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5-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克尔凯郭尔 译者:京不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是索伦·奥碧·克尔凯郭尔著作汉语翻译包括了《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和《致死的疾病》。其中《畏惧与颤栗》、《恐惧的概念》是出自索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的《索伦·克尔凯郭尔文集》第四卷(1997年版),而《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则是出自中心的《索伦·克尔凯郭尔文集》第十一卷(2006年版)。
作者简介
作者:(丹麦)索伦·奥碧·克尔凯郭尔 译者:京不特
书籍目录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 术语对照 人名对照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另一方面,精神是一种友好的权力,它恰恰是想要建构这关系。那么人与这一模棱两可的权力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精神又是怎样使自己去与其自身并与其前提条件发生关系159的呢?它表现为恐惧。“摆脱其自身”是“精神”所不可能做的;只要它的自身在它自身之外,“抓住其自身”也不可能;人也不可能沉沦到无所作为的植物状态,因为他已经被定性为“精神”;他也不可能逃避恐惧,因为他爱这恐惧;而要真正地爱它,他又不能够,因为他逃避它。现在“无辜性”被逼到了极端。它是无知性,但不是一种动物所具的兽性,而是一种由精神所决定的无知性,而它是恐惧,恰恰因为它的无知性是对于“乌有”的无知。这里没有关于善和恶等的知识;而是知识的整个现实投射在恐惧之中,——作为无知性的巨大乌有。 无辜性仍还在,但只需去听从一句话,那么无知性就集聚起来了。这句话自然是“无辜性”所无法明白的,但是“恐惧”简直就是得到了它的第一个捕获物:作为对“乌有”的取代,它得到了一句神秘的话。在《创世记》中是这样说的,上帝对亚当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于是,接下来理所当然就是,亚当其实并不明白这句话;因为,既然善恶间的区分要在享用了那果子之后才会出现,那么这时他又怎么会知道这分别? 如果我们现在假设,是禁令唤醒了情欲,那么人就得到一种知识,而不是无知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亚当必定是具备了一种关于“自由”的知识,因为情欲是使用这知识的情欲。因此,这个说明就是后见之明。禁令使他恐惧,因为这禁令在他身上唤醒了自由的可能性。那种“作为恐惧的乌有而突发于无辜性”的东西,现在进入了他自己,并且在这里又作为一个乌有,——那令人恐惧的“能够之可能性”。对于什么是他所能够的做的,他一无所知;因为否则我们就是在预设(通常事情就是这样)那“在之后才出现的东西”,预设善与恶之间的差异。只有那“能够之可能性”在那里作为“无知性”的一种更高的形式,作为“恐惧”的一种更高表达,因为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它同时存在和不存在,因为他在更高的意义上既爱它又逃避它。
编辑推荐
《畏惧与颤栗 恐惧的概念 致死的疾病》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