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林海音  页数:181  
Tag标签:无  

前言

  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写过一篇题名《忆儿时》的小稿,现在把它抄写 在这里: 我的生活兴趣极广泛,也极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 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 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 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怂恿着大人讲下 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很 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 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 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 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匣子,里面全是些新新旧旧的灯泡,贴几个 钱,拿家里断了丝的跟他换新的。到今天我还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 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背着“话匣子”(后来改 叫留声机,现在要说电唱机了!)提着胜利公司商标上那个狗听留声机的那 种大喇叭。我便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被搅不过,总会 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 “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 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妈 子。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便会捱捱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这叫做 “听蹭儿”。我有时大大方方的全让他们进来;有时讨厌哪一个便推他出 去,把大门砰地一关,好不威风! 唱话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话匣子上。然后装上百代公司的唱片 。片子转动了,先是那两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 锋》”,金刚钻的针头在早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嗞嗞 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 加价呢!不过因为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片“洋人大笑”,还没唱呢, 大家就笑起来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更笑得凶,乱哄哄的演出 了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代不同,比如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 块钱(多么有用的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子到“城南游艺园”去,便 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没有人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那时候的母亲并 不注重“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的教条。 那时候的老妈子也真够厉害,进了游艺园就得由她安排,她爱听张笑 影的文明戏《锯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戏场里听雪艳琴的《 梅玉配》。后来去熟了,胆子也大了,便找个题目——要两大枚(两个铜板 )上厕所,溜出来到各处乱闯。看穿燕尾服的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姑 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郑小秋的《空谷兰》。大戏场里,男女分座(包厢例 外)。有时观众在给“扔手巾把儿的”叫好,摆瓜子碟儿的,卖玉兰花的, 卖糖果的,要茶钱的,穿来穿去,吵吵闹闹,有时或许赶上一位发脾气的 观众老爷飞茶壶。戏台上这边贴着戏报子,那边贴着“奉厅谕:禁止怪声 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儿痒痒,非喊两声“好”不过瘾 。 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雇洋车回家,刚上车就睡着了。我不 明白那时候的大人是什么心理,已经十二点多了,还不许入睡,坐在她们( 母亲或是老妈子)的身上,打着瞌睡,她们却时时摇动你说:“别睡!快到 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许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觉?母亲说,一则 怕着凉,再则怕睡得魂儿回不了家。 多少年后,城南游艺园改建了屠宰场,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南 迁而没落了,偶然从那里经过,便不胜今昔之感。这并非是眷恋昔日的热 闹的生活,那时的社会习俗并不值得一提,只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 经历的。那是真正的欢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欢乐。 我记得写上面这段小文的时候,便曾想:为了回忆童年,使之永恒, 我何不写些故事,以我的童年为背景呢!于是这几年来,我陆续地完成了 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 断地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 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 的小偷儿。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 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 年结束了。那时我十三岁,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如果说 一个人一生要分几个段落的话,父亲的死,是我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段落, 我写过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录在这里的: 写纪念父亲的文章,便要回忆许多童年的事情,因为父亲死去快二十 年了,他弃我们姊弟七人而去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女孩。在我为文多年间 ,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 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虽然我和父亲相处的年代,还比不了和一个朋友更长久,况且那些年 代对于我,又都是属于童年的,但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和认识极深。他溺爱 我,也鞭策我,更有过一些多么不合理的事情表现他的专制,但是我也得 原谅他与日俱增的坏脾气,和他日渐衰弱的肺病身体。 父亲实在不应当这样早早离开人世,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努力,对生 活有浓厚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多么丰富!他生性爱动,几乎无所不好,好 像世间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来动手,我想他的死是不甘心的。但 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种的嗜好也有关系。他爱喝酒,快乐地划着拳;他爱 打牌,到了周末,我们家总是高朋满座。他是聪明的,什么都下功夫研究 ,他害肺病以后,对于医药也很有研究,家里有一只五斗柜的抽屉,就跟 个小药房似的。但是这种饮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坏任何医药的功效。 我听母亲说。父亲在日本做生意的时候,常到酒妓馆林立的街坊。从黑夜 饮到天明,一夜之间喝遍一条街,他太任性了! 母亲的生产率够高,平均三年生两个,有人说我们姊妹多是因为父亲 爱花的缘故,这不过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亲爱花是真的。我有一个很明 显的记忆,便是父亲常和挑担卖花的讲价钱,最后总是把整担的花全买下 。于是父亲动手了,我们也兴奋地忙起来,廊檐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搬出 来。盆里栽的花,父亲好像特别喜欢文竹、含羞草、海棠、绣球和菊花。 到了秋天,廊下客厅,摆满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当我们的家住在虎坊桥的时候,院子里有几大盆出色的夹 竹桃和石榴,都是经过父亲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亲自给石榴树下施麻渣 ,要臭好几天,但是等到中秋节,结的大石榴都饱满得裂开了嘴!父亲死 后的第一年,石榴没结好;第二年,死去好几棵。喜欢迷信的人便说,它 们随父亲俱去。其实,明明是我们对于剪枝、施肥,没有像父亲那样勤劳 的缘故。 父亲的脾气尽管有时暴躁,他却有更多的优点,他负责任地工作,努 力求生存,热心助人,不吝金钱。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疼爱,我常常想, 既然如此,他就应该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看子女茁长 成人,该是最快乐的事。但是好动的父亲,却不肯好好的养病。他既死不 瞑目,我们也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努力渡 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 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的死,给我造 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 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旧日京华的所在地。 父亲好动到爱搬家的程度,绿衣的邮差是报告哪里有好房的主要人物。我 们住过的椿树胡同、帘子胡同、虎坊桥、梁家园,尽是城南风光。 收集在这里的几篇故事,是有连贯性的,读者们别问我哪是真是假, 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骏 而神圣吗? 林海音 一九六○年七月

