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记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  页数:202  字数:126000  译者:陈生保,张青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亍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集装箱世界沟通心扉。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小说家。别号柳川隆之介、江堂主人等。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自幼浸淫于中、日古典文学,后又受19世纪末法国象征派影响。1915年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后接连发表《鼻子》、《手绢》等,成为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时期作品多取历史题材,重艺术构

书籍目录

自序上海游记江南游记北京日记抄杂信一束

章节摘录

  就在即将从东京出发的那天,长野草风来访。他说,他打算半个来月之后也去中国旅行。那时,长野曾关切地建议我,随身带上防止晕船的灵丹妙药。可我想,从门司上船之后,只要两天两夜就到上海了。充其量不过两天两夜的海上旅行,还劝我带什么晕船药。长野的胆小如鼠,可见一斑。三月二十一日下午,在我攀上筑后丸的舷梯时,看见在风雨中波浪起伏的港湾,再一次对我们这位长野草风画伯的怯海情结深表同情。  可是正如俗话所说,不听故人言,吃亏在眼前。当船一进入玄海,转瞬之间,大海变得波涛汹涌起来。我和分在同一船室的马杉君一起,坐在船头甲板的藤椅里,只见海浪拍打着船舷,澎湃作响,不时地有水沫飘落到我们的头顶。海面上不用说已是白浪滔天,犹如一锅开水似的上下翻滚,轰然作响。远处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岛影进入眼帘,那该是九州的本岛吧。即便如此,坐惯了海船的马杉君却还是嘴里衔着香烟,吞云吐雾,悠然自得,全无窘迫之状。我竖起外套的领子,把两手插在口袋里,时不时地送一颗仁丹到嘴里含着。总而言之,直到这时,我才深深佩服长野草风上船之前准备晕船药的英明之举。  这期间,原来坐在我边上的马杉君突然不见了踪影。也不知是去了酒吧还是别的什么地方。我依然悠然自得地坐在藤椅里。可是,尽管眼神里摆出一副悠然的模样,心里却有点慌张。因为只要稍一挪动身体,便会头晕目眩。而且,总觉得胃里有点儿不稳。一名水手在我面前不断走来走去(后来发现,这名水手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晕船患者)。水手令人眼花缭乱地走动,格外叫我不快。接着又在前面的浪涛中发现了一艘冒着细烟的拖网渔船,船舷紧擦着海面航行,船体几乎全部没于水中。真不知有何必要,冒这等风险在大风大浪中行进?这艘渔船也使当时的我生了一肚子闲气。

媒体关注与评论

  芥川的这部《中国游记》自出版以来,与横光利一的长篇小说《上海》  等著作一起,一直是日本人了解旧中国的必读书籍。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中  日比较研究的人来说,几乎成了一本必读的经典。  ——陈生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游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7条)

 
 

