德(1884—1968)1884年生于今天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当时属于奥匈帝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 
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布拉格财政局、邮政局和法院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为真理而斗争》(历史小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第二章 大学第三章 为职业和使命而斗争第四章 短篇小说集《观察》出版前第五章 订婚岁月第六章 宗教观的发展第七章 最后几年第八章 补充:卡夫卡形象的新特征卡夫卡年谱关于卡夫卡的“简历”第二版后记第三版后记附录一 布雷齐亚的飞机附录二 回忆弗兰茨·卡夫卡附录三 对弗兰茨·卡夫卡的一些回忆附录四 关于卡夫卡的《城堡》的一点说明附录五 杀害一个名叫弗兰茨·卡夫卡的玩偶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大学“说出来的话像从嘴里吐出来的一根棍棒。”——这是我记录在我的日记中的第一句卡夫卡的言论,卡夫卡用这句话来形容某个人(今天我早已不记得是谁了)说话不容人打断的特征。今天我还能从我的笔记中感受到对卡夫卡的风格的赞叹惊奇之情,对他来说没有平凡事,他时时处处都用他特有的精确观察和比较才能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全然不受拘束,毫不矫揉造作,典雅而质朴自然。见过卡夫卡的人丝毫感觉不到强制、阴沉的少时印象造成的任何精神负担.感觉不到原本可以适合于作为摆脱这种消沉情绪的出路的颓废或附庸风雅,感觉不到心灵的揪扯、悔恨。在《致父亲的信》中写下的那种东西在外人看来似乎并不存在——或者不如说只是隐约地以及只在与很亲近的人的交往中才显现出来。我慢慢地才了解并理解了这种痛苦。乍一眼看上去卡夫卡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不过却沉静得出奇,观察着,态度拘谨。他的精神志向不是有趣味而带有病态、怪僻、怪诞的东西,而是自然的伟大、向上、强健、健康、町靠、简朴。神圣范畴(不是诸如文学范畴)压根儿就是可以用来考察卡夫卡的生活和创作的唯一正确范畴。但是这并不就是说,他是一个完美的圣徒——卡夫卡本人也不会同意这样一种完全不正确的、简直是亵渎神灵的论断的。但是人们确实可以从许多迹象中怀着对观察者而言在人类的最后岩峰口上每迈出一步所必须具备的那种应有的谨慎提出这一论点:弗兰茨-卡夫卡曾置身在通往这个最后目的地的道路上。他从不以微不足道的尺度来衡量自己,而是全然使自己面对这个人类的最后目标,通过这一点,才能解释他那尖锐得令人震惊的自我批评,他的简直令人感到不自然(却又是那么自然)的谦虚和自制,这也就是他不太愿意发表自己作品的动机之一。使他归入神圣范畴的一个个性特征是他的绝对的信仰。他信仰一个正当的世界,信仰他的许多警言谈到的“不可摧毁的东西”。我们太柔弱,无法不断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存在着。真实到处可见。它透过所谓的“现实”的网眼显现出来。所以卡夫卡才对每一个细节,对这个现实的每一个细小褶皱有浓厚的兴趣。在日记中有长达数页的对无关紧要的人的相貌、面容和其他特征,对火车里对面坐着的人、从身旁走过的人的记述。与这种兴趣亲密融合在一起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讽刺。连卡夫卡作品(《在流放地》、《殴打者》)中的令人恐惧的场景中也透着介乎审视的兴趣与温和的讽刺之间的幽默气息。这种幽默,卡夫卡文学创作和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正是透过现实网眼之间的空隙指向更高的客观实体。他对这种本性的信仰,从未用公式化的语言或哪怕只是用一句粗俗、做作的话表述过,体现在他的全部所作所为中,使他在内心深处感到自信,虽然他喜欢把自己和别人描写成极其缺乏自信的样子。

后记

