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魏继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04出版)
作者简介
魏继洲,男。1968年出生,河南省禹州市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五四文学研究、现当代散文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其他各级课题6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形式意识的觉醒——五四白话文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合作撰写并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求真”与“致用”——当复古心态遭遇新思潮 第一节知识涵化及其异变 第二节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游移于互助与竞争之途 第二章“偏激”与“衡平”——介入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第一节“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 第二节“双簧信”:虚张的对立 第三节小学大家与《尝试集》 第四节语言视阈中的小说与戏剧 第三章 国“文”与国“语”——直逼新文学的语言核心 第一节理想的文学语言 第二节被书写的汉语:探寻与决断 第三节文学叙事话语规范的重建 第四章“立诚”与“废话”——以杂感创作反叛古文义法 第一节以“立诚”拆解道统 第二节“白话体”、“杂”感体与文体游戏 第三节激切、峻急的整体之美 结语:参与彰显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是找了一个王敬轩来做阿Q,将可能有的荒谬意见都堆在他身上,结结实实的被打了一顿。”“双簧信”把旧文学可能向新文学发难的问题整理归纳,和盘托出,并从新文学的立场予以全面批驳。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并不是由哪个旧文学阵营的人物提出的,而是由新文学阵营代办的。不是旧文学阵营要对新文学怎么样,而是新文学阵营急于要摆出文学新旧对立的架势。新文学阵营主动挑起这场文学合法性问题的诉讼,目的正在于开启新文学合法化的进程,以便新文学的思想主张尽早进入五四文学话语的核心领域,并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为此他们不惜模拟一场文学上的新旧交锋 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 从文化立场、文章形式到代表作家,“双簧信”以观点交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文学新旧对立的核心问题,其直接结果是新文学的主张比较全面地得到了说明,并由此划分出了新旧两大文学阵营。“双簧信”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新文学主张的全面说明不但引起了各社会阶层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整个社会关于文学价值核心的思考。诚如朱湘所言:“记得这之皈依新文学,是十三年前的事。那时候,正是文学革命初起的时代;在各学校内,很剧烈地分成了两派,赞成的以及反对的。辩论是极其热烈,甚至于动口角。那许多次,许多次的辩论,可以说是意气用事,毫无立论的根据。有人劝我去读《新青年》,当时的文学的中军。是刘半农的那封《答王敬轩书》,把我完全赢到新文学这方面来了。现在回想起来,刘氏与王氏还不也是有些意气用事;不过刘氏说来,道理更多些,笔端更为带有感情,所以,有许多的人,连我也在,便被他说服了。将来有人要编新文学史,这封刘答王信的价值,我想,一定很大。”而它在旧文学阵营引起的震动尤其不容忽视,郑振铎对“双簧信”事件的意义有过这样的评价:为什么他们要演这一出“苦肉计”呢?从他们打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以来,始终不曾遇到过一个有力的敌人。他们“目桐城为谬种、选学为妖孽”,而所谓“桐城、选学”者却始终置之不理。因之,有许多重要见解他们便不能发挥尽致。
编辑推荐
《丰富的偏激: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钱玄同》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钱玄同为研究对象。钱玄同是小学与经学大家,也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新文学活动家及杂感写作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前驱者”之一,他介入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对“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的指摘向传统文学发出了犀利的一击,与刘半农合作发表“双簧信”,使文学革命的影响迅速扩大。作为国语运动的中坚力量,他参与五四文学语言的建设,对胡适、周作人等的文学语言主张多有回应和发挥,为文学革命与国语建设的结合作出了切实的贡献。他还是《新青年》“随感录”作者群的重要一员,同时也在《语丝》、《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国民公报》等报刊发表了数量不菲的杂感作品,对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文章款式表示了明确的否定。钱玄同以其偏激的文化姿态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为人广泛关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