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族辨物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郝时远,1952年8月出生,内蒙古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享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会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等。学术专长为民族理论、国内外民族问题、民族历史。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国内外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中国民族史、台湾原住民、西藏事务等方面均发表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新近著述《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2011)、《台湾民族问题:从“番”到“原住民”》(2012)等。

书籍目录

自序 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 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 近代中国的民族观与中华民族 从希腊语“民族”到英语“族群” 西方社会裂变中的“认同群体”与“族群” 美国等西方国家“族群”概念的实证分析 对西方学界“族群”概念释义的辨析 苏联——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民族” 中文语境中的“族群”及其应用之泛化 台湾的“族群”与“族群政治”析论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及其在苏联的实践 中华民族的建构与伟大复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对主权、边疆、领土的侵袭和蚕食的危难中,中国仁人志士经历着思想观念、国家观念、种族观念、民族观念的激烈冲突和剧烈变革。他们对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割地赔款等行径痛心疾首,通过政治变革寻求强国之路的迫切愿望,都归结为推翻清朝政府统治这一毫不犹疑的政治取向。而清朝统治阶层的族别差异及其民族压迫政策,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影响下,导致了恢复汉人正统、驱逐满族统治的种族一民族主义运动,形成了以“排满”为中心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事实上在近代民族国家建构中具有普遍性,一方面当时的世界体系“视民族国家为唯一合法的政体”,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如何将种族和启蒙历史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这一几千年多民族互动的王朝国家转型中,传统的王朝正统、“夷夏之辨”、“黄帝”想象,也必然成为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内涵。 由于影响中国知识界和士绅阶层的民族主义理论及其对民族国家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日本和德国的理论思想,而这两个国家的国民成分单一性似乎最符合西方民族主义的建国理念。因此,在中国知识界对民族国家的最初认识中,国民成分单一性的国家想象曾使“种族”概念流行一时。在19、20世纪之交,中国救亡图存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国民主义思潮伴随着“自强保种”的种族观念交相泛起,在天下与国家、臣民与国民、民族与种族、华夏与蛮夷等观念的冲突中引发了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种族”之争。对民族主义话语的阐释,一方面出现了以塑造“黄帝”为标志的“黄汉民族”祖先崇拜和“皇汉民族”的政治正统,另一方面又迎合了所谓汉族源于西方的假说。 在晚清兴起的中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运动中,“反清排满”是最具动员力的口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建立民族国家的开端。而民族主义是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建立民族国家最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诸多主张中,“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种族”建国的思潮,也导致以主要由汉族聚居的“十八省”独立建国之论。这种建国主张,将东三省、新疆、内外蒙古和西藏等广大地区排除在外,显然是一种有悖于中国多民族共建国家的历史的狭隘观念。事实上,这种“种族一民族主义”的政治主张,除了正中时刻觊觎中国国土的日本、沙俄、大英帝国列强的下怀外,对中国走上现代国家之路毫无积极作用。

编辑推荐

《类族辨物:"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中西对话》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集的一种,为著名民族学家郝时远研究员对古今中外民族理论加以综合分析的思想结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类族辨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