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刘庆邦 页数:407 字数:3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的最新长篇力作。 小说写的是“文革”时期的农村生活。少年黄金种出身于地主家庭,父母遭受批斗死去,金种与弟弟银种和叔叔黄鹤图生活在一起。他们生活在屈辱之中,随时都会被村干部、贫下中农欺侮。金种先后追求村里的两个姑娘,但是由于出身不好,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幻。由于实在无法生存下去,金种想方设法逃离杜老庄,前两次逃跑都被当作盲流遣返了回来,最后一次逃跑总算成功了。改革开放以后,发了大财的金种带着“妻子”又回到了杜老庄。金种给了村里人很多钱,可是人们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很快发现他的“妻子”是假的。金种去给父母上坟,想起这些年所受的无数苦难,不禁大声痛哭,长跪不起……
作者简介
刘庆邦,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七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先后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
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等外国文字。
章节摘录
半夜里,下雨了。没有打闪,没有打雷,也没有刮风,皮钱大的雨点子说落就落了下来。这是夏天的雨,比春雨和秋雨显得精力充沛些,有激情些。这体现在它果断,垂直度好,打击力强,不管落到哪里,都能激起应有的反响,谁想不吭不哈都不行。雨点落在地上,是玻璃球子砸地的声音。雨点落在水塘里,是用带倒刺的锥子往水里扎蛤蟆的声音。雨点落在阔大的桐树叶子上,发出的是不断敲击羊皮鼓并把鼓面子击破的声音。雨点落在一向沉默持重的石磙上,石磙如被无数指头抓了痒痒,触痒不禁似的,也切切磋磋起来。雨水的普遍性无以伦比,它自上而下,见缝插针,每一个地方都不放过。如此一来,满世界都呼呼作响,全是浇注的声音。若白天,人们能从门口的天空看见从上面扯下来的浑白的水幕。水幕落在地上,溅起的细碎水珠倒卷帘一般,形成半人高的水雾。这是夜晚,前半夜天本来就黑得很密实,就什么都看不见,突如其来的大雨不但不能把黑暗有半点冲破,相反,泼墨样的雨水只能使黑暗更具有物质性、笼罩性和压迫性。多是茅草屋组成的伏在地上的平原村庄,像是被喧嚣的大雨踏得更扁,并被浓重的黑暗抹杀掉了,回到了荒无人烟的混沌时代。 其实每间草屋里都有活着的动物。除了人,饲养室里有牛马驴,猪圈里有猪,鸡窝里有鸡,各家各户还有蚊子、苍蝇、跳蚤、臭虫和老鼠等等。雨下来时,各类动物只动了动,很快归于平静。马张了张鼻翅,接着吃草。猪哼了两声,对下雨表示过不满,没耽误继续睡觉。母鸡撒娇似地呻吟一声,公鸡及时抓住向母鸡示爱的机会,赶紧向母鸡身边靠拢。作为动物之一种,人对下雨早就习惯了,不管是下小雨,还是下大雨;不管是白天下,还是夜里下,他们都能接受,不再像身系兽皮草裙的原始人类那样惶恐。庄稼人靠天吃饭,对下雨是敏感的。雨点刚点过三两声,他们说下雨啦,就翻身下床,摸黑从院子里往灶屋抱柴火。这地方的人靠柴火烧锅做饭,柴火一旦被雨水淋湿,做饭的事就成了问题。雨点稍密集一些,有妇女点亮煤油灯,举着灯往屋顶上照,见哪里悬下明明的水珠,并开始往下滴水,就用瓦盆或尿罐放在下面接漏。屋顶不漏的人家,男人和女人心里稍微安稳些。他们的脑子醒了一会儿,眼睛并没有睁开。他们知道,人的眼睛是星星跟着月亮走,全凭借光。在无光可借的情况下,人的眼睛跟猪的腚眼子也差不多,开着合着都没用,什么都看不见。这会儿发挥作用的主要感官是耳朵,他们听出来了,雨下得不算小,门口的粪窑子里恐怕已经有了积水。
编辑推荐
有些事情,就像我们的胎记,无论怎样折腾,都摆脱不了,一个乡村少年与命运抗争的辛酸历史,用诚实和良心唱出小人物内心的沉默。 《遍地月光》写的是“文革”时期的农村生活。文革中流行一句话:“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小说主要写到了这种“血统论”对普通人的戕害。 换亲、逼婚、假扮夫妻,被毁灭的爱情、被扭曲的人生。爱情毁灭了,人生扭曲了,一个地主少年该走向何方? 中国“短篇小说之王”、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刘庆邦最新长篇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