内容概要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

书籍目录

城南旧事(代序)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  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冬阳  童年  骆驼队(后记)

章节摘录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 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 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 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 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 ,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 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 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 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 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 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 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 “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 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 “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 “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 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 ,要不是妈紧紧拉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 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 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 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北京的大学多着呢,还有清华大学呀!燕京大学呀!” “可以不可以到飞安——不,惠安馆里找叔叔们玩一玩?” “做唔得!做唔得!”我知道,我无论要求什么事,爸终归要拿这句 客家话来拒绝我。我想总有一天我要迈上那三层台阶,走进那黑洞洞的大 门里去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 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便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 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 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 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是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擦脸的鸭 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 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 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 ,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 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 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 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准是在算她今天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好跟无 事不操心的爸爸报账,所以妈没留神已经走到了“灰娃馆”。我跟在妈的 后面,一直看疯子,竟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上落下来,正好 看到我,她眼珠不动地盯着我,好像要在我的脸上找什么。她的脸白得发 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 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 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不知怎么,我浑身大大地打了一个 寒战,跟着,我就随着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妈回过头来 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么啦,你?” “嗯?”我有点迷糊。妈看了疯子一眼,说: “为什么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溺尿?快回家!”我的手被 妈使劲拖拉着。 回到家来,我心里还惦念着疯子的那副模样儿。她的笑不是很有意思 吗?如果我跟她说话——我说:“嘿!”她会怎么样呢?我愣愣地想着, 懒得吃晚饭,实在也是八珍梅吃多了。但是晚饭后,妈对宋妈说: “英子一定吓着了。”然后给我沏了碗白糖水,叫我喝下去,并且命 令我钻被窝睡觉。 P1-5

编辑推荐

  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读物 语文新课标必读书  五十年来最让人温暖的感动  三获金龙大奖 当红插画家李书轶精美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南旧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3条)

 
 

