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反思与建构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房伟  

内容概要

《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反思与建构》是对新世纪文学概念的生成、内涵和演变,进行研究探讨,并就原创性缺失,经典化问题,体制和作家身份问题,以及其核心的新生活现代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在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新世纪诗歌的特征的分析,既有对消费主义渗透入诗歌的警惕,又有对新世纪底层诗歌写作的反思,而对新世纪诗歌出现的新十四行诗、以及史诗化倾向、与传统的结合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在第三部分,则通过余华的小说《兄弟》,赵德发的《双手合十》等作品,探讨新世纪小说的民族国家想象问题,以及内在逻辑的悖论。第四部分,则通过对新世纪文学影视代表作品的分析,探讨几种叙事机制在影像中的变形。

作者简介

房伟,文学博士,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山东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特聘研究员,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曾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诗刊》、《山花》、《人民日报》等发表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及诗歌、小说计130余万字,作品曾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著有《批评的表情》、《文化悖论与文学创新》等学术著作,并著有历史专著《屠刀下的花季——南京1937》、长篇新历史主义小说《屠宰场的潘金莲》等。曾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铜奖等,曾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室副主任,现执教于山东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书籍目录

总论新生活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的现代性 第一章新世纪文学的内在文化逻辑 第一节生成语境:文学的经典化及其困境 第二节生产策略:文学体制与作家身份认同 第三节焦点症候:原创力的缺失与寻找的焦虑 第二章复古与创新:新世纪诗歌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形象的沦丧与书写的难度:消费视域下的新世纪诗歌 第二节被剽窃的冲动与被强暴的表达:对底层诗歌的质疑 第三节地方性书写:新世纪山东诗歌的审美嬗变 第四节浪漫的继承:石灵的十四行诗解读 第五节史诗化倾向:新世纪的“海啸诗歌”现象 第六节古典主义转型:《习经笔记》与新世纪诗歌的传统想象 第三章新世纪小说的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新世纪小说革命叙事的三张面孔 第二节独特的“中国经验”:评赵德发小说《双手合十》 第三节从张悦然的创作看新世纪80后文学走向 第四节破裂的概念:来自《兄弟》的症候式分析 第四章众生喧哗的新世纪影视文学 第一节中国新世纪电视剧中的民族国家叙事策略 第二节新世纪语境下的《武林外传》的江湖世界 第二节《鬼子来了》:殖民地微观政治学的奇观与误读 第三节赵本山的小品帝国与政治农民神话 第四节《太阳照常升起》:后革命语境下的浪漫狂想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放眼新世纪以来的文化环境,就象征资本而言,我们首先感受到了诗歌作为文学权力话语,在文学场域内部和社会场域中的双重衰落和危机。这种危机,并非只针对中国,而是世界性的。诗歌富有神秘性和抒情性,因此也最容易被前现代文明看作话语资本符号,而在现代社会,对文字符号的首位要求,就是现代性,特别是以国家民族宏大叙事、启蒙叙事为标志的抽象理性。因此,小说作为更能代表“叙事”的文体,也具有了诗歌所不具备的现代性因素。小说也就必然演变成为现代性神话对认识、教育、审美等多重文艺功能的更有力载体,特别是再现社会真实、指导人们生活。因此,虽然五四新文学开始自新诗,但影响大的还是小说,梁启超甚至认为,小说具有可以“新民”的政治功能。例如,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开始便声称:“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这种支配力,便是意识形态对小说体裁的叙事性的青睐。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小说的这种文艺功能,又逐渐让位于影视、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这也意味着诗歌的象征资本的权力更为衰落。 然而,一般而言,作为曾经的文学经典化体裁,诗歌依然可以在精英阶层和大学等文化机构中,占有重要的话语权力。而中国问题的复杂在于,当主流意识形态与消费主义结盟之后,对诗歌的压迫,就不仅仅来自文学内部和社会的物质发展,而是一种“过量压抑”。一方面,诗歌的表述,依然被意识形态认为有突破禁忌的可能,从而严加防范;另一方面,脆弱的中国诗歌,却有着太多富有文学野心的三流诗人。当他们在野心的驱使下,试图绕过意识形态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力的时候,“废话”、“口水”、“下半身”、“梨花体”,便成了无法选择的话语策略。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许可的范围内,在消费机制中寻找到价值增值的敏感点,以及话语符号的关注性。

编辑推荐

《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反思与建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世纪文学的反思与建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