当我1937年完成这本书的第一版时,我在结尾段落(第七章)中已然要回忆卡夫卡在许多语言中,以及在诸如阿尔多斯·赫胥黎、安德雷·纪德、赫尔曼·黑塞、马丁·布伯、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弗兰茨·韦弗尔等人物的评论中引起的强烈反响了。此后又添上了卡夫卡给维吉妮娅·伍尔夫、莱克斯·瓦纳、卡谬以及一大批别的作家和杂文作者留下的强烈印象。卡夫卡的艺术除此之外也在许多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可是并非每一个自认为受卡夫卡影响或著文评论他的人都理解它的宗教深度和转换力。在别处很少感受到的那种自信。卡夫卡在他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中寻找来自这个真实世界的重要信息。所以他是最出色的倾听者,最出色的提问者,最出色的读者和批评者。所有这一切被人们称之为“水平”、“文学标志”、“等级差别”的东西与他的观察方式多么风马牛不相及。他到处都碰到重要的东西。他会为一篇随笔中的一个固定词组着迷。他热情洋溢地表现某一位人们一般习惯斥之为庸俗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的多彩的生活情趣,舞台演出的欢乐。我记得,当初我们一起住在什莱森的施蒂德尔公寓,他从公寓图书馆给我带来一部奥内特的长篇小说,兴高采烈地朗读其中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他称赞这段对话生动、自然。——出轻歌剧、一部寻常电影中的成功的、像是通过一个奇迹(缪斯将劣等作家的笔推开,亲自写了几行字)化作有机形象的细节会感动得他流下眼?目。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发现者,丝毫不受文学史上无感情的等级划分的束缚。他也完全这样评论人,评论生活环境。他既没有附和流行观点的,也没有非得与流行观点唱反调的先人为主。最可喜的是:他是完全不违背情理的,甚至是反对违背情理的。他的评价带有某种极端质朴、有用、一目了然的特性。他的评论轻松愉快,准确无误,虽然他小心谨慎地发表评论并且很乐意、简直是酷爱承认错误。他也在人们普遍瞧不上眼的人身上看到一些值得钦佩的特征。几乎可以说他从不对哪个人失去耐心。而在自己钦佩的著名人士身上,他会发现一些可笑的细节。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么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  ——W.H.奥登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基础就是两个人建立的,卡夫卡和陀斯妥耶夫斯基。  ——米兰·昆德拉在我想象力和情绪力日益枯竭的时候,卡夫卡解放了我,使我三年多的时间建立起来的一套写作法则在一夜之间成了一堆破烂。  ——余华深刻影响萨特、贝克特、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余华、残雪……的文学大师关于卡夫卡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我是灰色的,像灰烬,我是一只渴望在石头间藏身的寒鸦。  ——卡夫卡他虽然想做一团火,但却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  ——马克斯·布罗德

编辑推荐

《灰色的寒鸦:卡夫卡传》:卡夫卡写给马克斯·布罗德的遗嘱: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遗物里(就是书箱里、衣柜里、写字台里、家里和办公室里,或者可能放东西的以及你想得起来的任何地方),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信件、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同样,凡在你或别人手壁的所有我写的东西和我的草稿,要求你,也请你以段的名义要求他们交给你焚毁。至于别人不愿意交给你的那些信件,他们至少应该自行负责焚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灰色的寒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卡夫卡是我猛然间无法摆说的作家,是一个阴沉但最清晰可辨的黑影。
    他让我不会总想到死亡,又不得不在适当的时候时常想起死亡。在他的作品中和他的一生中,单纯、冷静、黑夜和渴望都交织错杂,这看上去像是奥林匹亚山上的古典的品质。可是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却变愈加复杂了,也变得更加不冷静。
    勃罗德是卡夫卡生前挚友,就这点来说卡夫卡又是幸运的。卡夫卡的文学创造仿佛是寻求内心的解脱,他的许多作品的发表问世都是在这位好友的怂恿下实现的。这是这位同是布拉格犹太作家的勃罗德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   卡夫卡作为现代文学的鼻祖,影响一直笼罩在今天世界各地文学的身上,这只寒鸦太厉害了。。。
