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

出版时间:2008-2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安妮宝贝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五本书在2008年1月一起出新版。不是作品集,也不是文集。是五本书的因缘,到了汇合的时日。里面的大部分书,都曾因为多次的再版,封面和版式一换再换。这一次它们将以互相统一的形式来出版。第一本书出版时是2000年,开始写作,在1998年。敲落在键盘上的第一行字,第一个短篇小说,第一次随意信手署下女童式笔名,游戏人间的第一个自问自答。2008年,八本书。这些字在是非争议的喧嚣中行走,是孤僻而执意的旅人,有自己的目标所在。两边都不是家。书一直在印。继续或者失踪,都不是紧要的事。那么多这样或那样的人,说这些字,这样或者那样,或试图把它评断成这样或者那样。热热闹闹,也都是无关的事情。这些字,微小自处,不过是偏僻山谷里幽蓝的一面湖,大雁也飞,燕子也过,风平浪静,从无留下痕迹。依旧不过是无用。写了这些字,度过了十年。这是属于我的事情。其他的都不是。也无所谓是或者不是。这些字,被许多人阅读或议论,都不是存在。在被知会的瞬间,于暗中发出微光,如同只有在夜色里才能被发现的萤火。这是它的生命。这些字。对我来说,它们属于时间深处,黑暗本身。写在水面上。写在灰尘和光亮里。写在回声和沉默中。这些字。它们是一面镜子,映照人对春日,花鸟迁就。是一条道路,劈开大海,屏息前行,踏过之后,注定回头不是岸。它们在最起初,亦不过仅仅是一种纪念。为了写给自己。新版的封面,分别选取唐草,波涛,青竹,山茶,流线的传统图案。白色,灰色,杏色作为底色。旧日各异的版本,都已过期作废。新的开始,重新描下选定的色彩,自在又坦然。一切继续,一切都无恙,似乎如同最初。只有心知道,岁月不宽宏,青春转眼落根结果,不见了花影缭乱。浓烈黯然已成为过往。时间里剩下流云幽幽,青山深深。旅人依旧在行路。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对无言。安妮宝贝2008年1月8日北京

内容概要

  《彼岸花》是安妮宝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安妮宝贝1988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发表小说,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因阴郁艳丽的独特文体引起广泛的关注。成名作《告别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后来结集出版,已出版的《告别薇安》和《八月未央》曾持续登上全国畅销书排行榜。这次她带给了我们一部全新的作品。  小说依然以都市情感为题材,以现实情节和电影故事叙述两条线索,交错发展。时间跨度大,人物和城市涵盖面众多,保持了属于作者的独特的美感和苍凉。整部小说有一种电影般光影交织的诡异幻觉。  主体共分为“乔”“南生”“散场了”三个大部分。乔是一个独自在上海生活的年轻女子,隐没了历史,以写作为生。乔邂逅在咖啡店当班的女孩小至,在经历过生活的磨损之后两个人彼此失散。开音像店的卓扬是乔在这个城市里认识的第二个朋友,她以为他能够带给她温暖的家的概念,但无疾而终。乔是一个不断承受着失望的城市生活寄居者。经历过两段感情经历后,认识附近开酒吧的中年男人森。作为一个敏感、习惯压抑自己和独自承担生活压力的女子,乔在森的身上得到相知和信任,于是决定把心里的一场电影,即她创作中的电影小说讲述给这个男人听。  第二部分“南生”就是乔的电影故事。女孩南生在乡野长大,从小失去母亲。被父亲带到城市接受教育的时候,父亲在汽车站遭遇车祸。南生和继母的家庭一起生活在东海边的小城,艰难的生活里,无血缘关系的哥哥林和平一直给予她照顾和关爱。因为从小遭受的背弃和孤独,南生把对世界的失望以畸形的方式寄托在和平身上,她渴求在和平身上找到她所有缺失的感情。但和平因为生存环境的压抑,远走他乡。南生在不同的城市和人之间流离失所,最后因为绝望把刀刃对准了和平……在和平身上,她完成了生命中关于罪恶和赎罪,纠缠和解脱的全部过程。  在第三部分“散场了”里面,讲述乔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遭遇生活里再次的颠簸起伏,渐渐感觉疲惫。她和森去了东海上的一个小岛,在黑暗的大海面前,对森说完最后的结局。回到城市之后,乔觉得她对这个城市及对身边这个男人的倾诉已经完成,于是在大雪纷飞的夜里不告而别。  “爱情”和“生死”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安妮宝贝通过《彼岸花》对这两大主题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她以同情和抚摸的笔触直接抵达一代都市边缘人的灵魂深处。

作者简介

安妮宝贝,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摄影图文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八部作品。其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力。现居北京。

书籍目录

自序:倾诉的完成Side A 乔咖啡店里邂逅小至音像店男人森的一块硬币Side B 南生山顶上的女孩林和平童贞的过往南方爱情流离除夕Side C 散场了一个人的生活某种结束去往别处的路途

