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胡向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科学证据与杀人案件侦破》紧紧围绕杀人案件的侦破,从现场处置、受害人检验、锁定疑犯到致命的证据四个方面,紧扣证据这一中心展开层层深入的论述:第一编:现场处置。从现场保护、现场勘查、现场分析、现场重建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科学地保护证据、采集证据、分析证据,如何科学地重建犯罪现场,重现犯罪活动经过,为下一步开展侦破工作奠定基础。第二编:受害人检验。阐述了如何充分收集受害人的各种信息,运用法医人类学知识分析认证死者身份,分析致死原因,推断死亡时间,为命案侦破工作打开突破口。第三编:锁定疑犯。以寻找犯罪嫌疑人为中心,介绍在杀人案件侦破中应如何紧密地结合现场痕迹物证分析,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刻画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心理特征、职业特征、知情程度,分析其作案动机和作案手段,为案件侦破工作确定主攻方向。第四编:致命的证据。以物证的检验鉴定为中心,展示当代物证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准确性,各种痕迹物证的证据价值、证明力度,提示读者应该如何运用各种痕迹物证证实犯罪,使嫌犯认罪伏法。
作者简介
胡向阳,男,湖北英山人,硕士生导师,侦查学博士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国际法庭科学学会会员,英国指纹学会会员,湖北省司法鉴定委员会声像资料委员会主任。主持并完成公安部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二项、湖北省省级重点科研项目一项、重点教研项目一项,参加并完成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二项、重点教研项目一项,主持在研横向课题一项。公开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刑事技术》、《中国司法鉴定》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68篇,编译发表过短文6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2本,曾获“中南五省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国家科技发明专利三项,开发生产现场勘验产品5项。2002年曾赴苏格兰参加国际法庭科学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从事痕迹和文检鉴定工作20余年,2009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司法鉴定人”,多次被最高人民法院聘请参加司法鉴定复核工作。受理过2000余件物证鉴定,无一错鉴,享有很高的声誉。曾获“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湖北省公安科技十杰”、“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湖北省省直机关优秀党员”、“个人二等功”、“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黄冈中学“百年校庆,一百名人”等荣誉。
书籍目录
第一编现场处置 第一章杀人现场概述 第一节杀人现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一杀人现场的概念 二 杀人案件现场的特点 第二节现场保护 一 现场急救 二现场保护 三 掌握知情人 四 采取紧急措施 五 报告接案经过及现场保护情况 第二章杀人犯罪现场勘查 第一节杀人犯罪现场勘查的概念、任务和作用 一 杀人犯罪现场勘查的概念 二 杀人犯罪现场勘查的任务 三 杀人犯罪现场勘查的作用 第二节杀人犯罪现场勘查的实施 一 现场勘查的前期准备 二实地勘查 第三节现场杀人犯罪证据的收集 一证据收集的范围 二 证据收集的程序 三 各种证据收集的方法 第三章杀人犯罪现场的搜查 第一节现场搜查的任务和范围 一现场搜查的任务 二 划定搜查范围 三 现场搜查的准备 第二节现场物证的搜查 一 室内物证搜寻 二 室外物证搜索 第三节现场搜查犯罪嫌疑人 一 搜查犯罪嫌疑人的人身 二搜捕犯罪嫌疑人 第四节警犬追踪搜索 一追踪、搜索犯罪嫌疑人 二 搜索物证和尸体、尸块 第四章杀人犯罪现场分析 第一节杀人犯罪现场分析的概念和内容 一 杀人犯罪现场分析的概念 二 杀人犯罪现场分析的一般程序 三 杀人犯罪现场分析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杀人犯罪现场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犯罪现场分析的基本步骤 二 犯罪现场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杀人犯罪现场的重建 一 杀人犯罪现场重建的原则与目的 二 杀人犯罪现场重建的方法 第二编受害人检验 第五章活体检验 第一节活体检验概述 一活体检验的概念 