  •   卡夫卡迷不得不看。布罗德本身是作家,功力了得。他对朋友卡夫卡有独特的看法,尤其认为,卡夫卡其实不是悲观的,不是焦虑的。
  •   卡夫卡说自己是渴望在石头间藏身的寒鸦,显然他比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世界的寒冷。
  •   只看《城堡》和《变形记》远远不够,从卡夫卡的人生经历中才能真正明白。
  •   作者是卡夫卡一身的挚友 这本书对于研究卡夫卡有说服力 已经看完一章了 其中还包含作者自己的感悟 很好的一本传记类书籍 只是要是有德语版的就好了
  •   读这本书进入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   孤独的天才,灰色的寒鸦
  •   书的名字很有特点,也很切题,正如传主一样啊,是灰色的,可是谁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啊。
  •   正在读 据说权威
  •   very good--看一个外国作家的故事。
  •   是一个敏感、自律又多情之人,必然会活得太累。那么早就走了,或许生命中真的有不可承受之重吧。
  •   孩子老师推荐的,不过很值得一看
  •   还没看,翻了一下,感觉还可以,质量不错,还会光顾的
  •   不错 ,全五分。 不错 ,全五分。 不错 ,全五分。
  •   买了还没看,待有空看完再评论
  •   刚开始读,还没读完
  •   这个人我有必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就像卢梭一样
  •   能看到人性变态的,其实已经很坦然了
  •   还没看,冲着评论买的
  •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人。
  •   买了相当久了
  •   还没有看,应该是本不错的书!
  •   是帮别人买的 应该还好吧
  •   布罗德用了很多术语来阐述他对卡夫卡的理解,这一部分不太好懂。他讲述了卡夫卡在生活中的一面,还是能给那些之前通过作品了解卡夫卡的人惊讶的效果。
  •   作品介绍了卡夫卡的一生,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读他的作品时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   卡夫卡的好友写的,一个很真实,很可爱的卡夫卡,书的质量和内容都是上乘。
  •   卡夫卡的经典传记,不错
  •   刚开始在介绍卡夫卡 父亲和母亲两边的情况,名字看上去有些乱,孩子也比较多
  •   质量不错 就是有点枯燥
  •   书还好,还没看,翻了一下,觉得还好
  •   看了半天 没什么主题 看不懂啊
  •   如果不是特别想了解卡夫卡,读这本书是无趣的。因为作者和卡夫卡是好朋友,所以写传记时加入自己大量的评价,适合做一个评论集。时间线索也有些不明确,内容有点乱,有些生涩。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原作本来就这样,读起来不怎么顺畅。个人观点!
  •   印刷的不好,封面的纸质属于容易弄脏的那种,包个书皮就行,纸质较差,像盗版的,不像图片看到的那么精美,书的内容怎样,最好自己去搜来看看。
  •   看了卡夫卡文集后,想要更多的了解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就又买了这本书来看!
  •   卡夫卡的挚友写的卡夫卡传记,描绘了卡夫卡的生活、思想。
  •   对卡夫卡感兴趣的人,值得一看
  •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观点是否客观,但从头到尾都是对卡夫卡的溢美之辞,但他确实展现了很多你在其它书本和资料上难以看到的卡夫卡的其它真实侧面.对于我们了解他的作品.这是绝对有帮助的.关于他的象征手法,关于他的作品和生活的联系,他的家庭观和成长史.这本书算不上是单纯做为一个人的自传,那种年谱式或流水帐式的写法.而是一个作家的自传,从头到尾除了从卡夫卡的朋友角度出发.来看... 阅读更多
  •   作为卡夫卡的挚友,马克斯。布罗德的这本《灰色的寒鸦——卡夫卡传》还是传达给我们许多卡夫卡私底下不为人知的许多个人资料,弥足珍贵!而且,卡夫卡后半生都是与布罗德交往中度过的,所以,他的创作、思想、个人生活等诸多细节,通过这本传记得到了流传。很值得读一读!是本好书,另外,译者的翻译也令人称道,并不逊色于任何卡夫卡的中文版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