章节摘录

咖啡店里邂逅小至我是乔。这一年春天,我在上海。 每天在家里写作,同时为数家杂志撰稿,写专栏。让每个字产生反映精神,兑现物质的价值。说来这应是我唯一的谋生技能,收入虽不稳定,但维持生存尚可。 这种生活在旁人的眼里,也许过于随性及缺乏安全感。但对一个长年没有稳定工作且不愿在人群里出没的女子来说,就好象是潜伏在海底的鱼。有的在几百米,有的在几千米,冷暖自知,如此而已。 我是一个生性自由散漫的女子。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所谓自私的标准是:只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放纵自己不好的习惯:比如长时间睡觉,去附近的酒吧买醉。沉溺于香烟和对虚无的对抗。神情困顿,装束邋遢。常常席地而坐,咧着嘴巴放肆大笑。有时候过份敏感,所以显得和很多关系格格不入。但对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太多计较。 不计较与其说是宽容,不如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对这一切并无兴趣。我漠视除自己关注和重视之外的一切感觉和现象。不太容易付出。有享受孤独的需求。 也许这一切特性注定了我只能选择写作。我喜欢它能让我采取合理的方式逃避某种现实和喧嚣。虽然感觉中,被长期性抑郁症所困扰的人才会从事这种职业。 4月上海依然寒冷,但能够感觉到春天循序渐进。 有时在某一个下午,突然有心情。坐公车出去观望城市的春天。坐最后一排空荡荡的位置,把脚搁到舒服的角度。当车子慢腾腾地行进在因为修路而交通堵塞的马路上,就可以悠闲地欣赏窗外的春光和艳丽女子。平静的午后。陈旧的欧式洋楼。晒满衣服的院子。露台的一角开出粉红色的蔷薇。梧桐树的绿色叶片闪烁着阳光。路边英俊的法国男人,在阳光下面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有茫然而天真的神情。 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就像以前曾经喜欢过的一个日本乐队的名字。它叫EVERY LITTLE THING。细节是组成幸福的理由。喜欢简单生活。做喜欢的事情。住在喜欢的城市里。最好还能遭遇到喜欢的天气,喜欢的男人和女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不会有任何复杂的借口和理由。 这是我信奉的生活原则。 小至出现的那个下午,是个晴天。上海春天的阴冷常常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某些时候几乎足够让人丧失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可是那天的阳光非常好。金色的阳光似乎能穿越胸膛,抚摸到僵硬的心脏。如同一次重生。 小至说,我们去买DVD。很好的阳光就闪烁在她的头发上。她的头发很凌乱,潦草的,略显褐色,像一大把松软的晒干的海草。一点点化妆也无的女子,穿一件灰黑的棉大衣。里面是黑色的厚棉T恤,手腕上系一根红丝线。她穿的很少。然后习惯耸起肩膀做萧瑟的样子。微笑的时候眼睛和唇角有甜美的弧度。平淡年轻的面容似乎能散发出熏衣草般的清香味道。 我说,你喜欢什么片子。 太多了,说不清楚。我对它们没有喜欢或不喜欢的选择。演员有JEREMY IRONS。喜欢他的眼神,像圣经里面的故事。 什么意思? 隐晦,湿搭搭的。 他最近好象有张新片子对吧。 对。《卡夫卡》。可以去找找。 不奇怪她和我有相同的爱好。虽然JEREMY IRONS看过去只是一个孤僻的男人。有着英国人常有的狭窄的瘦脸。鼻翼两侧深长的纹路,一直延伸到唇角。在东方的命相书里,这样的纹路代表着痛苦的隐忍,称之为法令纹。 网上查阅的资料:13岁寄读于谢尔蓬的一所学校。早先立志当一名兽医,可后来读了大量戏剧书籍,认为舞台更适合于他。来到布里斯托尔,加入老维克剧院,跟彼得.奥图尔一起演出。1971年进军伦敦,先是在街头演出,后在舞台与荧屏上献艺。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成名。 雨水绵绵的城市,长年不见阳光。每一棵树都会滋生出潮湿的霉菌。他在夜色的大街上神情潦倒地独自行走。神经质的美感。手指修长,脸色苍白。在主演的电影里,大部分都容易陷入病态的畸恋。他是喜欢纵身扑入的人,虽然姿态优雅,依然常常溃败到底。他的情欲是黑夜中的潮水,汹涌盲目,但是并不肮脏。只是那种无声的绝望。一丝丝,一缕缕地,从他的皮肤,他的头发,他手指散发出来。渗透在空气里。消失在时间里。 我们收集他所有的片子。《蝴蝶君》,《洛丽塔》,《爱情重伤》,《命运的逆转》,《中国匣子》……然后在我的租住屋里,一边喝威士忌加冰配奶酪,一边看至深夜。 相信喜欢他的女人会有很多。那些心里有阴影的女人,看着他的眼神,会觉得满足。就好象一间阴暗的屋子里。它不是盲人般的黑暗。它是阴暗。安全的,小心翼翼的收藏起自己的欲望。也许这就是区别。多一点就变成了恐惧。少一点就丧失了秘密。我想,我和小至就是这样难以控制自己的女子。 我在上海并未认识太多有趣的女子。我的生活范围非常狭小,基本上是租住房附近的街区,包括酒吧,电影院,四川菜餐馆,24小时营业的小超市,花店,音像店……我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否需要紧密的接触,像那些有事没事就碰到一起的人。 他们也许是一些非常害怕寂寞的人。需要感知彼此皮肤的温度和气味的包围,这样可以不用面对心脏上的破洞。而我觉得,朋友应该是该需要划分的,并且根据这种需要彼此采取合适的方式。比如有些朋友专门用来聊天,你就不要去向他借钱。有些朋友只可以一起做爱,你就把灵魂和身体的距离划分得干净。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去参加过几次所谓的派对。地点大部分是选择在五星级酒店,女主人也总是有着某种时尚的身份,然后拉一个大商家做赞助。去的人要提供名片,可见这种活动渗透了势利的潜伏因子。一屋子衣着光鲜的情色男女,身份有金融,广告,出版,网络,贸易等各界人士。200平方左右的大厅,白衣的伺应生托着放满酒杯的大托盘来回穿梭,请来的乐队在现场演奏,还有主持人在台上插诨打科。很多人在握手,拥抱,亲吻。某个瞬间你会有一个错觉,以为自己出现在某部场景不是搭得太地道的电影里。 我欣赏那种穿梭自如的女子,因为她们是上海洋化风情的代表。英语流利,眼神清晰。看得清楚自己的未来和值得笑脸相对的人。这些身材高挑,艳光四射的美女,大冬天穿短袖的织锦缎旗袍,裹流苏纯羊毛披肩围巾,却赤足穿一双镶水钻的细高跟凉鞋。肤色胜雪,软语呢哝。有精致的妆容和无懈可击的优雅笑容。 身份暧昧。也许白天出入高级百货公司和位于高尚地段的写字楼。或者白天睡觉,晚上苏醒,夜夜狂欢在DISCO和酒吧。她们是真正的时髦女子,享受物质操纵生活从不迟疑和犹豫。虽然有时候也显得无所适从,脸上有因为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的表情。 剩下的就是一些无聊的人,站在一边抽烟喝酒或发呆。大部分是些自得其乐的男人,对自己的孤独不感觉可耻,坐一会儿,然后沉默地离开。 我和那些男人应属同类。只喜欢独自拿一杯酒,挑一盘子杏仁甜点,然后找个僻静的角落,陷在沙发上旁若无人地穷吃。即兴的发挥不是我的强项。我的预热很慢。感情需要很大的安全感才能活泼地施展。所以在陌生人面前我容易麻木不仁。 我想那应该不是拘谨。我很少对人感兴趣。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租住的房子以前是西区资本家的聚集地。现在已经没落。高大的落叶法国梧桐。红色尖顶的洋楼。精致的凸窗有发暗的镂花麻布窗纱。斑驳的露台铁栏杆和大片草地的花园。马路空空荡荡。