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邓拓 页数:571
Tag标签:无
前言
《燕山夜话》的写作年代距今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 让今天的新读者了解《燕山夜话》,有必要对作品写作的历史 背景及社会状况做一简要的介绍。 1961年9月《燕山夜话》在《北京晚报》首度发表时,全国 正处于1960年至1962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并遭受百年不遇自 然灾害的三年困难时期。面对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和经济的萧 条,中央号召党的干部要恢复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 作风,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燕山夜话》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给 读者们送来了精神的食粮,充实了大家工作之余闲暇的生活。 当年的老读者谈到《燕山夜话》为什么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时说:因为文章说出了我们心底对官僚主义、欺上瞒下不良风 气、头脑发热胡指挥作风的痛恶。对这些社会陋习,马南邨的 杂文针砭时弊,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批评。 那时中国尚属大谈阶级斗争的“左”倾思想年代,社会政 治运动频繁,许多《燕山夜话》的知音为作者秉笔直言暗自捏 着一把汗。 果不其然,人们的担忧不久即被严酷的政治现实所验证。 作为“文化大革命”的序幕,《燕山夜话》首当其冲被一帮野心 家、阴谋家横加罪名,诬陷为“反党黑文”、“大毒草”,马南 邨先生无辜遭受残酷的政治迫害,饮恨含冤而死。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后的1979年初,北京出版社应广大 读者的要求,并为了缅怀、告慰马南邮先生在天之灵,郑重将 《燕山夜话》再版。经磨历难的《燕山夜话》终于获得了新生, 重新回到亿万读者的身边。 《燕山夜话》的文章短小精练,简约畅达、言之有物、平 易亲和的朴素文风,对当前努力克服现时盛行的长、空、假的 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有着极为重要的 借鉴意义。《燕山夜话》可谓优良文风的典范。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历史上的 许多事情经常戏剧性地重演。对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不尽 如人意的事情,《燕山夜话》杂文对社会丑陋现象的鞭挞,以 及对优良品行的褒扬,永远发挥着弃恶扬善的现实作用。 《燕山夜话》的杂文谈古论今,许多文章送给读者文史哲、 自然科学、文艺等方面丰富的知识,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为了让今天的读者了解这篇篇文章,梳理陌生的知识,在 本次出版前,特邀请著名的史学专家苏双碧夫妇为文章中的历 史典故注释,相信这会有益于读者。 邓壮 2010年8月
内容概要
《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邓拓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结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杂文家。
书籍目录
一集 两点说明 生命的三分之一 不怕天 欢迎“杂家” 变三不知为三知 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旅行 贾岛的创作态度 三分诗七分读 杨大眼的耳读法 不要秘诀的秘诀 少少许胜多多许 从三到万 大胆练习写字 ……二集三集四集五集
章节摘录
我们有时候谈起调查研究工作,就不免觉得惭愧,深深地感 到自己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遇到别人问起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 题,常常一问三不知。这种现象很不好。但是,似乎一下子又不 能完全克服。因此,心里总觉得纳闷。究竟怎样才能克服三不知 的毛病,而做到三知呢?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三知?什么是三不知?人们往往嘴里 会说:“某某干部简直不了解情况,一问三不知真糟糕。”如果你 要他解释怎样叫做三不知,管保他同样也是一问三不知,根本答 不上来。 三不知这个成语已经流传很久了,历来却很少有人注意去查 究这个成语的来源。到了明代,有一位不太知名的学者,江宁人 姚福,在他所著的《青溪暇笔》这部书里,才做了一番考证。他 写道:“俗谓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 盖本《左传》。”他不但把三不知的含义做了很明确的解释,而且指 明了这个成语的出处。 那末,我们无妨翻阅一下《左传》吧。在鲁哀公二十七年的记 载中,的确可以找到三不知这个成语的来源。事情是由晋荀瑶帅 师伐郑引起的。当时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轻进。他说 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 之,不亦难乎?!”由此可见,所谓三不知原来是说对一件事情的 开始、经过、结局都不了解,而所谓三知就是“始中终皆举之”的 意思。 这个道理很重要,它给我们指出了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的一个良好的方法,就是要对客观的事物,由它的始、中、终三 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上进行调查研究。 什么是“始”呢?这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的阶段,它 包括了事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什么是 “中”呢?这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经过情形,它包括了事物 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内。什么又 是“终”呢?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 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的过程的开始。 把这三个阶段的情况总合起来,我们如果用新的术语加以阐 明,那末,所谓三知的正确含义,应该说就是对于客观事物进行 历史的现实的全面的调查研究。否则,对客观的事物就是三不知 了。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始、中、终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历史 过程;事物的原始阶段和中间阶段更显然是属于历史的范畴。至 于事物的终结阶段往往就是当前的现实。而对于这些又都必须进 行全面的考察,把这些考察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得到全面的 认识。 我们决不要以为,调查研究只知道一个结果就够了。事实证 明,这是绝对不够的。有许多同志常常只晓得某一件事情的现状 或工作的最后总结数字,而不晓得这些东西是从何而来的。因 此,他们有时候根据一些表面的现象所做出的判断,就不免与实 际情况不符。也有的同志只注意收集和调查许许多多零碎的现 象,而缺乏系统的研究,以致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能形成若干 分散的概念,根本不能做出完整的科学的结论。这样的人即便知 道了很多的一个一个分散的互不连贯的现象,实际上还必然是一 问三不知;或者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或者知其二而不知其一。 当然,过于性急地要想一下子把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都知道 得清清楚楚,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们应该对客观的实际情 况,分别轻重缓急,先后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逐 渐改变一问三不知的状况,真正做到三知。P14-16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