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评论(第12辑)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肖兴志 编  

内容概要

《产业组织评论(第12辑)》是由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合办的学术集刊,设“论文”、“综述”“书评”、“人物”等栏目,刊发国内外学者在产业组织理论、反垄断与规制政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发挥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平台作用,以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联系广泛的优势,争取使本刊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全国性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平台。

书籍目录

(论文)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有何影响?——基于斯托克夫指数的视角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最优环境政策研究 平台企业合作模式选择及其经济效应——基于对固有收益影响的分析 制度环境与服务企业的金融约束——基于跨国截面企业层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食品安全视角的大豆产业全球商品链分析 我国城市公交行业改革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横向合并指南 (综述) 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及其治理安排:一个前沿综述 信用评价对网上交易影响的实证研究述评 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 (书评) 《价格合谋的反垄断政策研究》评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综上所述,进口大豆与外资对国内市场的控制,使得国内企业定价话语权基本丧失,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受到生存性威胁,同时,我国的食品安全也面临着严重挑战。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大豆种植与生产加工企业,迅速调整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竞争策略,避开价格竞争的劣势,找准非转基因大豆的产品和市场定位,选择安全与质量等突破口,打出自己的非转基因安全食品和优质蛋白含量高等品质优势,创立高端品牌战略。一句话,弥补中国大豆产业价格竞争劣势的有效路径是打造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品牌优势。为此: 第一,尽快建立我国半官方的全国非转基金大豆产业联合会,吸收所有非转基金地产大豆种植者参与合作,制定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战略与策略,积极应对转基因大豆的挑战,共同发展与振兴我国非转基金大豆产业。只有通过国内的大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竞争。 第二,创建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名牌,制定和实施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品市场开发与营销新战略。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市场存在着一种奇特现象——由于信任危机导致的买卖市场分离。 一方面,是广大消费者渴望买到质量较高的非转基因大豆产品,特别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豆浆、豆腐、豆卷等产品。可是,目前我国城市里却没有一家能够为广大消费者真正信赖的非转基因大豆厂商,没有一个大豆品牌能够让消费者真正放心。许多豆制品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多盈利,不惜掺杂使假,用部分玉米等价格较低的淀粉替代大豆,添加非天然的食品增稠剂、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甚至在生产工艺上也偷工减料,致使许多城市里的豆制品完全丧失了大豆的自然品味。至于使用的原料是否是非转基因大豆,那对消费者来说,就更是云山雾罩,无从谈起了。今天,令许多消费者痛苦的是,即使你愿意多花钱,也买不到真正令人放心的质量安全的非转基因大豆产品。 另一方面,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却在转基因大豆的低价格竞争市场中寸步难行,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有效营销路径。在同一市场中的买卖双方,买者竟然找不到卖者,卖者也同样找不到买者。这种奇怪的现象只有在信息完全闭塞或屏蔽的情况下才能出现,然而,不幸的是,厂商信誉的败德现象所导致的我国食品安全的危机,却是我们今天非转基因大豆市场买卖双方难以成交的根本原因。败德行为和信息屏蔽虽说是两种不同的现象,但它们所导致的后果完全相同,甚至从社会发展层面上来看,败德行为对一个民族所造成的长期损害则更为严重。为此,我们建议: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创立由中国非转基因联合会主持的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品牌。

编辑推荐

《产业组织评论(第12辑)》在刊发国内产业组织学者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将介绍和评论国外一流产业组织学者的前沿性工作,藉此推动中国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力图使本刊成为中国产业组织学者与外国同行接触、交流的一个窗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产业组织评论(第12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