这是一条被殖民文化冲刷的街。它符合我的漂泊感。失去了故乡。 路上常看到一个牵着蝴蝶犬的寂寞女子。涂着鲜红的唇膏,薄薄的丝袜,穿着高跟鞋,每天下午三点必定在附近散步。这里有许多富商买了公寓给漂亮的年轻女孩居住。那些眼神流转的烟花一般的女子渐渐变成为慵懒的散步者。 租的是很破旧的老式公寓楼。虽然如此,每月租金仍非常昂贵。 走廊的墙面全部剥落。到处堆积邻居的破烂家什:潮湿的拖把和衣服,枯萎的盆景,废弃的破铜烂铁。空气里有一股灰尘的陈旧味道。 穿越窄小的走廊,打开门。小块褐色柚木拼起来的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采用早已经过时的墙纸,暗黄醉红的碎花图案因为时间弥久亦不再显得张扬。木头的双人床,抽屉橱。衣橱的长镜子略显模糊。玻璃窗映射进来阳光,让寂静的房间流动某种沉醉的气息。面积很小,简单干净。卫生间的白瓷砖微微泛黄。浴缸边上有一盆绿色小仙人球,也许是上任房客留下的。 房东给钥匙的时候问我是否会在这里长住。自然给予她肯定的答复,虽然在上海我租房子的频率是每三个月换一个地方。搬进去被子,衣服,10多瓶香水,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张用木相框镶着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12岁时候的黑白照片,露出雪白牙齿的笑容。天真无邪。我总是奢望留不住时间但能留住人性深处的一部分纯真。这就是自以为是。 遇见小至之前,我一直在写作。闭门不出,只打叫外卖的电话。比萨饼店,炸鸡店,小四川餐馆,解决一日三餐和夜宵。我的朋友很少。对男人很难产生爱情。短期理想是能够赚到足够的钱去印度和老挝。写一个长篇。拍一部电影。长期理想是可以某天突然地消失。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有时候我会什么都不做。那通常是我写不出一个字痛苦万状或刚领到稿费踌躇满志的时候。 中午11点左右起床。先到附近的咖啡店喝咖啡,然后去音像店搜集盗版影碟,或者只是在空气污浊的大街上走来走去。像任何一个没有工作四处晃荡的人,竭尽所能地消磨时间。 喜欢电影,但已经很久没有去电影院。少年的时候,看电影还算是比较时尚的休闲方式。常常和同学一起逃下午的课,去小电影院看外国片。记忆中那是一座偏僻而阴暗的白色房子。放映厅很小,墙壁刷成绿色,墙面上有黯黄的雨迹。壁灯华丽而俗气。座位不常清洗,在黑暗中散发出恶劣的头发和汗水的气味。总是有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但它会一整个下午放上四,五部影碟,可以看到日本和欧美最新的一些片子。当然也有很老的黑白旧片子。 我热爱电影里那些绮丽诡异的镜头和台词。这使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对现实有太多不满的人。所以拿着大杯可乐大筒黄油爆米花在电影院里醉生梦死。放什么影片,在哪里放以及放多久对我已经不重要。因为到了散场的时候,我经常是怀着微微的羞耻感在黑暗中入睡。 常去的酒吧在住家附近。老板是个身份不明的中年男人,比我大11岁。7年前从英国回到上海。 他叫森。他的酒吧叫布鲁。我想谐音应该是英文的BLUE。但里面看起来一点也不愤怒或颓废。干净极了。是那种沧桑之后的恬淡。原木做的吧台,是森亲自做木工并涂漆。同样手工制作的还有白色棉纸糊起来的灯笼,以及米黄的苎麻桌布。喜欢马蹄莲,总是用一大玻璃瓶的清水养着它们。那种洁白的欲开不开的花朵,没有香味却枯萎的很快。 森通常穿着一件白色棉布的衬衣站在吧台后面。一边亲自招呼客人,一边在吧台后面飞快地擦玻璃杯子。他倾听很多人的故事,却从不透露自己的往事。 只放意大利歌剧。轻得像要断了一样的声音,明亮而凄怅的歌声在隐约处如水般流动。在一整面的墙壁上,有一缸热带鱼。有时候他会推荐从欧洲旅行带回来的威士忌,白兰地和葡萄酒。大部分来自一些偏远的风景优美的小镇,农家自己制作。酒吧的生意通常在晚上11点左右开始热闹。空气因为烟草,酒精和体温变得温暖。我常常独自要一杯加冰威士忌,看水箱里美丽的小鱼。伸出手,用手心贴在玻璃缸上,对着它们吹口哨。更多的时候,我爬上吧台前面的高脚凳子,不停喝酒,然后坐到昏昏欲睡。 凌晨的时候从酒吧回家。如果失眠就会上网聊天。这是有趣味的事情。隐藏了身份和面容,躲在虚拟的符号称谓后面,和一个陌生人说话。随时开始对谈。随时离开。随时出现,随时消失。在那里可以同时即兴地开展6场键盘恋爱。或更多。然后厌倦的时候连BYEBYE都可以省却。毫无后患。这是一个容易对真诚和诺言产生怀疑的地方。 我寻找轻松有趣的谈话对象。聪明。男性更好,虽然在网上性别可以是忽略不计的问题。有趣的人可遇不可求。一次聊天的时候,有人向我推荐一个网站。打开后是从太空拍下来的地球地图,每个人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所在地点的标记。那个人说,我已经找过自己的地点。轮到你了。我看着那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孤独而傲慢地转动。我不知道这个人如何找来这种古怪的网站。 他告诉我,他是个北京男人。28岁。在广告公司做经理。我不想去考证这些要素是否真实。我的快乐来自编造我喜欢的男人特征。所以我在键盘上敲打的时候一边听TORI AMOS,一边搭配感觉中他英俊的五官。这种想象令人愉快。不需要兑现。 后来他就如同他的NICK NAME一样消失不见。SAM。一颗冲天炮。 4月初的时候,我在网上邂逅小至。 她不隐瞒自己,在网络上一开场亮出的都是真实的东西。这些真实在以后的时间里都得到了考证。她说她复旦哲学系毕业,在4家网络公司以3到6个月的平均速度轮换过工作,演过话剧女主角,写过诗歌,参与过独立制片的工作,会作曲唱歌灌唱片……但现在她什么都不做了,只在一家咖啡店卖咖啡。她的开场白充满传奇色彩。 而每年春天,这个城市并未有丝毫奇迹发生。街头空气污浊。路过的人匆匆忙忙,神情惶恐。空气里有物质生硬的芳香。血液和呼吸隐藏强劲的暴力气味。不管季节如何更换迁移,痛苦和欲望始终在这个黑暗的洞穴里发酵。城市生活空洞无比。 我对她说,我有时候想象自己的电影。想象电影里面一个带着鸟群出现的女子。那个女子眼角有褐色泪痣,瞳仁幽蓝如海底水藻。她每次出现,都会有一群鸟围绕在她的身边。灯光通明的地下铁,百货公司,深夜的咖啡店,石库门破旧房子,阁楼的尘埃,冰冷的墓地……那群鸟在她的头顶盘旋,在她的身边栖息,自由出入于她心脏起伏的地方。带着凛冽的风的声音。但没有一个旁人能够看到。当她爱上一个男人的时候,鸟群会轻灵地四处扩散,在天空上盘旋。当她痛苦的时候,鸟群停在屋檐或树枝上沉默无语。它们起起落落,没有轨迹可寻。女子的视线穿越城市逼仄的天空,落在一个空旷的荒野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十年。陆续出版《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 …… 回首来路,从不认为自己在十年之后,是一个重要的或完善的写作者。事实上,越往前走,越能看到作品中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反省自问之际,也越觉单小轻微。 但也从不诚惶诚恐,因安然于心灵的道路循序渐进,种种知见、心绪、洞察、提炼,只能从容按照既定的步履前往。不同驿站,不同风景,最终留下的,只有一种走过千山万水观望流光过境的空旷。 单纯混沌中有美,剧烈偏执中有美,百无禁忌中有美,谦卑克制中也有美。这些原本属于人对自身生命的处理和完善。微小人类的言论不足道,由凡人创作的文字作品也多有缺漏不足。一个作者写下的文字,最终不过是与自己的生命相关。 作为微小个体,试探虚空的疆域,实践思考和表达,让足迹趋向更远处。只有这个价值可穿透种种评断争议的主观和生命无常存在的客观,穿透文字本身烟云般属性。