  •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   一次在电视上遇见美文欣赏,标准女声诵读,搭配小插画,到最末一帧时,听其读到:“父亲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差一点流泪。此后便买来一册《城南旧事》,读到中途痛哭了一次,因惠安馆结局。秀珍与小桂子是要回家的,却死在铁路上,小英子如何舍不得,但病倒了,病好就将惠安馆的一切忘记一大半了,大人告诉她的话,她觉得不应该是这样,但却想不明白了,一切都已给抹杀掉,连看大的油鸡都已做了汤。恍惚的英子想起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她只是哭,大人带着她回家,回新的家,在路的尽头她终于相信母亲所谓“将来”,惠安馆的一切抛在身后,远去了。
    其实比这更坏的故事结局有很多,唯独这篇令我觉得揪心之痛,觉得是没有办法的事。英子那么小,置身这么复杂的掺杂人之感情的事中,她搞不清楚的,搅来搅去,把她自己搅得生病了,或是不晓得对错了。她童眼清澈,看这世界不隔着东西的,她看到的悲苦处,是最直接最真,最易于让人读到的。林海音的笔有母性的温暖,偏这温暖里头,有你抵受不住的一丝寒,是成人世界的无奈,如睡梦中一脚伸至被外,慌忙又缩回来,再不愿去感受一次了。
    林海音在序里提到她父亲,说他好动,爱花,嗜酒,广交友人,他去世时,自己十三岁,已彻底告别童年时代了。但她童年过得非常热闹,话匣子,游艺园,骆驼队,小学校,宋妈,父母,以及添加着的弟妹。说到这里,不免想到张爱玲,父母离异,父亲另娶,她不堪忍受此后种种,与父决裂,童年经历造就她孤高清冷,她笔下人物爱得自私又绝望。尽管张迷无数,但又有几个真正懂她的,她的世界旁人进不去的。唯一要数胡兰成,她爱过他,但他是最薄情寡义的一个,说是连苍生皆爱的,其实只爱他自己。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太过重要了。又说回“惠安馆”,小英子发烧了,妞儿说“你好可怜”,却不晓得自己才是真正可怜,骨肉分离,受养父母虐待。我看到这里很是心酸。
    再说回书籍本身。因买过十月文艺出版的某全集,觉得好,所以在数个《城南旧事》的版本中选中这一版。个人偏爱精装版,阅读收藏两相宜,因晓得是精装,所以翻看时更加小心,毕竟好书要好好相待的。看到宣传语上说此书列入教育部推荐读物,倒觉得更加适合成人来看,用林海音自己的话说,童年都是愚騃而神圣的,值得缅怀。
  •   不记得将这本书看了几次了,很少有书,能禁得起我一看再看。而每次,看完后依然是忍不住的伤心落泪。后来,我渐渐的懂得,原来自己是在为作者终结了她的童年而失落;也是为自己陪伴着作者终结了童年而失落;更是为老北京的消失而失落。
    ——令人难以忘怀的《城南旧事》。

    我是个纯纯粹粹典型的南方人。追溯祖籍,最多也不超过浙江一带。却唯独对老北京而念念不忘。或许,正如某本书所说的,我的前世是在北京度过的吧。全国那么大,唯独北京去了三次。在那些日子里,每当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胡同时;在饶有兴趣的吃着北京的各种风味小食时;在细细摩挲着北京那些历史悠远的古老建筑时,都有种心动心痛的感觉。我想我所在乎的,确确实实的便是老北平那一寸一寸的回忆,一尺一尺的光阴,一点一点的沧桑。

    伴随着林海音先生优美而纯净的文字,整个老北平的风景又重新鲜活的在我的脑中复苏过来。那些灵动的人物,在女主人公英子,这个逐渐成长的小女孩眼中,一个个出现在眼前。无论是俊俏而凄惨的妞儿,还是思女心切以至变成疯子的未婚妈妈秀贞;是偷东西供弟弟读书的收破铜烂铁的小偷;还是从家中逃出的身段优美的兰姨娘;还有那丢下自己的孩子出来当奶妈的宋妈……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整个老北平的民俗风情,也在不经意的笔触中走了出来,惟妙惟肖。

