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春天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张保振  页数:341  字数:310000  

前言

人到老年,总喜欢回顾。人到退休,不喜欢闲休。于是,有了这本书的问世。    这本书所选的文章,都是近两年多的新作。新作不新,多为老话题。老话题不随老,力求写出新意。这是我的愿望,也是出版这本书的愿望;这是我的追求,也是出版这本书的追求。于是,有了这本书的书名:“学习的春天”。    “学习的春天”这个书名,源于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走进学习的春天里”。之所以以这篇文章作为本书的书名,在于:这本书所选的130多篇文章,都是我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既包括学书本,更包括学实践,亦包括学他人。  “书本”与“实践”,人人皆知,勿用多言;我讲的学“他人”者,既包括同事、朋友,也包括家人、亲友。一句话,凡眼之所及,行之所至的地方,都是我学习的对象、学习的老师、学习的挚友。    古人讲,人相近,习不同。我的学习,在于认识自己、快乐生活、留下思考。如果说,这也算是一种观点的话,权且就叫“我的学习观”吧。    认识自己是不易的。如不是,何有“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经典之论。但通过学习,是可以认识自己的。我自己有这方面的体会:学习书本,使我痛感自己知识之贫乏;学习实践,使我痛感自己本领之欠缺;学习他人,使我痛感自己缺项之太多。正因为有这“三个痛感”,自己虽有大学文凭,虽被聘为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仍觉自己如小学生一般,不敢有任何骄傲之心、丁点自豪之感;自己虽有基层工作经验,虽然“官”位不低,仍觉自己须臾不敢离开基层,半点不敢居高,临下,一点不敢下车就大发议论,见皮毛就大加评论;自己虽然年龄不算小、阅历不算浅、经历不算少,仍觉自己多不如人:年龄比自己大的,经验比自己多;年龄比自己小的,活力比自己多;年龄与自己相近的,长处比自己多。这“三个仍觉”,常使自己感到“小”、常让自己觉得“少”,常促自己多取“宝”,做人、做事与做学,始终站在低洼处,时刻不敢翘尾巴。    快乐生活是必需的。人在世上走,就该快乐行。快乐,不仅是种需求,更是种能力。能力,爹妈带不来,全靠学习得。荀子有言: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其实,即便到老,不学习,同样难有快乐之能力。这种快乐的能力,依我之见、之践:干啥学啥,可让自己获得做好工作的能力,从而心情舒展;实践锻炼,可让自己本领渐长,从而心情愉悦;与人交往,可让别人的优点成为自己的优势,从而心情放飞。更重要的,这种快乐的能力,往往与学而深,与时而进,让人懂得,生活,绝不是一种味道,只有酸甜苦辣成,五味俱全,才是真生活,才得真享受;才是实生活,才获真快乐。如果只企望一种味道,不仅不实际,而且无快感。    留下思考是应该的。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考。思考,是一种劳动。是劳动,就应有成果。至于这种成果,是圆是扁,是甜是咸,实践有证明,别人任评判。就自身而言,自己的种种思考,全都形成在已发表或没发表的文章与讲话中。我的这些文章与讲话,不敢说有什么质量、有什么分量,却有一种追求。这个追求,就是力求使所写的文章、所讲的话语,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毕竟,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是要人听的。让人看、要人听,就会占用别人的时间。如果文无思想,让人读后无丁点启发;无知识,让人看后一无所得;无文采,让人读之如视碎片,不仅对不起人,而且还会有意无意地铸下如鲁迅所讲的:“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之过。这,不仅会让人不快,而且会让自己的良心时时难安。    学习是快乐的。快乐来自学习既可得“内秀”,亦可得“外秀”。“内秀”有雅气,“外秀”显精神。这本书在篇章的取名上,就学习借鉴《论语》之方法,以每一篇之篇首语的头两个字作为篇名。全书共分六篇,分别是“学习”、  “文风”、  “能力”、“做事”、“脚印”、“企业”。这六篇,除“篇首语”不是按发表时间排序外,其余所选的文章均按发表时间的先后作为顺序排列。为感恩,本书选了几篇对我已发文章的评论文章作为“附益录”。同时,更感谢许许多多关心我、支持我的领导、同志、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尤其是自己的老伴。多年来,她不仅默默承担了大量繁杂的家务,以让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而且包容了我许多让人不快的毛病与弱点,以让我精力更集中地用以工作、用以思考、用以笔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们多年始终如一的帮助、支持与鼓励,自己很难如此走来,更难以有如此思考墨洒纸端。这种感恩,发自心底。这种感恩,难以言表。因为,从来内心深处的感受难以有言可说。而此时,无言胜于有言。    2012年3月5日夜。此时,抬头猛见桌面上的日历上写有“惊蛰”两字,继而脑中又闪出:今日不正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纪念日吗!看来,春天的脚步逼近了。过了惊蛰节,万物不停歇。美的天使飞翔,善的信使飞报。窗外,春意正渐浓。