编辑推荐

《彼岸花》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安妮的小说很足,像一个灌足水的鱼缸,触痛了鱼关于自身命运的联想。《彼岸花》的进步在于她愈来愈具有了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对女性和生活、女性和男性之间关系的领悟和把握,具有一张现代女性心灵状态的现场照片的意义。在文字风格上延续了原有的风格,在一切可能之处把意像诗化艺术化,具有飘芒的空间感及更深更广阔层次上的穿透力。对主体把握的沉稳和完全依然是安妮作为一名女性作者的独到功力所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彼岸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喜欢她的书 一口气买了全集 有很多相投的地方 。不过丫丫说 , 你们大人爱看的书 ? 我说 。不是所有的人。喜欢有人说出我心里的话 ,是神奇的感觉 。我喜欢。也许这是看书的乐趣 。也是一个作家的乐趣 。
  •     安妮宝贝的文字,语言辨识度很高。比较有特别,也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风格。虽然是很久很久一样的书,而且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看过一遍,但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又想拿出来看看。读书就是这样,每次看,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
  •     在朋友家看到安妮宝贝的《彼岸花》,拿下来看了。高中的时候一直有朋友推荐,却始终读不下去。那些细碎、呢喃般的文字,感伤又始终觉得略有些矫情,不是我的菜。
      
      这一次看了几十页,读到一句话,想起了一个人。那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即使打出一道光线,都有他的理念与想法在其中。
      
      曾经亲密相处的朋友,也在她的博客中写过这样一句。我以为这是她的体悟,昨天才知道这是拾人牙慧。
      
      拿着《彼岸花》继续往下读。书中的“我”是个自由职业者,以撰稿为生。不融于社会,总是抽烟、喝酒、认识各种男人。男人们帮她找工作、向她求婚,她却不放在心上。她认识的女孩子是美丽敏感并同样不融于社会的,疯狂地爱与做爱,怀孕打胎流浪。都是叛逆少女。
      
      又想到那位朋友,那时的她,大概也是被安妮宝贝所吸引与感染的叛逆少女吧。青春期的女孩子,或许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不被全世界所理解与接纳,脑海里上演的都是激烈而戏剧化的情景,与这个世界碰撞、冲突,被伤害、被排斥、被边缘。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自以为如此的幻想。但也只有在这样的幻想中,才能做悲情戏的主角。
      
      然后,这些敏感、脆弱、“不容于世”的女孩子,都会在某个时间点,收拾起这些感伤、幻想,转身进入现实生活的枝枝蔓蔓柴米油盐,成为茫茫人海中的一员。
      
      有些情绪与姿态,只属于青春的年代。
  •     一个月前在图书馆里借阅了《彼岸花》,坐在家里翻了两页,就扔在一边了。之后主要用电子书的方式阅读一些书籍。手机随时可带在身边,确实方便,但是似乎少了点什么,总觉得还是要阅读一些纸质的东西比较好。眼看还书期限临近,又拿出来翻看,顺便写写书评,写写一些简单的想法。
      
      小说的主人翁是一个作家,故事记录的地点是在上海。上海这个地方人气比较旺,上海本地的老一辈的人思想都比较现实,可能在我印象中没有那么多故事色彩,但若你跑到上海的马路上,人行桥上,的确给人这样的印象,车子循规蹈矩得奔跑,人循规蹈矩得行走,各自忙碌奔波,盲目得活着。甚至每天上班,我都会问问自己,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混在一起盲目得往前奔走,而在工作中,那些冠冕堂皇,激昂人心的言语又是不是在自欺欺人。你会不自觉的感叹,不自觉的反问,但身在其中无法抵抗。故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发生,我似乎都可以完全理解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乔,一个桀骜不羁的女子,她的挣扎与痛苦。她一直期望的生命丰盛,应该是自己的人生履历得到一定的累积,伴随一定的阅读量,长期的写作整理心情,定期的旅行释放心情,再回到生活中,享受。,做一个智慧单纯的女孩。然后在旁人善意的鼓励诱导下,乔也尝试去做一些改变,最后又无果而终。这让我想到,生活中又好像很多个“别人”喜欢对于你的事情进行议论,可我始终觉得,自己的纠结是旁人没有资格评论的,因为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应对,结果一定截然不同。没有人可以定义另一个人的生活,至少我从不会批判任何人的决定。一切都有缘由,有前世今生的前因后果,不必太过于计较对错。就像故事里说的:不要轻易去分析别人,不要轻易给人下定论。
      
