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李福林,陈永楷 著 页数:222 字数:236000
前言
今年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诞生60周年大庆。我作为北航第一任校长和党委书记,心中感到特别激动和高兴。 这是勇于创新、争创第一的60年。 这是一往无前、英雄豪迈的60年。 这是拼搏不止、奋斗不息的60年。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北航全体师生员工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取得的胜利。作为高科技的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北航也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生新知识的重要源头。在20世纪50年代北航建校初期,我和全校师生员工通过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我去前苏联1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深入学习、考察,特别是通过北航人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和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的创新实践,我更加明确了创新对一所高校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 那时,我和学校其他领导同志共同培育和倡导的北航“十六字”校风中,就有“勇于创新”的内容。60年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已经成为北航师生员工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并且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北航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多年前,我曾专门致信北航校领导,建议他们将“创造学”作为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 最近欣闻我当年的学生张其善,在我离开北航不到20年的1983年,他和其他师生发明研制成功“序率分割制遥测系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经钱学森主持国防科工委发明评选委员会正式审定,该项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据学校的同志说,这是北航建校以来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也是航空工业部第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为此,张其善成为北航第一批(共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在校庆60周年之际,《让梦飞翔——浙江山村走出科技发明家张其善》一书的作者恳请我为该书写序。我为当年的学生张其善能做出突出的创新成绩而倍感高兴,便欣然命笔写下我对高校应大力开展创新的一些想法。 1997年,在与北航学生座谈时,我曾向同学们赠言: 艰苦思索,大胆创新。 冲出地球,征服宇宙。 这里,我用上面的话祝贺北航60华诞,祝北航师生员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2年9月 (武光:1954~1963年任北航第一任院长,1956—1960年任北航党委书记)
内容概要
《让梦飞翔:浙江山村走出的科技发明家张其善》讲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善的故事。《让梦飞翔:浙江山村走出的科技发明家张其善》分为生在浙江苦水
泡大山里娃;笨鸟先飞大学北航当教师;初试锋芒大胆研制无人机;留学英国处处留心皆学问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李福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审(教授)。北航火箭系弹道导弹设计专业毕业,却几十年来从事宣传,教育科研和编辑出版工作。除撰写教育研究论文,专著,并多次获部级奖以外,主要精力从事航空航天和其他领域几十位杰出人物的传记写作。其中有专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企业家、中国工程院剐院长、解放军上将、司令员等。曾任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秘书长,全国高教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航校友会副秘书长等,担任2个杂志主编。多年来撰写、出版人物通讯,传记和教育研究论文,专著数百万宇。代表作有《论文写作导论》,《中国航空航天院士风采》,《腾飞:北航航天人风采》等。 陈永楷,浙江温州文成县人,农家草根出身。“文革”十年动乱中出生,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长,走遍大半个中国,摸爬滚打,艰苦创业。练就一双“火眼金晴”和经得起摔打的“铁身板”。广交朋友,创办企业,事业有成,蓄势待发。学历不高,却牢记启蒙教师的教诲一诚信待人,做文化人。自小酷爱文学,书法,爱看书,爱思考,爱练笔,广请教,随意涉猎,乐此不疲。办过刊物,广交文友。切磋琢磨。有幸担任《航空教育》杂志特约策划和编辑,在我国高校期刊研究会诸多活动中吸取营养,增长才干。作为策划人和撰稿人,为著名期刊《航空知识》50周年庆典活动作出绵薄贡献。参与《中国航空航天院士风采》的写作和出版,受到编辑部郑重表彰。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在浙江苦水泡大山里娃
1.他的家,在开门见山,出门翻岭的穷山林
2.小小年纪,却记住父亲的话一笔扫千军
3.6岁上山砍柴摘野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4.小学全班个子最矮,却总考第一名
5.长大了,我也要留学去
6.飞机真的比天上的鸟飞得快吗?
