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霍俊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04出版) 作者:霍俊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和反思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对生发于1949年之后的新诗历史的书写行为)的理论著作。作者采用关键词的作法,从显豁而难解的问题意识出发,将当代新诗史构建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提取出来,并进行切片式的剖析与反思。《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以既有的当代新诗史和当代文学史的新诗部分作为阅读和省察的起点,重点辨析与反思当代新诗史写作实践的“当代性”、变动性与历史性、修辞性之间的冲突。《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对当代新诗史写作的文学制度、口述历史、期刊(民刊)、诗选年鉴以及教育机制等问题也进行了学理性考虑与省思。
作者简介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要从事新诗史学及新诗理论与批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被学界称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自由批评家和诗人批评家的代表之一”。著有《尴尬的一代》、《中国诗歌通史》、《一个人的和声》等。曾获得新锐批评家奖、“诗探索”理论与批评奖、新死亡诗派年度奖、“诗选刊”2012年度批评家奖。
书籍目录
导论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可能与问题 第一章变动与差异中的新诗史写作 第一节“重写”视阈中的新诗史 第二节叙事场域中的十七年诗歌 第三节差异性的历史分期 第四节诗歌观念与新诗史写作的范式转换 第五节《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回顾一次写作》 第二章当代新诗史写作的史料问题 第一节新诗史料工作与研究状况 第二节“地下”诗歌的系年问题 第三节新诗版本 第四节史料对新诗史写作的纠正与补充 第三章新诗史命名 第一节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与七月诗派 第二节归来者诗群、前归来者与新归来者 第三节朦胧诗派或新诗潮等相关命名 第四节潜在写作(“地下”诗歌、潜流诗歌)或前朦胧诗 第五节朦胧诗之后:错乱的命名 第六节新诗史的代际命名 第四章当代新诗史写作的经典化 第一节经典研究的审美自主性和文化研究 第二节世纪末的经典化焦虑与经典重构的文化想象 第三节食指在新诗史写作中的经典化 第四节白洋淀诗群的经典化及女性诗人的命运 第五节《今天》:诗歌传奇的经典范本 第五章新诗史叙事中的朦胧诗 第一节从白洋淀、《今天》到朦胧诗 第二节朦胧诗人的认定 第三节从边缘到中心的北岛 第四节为新诗史所青睐的诗人:舒婷 第五节顾城:塑造的“童话诗人” 第六节新诗史写作中的朦胧诗反思 第六章“另一类的历史叙事” 第一节重审新诗史的写作模式 第二节美学与本体性视阈中的书写 第三节见证式(细节)新诗史 第四节诗人的述史方式:《旁观者》与《左边》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当代”写史?写作“当代”史? 新诗史写作由于都是“当代人”对前此或当下的文学史现象进行叙述,那么时间问题就是任何文学史家都难以回避的。甚至对于当代人写作当代史而言时间性一直是聚讼纷纭的话题。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莱曼的调查认为,由“历史记忆”(文学史、百科全书、教科书、学术论文等)所记住的作家,大概只占发表作品的人的百分之一;而“当代”(近30年左右)与过去的作家被记住的比例则大抵是一比一。因此文学史叙述的现象越靠近文学史家所生活的年代,就越有可能成为一大篇作家作品的目录。这无疑给“当代”写史提出了挑战。 当代人写作当代史一直受到诸多苛责,而当代新诗史写作由于是当代人写当代史,其话语行为所面对的时间压力就愈为显豁。早在1985年即有过一场关于“当代”宜不宜写史的争论。当时众多研究者和文学史家对当代文学史写作持一种批判的态度,普遍认为当代文学史研究和实践落后于现代文学史,认为“当代”不宜写史。即使是长期从事当代新诗史和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洪子诚也认为当代文学史写作“在这20多年中,确实问题不少,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概还是可以成立的吧?” 长期以来文学史不仅被视为是一个时期文学思潮、流派、社团和作家作品的整体描述,而且更应是对文学发展规律、内在动因的一种“真理”揭示和客观总结。那么文学史的书写行为就不单是一个历时性概念,更是一种本质性的认知方式。基于此,当代文学史写作却恰恰是与文学发展同步的,过于迫近而缺乏理性和必要历史高度的观照。如果我们将文学的历史叙述看作一种暖昧和闪烁不定的文学时间之流转换为传承文化的知识空间,那么置身于运动变化的时间中,你如何审读未经沉淀的文本、观念和文学活动并经由分类活动转化为空间性、主题性的排列?当代文学史是否可以遵循一般文学史的观念和模式,划分时期,厘定等级、分配荣誉、树立典范?它在参与文学传统的构造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具有怎样的历史功能?确实,当代新诗史写作由于其写作的当代性质而有着相当的特殊性以及大量的难题。任何一位当代人欲写作20世纪的历史,都与他所处理的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远为不同。当代人写作当代史,由于当事人的身份使他在处理材料、观看历史的角度以及叙述方式上都有着特殊性或者某种局限性。文学史写作和研究都不能离开当代的审视,而过往的文学与当代文学又是不可分割的。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而一个应该引起足够关注的文学史写作问题是,为什么同样是对于“当代”写史,却对1949年前的现代文学史写作和1949年后的当代文学史写作持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回溯文学史写作历程,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新诗的草创和发展,新诗史写作与研究也一直与之相伴而行。
编辑推荐
《变动、修辞与想象:中国当代新诗史写作研究》以既有的中国当代新诗史和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大陆新诗部分(1949年以降)作为阅读和省察的起点,以期通过对新诗史构建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辨析与反思引起今后新诗史写作与研究的注意。之所以还要关注一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中关于当代新诗的叙述,这是因为自新诗诞生迄今作为专体史的新诗史著作并不多见,而且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写作的空白期,而同时期的文学综合史写作却在时断时续地进行。尽管这些不同时期出现的当代文学史对新诗叙述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对新诗史写作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参照作用。限于中国当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狭隘的诗歌美学和文学史观念的影响,当代的新诗史写作不能不带有显豁的意识形态症候和限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