      书还在继续阅读中,想在还书日前啃完,目前刚刚进入Side B,未完待续。。。
      
      2013-10-19 22:00
      
      --------------------------------------------------
      
      
      还有几页就读完《彼岸花》,却停下,忍不住写下感想。
      
      小说非常得喜爱。语言风格。内容。节奏。都非常喜爱。这样一字一句的文字,淡淡得描述,却震撼人心。总觉得故事在演一部悲伤的哑剧,没有太多语言,却有似风似雾的感情流露,我完全被文字打动了。
      
      有的故事只是重复重复得表达的思想,有的故事什么都没有说却将思想深入读者内心。
      
      我喜欢南生的故事,这样一个没有理由不顾生死的爱,我无法理解她的种种行为,却又觉得这一切无法避免,是逃不掉的。很多时候,我在阅读,眼睛里看到的是打过复古色彩的画面。很多时候,我都有共鸣。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我都觉得那很有力量得打到我心里。南生说,我想和你在一起。和平说,把所有的一切都忘了,我不会回来。我竟那么容易得被这样直白的文字感动到情绪强烈起伏。
      
      我们都在寻找,宇宙之大,我们或困于小节,或困于大事,无法满足人的欲望。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也毫无畏惧。无论是南生还是乔,都是如此。
      
      彼岸的花朵,是你想要的吗。她华丽的盛开,美艳多人,却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无论如何痛苦,却终究得不到。
      
      2013-10-22 21:50
      
      
      -----------------------------------------------
  •     大四毕业那年在学校跳蚤市场淘了这本。那整个夏天,伴着粘稠的汗水与无数个失眠的夜晚,读了一遍又一遍。它是我的灵药。同年秋天,我的南生来看我。我不是林和平。
      我的书柜里躺着一整套的安妮。唯有这本是初版,其他都是七零八落的再版。时隔经年,她已结婚生子,洗干净抽烟写字买机票的手,甘愿为人做羹汤。此后她的作品我只买不读。
  •      安妮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现实中的疼痛依然带着淡淡的温暖,用语言抚慰着心里有伤疤的人。
      
       乔是个浪迹天涯的女子,性格敏感而落拓。她也在试图寻找和接近爱情,但在现实中很少会有男人爱上她这样的女子。在她经历了都市白领卓扬,独立而冷酷的文艺青年ben,感情经历丰富但内心已经老去的男人森之后,未能找到自己的终身寄托。这也是乔预料到得结局,于是她平静地离开。
      
       故事中的南生和和平在经历数次的分离与相互伤害之后最终和平分手。乔与南生最后相遇,在彼此安慰之后依然踏上了各自的旅途。每个人都获得了自由,却是以失去心爱的人为代价。凛冽的青春呼啸而过,真实的痛楚与过往就如同彼岸花瓣散落在海角天涯。
  •     中学时期,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张小娴,还有饶雪漫等作家的青春小说很热门。这里头我基本都读过,其中受安妮宝贝的影响最深,以至于我对安妮宝贝也最怨念。现在想想,她的故事不是不好,只是同一个风格、同一个故事内核被用过太多次,而且缺少故事情节。好像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种片断似的讲故事的小说,伴随着叙事方式怪异的电影都越来越流行了。
      
      由于我是一股脑的看的安妮的作品,而且时间有点长了,分不太清每本书的区别,所以我就一起讲讲我对安妮宝贝的所有印象吧。
      
      最开始的吸引我的是评论说她有颗透彻的心。尽管年少如我,还不明白透彻什么概念,但是我还是很膜拜透彻这个词的。现在想想,80岁历经风雨的老人家,也不见得洞彻人生,一个年轻的女子,能有多透彻呢?
      
      安妮宝贝的故事里,总是女性为主角,女主常是南方小镇的女孩,有时候她是风尘女子,有时候是小编辑(或者和作者一样的自由职业人)。她爱平头、精明的男子(我也好这款,也难怪我喜欢她的书)。这样的女孩好像对男主奋不顾身,却又能独立自主,大概体现在女孩交自己的房租,能自己带大肚子里的孩子。(这理由,囧。)形容头发,永远是海藻一般的长发。(以至于我现在看到这词有种想吐的感觉,我很不能想象海藻一样的长发是多慎人,大概因为我是恐怖片爱好者。)
      
      彼岸花总伴随着开到荼蘼。那会对王菲这两首歌不熟悉,但彼岸花和开到荼蘼,光从字面上看,就很美好的样子,虽然我很久之后才想通开到荼蘼是繁花将落尽的感觉,但是曾经的我,在安妮宝贝的文字里,总是把这两个词联想成暗夜里开放的大朵大朵的花,艳丽、芳香、神秘、迷人。这样的感觉同样适用于她写的女子,虽然他们总是清丽、棉布裙子,清纯的形象,但我难免想到她们黑夜艳丽,又幽冷的样子。
      
      《莲花》之前的作品,我在高中闷热的南方夏末看完了。《莲花》之后的作品我没读过,听说风格改了不少。也许有一天我会想起去看,看看这些年后的我们,有没有更成熟。
      
      
  •     
      
      
       可能是很多女子都会幻想那样的爱情,所以安妮小说的读者很多。
      
      
      她笔下塑造的女孩,我想挺普遍的。没有安全感脆弱简单温柔倔强。而我也是这样一个女孩。
      
      然后这样的女孩是不是都会幻想有这样的另一半呢。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不过我是这样的。那个男孩桀骜不驯,很懂你的美,很重感情,用生命在爱你。他会强吻你,他会在你任性伤心时,紧紧拥抱你,默默不语。
      