    放下书本,依然是难以释怀的伤痛。整个北京早已在每月推翻几十座四合院的速度中被改造成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首都、现代城市等等。而历史渐渐的被所有的人遗忘。当所有的故事仅剩下故宫的大门时,我们还能为我们的子孙保留下什么?
  •   我初读这本书是三十年前了,先是父亲带我去看了电影<城南旧事>,觉得不过瘾,又卖来小说重读,小说里英子的叙述,感人至深,令人难忘.三十年后,和孩子重读,那种亲切感仍在,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对小说的了解更加深入,读来荡气回肠,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这个版本,有生动的插图,孩子很喜欢。
  •   书很精致。不愧为经典之作,值得收藏,值得反复回味。
    林海音,城南旧事,老北京的故事。
  •   《城南旧事》是一部温馨、隽永的小说。适合在寂静的黄昏里读它,读的时候好像有潺潺的小溪在身边流过。感谢这位台湾作家,能让人在读书之余产生如此美的享受。我很久就买过、读过这本书,这次是因为要收藏,特意买的,书的装帧也很好。
  •   喜欢林海音,喜欢城南旧事。
  •   记得很早时候看过《城南旧事》的电影,那时的北京跟油画似的。高高的城墙,可爱的小女孩,很有张丰毅饰演的小偷。插图很美,民国时期的风格,简洁美丽。
  •   看城南旧事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儿时玩伴向你招手:一起来玩吧。我们怎么就长大了呢?这是你读到这本书的感受。原这本书如林海音女士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经典作品,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可那些感情很像
  •   在校语文课讲了有关‘城南旧事’的故事,回到家很是好奇,于是我便买了这本可收藏的版本,硬皮的。女儿超喜欢!是一本好书!
  •   林海音用她的笔生动的描绘出了北京城南的往昔,她童年的点滴。读着她的书,我也跟着她一同长大。插画也非常精美,很唯美的感觉,体现出了林海音的心情。尤其是《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感觉有种淡淡的伤感在里面。总之,是很好的一本书。
  •   城南旧事 最爱
  •   城南旧事,孩子喜欢
  •   早就想买了,这次一共买了10本。视书如命的女儿用了两晚睡觉前的片刻就看完了《城南旧事》。
  •   《城南旧事》,故事很旧,但情节很美。我小时候读过,现在买来送给女儿。
  •   余光中说,北京是林海音的,上海是张爱玲的。也许是北方人,还是觉得林海音的书亲切。
  •   整本书段落句子优美,字形也不大不小,李书轶的插图也不错,才一天就到货了,孩子也比较喜欢这本书,顶!
  •   很好,林海音的北京
  •   林语堂的那句话很经典“上海是张爱玲,北京就是林海音”
  •   在小时候课本上学过的一篇课文,看过这本小说改编的电视,英子那双忽闪的大眼睛,里面盛满对看到的世界的懵懂和委屈。对往事的娓娓叙来,鲜活的旧北平童年生活就那样展开在我的脑中记忆中...
  •   装帧和插画非常精美!阅读这本书让人感到不仅文字温馨,能唤起自己小时候的许多陈年往事,且精美的插画让阅读者更感舒心,插图的绘画者很有功底。
  •   借着孩子的光,重温了林海音的作品,很好看.
  •   很欣赏林海音细腻的文笔
  •   林海音值得那么多人喜欢。
  •   我女儿让我买的,她很喜欢整天抱着不放,林海音的书写的真好,我还会买她其它作品的。
  •   这本书是林海音所著,看了这本书,犹如回到了童年和已经进入了她自己的童年。
  •   很喜欢林海音~
    文笔清新自然
  •   英子的故事曾经感动过我,送给女儿,希望她也喜欢。
  •   中国儿童小说中的经典。小时候看过相关的电影,孩子读起来岁没有电影的铺垫,但却深深被书中的晓女孩所吸引,不读不厌,好书!
  •   看这本书真的很开心,童年往事又重临心头。忍不住学着小英子,一边哼着歌儿,一边跳着走路,还有两根扎着红丝带的羊角辫。。。每个人都有童年,不管是苦还是乐。但是不管怎样,那时候每个人的心都是纯洁的。
    这是我在当当买的第一本书,书的质量很不错,以后会继续关注。
  •   大爱。永远的英子。
  •   永远的小英子!
  •   书买回后,儿子还没看我先看了,很感动。感动书中的人物命运,感动作者细腻的文笔。那个年代的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很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   一直想买。插图很精美
  •   这本书非常结实,封面都是实打实的,发过来没有任何损坏。书的装帧很精美,看起来非常舒服,插图也是非常漂亮,全都是彩图。这本书真是够贵的,西游记都更便宜。。。不过很值得。
  •   书的质量很好,插图精美,值得收藏。
  •   印刷、装帧都很漂亮,尤其是插图非常精美。
  •   书是挺好的,不过给7岁儿子他还看有点理解不了,买早了。
  •   给14岁的小朋友买的 喜欢 说是很好
  •      这是经典,有多好就不用说了。林奶奶的文字一如她的人,朴实简练,澄静温暖。
    但我最喜欢的是,这是精装版的,读着很舒服!!!
  •   这本书,故事性很好.吸引人.文字很美.读来是一种享受.插图每每有一种超越的意境,很耐看.
  •   写出了童年的心理和味道儿,勾起我们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不一样的童年却一样的怀念,插图很美!
  •   书籍很精美,值得收藏!推荐
  •   很精美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插画不错,就是少了点!
  •   小时候看过电影,书中的插画跟电影的感觉很像,勾起了童年回忆。
  •   印刷装帧都挺好,当时选这个版本就是因为插画,没想儿子不喜欢这个风格。
  •   纸质很好,页面清晰,插画很漂亮,两层书皮。很喜欢。
  •   虽然不是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域
    却深深的被作者细腻真实的情感所吸引
    活泼可爱机灵善良的小姑娘跃然纸上
    在这个暖暖的午后
    我被这个姑娘牵引着
    或开心
    或委屈
    或惊奇
    或伤感
    仿佛重温了自己的童年
  •   孩子五年级,拿到书,一口气读了大半本。作品本身经典,插图也美,建议买书不要捡最便宜的买,要看好出版社和评价(很多评价也是注水的)。
  •   平实的文字却透着优美,我觉得这就是典范。简简单单的句子,人家写得这么好。对人的成长写得也很令人感动。
  •   这本还没看,但装帧很好,插图很美,值得收藏
  •   很好的一本书,插图也很好看,孩子喜欢。
  •   装帧用心,里面插图也很美
  •   喜欢插图,内容还没看,期望值很高