7.解放了,辍学在家的孩子有了新希望
第二章 破例补招中学全靠助学金
1.漫天飞雪,穿着草鞋走到县城上初中
2.浦江中学破例补招,招进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3.恩师情深,胜似父母
4.是甲等助学金,让这位学习好、劳动好的学生一步登天
5.班主任出钱,护送一帮穷孩子到杭州参加中考
6.杭州高级中学是人才的摇篮
7.高中三年,身在人间天堂仅外出玩过三四次
第三章 笨鸟先飞大学北航当教师
1.有幸考上留苏预备班,父母却高兴不起来
2.有生以来第一次睡在有褥子的床上,太温暖了
3.党委书记说:你们一定要把自己当作笨鸟
4.我们班没有一个右派
5.教育部长告诉他们:各方面人才我们国家都能培养了
6.北航门口挂着大标语:欢迎你,未来的红色航空工程师
7.大学期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他收获了爱情
8.系主任瞪起眼睛说:我不是留侯宝林,是留搞科研的大学教师
第四章 初试锋芒大胆研制无人机
1.32岁担当无人侦察机无线电测控系统领军人
2.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研制的遥控、遥测、信标三合一地面控制站,在他们手上诞生
3.玻璃坏了,你的头到没事儿,好一个张铁头啊
4.修复的无人机首次试飞成功了,从此我国有了无人机新机种
5.一心干工作反而挨批,这是什么事呦
6.靠什么吃饭的风波,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7.工农兵学员说:还是张其善当政时,我们学了点真东西
第五章 留学英国处处留心皆学问
1.事不过三,这次你准成功
2.飞机上,身上连一分钱外币也没有,再渴也得忍着
3.只有到了外国,才会发现自己对祖国有多么爱恋
4.学习是创新的基础,积累是发展的源泉
5.每人只有一身外衣,平时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
6.我们都是中国人,是好朋友,不会打架的
7.回国带的物品中,花钱最多的是买书
第六章 敢于创新国家发明二等奖
1.脑子里出现模糊又坚定的感觉:应该还有新体制
2.一种巨大的压力,像伊水河里的大石头怎么推也推不开
3.若不咬牙爬上去,今生可能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了。干什么都要坚持到底
4.这条新路太诱人了
5.科研攀登中,他有强大的后盾和靠山
6.教研室领导和全室同志们,都支持他、帮助他
7.一种世界各国还没有的新型遥测系统诞生了
8.突然间,钱学森问他:这张图表上的计算是不是算错了
9.系主任沈士团第一句话:航空部领导要你写检查一
第七章 继续前进科研成果滚雪球
1.异想天开成现实,讲师破格提教授
2.贵人相助,才能硕果累累、事业发展
3.改进频分制--在科技创新上永远贪得无厌
4.追逐GPS--真是比我们在巴黎看到的还好
5.你们是中国国内第一家搞出基于GPRS车辆监控系统的
6.桥函数--在国际上首次推出,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凡的反响
7.为民航创建自动相关监视(ADS)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主持研制成功6.5Mbps、PCM遥测系统,为我国发展PcM遥测系统作出了贡献
9.聪明卡——为北京市公交系统作出了贡献
10.油田信息化管理系统
11.在北京招开了第五届国际谱技术学术会议,任大会主席
第八章 教书育人赢得桃李满天下
1.电子工程系第一个博士点姗姗来迟
2.给研究生所做的五讲,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与法宝
3.他想登报说:有特殊才能想读博士的,我都要
4.有一支强有力的梯队,就可以所向披靡
5.五结合--独特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方法
6.弟子眼中的博导:没有张其善,就没有我的今天
第九章 性格独特家事轶闻趣昧多
1.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中国一个传统
2.其实,一切成功首先源于好点子