      
      不知道为什么,安妮宝贝所有的小说故事都要把这样的男子设定成软弱的性格。然后悲剧散场。
      
      
      说来不悲剧也难,这样的爱情真走下去,纯属想太多哈。只能说,她的小说满足了很多女孩的幻想,但女孩若真把它当做爱情模式来幻想,就该去生活大炉里去看看病了。
  •      “安妮宝贝”这个名字第一次传进我的耳朵,是大学时期舍友小莉在一个百无聊赖失眠的深夜,轻声告诉我的。她很爱,不!应该是独爱安妮宝贝的作品!我一直坚定甚至固执的认为,当一个人特别迷恋某种东西的时候,说明她在其中找到了那个也许连自己都不曾见过不敢承认,但却实实在在又是自己的影子。所以,每当我有意无意的触碰到小莉那双慵懒而清冷的眼睛时,我总在暗自揣测安妮宝贝的书都是在讲些什么。但不管如何想象,那一定是一个我不敢碰触的没有阳光的世界。因此,我从来不肯去翻看她的作品,不是不愿接触,而是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能量,会在充斥着暗色物质的字里行间被吸嗜的消失殆尽。
       时间的流逝总是这样悄无声息。花开花落间足足吞噬了8个年头。前段日子,我拖着因为不规律作息和饮食而过度消耗的身体极不情愿的整理自己的房间。也许一切总逃不开注定的宿缘,为什么会让我在今时今日这个时刻发现了那本早已不知被遗忘了多久的小说,我已经搞不清楚,只依稀还记得当双眼被那整个封面如血的红色侵袭时,心头突然一紧的悸动。下意识搬的,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
       《彼岸花》一个恍如隔世的名字,安妮宝贝01年的作品,就如这已经发黄的斑驳的书页一样,是个年代久远的故事。书中主人公乔总是以一个近乎残废的姿态过着似活非活的生活,她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黑色,妖娆而诡异。不管出现在她身边的一个个男人,怎样竭尽全力的想要将阳光输送到她的血液里,都是无济于事。她就像吸了吗啡的病人一样,扭曲的在自己狭小的保护壳里抽搐着。当她总是在一个个彻夜未眠的黑夜用烟圈和酒精来麻痹自己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小莉那双孤独而绝望的眸子。突然间,我懊恼自己为什么在那个单纯美好的学生时代,没能将小莉从无尽的黑洞里拉出来,而却像她身边一个个的路人过客那样,选择了放弃?
       书的结尾,乔漠然的离开了生活了两年的上海,将要何去何从她却并不清楚,也不用搞清楚,她需要的只是离开、离开、不断的离开... ...故事完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早已知道安妮宝贝,而上天却安排我迟了整整八年才拜读到她的作品。那是个孤独、颓废、空虚的世界,没有门没有窗,只有相信残缺的人,才能看到进入那个空间的入口。我想,我开始懂了... ...
  •     安妮在《彼岸花》自序中写到,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同情心的叙述者。因为我见过带着创伤的无法示人的感情。一些人盲目的生活和找不到出路的痛苦。我相信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真实的理由,所以要寻找那个疼痛背后的理由。它们是精神的一个内核。我希望我的小说里只有展示,而没有判断。因为我不相信人性有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  《彼岸花》讲述一场漫长艰辛的爱,让你不自觉地在真实与幻觉穿梭。主体共分为“乔”“南生”“散场了”三个大部分 乔是一个写文字的女人,略带点神精质,总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着一些可能并不存 在的东西。     乔,一个自由撰稿人,定居在上海的外地人,属于蜗居族,在比萨饼店,外卖,炸鸡店解决一日三餐,喜欢洋酒和香烟,熬夜看DVD影片,喜欢卡夫卡和卡布其诺咖啡,形单只影,慵懒不修边幅。其间,邂逅了和她相类似的一群人:在网络上结识左眼角有一颗褐色泪痣的女孩小至,在布鲁咖啡店认识调酒师森,双鱼座上海男人卓扬,邻居Ben,北方男人树,但每一个人都只是她生活中匆匆而过的旅人,她与他们结识、恋爱、、甚至结婚,但最后只如昙花一现,在盛开的一刹那便已注定了枯萎和终结,然后是各奔征途,余下的只是那记忆里似曾相识的味道和身影。  一个独自在上海生活的年轻女子,隐没了历史,以写作为生。乔是一个不断承受着失望的城市生活寄居者。经历过两段感情经历后,认识附近开酒吧的中年男人森。作为一个敏感、习惯压抑自己和独自承担生活压力的女子,乔在森的身上得到相知和信任,于是决定把心里的一场电影,即她创作中的电影小说讲述给这个男人听。  乔写小说,写的无可自拔,完全融入小说的角色,当森说,你醒一醒时,我哭了,不知道该怎样去评判安妮笔下的乔,乔笔下的南生,可是我始终到结尾都没忘记不管是乔还是南生都拥有安妮的影子,那句钱够用就好,不需要拥有太多,作为一个作家没有稳定的工作害怕出没在人群之中,害怕自由被约束,不喜朝九晚五的工作,在文字中沉沦……  看着彼岸花,看着乔邂逅过的几个男子,没有一个人能让她驻足,她向往自由,喜欢一个人在半夜喝酒看cd,还有拼命的抽香烟,她与这个世界隔绝,她不喜欢出没在人群,靠写作那维持生活,没有稳定的工作。可是她不患得患失,因为她本身就不喜欢被束缚。   乔笔下的南生。  南生他喜欢和平,不对那种感情应该是超过喜欢的,不过这是不被人看好的恋情,父亲在除夕夜被车撞的那一次,和平拉着南生去面,牛肉面南生吃,阳春面和平吃。当和和平一起去捉萤火虫时,南生觉得因为和平的出现他的世界变得温暖起来。亲生母亲生下南生就离开人世,呦外婆抚养,父亲接她到N城遭遇不幸,真的验证了算命的人说的这句子会为他们带来祸害。  不过这个世界没有像南生想象的那么黑暗,兰姨也就是和平的母亲并没有因为他父亲的离开怨她恨她,只是把她当做家里的摆设,似桌椅一样可有可无,她没有办法恨那个女子,因为欠他父亲太多,因为答应过父亲要让她在城生活下去,要她在N城读书。这是兰姨欠南生父亲的,所以她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和平的童年并没有因为南生而明亮,哪怕南生因为他去偷烤鸭店的烤鸭,因为他而变成他那种性格的人。和平离开N城区广州几乎是用做逃离来形容,这座城市有太多不堪的回忆。可是他还是依旧到了广州给南生寄学费,可是从来没有写过半个字打过一个电话。  不管是乔还是南生,其实她们都是安妮虚拟的对象而已,只是涉足的太深,深的在半夜时分一直喊着和平和平。  南生爱上了和平,爱上没有任何血液关系的哥哥和平,爱上了兰姨的儿子和平。和平为了逃避童年不堪的记忆去了广州,有大把大把的票子,他会给南生买化妆品交学费,寄很多钱,却从来没有多写一个字……这段感情会怎样发展我不清楚,我不知道南生是否会随便找个男人将就的过一辈子,还是一直等,耗费自己的青春一直等到容颜慢慢失去光彩。对的,她和那个叫哥哥的人**,只因为他一碗牛肉面,萤火虫,不经意带给她的温柔,温暖着她的世界   安妮说,不计较与其说是宽容,不如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对这一切并无兴趣。我漠视除自己关注和重视之外的一切感觉和现象。不容易付出。有享受孤独的需求。也许这一切特性注定了我只能选择写作。它能让我采取合理的方式逃避某种现实和喧嚣。虽然感觉中,被长期性抑郁症所困扰的人才会从事这种职业。  任何东西都可被替代.爱情.往事.记忆.失望.时间……都可以被替代.但是你不能无力自拔.".我很欣赏里面的几句话.这句尤为欣赏.太多的人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  将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将自己的人生变得毫无目的.虚伪的生存着.茫无目的活着......  这种生活在旁人的眼里,也许过于随性及缺乏安全感。但对一个长年没有稳定工作且不愿在人群里出没的女子来说,就好象是潜伏在海底的鱼。有的在几百米,有的在几千米,冷暖自知,如此而已。
  •     安妮宝贝成为一个热门名词的时候,我可以想像得到。那肯定是一种很前卫的事情。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如此赤裸而细腻的描写这一代人的内在。坦然说,我就属于这样的一代人。没有任何想贴标签自我标榜,打旗号呼朋引类的意思,也犯不上。
  •     花开彼岸本无岸
      