二 活体检验的程序 三 活体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非致命伤检验 一活体损伤反应 二 非致命伤的检查 三 非致命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四 非致命伤损伤程度鉴定 五 与损伤有关的劳动能力丧失的鉴定 第三节皮肤斑痕检验 一皮肤斑痕的形成过程及类型 二 各种损伤所致皮肤斑痕的特点 三 皮肤斑痕的检查 四 皮肤斑痕形成时间的推断 五皮肤斑痕损伤程度的鉴定 第六章尸体检验 第一节尸体检验概述 一 尸体检验的概念和任务 二 杀人案件尸体检验的程序 三 杀人案件尸体检验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四 科学技术在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第二节尸体外表检验 一 衣着检查 二 尸体一般状态检查 三 尸体现象检查 四 尸表损伤检查 五 尸表各部位检查 第三节尸体解剖检验 一胸腹腔及盆腔解剖 二脑及脊髓解剖 三 重要器官的剖开检查 四 尸体解剖中的几项特殊检查 第四节几种特殊尸体的检验 一 无名尸体的检验 二碎尸的检验 三 挖掘尸体的检验 第七章推断死亡时间 第一节推断死亡时间的意义 一 可以为确定发案时间、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依据 二 可以为分析死亡的性质提供线索 三 可以为判断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提供线索 四 促进法医病理学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推断死亡时间的常用方法 一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 二 根据死者胃内容物情况分析死亡时间 三 根据尸体上的各种昆虫发育推断死亡时间 四 根据埋尸处植物的生长变化推断死亡时间 五 根据尸体生化变化推断死亡时间 六 根据尸体在水中的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 七 其他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第八章致死原因分析 第一节死因分类 一 暴力性和非暴力性 二 直接死因与间接死因 三 死亡过程中的伴随现象及死因联合 第二节死因分析 一机械性损伤 二其他物理损伤 三机械性窒息 四 中毒 五 猝死 第九章死者的身份认证 第一节死者的身份信息收集 第二节死者的身份认证 一死者的遗物辨认 …… 第三编锁定疑犯 第四编致命的证据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心理生理记录仪器不断更新的同时,人们及时地把这些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心理测试当中,开始研究测量被告人的心理生理变化来判定其是否说实话。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的犯罪学家龙勃罗梭(Lombroso)发展了这种测验,他在189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结果。他被认为是用测量血压和脉搏来“测谎”的第一人。1914年,威特罗·本纳西用气压计,通过比较呼气和吸气的时间长短作为测试的一种方法。他指出:当人讲实话时,在呼吸前的呼气和吸气的比率要高于呼吸后;相反,“说谎”后这个比率高于“说谎”前。1917年,威廉·马尔斯顿通过实验表明:舒张血压能反映智力活动和痛苦;收缩血压能反映恐惧、悲伤和试图欺骗。他总结说:害怕被查出的恐惧和伴随着压力的矛盾,导致了血压的变化。马尔斯顿还用电流仪测量皮肤电阻的变化来测试人是否真诚。 二犯罪心理测试仪器的现状 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心理过程发生变化时,由于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人体内外都会有多种生物指标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人难以有意识控制的、细微内隐的变化,需要通过专门仪器放大才能被记录和评判。犯罪嫌疑人与无辜者的最大差异,在于涉案人在言语问题理解后唤起了他对特殊时间经历的记忆痕迹;在于语义刺激触发相关的心理反应之后的生物指标的显著性差异。此时,涉案人的心理状态中占优势的情绪是惧怕或紧张,即担心复活的情绪记忆被揭露,为掩饰脑海中再现的案情而呼吸异常;即使听到问题后故意保持沉默,但其内心情景复活后怕露出破绽的心理冲突十分剧烈;为稳定情绪更竭力伪装,外在表情和行为举止表现特异。 根据心理生物学和犯罪心理学的原理,作案人或知情人在相关心理痕迹复活时,会抑制或隐瞒真实的心理活动,引起其生物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此时,不论其是否回答问题,情绪心理生物反应指标都会有以下方面的变化: 呼吸速度、幅度比率异常,出现颤抖性呼吸。
编辑推荐
《科学证据与杀人案件侦破》紧紧围绕杀人案件的侦破,从现场处置、查找尸源、锁定疑犯到致命的证据四个方面,紧扣证据这一中心展开了层层深入的论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