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著中国通史

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吕思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化史,系统地叙述了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互相关系及特点;下编为政治史,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此书是较早的中国通史著作,曾作大学教材,出版后风行一时。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字诚之,江苏武进人。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1923年出版《白话本国史》,是较早的一部有系统的中国通史。1940年出皈《吕著中国通史》上册,1945年出片反下册,此书堪称其代表作。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论 上编中国文化史 第一章婚姻 第二章族制 第三章政体 第四章阶级 第五章财产 第六章官制 第七章选举 第八章赋税 第九章兵制 第十章刑法 第十一章实业 第十二章货币 第十三章衣食 第十四章住行 第十五章教育 第十六章语文 第十七章学术 第十八章宗教 下编中国政治史 第十九章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人 第四十二章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四十五章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四十七章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明清的兴亡 第四十九章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五十二章清朝的衰乱 第五十三章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革命途中的中国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从以上所述,可见族制的变迁,实以生活为其背景;而生活的变迁,则以经济为其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经济是最广泛,和社会上个个人都有关系;而且其关系,是永远持续、无时间断的,自然对于人的影响,异常深刻,各种上层组织,都不得不随其变迁而变迁;而精神现象,亦受其左右而不自知了。在氏族时代,分工未密,一个氏族,在经济上,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团体。生活既互相倚赖,感情自然容易密切。不但对于同时的人如此,即对于以往的人亦然。因为我所赖以生存的团体,是由前人留诒下来的。一切知识技术等,亦自前辈递传给后辈。这时候的人,其生活,实与时问上已经过去的人关系深,而与空间上并时存在的人关系浅。尊祖、崇古等观念,自会油然而生。此等观念,实在是生活情形所造成的。后人不知此理,以为这是伦理道德上的当然,而要据之以制定人的生活,那就和社会进化的趋势背道而驰了。大家族、小家庭等字样,现在的人用来,意义颇为混淆。西洋人学术上的用语,称一夫一妇,包括未婚子女的为小家庭;超过于此的为大家庭。中国社会,(一)小家庭和(二)一夫上父母下妻子的家庭,同样普遍。(三)兄弟同居的,亦自不乏。(四)至于五世同居,九世同居,宗族百口等,则为罕有的现象了。赵翼《陔余丛考》,尝统计此等极大的家庭,第四种。见于正史孝义、孝友传的:《南史》三人,《北史》十二人,《唐书》三十八人,《五代史》二人,《宋史》五十人,《元史》五人,《明史》二十六人。自然有(一)不在孝义、孝友传,而散见于他篇的;(二)又有正史不载,而见于他书的;(三)或竞未见记载的。然以中国之大,历史上时间之长,此等极大的家庭,总之是极少数,则理有可信。此等虽或由于伦理道德的提倡,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程朱诸子,卓然有见于遗经。金元之代,有志者多求其说于南方,以授学者。及乎有明之初,风俗淳厚,而爱亲敬长之道,达诸天下。其能以宗法训其家人,或累世同居,称为义门者,往往而有。”可见同居之盛,由于理学家的提倡者不少。恐仍以别有原因者居多。《日知录》:“杜氏《通典》言:北齐之代,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将近万室。《北史·薛允传》:为河北太守,有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今日中原北方,虽号甲族,无有至千丁者。户口之寡,族姓之衰,与江南相去复绝。”陈宏谋《与杨朴园书》:“今直省惟闽中、江西、湖南,皆聚族而居,族各有祠。”则聚居之风,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似由北齐之世,丧乱频仍,民皆合族以自卫;而南方山岭崎岖之地进化较迟,土著者既与合族而居之时相去未远,流移者亦须合族而居、互相保卫之故。似可认为古代氏族的遗迹,或后世家族的变态。然氏族所以崩溃,正由家族潜滋暗长于其中。此等所谓义门,纵或有古代之遗,亦必衰颓已甚。况又有因环境的特别,而把分立的家庭硬行联结起来的;形式是而精神非,其不能持久,自然无待于言了。《后汉书·樊宏传》,说他先代三世共财,有田三百余顷。自己的田地里,就有陂渠,可以互相灌注。又有池鱼、牧畜,有求必给。“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这是因其生产的种类较多之故。课役童隶,各得其宜。”分工之法。要造器物,则先种梓漆。简直是一个大规模的生产自给自足的团体。历代类乎氏族的大家族,多有此意。此岂不问环境所可强为?然社会的广大,到底非此等大家族所能与之相敌,所以愈到后世,愈到开化的地方,其数愈少。这是类乎氏族的大家族,所以崩溃的真原因,毕竟还在经济上。但在政治上,亦自有其原因。因为所谓氏族,不但尽相生相养之道,亦有治理其族众之权。在国家兴起以后,此项权力;实与国权相冲突。所以国家在伦理上,对于此等大家族,虽或加以褒扬,而在政治上,又不得不加以摧折。所谓强宗巨家,遂多因国家的干涉,而益趋于崩溃了。略大于小家庭的家庭,第二、第三种。表面上似为伦理道德的见解所维持,历代屡有禁民父母在别籍异财等诏令,可参看《日知录》卷十三“分居”条。实则亦为经济状况所限制。因为在经济上,合则力强,分则力弱。以昔时的生活程度论,一夫一妇,在生产和消费方面,实多不能自立的。儒者以此等家庭之多,夸奖某地方风俗之厚,或且自诩其教化之功,就大谬不然了。然经济上虽有此需要,而私产制度,业已深入人心,父子兄弟之间,亦不能无分彼此。于是一方面牵于旧见解,迫于经济情形,不能不合;另一方面,则受私有财产风气的影响,而要求分;暗斗明争,家庭遂成为苦海。

编辑推荐

《吕著中国通史》是民国学术经典丛书之一。《吕著中国通史》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名人推荐

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及吕思勉先生出,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顾颉刚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吕著中国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