      魂落忘川犹在川
      
      醉里不知烟波浩
      
      梦中依稀灯火寒
      
      花叶千年不相见
      
      缘尽缘生舞翩迁
      
      花不解语花颔首
      
      佛渡我心佛空叹
      
       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生时叶已经落尽,叶长出时花却开始凋谢,彼岸花的花朵和枝叶虽然是同根生,却生生世世永不相见。
      
       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这是一种亦被称为老死不相往来的花朵。
      
       得名于花叶的永世不得相见。
      
       顺理成章的,我们会想到分别,会想到离开。
      
       传说曼珠沙华是开在忘川河边,人死后会一直踩着它来到奈何桥边,闻着花香就会想起前世的自己。
      
       听来,不管怎样这都是一种神秘的,让人心生涟漪的花,正是因为安妮小说的题目吸引了我才读得之中的故事。
      
       等小说开始读完时,我并没有完全的会意,再次回想,才明白了其中的爱恨纠结。
      
       那就是你生命中注定的人,那也是你生命中铭心刻骨的一段过往。
      
       人可以往生,但是回忆却历历在目。
      
       因为爱,是一笔一划的让我们交错在了一起。
      
       爱情是什么,不过一碗水。
      
       能不能忘掉不是你我说了算的。
      
       有今生没来世,纵然你记得,他若忘了,跟真的忘记又有什么不同。
      
       倘若用情至深的并非是你自己,那么那一碗水,喝与不喝,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要的是彼岸的,盛开在不可触及的别处的花朵吗?~
  •     没有生活的阅历真的很难读懂这本书。 一本用许多华丽的词藻装饰的书。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段子我都会重复的去阅读,华丽词藻的背后总有让人不懂的内容。没有一定生活感动的人很难去读懂那些看似生冷美丽词汇的背后。
      很喜欢乔笔下的南生,经历太多生活的苦痛,对一个相爱却爱不到的男人那般的执着,只是最后的结局泛着阵阵的冰冷的血腥。
  •     她太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安妮宝贝的这本书不是一本爱情小说,前几章甚至看不出是小说。从头到尾都是她一个人在叙述,身边所有卓杨,ben,罗辰,森都只是道具,她不爱其中任何一个人。只是爱某一个感觉,这些男人只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了她一个拥抱加亲吻来填补幻觉。所以她才能每次都能顺利逃脱。
        
        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果是非物质的,那一定和回忆有关。一个纠缠于回忆里很多年的人是不容易快乐的。因为经过重大的变故,而太计较得失,于是只能一个人生活。因为周围的人都变得和自己格格不入,难以忍受。
        
        安妮笔下的乔和南生都有一个同性朋友。这个朋友的作用也仅仅是用来展示她的孤独。回忆只有在朋友面前可以提起。即使她再孤独都希望诉说,但对方不可以是男人,因为怕相爱,会很容易搞混知己和恋人的关系。因为目的仅仅需要让自己可以回忆,而不需要更多牵扯,所以只能是同性朋友。
        
        森作是唯一贯穿人物,和乔之间彼此都是没有过去的存在。乔爱上他,但是就像上面说的原因,森是GAY。这样乔算不算破例有了两个朋友。她不了解森,也许不能算朋友,只能是自己很不成熟的幻想。
        
        卓杨和罗辰只有在最后才被提及,告诉读者这两人的结局。都已经结婚,而且正常的生活着。这两个男人完完整整的存在不过起到几点作用,一,侧面突出她需要什么样的男人;二,安排给他们普通婚姻生活的结局来对比她的孤独。三,通通在最后才提起,让人确信《彼岸花》的确是本小说。我宁可分手后就完全不提及他们,这结局设计的很一般言情小说的恶俗。
        
        所以本文只有一个男主角,林和平。他象征着回忆。无论是乔或是南生的纠结都在于此。
        
        文章最后乔收拾好,准备出走。走到哪里去呢,天涯海角都摆脱不了。
        
        
  •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不是真的?
      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南生在绝望的情况下捅了和平,和平没有起诉男生独自跑到山里去了。
      请注意,是用刀捅,算故意伤害了吧。我国刑事诉讼可不是不告不理原则,不是说你去告才追究责任的。
      那就当是和平被捅了几刀然后躲过酒店店员一个人不进医院也把伤养好了吧……这就是神话……
      