3.搞科研的人一下子走进了市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后记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他的家乡距离“天堂”杭州仅仅几百公里,离西施的故乡诸暨就更近了。但这里并不是“天堂”,不是富饶的土地。 村民以农业为生,由于是丘陵山区,土地很少,种稻米的水田不多,主要种的是玉米和白薯。因此,农民平时吃的是玉米和白薯,只有农忙时才吃稻米。 既然是丘陵山区,就要“靠山吃山”。山上林木茂盛,做饭烧火都是上山砍柴,特别是位于杭州南部不远,水土和气候条件好,所以产茶既多且品质上乘,属于“浙江龙井”雪水之绿系列。这是家乡的骄傲。 家乡的四周都是山。向南去县城要翻过“上山5里,下山5里”的大竹岭;向东去诸暨平原也要越过“上山2里,下山5里”的山。才能走到山外去。 这里地是黄土地,虽然是“开门见山,出门翻岭”,但山区也给农民优厚的实惠:四周有大片的竹林。在南方竹子的用处可谓大矣:盖房,做农业和生活用品,也叫“摇钱竹”。所以家乡一般农民可得温饱,小山村自古以来没有地主。 但是毕竟“山多地少”,在过去的生产和经营条件下,浦阳村民自古并不丰衣足食。张其善记得,每到水稻收获季节,村里的人都要搭帮结伙,到40里之外的诸暨。去帮人家收割水稻,以弥补家中口粮之需。 诸暨是富饶的平原地区,水稻种的很多,劳动力又不够。浦江山里人去帮工收割稻子,还要帮助打场,打出白花花的大米来。而浦阳村村民到诸暨来出大力,流大汗,他们能得到什么呢?他们收完稻子,干完活回到山村时,所得的“工钱”就是打好的稻谷。干得好的可以挑回家稻谷一两百斤。平时吃玉米白薯的浦阳村农民,能挑回家稻谷,当然是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啊。宗耀祖的大事,是非常得意的事。 只是可惜,张家老祖宗如此费心地奖励后辈,期盼山村里能飞出金凤凰,他们的愿望一直落空了——浦阳村自古连一个秀才也没有出过。 到了新中国诞生,土地改革之前,全村最大的“读书人”就是张其善的哥哥,还有其他几个上了初中。所以,张其善家也非常荣幸地耕种过村里的“读书田”。每当提起这件事,张其善辛劳一辈子的父母十分地自豪,十分地开心。 张其善的父亲没有正式上过学只读过三年私塾,因此也识字有文化。天若下雨,父亲不下田干活了,就在屋里读书,念到得意处便会摇头摆脑,也是一番自得其乐,不能不影响到张其善和他的哥哥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张其善刚刚三四岁时,父亲就叫他认字,张其善学得很认真,很有兴致。别看父亲在外面是不善言谈、不善交际的人,但在教张其善认字时,对每一个字常常会发一番议论、抒一番情怀。在向儿子讲“刀”和“笔”这两个字时,父亲说:“自古以来,武将用刀,文臣用笔,打仗就是打天下,打下了天下最后还是靠文臣来治天下。” 不管幼小的儿子是否听懂,是否明白,父亲对武将、文臣大发了一通议论后,又拿出来一本书,书中有一句十分精辟重要的话:“一笔扫千军耶”! 可能父亲当时并未意识到,他对一个刚刚几岁的儿子所发的一通议论,竟让儿子记住了,在幼小心灵里扎根了。张其善后来说:“‘一笔扫千军’这句强调笔的作用比刀大的话给我留下了一生不忘的印象,记得最牢固,在我心里种下了‘读书最重要,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的信念。”
后记
很荣幸,我成为了该传记的第—位读者,并参与了部分工作。 那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放下一切事情,用心来读这本书的初稿。读到调皮处,忍不住笑出声来;读到艰难处,心里紧紧揪着;读到伤心处。眼里湿润了;读到最后,回味很久,思考良多。很久没有这么震撼心灵了,为那样朴实的文笔,为那样真实的故事。 历经传记的成书过程,接触了诸多人和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张其善老师,使我对张老师的认识更进了一层。思想的敏锐,精神的执拗,态度的坚持,造就了那样一位老人,那样一个人生,也承载了那么多的故事和人物。 在此过程中,每一位被采访对象,又何尝不是一本书!一本有着各自故事的书!每接触一位,那心灵深处的力量,那眼神底层的温情,冲击着我的思想,震撼着我的内心。我努力着,去体会每个故事背后的种种感受,去思考每位兄长的心路历程,去研读各位人士的思想框图。 以上诸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思考。的确,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塑造者和演绎者。每一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各样的人和事。相信,这本传记,会在某些时刻对某些人产生触动。 传记即将出版,一直以来的愿望即将实现,些许激动,也有些感动。在此,非常感谢作者李福林老师以及期间的共处,甚是感谢每位兄长的用心付出。衷心祝福各位健康如意。 让梦飞翔——送给至敬的张其善老师。 刘青格 2012年9月17日晚于北航
编辑推荐
《让梦飞翔:浙江山村走出的科技发明家张其善》由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