  •   很好的一本书,书面插图和怀旧
  •   这是关于童年的一本很温馨的书 自己看过后送给表妹看了 装帧很好 里面有几幅插图 很有意境
  •   刚拿到书,包装很精致,插图很美,看着很舒服。
  •   这个版本不错,印刷和装帧都不错,插图也很美,值得收藏!
  •   一直都很想买这本书的,有看过其他的版本,感觉这个版本的最好了,插图也很漂亮!
  •   书的插图画的和我的想象非常的吻合、真想穿越时空去他们的胡同逛逛
  •   无意中找到这本书的,后来发现最后一节还选入到了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语言非常的平易近人,感觉描绘的场景就在眼前,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这个纷杂的世界,很多事情的描述尽管含蓄,但反而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不错的好书,以后留给孩子读。
  •   无论是排版、纸张都不错。读后有一种感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只是在欣喜之余总有一丝淡淡的感伤。
  •   很好 书很精美
  •   挺好的,很精美,孩子很喜欢,送货速度也很快
  •   小时候就看过这个电视剧,书第一次看到,图册精美。赞!
  •   经典又精美。
  •   包装精美,是正版。喜欢
  •   孩子的老师让买的,书的包装和材质都很好,印刷也很精美
  •   包装精美,价格公道,有正式发票,还包邮,比书店便宜不少呢
  •   十月文艺出版的书,质量一向不错,纸张质量很好。女儿喜欢。
  •   给儿子买的,没想到我也很喜欢,语言清新,让我们重新看到了30年代的老北京。
  •   给媳妇买的,说非常好,推荐给小朋友看
  •   小学生必读书,印刷质量不错。
  •   给小孩子看的,五年级老师要求必读书。因为课本上有一篇课文“窃读记”
  •   太经典了,大人也跟着读了一遍。
  •   这本书大人小孩都适合看,我看着都不想放手呵呵。
  •   每次看这本书都让我想起我的童年,这本书值得收藏,大人小孩都适合看
  •   书的质量非常好,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看,也很适合大人看。
  •   看完这本小说勾起了我很多的童年回忆,我也是在南城长大的,所以觉得非常亲切。很喜欢。
  •   帮同事家女儿买的,包装不错!
  •   给孩子拓展阅读,很好的读物
  •   老师推荐买的,值得阅读的书。
  •   我是给女儿买的,初中阅读老师推荐,女儿拿到书很喜欢。
  •   当初看过电影,岁数大了,现在跟孩子一起看,很感动。
  •   很怀旧的一本书,经典的一种阅读。
  •   帮同事孩子买的,配图很典雅,封皮较厚实,纸张也不错,在众多版本中选择了这一版,较为满意。
  •   不错的一本书,老师推荐的,女儿很喜欢看。
  •   朋友推荐买的,书的内容不错,女儿很喜欢看
  •   这些书是别人推荐的,翻看了一下还是不错的,认真读一读。
  •   值得推荐大家看看
  •   非常好的一本书,老师推荐的,果然不错
  •   画好看,收藏版的,推荐。
  •   名家作品,图文并茂,强烈推荐!
  •   很好,赞(20+)。推荐!
  •   好看 喜欢写作风格
  •   老北京的历史、地名、方言、人情事故在书中都能读到,精典,值得一读。
  •   正在读,让我们对旧时的北京有了更好的认识。
  •   虽然作者运用的文字非常简单,但非常准确的描绘了北京的事,物。读完倍感亲切。
    书的质量也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