      高中时看的小说,今天晚上复习的时候突然回想起这个情节,就来吐槽一下。
  •     11:49分,字幕组的活干的抓狂,上围脖乱逛。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兴起想扒一扒这件事情。
      大概是目前姿态已经坚硬了,但是有的症结还在那里。虽然不提也就不痛不痒,但是遇见之后总还是会落荒而逃。
      
      我不想再逃跑了,我想fix掉所有问题。既然想要变成想要成为的自由的样子,自戕伤口,掏出梗阻,是必须的。
      
      所以我翻出这本书。当然,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这本书是唯一一本从你那里借来的书,那年大家都才高一。抱歉,那时候我体重150,又胖又丑,性格同如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你那时候玩space已经好几年,及腰长发,性格开朗,钢琴,入学考试第一,高挑匀称。包子脸,轻车熟路和别人交上朋友。
      
      不知道为啥,脑子里面还清楚记得你埋着头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写作业,长发像流水一样从肩头倾泻下来的画面;你脖子上系着的绿色的双鱼座墨绿色水晶挂坠;还有不管过了多久,你都始终不愿意和我说话的,充满厌恶的眼神。哦,其实不是厌恶,是压根看不到我。就算是和苏,和丁丁并肩站在一起,你也永远不会和我说一句话。哪怕你和他们说话说得极其热烈。
      
      当然,我性取向正常,对你绝对不是特殊的情感。但为什么这么在意你,理由我很清楚,至少那个时候我以为我很清楚,因为我成为不了像你这么闪耀的人,所以你永远不会和我说话。那个时候自卑夹杂羡慕夹杂不甘,合着被鱼孤立被S指出的种种不是,暗暗有了生涩坚硬的核,埋进了最深的记忆。
      
      “既然无法从外表变成你那个样子,那么至少我可以做你做过的事情”
      高二开始,急剧瘦下来。用尽各种残忍的方式减肥,只为了那句“那么肥,恶不恶心”,可是尽管我瘦了下来,我仍旧不好看。至少那时候我还这么认为。一边只能凭着考试成绩来平衡自己日复一日不甘的心,一边想要瘦一点,更瘦一点。
      
      但是基因不同靠后天基本上无法解决。因为走读,高考成了耳提面命不能不管的任务。整个高中三年,我看着你和那群金光闪闪的女孩子们一起,组乐队,演出,跳街舞,就算是好不容易,当我瘦下来的时候,参加的话剧演出,就算你不参演任何角色,在那张我反复看了无数遍的录像里,那个笑颜莹莹看似随意试穿衣服的你,竟然都比所有参演的人还要夺目。而一次我稍微对班主任提,想要参加街舞,班主任好心却有支支吾吾委婉劝阻我,回过头看着镜子里臃肿肥胖的自己的模样和模仿街舞时滑稽的样子,万念俱灰。
      
      是啊,是啊。
      玩乐队,出国交换,学日语,还有其他。这一切,不都是我在模仿着你咩?
      
      说话的语气,好恶喜憎,喜欢的乐队,书籍,事无巨细,一一学来。但毕竟,我是我,你是你。不管这纪念经历多少事情,只要一站到你面前,甚至只是想一想,感受和那个天气已经很模糊的下午依旧一样。我战战兢兢地鼓起勇气对你问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明明站在你面前,你依然置若罔闻地和别人说话。
      
      啊,现在想起来,居然也还是好难过。
      
      大二那年同学会,和丁丁一起回学校,偶遇你和你的男朋友。我只能沉默地笑着看你们聊天,因为我读出来你压根就没有和我交谈之意。我学会了不要自取其辱,尽管我不明白这种卑微从何而来。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谈第二场恋爱,也稍微接触了一些乐队,自以为不再庸碌无为,却在那个阳光灿烂的盛夏上午,明白了这样一件事:
      
      从高中就开始的,从来无法和你比拟的人生,仿若是没有资格和你交谈的情况,不管毕业多少年,不过过了多久,始终都不会改变。
      
      就像这本彼岸花一样。始终是错位的,不被认可的,不被注意的。不值得存在的。
      
      所以我很少提起高中生活,这个词就等价与灰色和黑暗,大学生活也就用来哄哄无知群众,方便洗脑(笑)。
      
      写出来之后觉得内心舒服不少,有点类似当初对Si的释然。以后,不管以后怎么样,大约再见面还是会延续那种仿若路人互不言语的状态,改变?笑,就算改变,也能变到哪里去呢?高中时代近乎神化的偶像,永远拒绝和我交谈,姿态高傲的偶像,要真的改变成得会同我聊天,反而会让我觉得不适应吧。
      
      笑,是时候该走出来了。就算自己还不是十足的好,也没必要盲目追逐别人的脚步,刻意模仿别人的生活。
      因为不想再被肤浅的欲望左右,从而错过更为重要的东西。为了盲目攀比,而失去自我。
      
      既然要自由,就让我彻底自由。
      
      说到这里,《彼岸花》 、涅槃、科本、X-Japan、安妮宝贝、梵高……因为你,我才会去接近这些存在;抽烟,喝酒,也似乎是看见你很喜爱,自己便也就肆无忌惮。就算一开始,是因为想要模仿你才谎称自己热爱这些,可是后来,不喜欢的,始终还是喜欢不起来,而给了我温暖的,科本,涅槃,也真正好好的温暖了我。时至今日,我可不可以把你也认为是,和某位仁兄一样,是引导了我追逐某些东西的光芒。You Introduce a new world to me,and keep on moving or not, it depends on me.
      
      只是千万别在见面,因为我还没学会如何镇静自若面对自己内心依旧颤抖的自卑。也大概是,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但至少,心里那几个阴影,终于有勇气说出来,面对,然后跨过去。
      
      谢谢你,M.Y.
      但愿以后再也不相见吧,
      
      
  •      这个我看完的第一本安妮宝贝的书,安妮宝贝的文字我很喜欢。文中随处可见的悲伤,是那样的真实,现实中的大家都有太多说不出口的悲伤,有人说安妮宝贝是独自活着末日的绝望歌者,或许我们就是听着那样的歌 来抚平心中的伤口
      
       还会笑 会感动 或许就是因为绝望了 所以唱起了歌 可谁不曾是真心爱着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