  •   之前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阅读了这本书,十分喜爱,便自己买了一本。
    然而这本书在日本和中国的评价都不高,甚至引起了中国文坛的极大反感。书中所述的许多负面的记述,让许多中国人难以忍受。但这些记述确是真实的。套用序言的话:
    “自芥川的《中国游记》刊行以来,时间已过去了八十年,芥川当初曾大失所望的中国,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值‘汉唐以来所未曾有的盛世’的我们中国和中国人,理应有更宽阔的心怀,更大的度量,来倾听一位从小憧憬中国文化,而对当时颓败破落的中国不满的异国作家出自真诚的抱怨。”
    在字里行间,我可以感受到芥川的真实。他说他已经不爱中国了,即使想爱也爱不成了。但是当他在酷暑难当的东京,却怀念着那汪洋恣肆的长江。
    恰恰是这种毫不讳饰的爱与恨,深深地打动了我。它带给我的感动与痛苦,不是别种自欺欺人的美文所能比拟的。
    “我已经不爱中国。我即使想爱她也爱不成了。当目睹中国全国性的腐败之后,仍能爱上中国的人,恐怕要么是颓唐至极沉迷于犬马声色之徒,要么是憧憬中国趣味的浅薄之人。唉,即便是中国人自己,只要还没有心灵昏聩,想必比起我一介游客,怕是更要深感嫌恶的吧。”
    但即使现在,我都会惶恐的怕伤了那些真爱中国的人的心。中国,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啊。
  •   订的书今天到了,先翻了一下芥川的游记,怎么就觉得语言那么有爱呢,不知是原作如此还是译者添花,反正就是很有趣。撇开成书时的政治、阶级、历史等背景不谈,芥川的语言着实美妙,有着洗净铅华的雅丽,想着当时的他拖着病体写就这么轻快俏皮的小品文,实在难能可贵,明明他应该是悲观主义者的说。
    他对章太炎和其住处的描写很独到,和章太炎谈话时却处处显出弱势,但他也毫不避讳地写出来,似乎还甘之如饴……把这些对日本不利的话,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应该是源于他对中国的爱吧,虽然他还不承认的说。写杭州的那段很符合我心目中民国时期的杭州形象,而且他竟然从西湖边三只路人甲YY到了《水浒传》,我真是佩服他的YY能力啊,查了他的生日是1892年3月1日,原来是双鱼座的,果然啊……写秦桧的那段有人说是美化袁世凯,我觉得这么说的人也挺能YY(非褒义)的,其实芥川就是这么个性格,喜欢别出机杼,看过他的《侏儒的话》的人都知道,而且他的这点好像也被章太炎大大给批了|||至于旁征博引的目的或许是想向日本民众炫耀他读了多少中国书也不一定,并非费尽心机为秦桧漂白,芥川估计是没有强烈的是非观的吧,只是不喜欢绝对化罢了。一直觉得他的思想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他小说的深度也不是川端康成的美学可以达到的(其实我也很喜欢川端的),读了这本游记我对他的爱更是……
  •   虽然纸张质量很一般,但芥川龙之介的犀利笔法与敏锐观察让人看后着实爽快,虽没深度剖析中国的深层政治潜在,但凭三个月的游记来看此作仍为上乘。
  •   从一个日本人的观点来看民国时期的中国,而非某些所谓“正派”学者的一言堂。我们有权也需要全面地正视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审视自己的不足,而非一味抱怨,盲目斥外。
  •   作者在解放前来过中国,来过我的家乡,芜湖。书中也记录了他在芜湖的时光。很喜欢。虽然大部分写的都是旧中国不好的一面,但那也是事实。也许每个人都有爱国主义,觉得自己的国家最好,作者也是这样。也许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仅仅几个月在中国,也只能说他看到的是片面的。对于我们了解过去非常有帮助!
  •   芥川龙之介的书,不错,可以了解当时的中国~~~
  •   很好的一本书!“大家”与“小书”搭配,短小精悍,精彩份呈。虽然内容有些让国人接受不了,但只要是真实的,我们就应坦然承认,改了就是同志嘛!这清末时期的作品,也可以留给我们当过去的史料,也是一面镜子。
  •   没办法,我们当时的确太不争气了。书前小序写的很理性!值得细读,对指导读此书有很大的意义
  •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小书。语言流畅,纸张精美,画面古朴。
  •   虽然里面有些中国的描写让中国人有些不堪,但确实捉到了中国人的劣根性,非常犀利
  •   看了就明白当年为何中国被列强侵略!~
  •   作者应是个抑郁症,后来自杀了。有人抱怨他总是看到中国丑陋的一面,可那时的中国有值得夸耀的一面吗?
  •   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
  •   虽然是游记,但是它的史料价值也不低。很好!“大家”与“小书”搭配,短小精悍,精彩份呈。虽然内容有些让国人接受不了,但只要是真实的,我们就应坦然承认,改了就是同志嘛!这清末时期的作品,也可以留给我们当过去的史料,也是一面镜子。
  •   很喜欢这两位的翻译,之前看了他们译的丰臣家族觉得很好,顺藤摸瓜找到了这本。果然没有失望啊。
  •   别有一番滋味,可以读。
  •   要等考完试先睇
  •   娘儿们气(非贬义)
  •   终于将这套书集齐了
  •   作为一个中国人,读这本书很难感到心情愉快,但是如果平心静气下来想,就当考虑到年代和跨文化的立场,芥川是一个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日本人,因此在写下这些游记时是以日本人的思维模式来思考的。换句话说,读这些游记的最大收获恰恰是透过游记了解那个年代日本作家的中国观,而不是单单通过游记来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当然,书中一些对中国的看法的确是流于表面,比较肤浅的。不过抛开那些,芥川对于湖光山色的描写,还有充溢其中的奇特的幽默感都是很值得一读的。
  •   虽然有些地方作为中国人读起来会不大舒服,但还是要说这是本挺有意思的书,值得一读。