内容概要

这本《学习的春天》所选的文章,都是张保振近两年多的新作。
《学习的春天》具体收录了《环境如土》、《说话与讲话》、《话说英雄气》、《要有美感美谈》、《时间遐思》、《忘是一种境界》、《跟着现象走》、《花之断想》、《雷锋不会消失》、《也说利道义》、《凡人多善举》等文章。

作者简介

张保振,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河南大学名誉教授、经济学博士生导师,高级经济师。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许多有一定影响的文章。
出版著作:《谋略求实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政治经济散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做人如钟》/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

书籍目录

我的学习观(自序)
走进学习的春天里(书题)
第一篇 学习
学习十感(代篇首语之一)
大道至简(代篇首语之二)
让文化提升人(代篇首语之三)
说真
说短
说精
动与静
香与臭
说良心
说学
说悟
说淡
说胆
说适
说用
说勤
说怕
说耻
说慎
说渐
说罚
说惜
说教化
第二篇 文风
文风非小事(代篇首语之一)
文贵三香(代篇首语之二)
老之断想(代篇首语之三)
用人与用字
“说”与“有”
三句杂感与三行隋书
莫讲狠话
雅俗之辩
环境如土
说话与讲话
话说英雄气
要有美感美谈
时间遐思
忘是一种境界
跟着现象走
花之断想
雷锋不会消失
也说利道义
凡人多善举
春之断想
第三篇 能力
能力十议(代篇首语之一)
人应学水(代篇首语之二)
不教之教胜于教(代篇首语之三)
人才悟谈
学会包容
“一把手”要重“一”
人才在“众”更在“用”
“德”当多看“得”
企业家的价值
说悟空,道用人
“三师”至一则成
创造力六议
重视培养软人才
人才之才十六谈
尊重常识,掌握常识
平常心六感
顺俗而教事功倍
不遭人忌是庸才
少指责,多指路
有德十感
赏者,政之大德
进言之术
要有岭有峰“
“文体养老”益寿长
第四篇 做事
做事的风格(代篇首语之一)
认真离不开“三不怕”(代篇首语之二)
培养“笑”的能力(代篇首语之三)
人贵精神
人生离不开“三面镜”
光脚能爬皂荚树
视而见,有创见
习惯如何决定命运
幸福是种满足感
不能要钱不要命
破解“天下第一难事”
心急喝不了热米粥
勤有道,事竟成
和谐诚为先
多与家人吃顿饭
让劳动满足需求成为时尚
世事万象人为主
俭奢有度
天价商品加深“层沟”
人要有度量
上以风化下
表面文章鸭先知
“顺政”事方顺
行胜于言
第五篇 脚印
脚印断想(代篇首语之一)
有反思的生活更幸福(代篇首语之二)
不怕慢,就怕站(代篇首语之三)
掌握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
感谢与希望
——2010年7月5日在北大经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生活有情趣
鲁迅教我学勤
大寨的柳树
伦敦街景红与黑
访英所见“六个一”
散步与散文
访美三记
西点的教堂
桂林山水之美
“本钱”增值的“功课”
美国司机的“愚”
范仲淹的哭论
孔子的改变
吕不韦的货说
萧何的选项
“温卷”有遗风
猫狗有“异化”
不著有传言
王学有三变
张居正的感慨
第六篇 企业
企业如人,重在其神(代篇首语之一)
企业要“富”更要“强”(代篇首语之二)
企业文化的“—体三翼”和“六个有”(代篇首语之三)
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
服务品牌要突出“三个陛”
服务品牌要逐日新
打造幸福企业
企业常青六省
商业企业服务品牌“八个有”
企业文化“三个段”
企业发展“三三制”
做别人产品,增自己本事
工业企业服务品牌“六个有”
重视服务品牌建设
企业培训“六个有”