    当时的上海,绝对的华洋杂处的大都会。
    三教九流行于世

    旗袍美人啊革命家啊大烟馆啊白俄娼妓啊游行学生啊大商行啊等等这些元素,在外国人眼中颇具那么种颓废的浪漫风情


    病态也好疯颠也罢总归谁也抵不住那股魔劲儿。

    藏污纳垢偏又透着珠光宝气。

    不大舒服的地方是芥川的主观感太强,毕竟是日本人,不可能那么顺利接受异国的一切。

    虽然当时中国的情况确实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带着主观色彩的批评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多数游记都有这样的问题,不过一个例外就是妹尾河童先生)

    有意思的时芥川在上海很是惊讶中国的sex服务业如此发达(磨镜堂什么的令他觉得极为变态和难以理解……)。如今,应该反过来了吧。笑。
  •   终于看完了这本鼎鼎大名的争议之书了
    罗生门的作者自然不会对世间有爱有温馨神马的,
    开头的那些虚无感到后来成了厌倦感
    到了《长江游记》里,几乎成了厌恶感了
    “顺便也让庐山在炸药的火光里消失为好”
    看的连我这个自称人类无爱的的人都忍不住想皱眉了。。。
    他的精神状态真的出了很大问题
    然后,3年后,他自杀了。。。。
  •   读到这儿感觉芥川是不喜欢中国的,甚至字里行间透露着偏见。我欣赏芥川什么呢?况亦是个俗气之人!最终却又以自杀了结,我不欣赏;如二马羊羽,我也不欣赏,难道精神世界的崩塌真非到玉石俱焚?东坡居士何其潇洒!但这本书对旧中国的描述确是一份真实的历史资料。这样倒是喜欢芥川的真是表达。
  •   完全是因芥川而买的,同时也想看看民国十年的中国是怎样看过之后,知道现在的中国还是没有多大的改观
  •   芥川的神经质便是他的才气标识,娓娓而谈的和风格。感叹老大中国的曲折,不忍国民生活的不堪,读毕有股惭愧、奋力与珍惜交织。
  •   很早就看完了,没有写评论,只因自己水平有限。看后,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本书也带有作者的主观局限。可做为了解那时中国状况的补充读物。
  •   我在文学方面没有民族仇恨,作者真实的写照,使我更加热爱祖国,我劝那些整天只会看政府黑暗面的人读读此书,你们就会像我一样由衷的热爱***!
  •   书很不错!翻译的很到位~而且书前的序言写的非常的客观,有褒有贬~使人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更快的进入阅读状态~
  •   蛮值得推荐的,要静下心细细品味
  •   书还是不错的。。。。。。。。。。。。。
  •   以不同的视角看中国
  •   身体状况影响情绪,旅行时状态不良,可以理解,可以借鉴
  •   换个角度看自己,不错不过他的语气也是很个人的但并不偏激如果是愤青,还是别看的好
  •   装祯和印刷都不错,书本大小适于携带。游记体现了当时中国的现状,虽时有歧视之意,但是大多还算客观。笔触相当细腻。但不免有点太细节,时常有点婆婆妈妈。如果作者当时身体状况好一点(芥川在旅途中一直生病),或许有更多激动人心的场景。关于“民族情绪受伤”问题即使是日本作家写的,也不觉得特别受伤。其他国家作家对当时中国状况的描述更加不客气。而且,芥川毕竟是东方人,反倒更加理解中国、同情中国。不像西方人,站在高处指手画脚,而且说不到点上。总之,偶尔让人生气,更也觉得无奈。
  •   芥川可能因为有约稿的压力,受了编辑室的拜托和资助才得以游历中国,加上身体不适,因此在这种心情下写文字可能不会太舒服,这种感觉从开卷之始就充斥其中,诸种为难的确让芥川有点发窘,这是作为读者的我所不愿看到确又亲身感受到的。芥川之所以写些琐碎(我本想用“破碎”)的文字,在他有点失望的不快之外,不能排除游历之短、身体之弱和催请之迫的“夹攻”,虽然译者和宽容的读者一再强调该作品的史料价值和流露出的精妙之语,但结合他的其他作品相比较,可能就并非是上作了(一家之言,无意争辩)。这本集子是按照他的创作时间排序的,我越看越觉得浮躁,因此觉得惭愧,甚至觉得未读完全书就先发顿牢骚是不负责任的,但这正是我的真实感受,并不想欺瞒其他的阅览者或准读者。
  •   1笔调太匆匆,3个月的行程才写了10万字.2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毕竟有限,即使作者是对中国文化较熟悉的文人.而且本书是给日本人看的,举例都是举日本的例子,如风景象.....地方.因为文化语言的隔阂,对戏剧等的理解也很表面化,3旅游过程中身体不好当然会影响兴致与用心,以至影响旅记风格与内容的详略.4小说家毕竟不是散文家,写文章当然可以一看,但收获......所以本书可以一读,但希望不可太高.
  •   书到了蛮久的,但是这几天才腾出时间看看。书很小本,页数也不多,但是我还是用了两天才看得完。芥川龙之介的笔触很细腻,对于民国时期的中国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这或多或少是有点主观的意愿。他在书中描写的是中国的肮脏、落后、无知,虽说他是一个中国通,当是对当时的中国并不通。当时之所以落后的大背景似乎作者忽略了。不过总体上这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至少让我们队那个纷乱的年代有个影像。虽说本书大体上是对中国负面的描写,我在这之前到是看了几本描写的更加辛辣的书,对于这本里面的话倒是没有什么痛苦的感觉。
  •   尽管看了译者写的前文,稍作些心理准备,也在从前学过的历史课程中知道了一些旧中国的面貌,但还是觉得羞愧和难过。有时会把情绪迁怒到作者身上去,我想大多人都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只希望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
  •   看这书可以了解早些年中国的情况,问题是似乎时间隔的有点远,且有走马观花之嫌.
  •   对社会层面的描写不多,剖析也不够深,太多关于山水风光,风花雪月……不过作者对于中国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读起来心中有些感慨~
  •   作者明显有些看不起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还把他的书选进来,这书好在哪里?
    我看不出来,难道是编者们为了国际友谊而作的吗?
  •   无甚感觉
  •   对现在中国人仍有启示吧.
  •   看到先辈这样生活,男男女女、形形色色、在芥川笔下,丑陋、肮脏、灰头土脸的过着日子。想起鲁迅先生对时代的失望,似乎可以相互佐证。再看看,同时代其他外国人在国内游记的图片,真是:“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我感谢现在这个时代,也希望我的后代不要在别人的游记里感慨、同情他的先人。
  •   在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时,这个家伙为了生计,拖着病躯来中国闲逛,对中国指手画脚,恶言相加。纯属一个没文化没水平没深度的应付之作~~~没有可取之处~~
  •   除了失望,我剩下的就是厌恶
  •   有人说心中有佛看到的都是佛,心中只有牛屎看到的便都是牛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