符合实际的管理才是好管理
打造有为企业
好企业有“两传”
母子文化要“同源不同流”
咐益录感念
杨春长:读书的快乐从何而来(《人民日报》)
葛洪泽:快乐人生陕读书(《中国社会科学报》)
赵振华:在读书中享受陕乐(《学习时报》)
韩庆祥:辩证法带来的快乐(《学习时报》)
——读张保振《快乐是一种能力》
段培君:博雅而快乐(《中国企业报》)
——读张保振新作《快乐是一种能力》
秦殿杰:朴实通俗简洁(《新闻业务周刊》)
——评析张保振的思想杂谈((做事的风格》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说话与讲话 人生坠地学话始。但不知为什么,长大以后,有人说话,人耐听;有人说话,人厌听。有人说话,人长志;有人说话,人泄气。有人说话,人愿随;有人说话,人要离。 倘说,说话只是小范围的事儿、两人的事儿、台下的事儿,那么,讲话便是大范围的事儿、多人的事儿、台上的事儿。但讲话与讲话也不一样。有人讲话,人提神;有人讲话,人催眠。有人讲话,人享受;有人讲话,人受罪。有人讲话,人自发鼓掌;有人讲话,人要求鼓掌。 说话也好,讲话也罢,关键在话。“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无论是说话,或是讲话,首先要看对象、看需求。需求指引供给。只有符合需求,才能“货”对路,受到欢迎;话对心,得到响应。否则,很可能只是剃头的挑子——头热。 话要对路,更要达心。人有思想,更有情感。只有话达心灵,才能引起共鸣,达到共振。否则,落个“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尴尬境地则是不可避免的。 要使话对路、话对心,就要使话走起来、跳起来。话走,才能达目标;话跳,才能抵心尖。话走,叫生动;话跳,叫境界。生动的话儿,离不开生活;境界的话儿,离不开经典。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得生动之话;只有多读经典,才能使斯义弘深。生活之树常青,生动之话常有;经典之书常香,义深之话长存。因此,话要对路,离不开心有群众;话要义深,离不开心有经典。 《法言·吾子》言:“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铃,非钟也,虽响只能叫“小声”、“小说”,不是主旋律、大音调,“犹小说不合大雅”也。即是说,一个人虽善于讲话,但不符合孔子之道,不能算是正道。这就告诉我们,话有大道、“小声”之别。大道聚大众,“小声”难聚众。要使话掷地有声,落水起浪,不能凭“说铃”,而要依“仲尼”。一句话,要不忘老祖宗,马列记心间。 培根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梭伦把人民比做大海,把演说家比做风。如果不是兴风作浪的话,大海将是平静的。”这话富有哲理。无风无动感。无动感就难以形成互动的场面。再加上,如果话不新鲜,话不贴心,很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很容易送人进入梦乡。这也就启发我们,说话,尤其是讲话,一定要富有热情,充满激情,语惊四座,如此,才有可能形成“大声吹地转,高浪跳天浮”的效果。

编辑推荐

《学习的春天》所选的文章,都是张保振近两年多的新作。新作不新,多为老话题。老话题不随老,力求写出新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习的春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学习好,春天好,“学习的春天”今来到。以前读过作者的一些文章,都是短而又短的小短文,每每感觉都很有内涵有积淀有品位,体现了作者的境界,读起来有味道、有触动。短文章读起来不累,好的当然更喜欢啦。这本书的纸张、印刷、装帧皆良,没啥好挑剔的,容咱慢细着品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